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秋興八首原文
秋興八首 作者: 杜甫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華。
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槎。 畫省香爐違伏枕,山樓粉堞隱悲笳。
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 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匡衡抗疏功名薄,劉向傳經心事違。
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裘馬自輕肥。 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 直北關山金鼓震,征西車馬羽書遲。
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蓬萊宮闕對南山,承露金莖霄漢間。
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 云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圣顏。
一臥滄江驚歲晚,幾回青瑣點朝班。 瞿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
花萼夾城通御氣,芙蓉小苑入邊愁。 珠簾繡柱圍黃鵠,錦纜牙墻起白鷗。
回首可憐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昆明池水漢時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織女機絲虛夜月,石鯨鱗甲動秋風。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蓮房墜粉紅。
關塞極天惟鳥道,江湖滿地一漁翁。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閣峰陰入美陂。
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
彩筆昔曾干氣象,白頭吟望苦低垂。
唐代詩人杜甫秋興八首及解釋
秋興八首 作者: 杜甫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華。
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槎。 畫省香爐違伏枕,山樓粉堞隱悲笳。
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 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匡衡抗疏功名薄,劉向傳經心事違。
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裘馬自輕肥。 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 直北關山金鼓震,征西車馬羽書遲。
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蓬萊宮闕對南山,承露金莖霄漢間。
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 云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圣顏。
一臥滄江驚歲晚,幾回青瑣點朝班。 瞿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
花萼夾城通御氣,芙蓉小苑入邊愁。 珠簾繡柱圍黃鵠,錦纜牙墻起白鷗。
回首可憐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昆明池水漢時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織女機絲虛夜月,石鯨鱗甲動秋風。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蓮房墜粉紅。
關塞極天惟鳥道,江湖滿地一漁翁。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閣峰陰入美陂。
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
彩筆昔曾干氣象,白頭吟望苦低垂。 【平居】平昔所居 【匡衡】漢匡衡直言時政作宰相,而作者直言遭貶。
【劉向】劉向傳經而作九卿,作者欲傳經而逢亂世相違。 【同學少年】舊日同學諸少年 【昆明池】漢時所開,武帝演練水師之處。
