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風 霜 雪 雨 花 草 樹 紅 橙 黃 綠 藍 紫的古詩文
一 東 云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
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
人間清暑殿,天上廣寒宮。兩岸曉煙楊柳綠,一園春雨杏花紅。
兩鬢風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煙雨,溪邊晚釣之翁。 沿對革,異對同,白叟對黃童。
江風對海霧,牧子對漁翁。顏巷陋,阮途窮,冀北對遼東。
池中濯足水,門外打頭風。梁帝講經同泰寺,漢皇置酒未央宮。
塵慮縈心,懶撫七弦綠綺;霜華滿鬢,羞看百煉青銅。 貧對富,塞對通,野叟對溪童。
鬢皤對眉綠,齒皓對唇紅。天浩浩,日融融,佩劍對彎弓。
半溪流水綠,千樹落花紅。野渡燕穿楊柳雨,芳池魚戲芰荷風。
女子眉纖,額下現一彎新月;男兒氣壯,胸中吐萬丈長虹。 二 冬 春對夏,秋對冬,暮鼓對晨鐘。
觀山對玩水,綠竹對蒼松。馮婦虎,葉公龍,舞蝶對鳴蛩。
銜泥雙紫燕,課蜜幾黃蜂。春日園中鶯恰恰,秋天寒外雁雍雍。
秦嶺云橫,迢遞八千遠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明對暗,淡對濃,上智對中庸。
鏡奩對衣笥,野杵對村舂。花灼爍,草蒙茸,九夏對三冬。
臺高名戲馬,齋小號蟠龍。手擘蟹螯從畢卓,身披鶴氅自王恭。
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筆;三姑石大,響傳風雨若金鏞。 仁對義,讓對恭,禹舜對羲農。
雪花對云葉,芍藥對芙蓉。陳后主,漢中宗,繡虎對雕龍。
柳塘風淡淡,花圃月濃濃。春日正宜朝看蝶,秋風那更夜聞蛩。
戰士邀功,必借干戈成勇武;逸民適志,須憑詩酒養踈慵。 三 江 樓對閣,戶對窗,巨海對長江。
蓉裳對蕙帳,玉斝對銀釭。青布幔,碧油幢,寶劍對金缸。
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世祖中興延馬武,桀王失道殺龍逄。
秋雨瀟瀟,漫爛黃花都滿徑;春風裊裊,扶疏綠竹正盈窗。 旌對旆,蓋對幢,故國對他邦。
行山對萬水,九澤對三江。山岌岌,水淙淙,鼓振對鐘撞。
清風生酒舍,白月照書窗。陣上倒戈辛紂戰,道旁系劍子嬰降。
夏日池塘,出沿浴波鷗對對;春風簾幕,往來營壘燕雙雙。 銖對兩,只對雙,華岳對湘江。
朝車對禁鼓,宿火對塞缸。青瑣闥,碧紗窗,漢社對周邦。
笙簫鳴細細,鐘鼓響摐摐。主簿棲鸞名有覽,治中展驥姓惟龐。
蘇武牧羊,雪屢餐于北海;莊周活鮒,水必決于西江。 四 支 茶對酒,賦對詩,燕子對鶯兒。
栽花對種竹,落絮對游絲。四目頡,一足夔,鴝鵒對鷺鷥。
半池紅菡萏,一架白荼蘼。幾陣秋風能應候,一犁春雨甚知時。
智伯恩深,國士吞變形之炭;羊公德大,邑人豎墮淚之碑。 行對止,速對遲,舞劍對圍棋。
花箋對草字,竹簡對毛錐。汾水鼎,峴山碑,虎豹對熊羆。
花開紅錦繡,水漾碧琉璃。去婦因探鄰舍棗,出妻為種后園葵。
笛韻和諧,仙管恰從云里降;櫓聲咿軋,漁舟正向雪中移。 戈對甲,鼓對旗,紫燕對黃鸝。
梅酸對李苦,青眼對白眉。三弄笛,一圍棋,雨打對風吹。
海棠春睡早,楊柳晝眠遲。張駿曾為槐樹賦,杜陵不作海棠詩。
晉士特奇,可比一斑之豹;唐儒博識,堪為五總之龜。 五 微 來對往,密對稀,燕舞對鶯飛。
風清對月朗,露重對煙微。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對漁磯。
晚霞舒錦繡,朝露綴珠璣。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婦念寄邊衣。
春水才深,青草岸邊漁父去;夕陽半落,綠莎原上牧童歸。 寬對猛,是對非,服美對乘肥。
珊瑚對玳瑁,錦繡對珠璣。桃灼灼,柳依依,綠暗對紅稀。
窗前鶯并語,簾外燕雙飛。漢致太平三尺劍,周臻大定一戎衣。
吟成賞月之詩,只愁月墮;斟滿送春之酒,惟憾春歸。 聲對色,飽對饑,虎節對龍旗。
楊花對桂葉,白簡對朱衣。尨也吠,燕于飛,蕩蕩對巍巍。
春暄資日氣,秋冷借霜威。出使振威馮奉世,治民異等尹翁歸。
燕我弟兄,載詠棣棠韡韡;命伊將帥,為歌楊柳依依。 六 魚 無對有,實對虛,作賦對觀書。
綠窗對朱戶,寶馬對香車。伯樂馬,浩然驢,弋雁對求魚。
分金齊鮑叔,奉璧藺相如。擲地金聲孫綽賦,回文錦字竇滔書。
未遇殷宗,胥靡困傅巖之筑;既逢周后,太公舍渭水之漁。 終對始,疾對徐,短褐對華裾。
六朝對三國,天祿對石渠。千字策,八行書,有若對相如。
花殘無戲蝶,藻密有潛魚。落葉舞風高復下,小荷浮水卷還舒。
愛見人長, 共服宣尼休假蓋;恐彰已吝,誰知阮裕竟焚車。 麟對鳳,鱉對魚,內史對中書。
犁鋤對耒耜,畎澮對郊墟。犀角帶,象牙梳,駟馬對安車。
青衣能報赦,黃耳解傳書。庭畔有人持短劍,門前無客曳長裾。
波浪拍船,駭舟人之水宿;峰巒繞舍,樂隱者之山居。 七 虞 金對玉,寶對珠,玉兔對金鳥。
孤舟對短棹,一雁對雙鳧。橫醉眼,捻吟須,李白對楊朱。
秋霜多過雁,夜月有啼烏。日曖園林花易賞,雪寒村舍酒難沽。
人處嶺南,善探巨象口中齒;客居江右,偶奪驪龍頷下珠。 賢對圣,智對愚,傅粉對施朱。
