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是在( )時期寫的( )詩
《望岳》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在(青年)時期寫的( 五言古)詩
依據:
《望岳》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的名篇,作于736年(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作者當時24歲。
《望岳》共有三首,分詠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
《望岳》的體裁是五言古詩(五古),而不是五言律詩(五律)。
《望岳》描繪了泰山、華山、衡山雄偉磅礴的氣象,熱情贊美了名山高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流露出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攀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
《望岳》是詩人在什么情況下寫的
創作背景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詩人到洛陽應進士,結果落第而歸,于是北游齊魯。
這首詩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寫泰山的詩很多,只有杜甫能用“齊魯青未了”五字而囊括數千里,可謂雄闊。
其結句尤其精妙,氣勢不凡,意境遼遠,將詩人的抱負和理想都含蘊其中。全詩開闊明朗,情調健康。
這是現存杜詩中最早的一首,寫于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北游齊趙時,此詩被后人刻石為碑立于泰山。浦評:杜子心胸氣魄,于是可觀。
取為壓卷,屹然作鎮。這一首是望東岳泰山開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歲的詩人開始過一種“裘馬清狂”的漫游生活。
此詩即寫于北游齊、趙(今河南、河北、山東等地)時,是現存杜詩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間洋溢著青年杜甫那種蓬蓬勃勃的朝氣。全詩沒有一個“望”字,但句句寫向岳而望。
距離是自遠而近,時間是從朝至暮,并由望岳懸想將來的登岳。泰山名氣很大,文化內涵很深,歷代文人墨客多慕名到此登臨游覽,留下了眾多賦詩題詞。
但自從杜甫《望岳》詩面世后,一提起泰山,大家首先想到的,往往就是這篇名作。如今,泰山上的《望岳》詩石刻共有四處,摘其詩句者更有多處,此詩的知名度可見一斑。
《望岳》寫于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岳:山高謂之岳,這里特指東岳泰山。
不僅寫出了山的雄偉,還抒發了作者的凌云壯志和寬廣,博大的胸懷,給人以向上的精神動力。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杜甫的望岳是什么時候寫,望岳是在()時期寫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