因鑿石鯨于池中,每至風雨時,鱗甲皆動。又鑿牛郎、織女當機之形。
此處指遭安史之亂,故菰米、蓮房零落。 說實話 詩的意境翻譯了以后就不好了。
所以還是以原詩的欣賞為主吧。
杜甫的秋興八首(其八) 譯文
8.【秋興八首(其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 紫閣峰陰入渼陂。
香稻啄余鸚鵡粒, 碧梧棲老鳳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問, 仙侶同舟晚更移。
彩筆昔曾干氣象, 白頭吟望苦低垂。 杜甫《秋興八首》其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閣峰陰入?陂”。
昆吾御宿,皆地名,在上林苑中。上林苑是漢武帝開辟的游獵場所,傍終南山而西,方三百里,跨有今周至、戶縣、長安、藍田等縣。
“御宿”,因武帝曾宿于此而得名。“紫閣峰”,在終南山寺之西,在縣(今作戶縣)東南30里。
紫閣,其形上聳如樓閣,太陽初升時,山呈紫色,故謂之“紫閣”。“?陂”(bēi),水池名,在縣(今作戶縣)西5里,水出終南山諸谷,合胡公泉為陂,周長14里,水澄清而味美,故稱“陂”,是當時的游覽勝地。
陂,水池。 “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
香稻乃鸚鵡啄余之粒,碧梧乃鳳凰棲老之枝,因為描寫重在說“稻”之“香”、“梧”之“碧”,使人可以想見陂物產之豐、景色之美。所以用了倒裝的句法。
這些也都是作者的匠心獨運,為后來的律句創作開了法門。 “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
“佳人”,指船上的歌女。杜甫《城西陂泛舟》詩云:“青蛾皓齒在樓船,橫笛短簫悲遠天。”
亦指歌女而言。“拾翠”,語本曹植《洛神賦》:“或探明珠,或拾翠羽。”
問,問遺、饋贈。詩人那次游陂,是和岑參兄弟一道去的,開始刮大風,黃昏時水面月出,所以繼續游覽。
“仙侶”,指同舟游人。移,行,這里指泛舟。
“彩筆昔曾干氣象,白頭吟望苦低垂”。“彩筆”,比喻文才高超。
相傳南朝梁文學家江淹曾夢見晉文學家郭璞向他索還彩筆,從此再也寫不出好文章來。“干氣象”,氣勢磅礴之意。
范仲淹《岳陽樓記》:“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這一首是詩人回憶在長安時與友人同游?陂的情形。首聯記游蹤,即從長安出發,經過昆吾、御宿兩地,再沿紫閣峰北面的山路而達于?陂。
頷聯以“鸚鵡粒”寫?陂物產之豐,以“鳳凰枝”寫?陂景色之美。頸聯記?陂泛舟中的盛事。
結尾以當年才華橫溢反襯今日才思枯竭,總結全詩,言外有無窮感慨。 在眾多的杜詩選本中,對該組詩結構、用事、詩法、詞句訓詁、歧義斷定,各家舉證等方面,既詳盡豐富,又有獨到見解的,以蕭滌非先生《杜甫詩選注》最佳。
即前三首由現實(夔州)走向回憶(思長安),詳夔州而略長安;后五首由回憶(思長安)回到現實(夔州),詳長安而略夔州。蕭先生還認為從第五首起,都是前六句說長安、說過去,末二句才回到夔州,回到現在,都應在第六句分。
該詩所獨具的“夔州--長安”的心理時空結構,前人已看出來了。浦起龍說,“首章八詩之綱領”,實拈“夔府”暗提“京華”。
他特別著眼于該章的“他日”、“故園”,認為后七首云云……都在這四字中包舉無遺。典型的是第二首,首聯標明“夔府--京華”,以下諸句便在二地往返推移、流轉:聽猿--夔州,奉使--憶京;畫省--憶京,山樓--夔州。
末兩句回歸現實中漂泊的家園,而精神歸屬的家園北斗下的京華,是詩人生命皈依所在。作者這種心理時空焦點的兩地流轉,非常靈活自由,如第六章首句“瞿唐峽口曲江頭”,竟超越了“萬里風煙”,把夔州、長安兩地對接起來,變萬里為比鄰,這種流轉宛如現代意識流。
這種兩地流轉的心理時空結構,最早可溯源到《詩經?東山》。該詩從第二章起,在結構上每章以作為背景的實景開端(前4),中間是寫想象、幻景(從第二章想象中家鄉戰亂后荒涼,到妻子具象(三章)再到第四章新婚場景),結尾又回到現實,以抒情結束。
時間上展現過去,現在,未來;空間上綰合家鄉、征途兩地。這一切,都是征人心理活動的產物。
所謂意識流者,古已有之,并非舶來物,而《秋興八首》用得最巧妙,最具獨創性罷了。 結構是具體的,而詩中透出對中華氣象的體悟卻又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
他是在陵夷時以大手筆寫大繁華,寫一個已經失落卻還未完全冷卻,也并不遙遠的盛唐繁華夢。諸如“云移雉尾”、“日繞龍鱗”的皇家氣象;“珠簾繡柱”、“錦纜牙檣”的壯麗圖景;“佳人拾翠”、“仙侶同舟”的太平景象,既歷歷在目,又是一場幻夢。
而眼前現實卻是皇輿播遷、侯門易主、衣冠變幻。在盛衰遽變中他隱隱感到唐王朝根基動搖,感到歷史的荒謬、人生價值的顛倒。
“自古帝王州”也保持不了永久的繁華。自己當年雖曾“彩筆昔曾干氣象”,如今卻孤獨到“江湖滿地一漁翁”。
在“每依北斗望京華”的苦戀、“日日江樓坐翠微”的反思之余,只能細細咀嚼昔日的風光,在盛衰今昔的巨大背景和心理反差中,只能“白頭吟望苦低垂”而已。在這場幻夢中,老杜不僅對唐王朝盛衰引起哲理性思考,更感到人生變幻無常,價值顛倒,榮華難恃。
