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十條有關地理方面的古詩詞,并作注解
一、描述名山的:“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說明泰山是齊魯大地上最高的山。“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是說廬山瀑布之壯美。二、描述河流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是說黃河的發源地地勢十分高。“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是說長江的天門山一段水流湍急。“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說明湘江的流向是從南自北流的。“浙江八月何如此?濤似連山噴雪來。”
:浙江即錢塘江,八月是是錢塘潮最壯觀的時節。“清溪清我心,水色異諸水,借問新安江,見底何如此?”:是說當時新安江江水十分清澈,含沙量極小。
三、描述湖泊的:“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
:是說洞庭湖及其周圍的地區山清水秀。“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四、描述交通的:“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是說四川一帶交通不便。同外界很難有聯系。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是說當時的帆船是十分重要的交通運輸工具。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是說白帝城在江陵的上游,兩者之間可以通航。
五、描述節氣的:“露從今日白,月是故鄉明。”:這里的“露從今日白”:,是指二十四節氣中的白露。
六、描述天氣、氣候的:“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是說我國南方和北方氣候差異大,二月時,江南已經鮮花滿枝,而其它地方卻十分寒冷。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是說我國春季普遍存在著氣溫回升快,降水少的情況。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是說四川巴山地區因受地形的影響,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氣。
“人間四月菲芳盡,山寺桃花如盛開。”:說明了地勢越高氣溫越低這一氣溫分布的規律。
“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說明地勢越高氣溫越低。
“五月天山雪,開花只有寒。”:一是說明地勢越高氣溫越低的道理,二是說明天山海拔高。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說明在同一時刻,不同的地方天氣是不相同的 “乍暖還輕冷,風雨晚來方定。”
:說明我國春季氣溫多變、不穩定的特點。“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是說玉門關位于我國的非季風區,溫暖濕潤的夏季風很難到達這里。七、描述月相的:“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農歷的初三時,月亮的形狀是弓形的,屬于上弦月。去年元月夜,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枝頭,人約黃昏后。
——滿月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上弦月 八:描述植物分布:“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是說紅豆這種植物只生長在南方,北方沒有。
從而說明了植物的分布是有區域性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是說荔枝這種水果只生長在南方熱帶、亞熱帶地區,而且,它的保鮮期短,不便于儲運。“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岑參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溫帶大陸性氣候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快行冷鋒的影響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種春風有兩般” (劉元載《早梅》)——不同坡向對植被的影響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垂直地帶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 ——準靜止鋒的影響 “誰揮鞭策驅四運,萬物興衰皆自然”(《》) ——地球公轉 “欲就麻姑買滄海,一杯春露冷如冰”(李商陷《謁山》) ——地殼變動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元稹《菊花》) ——季節性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蘇軾《水調歌頭》) ——月相變化 “百川東到海,何日復西歸”(《長歌行》) ——水循環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李白《早發白帝城》) ——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豐富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現代通信技術的發展,使之成為現實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從長江三峽逆流而上,怎么能到得了襄陽,然后到洛陽呢?