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具有以靜寫動之妙的詩句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
第三、四句表現了破山寺后禪院環境幽雅、清靜、清幽的特點。主要運用了以動寫靜的手法。
《鳥鳴澗》 王維 唐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運用了以動寫靜的手法。
《鹿柴》 王維 唐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運用了以動寫靜的手法。
《山居秋暝》王維 唐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都運用了以動寫靜的手法。 入若耶溪》王籍
艅艎何泛泛, 空水共悠悠。 陰霞生遠岫, 陽景逐回流。 蟬噪林逾靜, 鳥鳴山更幽。 此地動歸念, 長年悲倦游。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運用了以動寫靜的手法。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辛棄疾 宋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運用了以動寫靜的手法,生動形象。
2.以靜襯動的詩句
如王維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頷聯描寫皓月當空,青松如蓋,是靜景描寫,山泉清冽,流瀉山石之上,是動景描寫。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勢增大,從石上流過,淙淙有聲,以動襯靜,反襯出山中的寧靜。詩人描寫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動態與靜態的相互映襯,可以動靜結合,也可以以靜寫動,以動寫靜,以動襯靜。動靜的結合往往和襯托相關。比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遙看瀑布掛前川”寫出了遙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條巨大的白練掛在山間,“掛”字化動為靜。再比如王維的《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用花落、月出、鳥鳴突出了春澗的幽靜,王籍的《入若耶溪》“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也是以聲寫靜,以動襯靜。“山舞銀蛇,原馳蠟像”是以動寫靜。
3.古詩詞中“以動襯靜”的詩句有哪些
1.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 《鳥鳴澗》
【釋義】:明月升起,驚動幾只棲息山鳥。清脆鳴叫,長久回蕩空曠山澗。
2.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王籍 《入若耶溪》
【釋義】:蟬聲高唱,樹林卻顯得格外寧靜;鳥鳴聲聲,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
3.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鹿柴》
【釋義】:皎皎明月從松隙間灑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4.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馬致遠 《天凈沙·秋思》
【釋義】:天色黃昏,一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出凄厲的哀鳴。小橋下流水嘩嘩作響,小橋邊莊戶人家炊煙裊裊。古道上一匹瘦馬,頂著西風艱難地前行。
5.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王維 《鳥鳴澗》
【釋義】: 春天的夜晚寂靜無聲,桂花不知不覺地凋落,寂靜使春夜里的山更讓人覺得空空蕩蕩。
4.哪些古詩詞是以靜化動的寫法
以動寫靜: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用山鳥的鳴叫寫出了春澗的幽靜)
以靜寫動:遙看瀑布掛前川。(掛字將動態的瀑布寫成了靜態的畫卷)
入若耶溪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陰霞生遠岫,陽景逐回流.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此地動歸念,長年悲倦游.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鹿柴》
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影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蟬噪林逾靜, 鳥鳴山更幽。【蟬噪對林靜 鳥鳴對山靜】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以月色對清泉流水聲】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以空山對人語】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以靜寫動的古詩詞(具有以靜寫動之妙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