全詩結尾“苦低垂”三字值得玩味,此中體悟應是詩人對宇宙人生的生命體驗盡在不言中了。寫律詩一般的都脫不了所謂“起承轉合”的格套,但這一首描寫?陂景物,一直到了末句:“白頭吟望苦低垂”才用轉筆作結。
這種寫法,在唐宋詩人所作絕句中偶亦有之。但是在律詩里則很少見。
杜甫能輾轉格律之中而不為其所拘。
杜甫的秋興八首的翻譯
1.【秋興八首(其一)】 作者:杜甫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譯文】 楓樹在深秋露水的侵蝕下逐漸凋零、殘傷,巫山和巫峽也籠罩在蕭瑟陰森的迷霧中。巫峽里面波浪波浪滔天,上空的烏云則像是要壓到地面上來似的,天地一片陰沉。
花開花落已兩載,看著盛開的花,想到兩年未曾回家,就不免傷心落淚。小船還系在岸邊,雖然我不能東歸,飄零在外的我,心卻長系故園。
又在趕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搗制寒衣的砧聲一陣緊似一陣。看來又一年過去了,我對故鄉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2.【秋興八首(其三)】 千家山郭靜朝暉, 日日江樓坐翠微。
信宿漁人還泛泛, 清秋燕子故飛飛。 匡衡抗疏功名薄, 劉向傳經心事違。
同學少年多不賤, 五陵衣馬自輕肥。 【譯文】 白帝城里千家萬戶靜靜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暉中,我天天去江邊的樓上,坐著看對面青翠的山峰。
連續兩夜在船上過夜的漁人,仍泛著小舟在江中漂流,雖已是清秋季節,燕子仍然展翅飛來飛去,漢朝的匡衡向皇帝直諫,他把功名看得很淡薄,劉向傳授經學,怎奈事不遂心。古人尚且如此,我更是不必說了,年少時一起求學的同學大都已飛黃騰達了,他們在長安附近的五陵,穿輕裘,乘肥馬,過著富貴的生活。
3.【秋興八首(其二)】 夔府孤城落日斜, 每依北斗望京華。 聽猿實下三聲淚, 奉使虛隨八月槎。
畫省香爐違伏枕, 山樓粉堞隱悲笳。 請看石上藤蘿月, 已映洲前蘆荻花。
4.【秋興八首(其四)】 聞道長安似弈棋, 百年世事不勝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 文武衣冠異昔時。
直北關山金鼓振, 征西車馬羽書馳。 魚龍寂寞秋江冷, 故國平居有所思。
5.【秋興八首(其五)】 蓬萊宮闕對南山, 承露金莖霄漢間。 西望瑤池降王母, 東來紫氣滿函關。
云移雉尾開宮扇, 日繞龍鱗識圣顏。 一臥滄江驚歲晚, 幾回青瑣點朝班。
6.【秋興八首(其六)】 瞿塘峽口曲江頭, 萬里風煙接素秋。 花萼夾城通御氣, 芙蓉小苑入邊愁。
珠簾繡柱圍黃鵠, 錦纜牙檣起白鷗。 回首可憐歌舞地, 秦中自古帝王州。
7.【秋興八首(其七)】 昆明池水漢時功, 武帝旌旗在眼中。 織女機絲虛夜月, 石鯨鱗甲動秋風。
波漂菰米沉云黑, 露冷蓮房墜粉紅。 關塞極天惟鳥道, 江湖滿地一漁翁。
8.【秋興八首(其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 紫閣峰陰入渼陂。 香稻啄余鸚鵡粒, 碧梧棲老鳳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問, 仙侶同舟晚更移。 彩筆昔曾干氣象, 白頭吟望苦低垂。
一和三都找到翻譯了,其余的不知道!!不知道能不能幫上你!。
杜甫的《秋興八首》全部,
秋興八首 作者: 杜甫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華。
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槎。 畫省香爐違伏枕,山樓粉堞隱悲笳。
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 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匡衡抗疏功名薄,劉向傳經心事違。
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裘馬自輕肥。 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 直北關山金鼓震,征西車馬羽書遲。
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蓬萊宮闕對南山,承露金莖霄漢間。
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 云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圣顏。
一臥滄江驚歲晚,幾回青瑣點朝班。 瞿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
花萼夾城通御氣,芙蓉小苑入邊愁。 珠簾繡柱圍黃鵠,錦纜牙墻起白鷗。
