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力的 詩詞格律十講 在那里有內容
王力先生(1900-1986),字了一,廣西博白人。著名語言學家,中 國現代語言學的奠基人之一。1924年赴上海求學,1926年考入清華國學研究院,師從梁啟超、趙元任等,1927年赴法國留學,1932年獲巴黎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后返國,先后在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嶺南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大學等校任教授,并先后兼任中 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中 國文學改革委員會委員、副主任,中 國語言學會名譽會長,全國政協第四、五、六屆委員,第五、六屆常務 委員等職。王力先生從事中 國語言學研究逾半個多世紀,他在漢語語法學、音韻學、詞匯學、漢語史、語言學史等方面出版專著四十余種,發表論文200余篇。他研究領域之廣,取得成就之大,中外影響之深遠,在中 國語言學家中是極其突出的。王力先生的語言學研究始終是與教學聯系在一起的,他在半個多世紀的教學生涯中,培養了一批又一批語言學專門人材,為中 國語言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王力先生在法國留學期間,翻譯出版二十余種法國小說、劇本;抗戰期間,寫了大量的散文,被譽為戰時學者散文三大家之一。
古代漢語(四卷本)——王力主編——中華書局(1999):此書擁有無上權威,乃是古代漢語教學領域經典名著。盡管王老已經仙去,但這部書卻是無數古漢語入門者的必讀。我們現在見到的是1999年第三版,又經過了一次校訂重排,印質也相當精美。現在發布的就是這個版本的。很清晰的。相信喜歡國學的朋友也一定會喜歡這套書的。
[attachment=443858]
中文名稱:古代漢語 (王力著)
版本:1999年5月第三版 2001年3月第31次印刷
地區:大陸
語言:普通話
全部格式《古代漢語》(四卷本)下載在18 樓/read.php?tid=116328&page=2&toread=1
2.詩詞格律十講 王力
第一講詩韻和平仄 詩寫下來不是為了看的,而是為了“吟”的。
古人所謂“吟”,跟今天所謂朗誦差不多。因此,詩和聲律就發生極其密切的關系。
詩詞的格律主要就是聲律,而所謂聲律只有兩件事:第一是韻,第二是平仄。其中尤以平仄的規則最為重要;可以說沒有平仄規則就沒有詩詞格律。
現在先請大家讀幾首唐詩: 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相思 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江南曲 李益 嫁得瞿唐賈,朝朝誤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
這是三首五言絕句。在這些詩里,逢雙句押韻。
所謂押韻,就是把同一收音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是放在句尾。韻的作用是構成聲音的回環,也就是形成一種音樂美。
例如《登鸛雀樓》,“流”字讀liú,“樓”讀lóu,都是收音于ou的;《相思》,“枝”字讀zhī,思字讀sī,都是收音于i的。這就顯得非常和諧了。
有時候,依照現代普通話的語音去讀并不和諧,這是因為時代不同,語音有了發展。例如《江南曲》,“期”字讀qí,“兒”字讀ér,很不和諧,但是如果依照上海話的白話音來讀“兒”字,就十分和諧了,因為上海白話“兒”字念ní,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唐代的古音。
至于講到平仄規則,就必須先說明什么是平仄。古代有四個聲調,即平聲、上聲、去聲、入聲。
平聲以外,共余三聲都是仄聲(仄就是不平的意思)。平聲大約是比較長的音,而且是一個平調,不升也不降;其余三聲大約是比較短的音,有升有降,因此形成了平仄的對立。
詩人們利用這種對立來造成詩的節奏美。 上面所引的三首五言絕句是依照同一個平仄格式寫成的。
每首只有二十個字,其平仄格式如下: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字外帶圈表示可平可仄,字外帶框的表示押韻,下同。) 有一件事值得注意:在普通話里,平聲已經分化為陰平和陽平;入聲已經消失了,分別歸入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
平聲好辦,只要把陰平和陽平同等看就是了。入聲歸入上聲、去聲的也都好辦,反正上、去兩聲也都是仄聲。
唯有歸入陰平、陽平的入聲字就非查字典不可(可查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同音字典》)。大概平仄格式上標明仄聲而普通話讀平聲的字,多半是古入聲。
這三首詩中的入聲字是“白”、“日”、“入”、“欲”、“目”、“一”、“國”、“發”、“擷”、“物”、“得”、“妾”。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國”、“發”、“擷”、“得”,它們在普通話里都變了平聲,而它們所在的位置是規定要用仄聲字的。
這三首詩是嚴格依照平仄格式寫成的。一般地說,每句的第一個字可以不拘平仄。
試看第一句第一個字,“白”、“嫁”是仄,而“紅”是平,第三句和第四句的第一個字,這里三首詩都是用了仄音,但是在其他唐詩中也有用平聲的。唯獨像“平平仄仄平”這樣一個五言平仄句式(在這三首詩中是第二句),第一個字只能用平聲,不能用仄聲,否則叫做“犯孤平”。
這一講所講的是最基本的東西。講的雖然是五言,但是可以類推到七言。
講的雖然是絕句,但是可以類推到律詩。講的雖然是詩,但是可以類推到詞。
第二講 五言絕句 絕句都是四句。五言絕句可以分為律絕和古絕兩種。
現在先談律絕。律絕一般之用平聲韻,而平仄格式則有四種。