“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杜牧《過華清宮》) ——地域性 “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淮南子》) ——地域性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 ——水循環 “莫問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數家新住處,昔日大江流”(胡玢《桑落洲》) ——地殼變動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自然條件惡劣,人口稀少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 ——通過水循環,使水資源不斷得以更新 “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蘇軾《赤壁懷古》) ——波浪的侵蝕作用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李商隱《夜雨寄北》) ——盆地夜間氣流上升,易成云致雨 “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許渾《咸陽城東樓》) ——迎風坡易形成降水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漢。
2.關于節氣的古詩
(一) 春雨驚春清天谷,夏滿芒夏暑相連(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每月兩節日期定,最多相差一兩天 (二) 西園梅放立春先, 云鎮霄光雨水連。
驚蟄初交河躍鯉, 春分蝴蝶夢花間。 清明時放風箏好, 谷雨西廂宜養蠶。
牡丹立夏花零落, 玉簪小滿布庭前。 隔溪芒種漁家樂, 農田耕耘夏至間。
小暑白羅衫著體, 望河大暑對風眠。 立秋向日葵花放, 處暑西樓聽晚蟬。
翡翠園中沾白露, 秋分折桂月華天。 枯山寒露驚鴻雁, 霜降蘆花紅蓼灘。
立冬暢飲麒麟閣, 繡襦小雪詠詩篇。 幽闔大雪紅爐暖, 冬至琵琶懶去彈。
小寒高臥邯鄲夢, 捧雪飄空交大寒。 (三) 立春梅花分外艷,雨水紅杏花開鮮; 驚蟄蘆林聞雷報,春分蝴蝶舞花間。
清明風箏放斷線,谷雨嫩茶翡翠連, 立夏桑果象櫻桃,小滿養蠶又種田。 芒種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練; 小暑風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賞紅蓮。
立秋知了催人眠,處暑葵花笑開顏; 白露燕歸又來雁,秋分丹桂香滿園。 寒露菜苗田間綠,霜降蘆花飄滿天; 立冬報喜獻三瑞,小雪鵝毛片片飛。
大雪寒梅迎風狂,冬至瑞雪兆豐年; 小寒游子思鄉歸,大寒歲底慶團圓。 (四)二十四節氣氣候農事歌 立春:立春春打六九頭,春播備耕早動手,一年之計在于春,農業生產創高優。
雨水:雨水春雨貴如油,頂凌耙耘防墑流,多積肥料多打糧,精選良種奪豐收。 驚蟄:驚蟄天暖地氣開,冬眠蟄蟲蘇醒來,冬麥鎮壓來保墑,耕地耙耘種春麥。
春分:春分風多雨水少,土地解凍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曬,冬麥返青把水澆。 清明:清明春始草青青,種瓜點豆好時辰,植樹造林種甜菜,水稻育秧選好種。
谷雨:谷雨雪斷霜未斷,雜糧播種莫遲延,家燕歸來淌頭水,苗圃枝接耕果園。 立夏:立夏麥苗節節高,平田整地栽稻苗,中耕除草把墑保,溫棚防風要管好。
小滿:小滿溫和春意濃,防治蚜蟲麥稈蠅,稻田追肥促分孽,抓絨剪毛防冷風。 芒種:芒種雨少氣溫高,玉米間苗和定苗,糜谷蕎麥搶墑種,稻田中耕勤除草。
夏至:夏至夏始冰雹猛,拔雜去劣選好種,消雹增雨干熱風,玉米追肥防粘蟲。 小暑:小暑進入三伏天,龍口奪食搶時間,米中耕又培土,防雨防火莫等閑。
大暑:大暑大熱暴雨增,復種秋菜緊防洪,測預報稻瘟病,深水護秧防低溫。 立秋:立秋秋始雨淋淋,及早防治玉米螟,翻深耕土變金,苗圃芽接摘樹心。
處暑:處暑伏盡秋色美,玉主甜菜要灌水,糧菜后期勤管理,冬麥整地備種肥。 白露:白露夜寒白天熱,播種冬麥好時節,稻曬田收葵花,早熟蘋果忙采摘。
秋分:秋分秋雨天漸涼,稻黃果香秋收忙,碾脫粒交公糧,山區防霜聽氣象。 寒露:寒露草枯雁南飛,洋芋甜菜忙收回,好蘿卜和白菜,秸稈還田秋施肥。
霜降:霜降結冰又結霜,抓緊秋翻蓄好墑,凍日消灌冬水,脫粒曬谷修糧倉。 立冬:立冬地凍白天消,羊只牲畜圈修牢,田整地修渠道,農田建設掀高潮。
小雪:小雪地封初雪飄,幼樹葡萄快埋好,用冬閑積肥料,莊稼沒肥瞎胡鬧。 大雪:大雪臘雪兆豐年,多種經營創高產,時耙耘保好墑,多積肥料找肥源。
冬至:冬至嚴寒數九天,羊只牲畜要防寒,極參加夜技校,增產豐收靠科研。 小寒:小寒進入三九天,豐收致富慶元旦,季參加培訓班,不斷總結新經驗。
大寒:大寒雖冷農戶歡,富民政策夸不完,產承包繼續干,歡歡喜喜過個年。 (五)節氣百子歌 說個子來道個子, 正月過年耍獅子。
二月驚蟄抱蠶子, 三月清明墳飄子。 四月立夏插秧子, 五月端陽吃粽子。
六月天熱買扇子, 七月立秋燒袱子。 八月過節麻餅子, 九月重陽撈糟子。
十月天寒穿襖子, 冬月數九烘籠子。 臘月年關四處去躲帳主子。
3.有關地理的20句古詩詞
