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李白和杜甫是朋友呢
11歲差距并不是很大嘛,就像大哥哥跟小弟弟一般的唐代詩人的所有朋友關系中,杜甫對于李白的一往情深,白居易、元稹的友誼,值得特別提出來說一說。
杜甫無疑是唐代詩人中最為深情的人,特別喜歡結交朋友,而且喜歡結交比自己年紀大的朋友,即他自己所說的“脫略小時輩,結交皆老蒼”(《壯游》)。房琯、鄭虔、蘇源明、高適、嚴武,朋友們一個個先他死去,他于是有很多機會寫作悼亡詩,淚水長流。
這些朋友中,杜甫作詩最多、感情最深的當數李白。李白、杜甫初遇于天寶三載(744)夏天。
李白遭賜金放還,準備客游梁宋,離開長安經過洛陽,杜甫也于兩次參加科舉考試失敗后游覽了吳越和齊趙,他們一見如故。當年秋天,他們曾相約跟高適等人一同游覽梁宋。
第二年,杜甫再游齊魯,秋天到達兗州,當時李白也自梁宋回到東魯,兩人有過一段愉快的結伴同游日子,就是杜甫所說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不久,杜甫要去長安謀求仕進,李白要去游江東,兩人在兗州石門分手。
通常說法是,李杜從此再也沒有見過面。近年安旗先生提出新說:李白曾于天寶十二載(753)三入長安,李杜也在長安長樂坡重逢,李白作《飯顆山頭逢杜甫》(或作《戲贈杜甫》)(見其《李太白別傳》,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152—153頁)。
杜甫跟李白的友情,有兩個特點。一個是,李白年長杜甫十一歲,成名也比杜甫早,但是,杜甫卻把李白視同兄弟,關愛有加;還有一個是,李白固然欣賞杜甫的才華,兩人離別之后對杜甫也曾深情思念,但總的來說,杜甫對李白的才華更加激賞,對他的思念更加深切感人。
在現存全部杜甫詩中,和李白有著明白關系的共有十五首,其中專門寄贈或懷念李白的有十首。這其中有對李白瀟灑舉止的喜愛。
杜甫和李白是什么關系
杜甫與李白沒有什么關系,兩人各生于異地,中年偶遇相識,在一起相處的時間也不長,因有相同的寫詩愛好和特長,結為詩友,只是朋友關系。
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生活于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遠祖為漢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審言; 李白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生活于公元701年-762年。
其出生地,今人一般認為是唐巴西郡劍南道綿州昌隆青蓮鄉,祖籍為甘肅天水。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
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看來杜甫與李白不是同宗同祖,也沒有什么親戚關系。
從年齡看,李白比杜甫大11歲,同是唐朝詩人,后人合稱他們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有所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而李商隱與杜牧則被稱為“小李杜”。
杜甫與李白也不曾同朝為官,所以又不是同僚關系。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李白41歲,由于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稱贊,唐玄宗看了李白的詩賦,對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進宮朝見,唐玄宗降輦步迎,親手調羹賜食。
唐玄宗問到一些當世事務,李白對答如流,得到唐玄宗贊賞,即令李白供奉翰林,其實就是給皇上寫詩作賦,陪侍皇帝娛樂。玄宗每有宴請或郊游, 必命李白侍從。
李白受到玄宗寵信,卻引起了同僚的嫉恨。天寶二年(743年),玄宗于宮中行樂,李白奉詔作《官中行樂詞》;暮春,玄宗與楊玉環同賞牡丹,李白又奉詔作《清平調》。
這種詞作寫了許多,有些已流傳于世。李白對御用文人生活日漸厭倦,開始縱酒,與賀知章等人結“酒中人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
有時奉詔醉中起草詔書,抬足令高力士脫靴,宮中人恨之,讒謗于玄宗,被唐玄宗賜金離職還鄉。 當年四月,李白在返鄉途中,到了東都洛陽,第一次遇到杜甫。
此時,李白已名揚全國,而杜甫風華正茂,卻待業洛城。兩人以詩為友,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他們約好下次在梁宋會面,訪道求仙。
同年秋天,兩人如約到了梁宋,在此抒懷遣興,借古評今。他們還在這里遇到了詩人高適。
高適也還沒有職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暢游甚歡,評文論詩,縱談天下,切磋詩詞創作。 天寶十四年,杜甫才被授予一個河西尉這種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凄涼為折腰”的官職,朝廷就將之改任右衛率府兵曹參軍。
這是一種低階官職,負責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門禁鎖鑰。杜甫時年四十四,李白已五十五歲了。
為了生計,杜甫接受了這所學無用之職,而李白仍是自由之身。如此說來,他倆沒什么關系,只是詩友而已。
李白與杜甫是好朋友嗎
再補上一些些,希望對你有幫助吧李白和杜甫是我國歷史上兩位最偉大的詩人,他們生活的時代是唐朝由全盛到逐步衰退的時期。
坎坷的生涯和顛沛流離的生活,使他們有了共同的語言。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杜甫在洛陽。
那年三月,李白離開朝廷,四月途經洛陽,兩位詩人相見。 爾后同往開封、商丘游歷,次年他們又同游山東,賦詩作歌、親同手足。
李、杜互相寫的贈寄詩充滿了真誠的情誼。杜甫在《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中說:“余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他還寫下了《贈李白》《春日憶李白》《冬日有懷李白》《天末懷李白》《夢李白》等詩,盼望著“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杜甫時常掛念著李白的衣食住行,擔心他被貶逐以后的安全:“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
“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這些詩句對李白遭誣受害表示了極大的同情。
李白比杜甫年長十一歲,但對杜甫非常敬重。 他曾寫下《沙丘城下寄杜甫》一詩:“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
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
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由于杜甫不在身邊同游,“齊歌”引不起李白的感情,“魯酒”也提不起酒興,思友之情就象永不停息的汶河水。
李白和杜甫為什么會成為好朋友
李杜年歲相差不是太大,所以還能有面緣的機會,成為朋友也就可能了。
杜甫認識李白時,李白已經名滿天下了,杜甫也是名門之后,雖然當時沒什么名氣,杜甫的性格比較淡定吧,李白自然是比較開闊豪雅的類型,只有沒什么沖突,泛泛之交還是稱得上的。杜甫寫給李白的詩有那么幾首,李白似乎沒寫過給杜甫。
但這并不能說李白和杜甫關系不好,畢竟李白仰慕的都是些古人,或者高人,比如寄孟浩然的什么吾愛孟夫子那篇詩歌,杜甫身上當時沒有那種讓李白寫詩的志趣吧。所以,杜甫可能更把李白視為好友。
而李白可能只是視杜甫為朋友。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李白與杜甫是好朋友嗎對嗎,為什么說李白和杜甫是朋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