第一講所講的平仄格式是第一種: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這里有四種句式: 第一種句式是平仄腳,第二種句式是仄平腳,第三種句式是仄仄腳,第四種句式是平平腳。這四種句式是所有變化的基礎,四種五言絕句都是由這四種句式錯綜變化而成的。
第二種五言絕句只是把第一中的前半首和后半首對調了一下: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聽箏 李端 鳴箏金栗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第三種五言絕句基本上和第一種相同,只因首句用韻,所以首句改為平平腳: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塞下曲 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行宮 元稹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溪居 裴度 門徑俯清溪,茅檐古木齊。 紅塵飛不到,時有水禽啼。
第四種五言絕句基本上和第二種相同,只因首句用韻,所以首句改為仄平腳: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閨人贈遠 王崖 花明綺陌春,柳拂御溝新。 為報遼陽客,流芳不待人。
在四種平韻五言律絕當中,以第一種最為常見,其次是第三種。其余兩種都是少見的。
去了平韻律絕之外,還有一些仄韻律絕。現在只舉一個例子: (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 憶舊游 顧況 悠悠南國思,夜向江南泊。
楚客斷腸時,月明楓子落。 律絕只有四種句式,即使是仄韻的五言律絕,也不超出這個范圍。
依照這四種句式寫成的詩句叫做律句,凡不用或基本上不用律句的五言絕句可以稱為“古絕”。古絕不拘平仄,在押韻方面即可押平聲韻,也可以押仄聲韻。
例如: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
3.王力的《詩詞格律》
《詩詞格律》是詩詞常識名家談系列叢書,由王力所編著,中華書局出版社出版發行。
書中所講的詩詞格律,大部分是前人研究的成果,也有一些地方是著者自己的意見。由于它是一部基本知識的書,所以書中不詳細說明哪些部分是某書上敘述過的,哪些部分是著者自己的話。
《詩詞格律》著重在講格律,不是詩詞選本,所以對于舉例的詩詞,不加注釋。所引詩詞的字句,也有版本的不同;著者對于版本是經過選擇的,但是為了節省篇幅并避免煩瑣,也不打算在每一個地方都加上校勘性的說明了。
《詩詞格律》有一個總的目的,就是試圖簡單扼要地敘述詩詞的格律,作為一種基本知識來告訴讀者。關于詩,著重在談律詩,因為從律詩興起以后,詩才有了嚴密的格律。
唐代以前的古詩是自由體或半自由體,還沒有形成格律,所以不談。至于唐代以后的古體詩,雖然表面上也是不受格律的限制的,實際上還是有很多講究,所以不能不談,只不過可以少談罷了。
擴展資料王力(1900~1986),中國語言學家,詩人。字了一。
1900年8月10日生于廣西博白,卒于1986年5月3日。《詩詞格律概要》內容簡介:王力著,《詩詞格律概要》雖然比《詩詞格律》簡單,而且基本內容也相同,但還是有它的特色。
有些地方比《詩詞格律》還要詳細,例如,在講平仄的時候,舉出了常用的古代入聲字,以便于沒有入聲的方言區的讀者掌握平仄。有的地方和《詩詞格律》有所不同,例如,把拗救分為兩種情況:大拗必救,小拗可救可不救,這也是為了使讀者能更好地掌握詩律。
還有一點不同的,《詩詞格律》用了不少**的詩詞來分析詩詞格律,而《詩詞格律概要》用作分析的依據的全部是古典詩詞。**的詩詞有很高的藝術性,也合乎格律,而且讀者比較熟悉,用來舉例是可以的,也有利于詩詞格律的普及。
但從根本上說,詩詞格律是從古代一些大家的詩詞創作中概括出來的,用古代作家的詩詞來講詩詞格律,應該說更為合適。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詩詞格律。
4.王力的《詩詞格律》與《詩詞格律十講》有什么不一樣
王力的詩詞格律書籍,基本的有三本,第一本是《詩詞格律》,第二本是《詩詞格律概要》。第三本是《詩詞格律十講》。這三本書內容大致相同,但是因為出版的目的和針對性不同,各有側重。
《詩詞格律》有一個總的目的,就是試圖簡單扼要地敘述詩詞的格律,作為一種基本知識來告訴讀者。這是一本學術性著作,但是因為涉及面比較廣,出版的年代又很敏感,所以非常簡短,有很多定義和公式,但是細微的地方又不能過多解釋,這是一本絕對的權威教材,但是初學者不易理解,因為他太短了。
《詩詞格律概要》內容簡介:王力著,《詩詞格律概要》雖然比《詩詞格律》簡單,而且基本內容也相同,但還是有它的特色。有些地方比《詩詞格律》還要詳細,例如,在講平仄的時候,舉出了常用的古代入聲字,以便于沒有入聲的方言區的讀者掌握平仄。有的地方和《詩詞格律》有所不同,例如,把拗救分為兩種情況:大拗必救,小拗可救可不救,這也是為了使讀者能更好地掌握詩律。還有一點不同的,《詩詞格律》用了不少**的詩詞來分析詩詞格律,而《詩詞格律概要》用作分析的依據的全部是古典詩詞。這本書似乎更為偏向于實用。
《詩詞格律十講》內容簡介:王力著,主要內容包括了詩詞格律十講、詩韻和平仄、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和長律、七言律詩、平仄的變格、對仗、古風、詞牌和詞譜、詞的和平仄、詩律余論、關于平仄的問題、關于押韻的問題、關于對仗的問題、音韻學初步。這本書似乎拋開了繁雜的關系,只是將一些格律要點分門別類的清楚敘述,非常便于理解,似乎是以上兩本書的普及本,更為明確清晰。
綜上所述,詩詞格律十講初學者更容易看懂,但是其實現在很多比較詳細比較貼近我們的書也很不錯,比如郭芹納的詩律,張中行的詩詞讀寫從話等等,很多書都更容易理解,資料附錄也更為全面,不一定非要迷信王力的,當然搞學術研究的除外。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中國王力古詩詞講座(王力的詩詞格律十講在那里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