1、“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形象地反映了垂直地帶性. 2、“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是指暖鋒天氣. 3、“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適用于赤道地區. 4、“孤帆遠景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是指長江的中游. 5、“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反映了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6、“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這句詩描寫的是我國春未夏初 的梅雨天氣. 7、“青蓮出水,碧蓮玉筍世界”是形容桂林山水. 8、“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是描述過去的河套平原. 9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渡玉門關”中的“春風”是指夏季風. 10、“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形容橫斷山的氣候和植被的垂直 變化. 11、“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地形是丘陵. 12、“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反映的地區是江淮地區. 13、“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所描述的是廬山. 14、“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 東吳萬里船”描寫的是四川盆地. 15、“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描述的瀑布是廬山瀑布. 16、“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中的“寒山寺”位于江 蘇省的蘇州市內. 17、“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描述泰山. 18、唐代詩人李白的詩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這里的“天上”是指青藏高原. 19、“西岳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是陜西黃河大拐彎 處地理景色的寫照. 20、“綠樹林邊合,青山廓外斜”道出了森林對環境的美化作用. 21、“明月林間照,清泉石上流”道出了森林有涵養水源、保持 水土的作用. 2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里 的白日依山盡是地球自轉的結果,黃河入海流是指黃河注入渤海. 23、《水調歌頭.游泳》:“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里長江 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 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 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這首詞所描寫的河段位于長江中游 的長沙市,詞中所指的高峽是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 24、“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這首詩描寫的是長江三峽兩岸的風光. 25、“巍巍蒼蒼,冰峰百尺,懸河千丈,山川相間.”描寫的是青藏高原.。
4.關于地理的詩詞
與地理有關的古詩詞
一、與地理感性知識有關的古詩詞歸納及解釋 (一) 古詩詞中的地名
1、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山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唐?李白《峨眉山月歌》
此詩出自七年級下冊“課外古詩詞背誦”。詩中“平羌”即青農江,在峨眉山東北;“清溪”即清溪驛,在峨眉山附近;“渝州”指重慶。 2、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唐?杜甫《望岳》
此詩詞出自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它描繪的是我國泰山自然旅游風景區。 3、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此詩出自八年級下冊“課外古詩詞背誦”。詩中的“陽關”指今甘肅敦煌西南。
4、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唐?李白《將進酒》
此詩句出自高中語文第五冊第五單元。此句詩中的“天上”是指巴顏喀拉山,“海”是指渤海。
(二)古詩詞中的地理演變
1、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此詩出自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它描寫了春天的到來。春天到來,氣溫回升,萬物復蘇,春鶯和燕子等動物開始出來活動。這些跡象告訴我們季節已經演變到春季。
2、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宋?辛棄疾《西江月》
此詩出自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它描寫了天氣的變化:剛才天空還是月明星稀,天外還有七八個星,但到了山前卻下起了雨。 (三)古詩詞中的地理景觀
1、枯滕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元·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此曲出自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曲中的“枯滕老樹”和“小橋流水”分別是對西部干燥景觀和江南濕潤地區景觀的對比寫照。 2、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唐·杜甫《望岳》
此詩出自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它說明泰山是齊魯大地上最高的山。 3、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唐·杜甫《望岳》