回首可憐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昆明池水漢時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織女機絲虛夜月,石鯨鱗甲動秋風。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蓮房墜粉紅。
關塞極天惟鳥道,江湖滿地一漁翁。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閣峰陰入美陂。
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
彩筆昔曾干氣象,白頭吟望苦低垂。 【平居】平昔所居 【匡衡】漢匡衡直言時政作宰相,而作者直言遭貶。
【劉向】劉向傳經而作九卿,作者欲傳經而逢亂世相違。 【同學少年】舊日同學諸少年 【昆明池】漢時所開,武帝演練水師之處。
因鑿石鯨于池中,每至風雨時,鱗甲皆動。又鑿牛郎、織女當機之形。
此處指遭安史之亂,故菰米、蓮房零落。
杜甫 秋興八首
秋興八首 作者: 杜甫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華。
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槎。 畫省香爐違伏枕,山樓粉堞隱悲笳。
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 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匡衡抗疏功名薄,劉向傳經心事違。
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裘馬自輕肥。 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 直北關山金鼓震,征西車馬羽書遲。
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蓬萊宮闕對南山,承露金莖霄漢間。
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 云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圣顏。
一臥滄江驚歲晚,幾回青瑣點朝班。 瞿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
花萼夾城通御氣,芙蓉小苑入邊愁。 珠簾繡柱圍黃鵠,錦纜牙墻起白鷗。
回首可憐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昆明池水漢時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織女機絲虛夜月,石鯨鱗甲動秋風。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蓮房墜粉紅。
關塞極天惟鳥道,江湖滿地一漁翁。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閣峰陰入美陂。
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
彩筆昔曾干氣象,白頭吟望苦低垂。 【平居】平昔所居 【匡衡】漢匡衡直言時政作宰相,而作者直言遭貶。
【劉向】劉向傳經而作九卿,作者欲傳經而逢亂世相違。 【同學少年】舊日同學諸少年 【昆明池】漢時所開,武帝演練水師之處。
因鑿石鯨于池中,每至風雨時,鱗甲皆動。又鑿牛郎、織女當機之形。
此處指遭安史之亂,故菰米、蓮房零落。
秋興八首其一
秋興八首·其一
作者:杜甫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zhēn)。
【解析】
1.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寫夔州一帶的秋景,寄寓詩人自傷漂泊、思念故園的心情。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凋傷:草木在秋風中凋落。
2.巫山巫峽:即指夔州(今奉節)一帶的長江和峽谷。蕭森:蕭瑟陰森。
3.兼天涌:波浪滔天。
4.塞上:指巫山。接地陰:風云蓋地。"接地"又作"匝地"。
5.叢菊兩開:杜甫去年秋天在云安,今年秋天在夔州,從離開成都算起,已歷兩秋,故云"兩開"。"開"字雙關,一謂菊花開,又言淚眼開。他日:往日,指多年來的艱難歲月。
6.故園,此處當指長安。
7.催刀尺:指趕裁冬衣。"處處催",見得家家如此。
8.白帝城,即今奉節城,在瞿塘峽上口北岸的山上,與夔門隔岸相對。急暮砧:黃昏時急促的搗衣聲。 砧:搗衣石。
9.急暮砧:黃昏時急促的搗衣聲。砧,搗衣石。
【譯文】
