杜甫的《杜工部集》是根據什么來寫的
杜甫的《杜工部集》是他的作品合集。
杜甫的一生,是飽經憂患的一生。他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接受儒家思想的影響,熱愛祖國和人民,關心政治,從青年時代起就抱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匡時濟世之心走進社會。
但是,杜甫一生坎坷,屢次科場失意。他長期過著流離轉徙的生活,使他有機會接觸社會的各個階層,了解政治情況,洞察社會動態,體驗民間疾苦。
他站得高,看得遠,具有民胞物與的高尚情懷。因此,他的詩歌立足忠厚,其風格雄渾高古,自成一家,被尊稱為“詩圣”。
又因為他濃厚的民本思想,站在人民立場,敢于面對社會黑暗,痛陳時弊,把社會上錯綜復雜的各種矛盾、國家的政治動態,都概括在詩歌作品里,所以又被尊稱為“詩史”。唐代元稹對杜甫的評價甚高,曾說:“上薄風騷,下蓋沈宋,言奪蘇李,氣吞曹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文人之所獨專矣。
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經過時間的驗證,元稹對杜甫的評價與褒揚毫不過分。
杜甫是詩歌語言大師,他在語言的錘煉上是著意下了一番功夫的。“語不驚人死不休”,正是他刻苦努力的真實寫照。
翻開杜甫的詩集,人們會看到佳句連篇,妙語如珠,使人眼花繚亂,有目不暇接之感。杜甫詩歌語言的最大特色是精確凝練,概括力強,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僅用十個字就把封建社會里貧富懸殊做了鮮明的對比,愛憎分明。
又如“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僅用兩句就把戰亂年月漂泊異鄉之人的思家之情表露無遺。杜詩語言的又一特色是豐富多彩,形象鮮明,如“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色彩明快,妙語傳神;又如“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則如一幅細膩逼真的田園風景畫。
杜甫詩歌語言的另一特色是質樸自然,明快通俗,如“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四句詩完全是民間流傳的謠諺語言,經作者引入詩中,既通俗易懂又恰切自然。
杜甫的詩歌音調美也是一大特色,如“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流連細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鏗鏘悅耳,富有節奏感,讀來瑯瑯上口。一部杜甫集,不僅繼承了中國詩歌的優秀傳統,深刻而廣泛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這個特殊時代的社會面貌,而且也表現了詩人雖坎坷潦倒、顛沛流離卻始終熱愛祖國、同情人民的崇高精神。
在藝術上,杜詩不僅集前人之大成,而成為輝煌的唐代詩歌的一面旗幟,也是開后世之先路,令百代學習景仰的楷模。杜甫是中國文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詩人之一,也是世界范圍的文化偉人。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杜甫的杜工部集被稱為什么,杜甫的《杜工部集》是根據什么來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