此詩詞出自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它揭示了泰山地勢高。 4、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唐·王維《使至塞上》
此詩出自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它描述了塔里木盆地內沙漠漫漫的景色。 5、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陸游《游山西村》
此詩出自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它反映的是我國的南方低山丘陵地形。 6、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唐·李白《月下獨酌》
此詩出自九年級下冊“課外古詩詞背誦”。此詩描述的是滿月。滿月為農歷十五、六的月相,此時月亮位于太陽以東180°,升落時間為日落月出、日出月落,月亮整夜可見,形狀像個玉盤。
7、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宋·柳永《雨霖鈴》
此詞出自高中語文第三冊第二單元。它描寫的是下蛾眉月(殘月)。下蛾眉月是農歷廿五、六的月相,此時,月亮位于太陽以西約45°,日出前出現于東南方低空,僅在黎明前2-3小時內可見,形狀像“C”字形。由“曉風殘月”知,早晨看到殘月,即下蛾眉月。
8、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唐·李白《蜀道難》
此詩句出自高中語文第五冊第五單元。它說明了蜀道崎嶇,自古閉塞的四川盆地地貌。
(四)古詩詞中的地理分布
1、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宋·趙師秀《有約》
此詩出自七年級下冊“課外古詩詞背誦”,它描寫了我國江淮地區的梅雨天氣。其降雨類型屬于:鋒面雨,由準靜止鋒形成。
2、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淮南子》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唐·杜牧《過華清宮》
此組詩分別出自初中語文第三冊第六單元及高中語文第三冊第二單元。它們都反映了農業生產的地域性。
二、與地理理性知識有關的古詩詞歸納及解釋 (一)古詩詞中的地理特征
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此詩出自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它反映了冷鋒過境時先刮風后降水(雪)的天氣變化特征。
2、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此詩出自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此詩描寫的是我國北方地區入冬早的氣候狀況,反映了溫帶大陸性氣候的氣候特征。
3、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唐·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5.關于地理的古詩詞
1、枯滕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元·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曲中的“枯滕老樹”和“小橋流水”分別是對西部干燥景觀和江南濕潤地區景觀的對比寫照。
2、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唐·杜甫《望岳》 它說明泰山是齊魯大地上最高的山。 3、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唐·杜甫《望岳》 它揭示了泰山地勢高。
4、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唐·王維《使至塞上》 它描述了塔里木盆地內沙漠漫漫的景色。 5、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陸游《游山西村》 它反映的是我國的南方低山丘陵地形。
6、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唐·李白《月下獨酌》 此詩描述的是滿月。
滿月為農歷十五、六的月相,此時月亮位于太陽以東180°,升落時間為日落月出、日出月落,月亮整夜可見,形狀像個玉盤。 7、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宋·柳永《雨霖鈴》 它描寫的是下蛾眉月(殘月)。下蛾眉月是農歷廿五、六的月相,此時,月亮位于太陽以西約45°,日出前出現于東南方低空,僅在黎明前2-3小時內可見,形狀像“C”字形。
由“曉風殘月”知,早晨看到殘月,即下蛾眉月。 8、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唐·李白《蜀道難》 它說明了蜀道崎嶇,自古閉塞的四川盆地地貌。
6.關于地理的五首古詩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注釋】:
人間①四月芳菲②盡?山寺③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④轉入此中⑤來
①人間:指廬山下的平地村落。
②芳菲:盛開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艷盛的陽春景色。
③山寺:指大林寺,在廬山香爐峰頂,相傳為晉代僧人曇詵所建,為我國佛教勝地之一。
④不知:豈料、想不到。
⑤此中:這深山的寺廟里。
四月份山下春花都已經謝了,山上寺廟中的桃花才剛剛盛開。
就是說的一種物候現象,山上山下的氣溫不同,導致花開的時間也不同 .
體現的地理當中的垂直地帶性差異!