楓樹在深秋露水的侵蝕下逐漸凋零、殘傷,巫山和巫峽也籠罩在蕭瑟陰森的迷霧中。巫峽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烏云則像是要壓到地面上來似的,天地一片陰沉。花開花落已兩載,看著盛開的花,想到兩年未曾回家,就不免傷心落淚。小船還系在岸邊,雖然我不能東歸,飄零在外的我,心卻長系故園。又在趕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搗制寒衣的砧聲一陣緊似一陣。看來又一年過去了,我對故鄉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賞析】
大歷元年(766),杜甫在云安養病半年,然后遷到夔州,即今四川奉節。他在夔州仍經常臥病在床,這《秋興八首》就是在這時寫的一組七律。這八首詩,是完整的組詩,因景寄情,既抒發了詩人漂泊之感、故國之思,也深深地寄托著對李唐王朝盛衰的感嘆與悲哀。
這首詩的第一聯,描繪了巫山、巫峽一帶蕭瑟、陰森的秋景,以此來襯托情思。“江間”句寫江上波浪很大,“塞上”句意即關塞上的風云連接大地,周圍一片陰晦。這兩句所寫的自然現象,是社會動蕩不安,自感沒有出路的象征。第三聯句意是:菊花已兩度開放(即已是兩年),花上凝聚著自己回憶過去歲月的眼淚一只孤獨的小船緊系著我回鄉的心。這兩個句子表達了滯留的悲苦及對故鄉的思念感情。第四聯說人們都動刀動尺趕制寒衣,傍晚,高高的白帝城傳出陣陣搗衣聲,詩人以此表現歲月催人的感慨。
詩真實地表述了滯留異地的悲傷。
杜甫秋興八首其八賞析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閣峰陰入美陂。
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
采筆昔曾干氣象,白頭吟望苦低垂。賞析: 第八首通過對昆吾山和美陂一帶的回憶想象,抒發今昔興衰之感,也是對這一組詩的總結。
美陂是當時長安郊區的一大景觀、旅游盛地。詩人曾與岑參等人在此泛舟、飲酒、吟詩、作樂,并有《渼陂行》一詩記載當時盛況。
首先點明通往美陂的紆長道路,經過昆吾亭,御宿川,那兒山川形勢曲折連綿,崇高的紫峰閣的陰影倒映在美陂河里。這是詩人經由、熟悉的美好景象。
頷聯寫美陂當日的物產豐美。有深林佳木異鳥珍禽,香稻喂鸚鵡,啄之有余;碧樹招鳳凰,棲之安穩。
一片開元盛世的太平景象。這聯是倒裝句法,千古名句,實乃“鸚鵡啄余香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
意象華貴,辭彩典雅,對仗精工,代表了詩人晚歲詩律的審美高度。 頸聯在八首秋興中插入兩句春景的描寫,重現往日的美好是詩人陷入對長安昔日太平景象的深深憶念中情不自禁地揮筆所成,一輕快歡樂的抒情,反襯現時的寞落哀傷。
“拾翠”,指春游中折枝采草,或拾起美麗的羽毛。“仙侶”,一道春游的伙伴。
尾聯由以上回憶引起無限感慨。詩人那生花妙筆曾歌頌過太平盛。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閣峰陰入美陂。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采筆昔曾干氣象,白頭吟望苦低垂。
賞析: 第八首通過對昆吾山和美陂一帶的回憶想象,抒發今昔興衰之感,也是對這一組詩的總結。美陂是當時長安郊區的一大景觀、旅游盛地。
詩人曾與岑參等人在此泛舟、飲酒、吟詩、作樂,并有《渼陂行》一詩記載當時盛況。 首先點明通往美陂的紆長道路,經過昆吾亭,御宿川,那兒山川形勢曲折連綿,崇高的紫峰閣的陰影倒映在美陂河里。
這是詩人經由、熟悉的美好景象。 頷聯寫美陂當日的物產豐美。
有深林佳木異鳥珍禽,香稻喂鸚鵡,啄之有余;碧樹招鳳凰,棲之安穩。一片開元盛世的太平景象。
這聯是倒裝句法,千古名句,實乃“鸚鵡啄余香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意象華貴,辭彩典雅,對仗精工,代表了詩人晚歲詩律的審美高度。
頸聯在八首秋興中插入兩句春景的描寫,重現往日的美好是詩人陷入對長安昔日太平景象的深深憶念中情不自禁地揮筆所成,一輕快歡樂的抒情,反襯現時的寞落哀傷。“拾翠”,指春游中折枝采草,或拾起美麗的羽毛。
“仙侶”,一道春游的伙伴。 尾聯由以上回憶引起無限感慨。
詩人那生花妙筆曾歌頌過太平盛世的美好景象,現在流落天涯,長吟遠望,在撫今追昔的沉思之中,白頭深深地低垂。 這首詩,極寫自己對長安開元盛世太平景象的追憶,寄托自己哀世傷時、憂念故國、感嘆興衰的深情,感情深沉抑郁,對仗工穩,聲韻鏗鏘。
總收了整個組詩,完成了“身居夔州而心系長安”的組詩主題。 全詩境界在夔州與長安之中推移,故國之思與沉淪之感交織,寫夔州為所見,寫長安為所思,虛實相生。
八首一氣貫通,全是抒情,是格律詩擴大表現范圍的嘗試。格律精工,章法嚴密而又富于變化,字句錘煉,辭彩華茂,語言艷麗,音律沉郁頓挫,與《詠懷古跡》五首風格近似,代表詩人晚年律詩的審美新傾向。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宋曹杜甫詩秋興八首,杜甫秋興八首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