《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 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 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 花重錦官城。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是指暖鋒天氣。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
李 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注釋]
1.黃鶴樓: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傳說有神仙在此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
2.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3.之:往。
4.廣陵:即揚州。
5.故人:老朋友,這里指孟浩然。
6.煙花:指艷麗的春景。
7.盡:消失。
8.唯見:只見。
9.天際:天邊。
“孤帆遠景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是指長江的中游。
《乙亥雜詩》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反映了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約客 》
宋·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
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
閑敲棋子落燈花。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這句詩描寫的是我國春未夏初的梅雨天氣。
<<;游山西村>>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蕭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地形是丘陵。
絕句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描寫的是四川盆地。
7.含有地理現象的古詩詞
1、“馬后桃花馬前雪,出關爭得不回頭。”
到塞外打仗,關內已是春花爛漫,關外苦寒之地卻仍大雪紛飛。全詩是表現征戰之苦的。
2、“大漠西風飛翠羽,江南八月看桂花。”
是金庸《書劍恩仇錄》里的一句。
3、“江南二月試羅衣,春盡燕山雪尚飛。”
二月的時候,江南已經換了春裝,但到了春盡(三月),北方仍在下雪。
————————
另外多幾句嘴。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 ”
是說作者客居在外,看著江南美景,以樂襯哀,更添傷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沒有地理轉換、變化。
以上兩句似乎沒有反映地理現象。
————————
再加一句隱約有關的: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作者客居之地和家鄉氣候不同,方才有此一問。
8.有關二十四節氣的詩句
1、《小至》——唐代杜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琯動浮灰。
譯文:天時人事,每天變化得很快,轉眼又到冬至了,過了冬至白日漸長,天氣日漸回暖,春天即將回來了。刺繡女工因白晝變長而可多繡幾根五彩絲線,吹管的六律已飛動了葭灰。
2、《小雪》——唐代戴叔倫
花雪隨風不厭看,更多還肯失林巒。
愁人正在書窗下,一片飛來一片寒。
譯文:隨風飛舞的雪花看不厭,再多了還可以讓樹林和山巒看不見。正在為生計發愁的我坐在書房的窗戶下,窗外飛來一片雪花也帶進來一片嚴寒。
3、《早發》——唐代李郢
草色多寒露,蟲聲似故鄉。
譯文:草色青翠,上面點綴著許多冰冷的露水,秋蟲的聲音此起彼伏,就像在家鄉聽到的一樣。
4、《立秋》——宋代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譯文:出窩不久的烏鴉啼叫著一起飛散了,只留下寂寞的玉屏立在那里。枕邊吹來一陣一陣清新的涼風,像是扇子在一下下的搧動。從睡夢中起身,來到寂靜的院子里,沉睡中依稀感覺到的秋聲卻是無處可尋。明媚的月色下,滿階的梧桐落葉。
5、《減字木蘭花·立春》——宋代蘇軾
春幡春勝,一陣春風吹酒醒。
不似天涯,卷起楊花似雪花。
譯文:豎立春天的綠幡,剪成春天的彩勝。一陣春風,吹我酒醒。此地不像海角天涯,卷起的楊花,頗似雪花。
9.與地理有關的詩句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不教胡馬度陰山;
敕勒川,陰山下;
變下襄陽向洛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潯陽江頭夜送客;
江州司馬青衫濕;
不識廬山真面目;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關山度若飛;
一片孤城萬仞山;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只有高山之巔才有此景)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0.有關二十四節氣的詩詞
立春 【立春】2月4日-5日,立春亦稱“打春”、“咬春”,又叫“報春”,“立”是“開始”的意思。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唐 羅隱 一二三四五六七,萬木生芽是今日。遠天歸雁拂云飛,近水游魚迸冰出。
雨水 【雨水】2月18日-20日,這天通常出嫁的女兒要回家探望父母,要給母親送一段紅綢和燉一罐肉。《春雨》唐 李商隱 悵臥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
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遠路應悲春畹晚,殘宵猶得夢依稀。
玉珰緘札何由達,萬里云羅一雁飛。驚蟄 【驚蟄】3月5日/6日,這時天氣轉暖,漸有春雷,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而“驚蟄”即上天以打雷驚醒蟄居動物的日子。
《田家》宋 梅堯臣 昨夜春雷作,荷鋤理南陂。杏花將及候,農事不可遲。
蠶女應自念,牧童仍我隨。田中逢老父,荷杖獨熙熙。
春分 【春分】3月20日/21日,春分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烏茲別克斯坦等國的新年,有著3000年的歷史。 《春分與諸公同宴呈陸三十四郎中》唐 武元衡 南國宴佳賓,交情老倍親。
月慚紅燭淚,花笑白頭人。寶瑟常余怨,瓊枝不讓春。
更聞歌子夜,逃李艷妝新。清明 【清明】4月5日/4日,意即在這個時節先是白桐花開放,接著喜陰的田鼠不見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中可以見到彩虹了。
《臨安春雨初霽》宋 陸游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谷雨 【谷雨】4月20日前后,播種移苗、埯瓜點豆的最佳時節。
谷雨是春季最后一個節氣,谷雨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寒潮天氣基本結束。 《惜牡丹花》唐 白居易 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
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 立夏 【立夏】5月5日/6日,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日天的開始。
《客中初夏》宋 司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
小滿 【小滿】5月20/21日,這時全國北方地區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已開始飽滿,但還沒有成熟,約相當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滿。《歸田園四時樂春夏二首·其二》宋 歐陽修 南風原頭吹百草,草木叢深茅舍小。
麥穗初齊稚子嬌,桑葉正肥殘食飽。老翁但喜歲年熟,餉婦安知時節好。
野堂梨密啼晚鶯,海石榴紅囀山鳥。田家此樂知者誰,我獨知之歸不早。
乞身當及強健時,顧我蹉跎已衰老。芒種 【芒種】6月6日前后,“芒種”二字諧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種”了。
所以,“芒種”也稱為“忙種”、“忙著種”,是農民朋友的散播播種。 《時雨》宋 陸游 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
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夏至 【夏至】6月22日前后,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將近一倍 《和夢得夏至憶蘇州呈盧賓客》唐 白居易 憶在蘇州日,常諳夏至筳。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鵝鮮。水國多臺榭,關風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無處不過船。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鄉俱老矣,東望共依然。洛下麥秋月,江南梅雨天。
齊云樓上事,已上十三年。小暑 【小暑】7月7日前后,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全國大部分地區基本符合。
《喜夏》龐鑄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青奴被薦枕,黃奶亦升堂。
鳥語竹陰密,雨聲荷葉香。晚涼無一事,步屧到西廂。
大暑 【大暑】7月23日前后,“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中國大部分地區為一年最熱時期,也是喜熱作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宋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立秋 【立秋】8月7日/8日,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
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 《立秋前一日覽鏡》唐 李益 萬事銷身外,生涯在鏡中。
唯將滿鬢雪,明日對秋風。處暑 【處暑】8月23日/24日,處暑的“處”是指“終止”,處暑的意義是“夏天暑熱正式終止”。
《早秋曲江感懷》唐 白居易 離離暑云散,裊裊涼風起。池上秋又來,荷花關成子。
白露 【白露】9月8日前后,天氣漸轉涼,會在清晨時分發現地面和葉子上有許多露珠,這是因夜晚水汽凝結在上面,故名。《月夜憶舍弟》唐 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秋分 【秋分】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點又回到赤道,形成晝夜等長。
《秋詞二首·其一》唐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宵。
寒露 【寒露】10月8日前后,寒露是氣候從涼爽到寒冷的過渡。《與胡興安夜別》南朝梁 何遜 居人行轉軾,客子暫維舟。
念此一筳笑,分為兩地愁。露濕寒塘草,月映清淮流。
方抱新離恨,獨守故國秋。霜降 【霜降】10月23日前后,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初霜出現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也意味著冬天的開始。
《村夜》唐 白居易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
【立冬】11月7日前后,冬季來臨。《古詩十九首之孟冬寒氣至》孟冬寒氣至,北風何慘懔?愁多知夜長。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有關地理節氣的古詩詞(求十條有關地理方面的古詩詞,并作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