名韁對利鎖,挈榼對提壺。鳩哺子,燕調雛,石帳對郇廚。
煙輕籠岸柳,風急撼庭梧。鸜眼一方端石硯,龍涎三炷博山壚。
曲沼魚多,可使漁人結網;平田兔少,漫勞耕者守株。 秦對趙,越對吳,釣客對耕夫。
箕裘對杖履,杞梓對桑榆。天欲曉,日將晡,狡兔對妖狐。
讀書甘刺股,煮粥惜焚須。韓信武能增四海,左思文足賦三都。
嘉遁幽人,適志竹籬茅舍;勝游公子,玩情柳陌花衢。 八 齊 巖對岫,澗。
2.求一首關于重陽節的古詩,和五個我國的傳統節日
關于重陽的古詩:《九日齊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2113歸。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5261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重陽節是指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4102“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1653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游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專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于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
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屬。五個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
3.關于佳節的詩句
1.有關除夕的詩句: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2.有關春節的詩句: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3.有關元宵節的詩句:
《元夕》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4.悲秋的詩句
不僅是秋天的,而且是悲秋!請看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雁南翔。——【三國】曹丕《燕歌行》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唐】杜甫《登高》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唐】張繼《楓橋夜泊》
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宋】柳永《八聲甘州》
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宋】張炎《清平樂》
5.悲秋的詩句
【標題】:點絳唇【作者】:蘇軾【體裁】:詞【內容】:--------------------不用悲秋,今年身健還高宴。
江村海甸。總作空花觀。
尚想橫汾,蘭菊紛相半。樓船遠。
白云飛亂。空有年年雁。
-------------------------------------------------【標題】:登西樓【年代】:北宋【作者】:王安石【內容】:--------------------樓影侵云百尺斜,行人樓上憶天涯。情多自悔登臨數,目極應驚悵望賒。
一曲平蕪連古樹,半分殘日帶明霞。潘郎何用悲秋色,只此傷春發已華。
-------------------------------------------------【標題】:鳳凰臺上憶吹簫【年代】:北宋【作者】:李清照【內容】:--------------------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
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標題】:巴陵早秋,【年代】:唐【作者】:賈至【內容】:--------------------謫居瀟湘渚,再見洞庭秋。極目連江漢,西南浸斗牛。
滔滔蕩云夢,澹澹搖巴丘。曠如臨渤澥,窅疑造瀛洲。
君山麗中波,蒼翠長夜浮。帝子去永久,楚詞尚悲秋。
我同長沙行,時事加百憂。登高望舊國,胡馬滿東周。
宛葉遍蓬蒿,樊鄧無良疇。獨攀青楓樹,淚灑滄江流。
故人西掖寮,同扈岐陽搜。差池盡三黜,蹭蹬各南州。
相去雖地接,不得從之游。耿耿云陽臺,迢迢王粲樓。
跂予暮霞里,誰謂無輕舟。-------------------------------------------------【標題】:病中自遣【年代】:南宋【作者】:陸游【內容】:--------------------少時揣無才,一意守貧賤,窮閻依馬磨,小石寫驢券。
中年更可笑,憔悴客異縣,何曾得一飽,塵土空滿面。即今況已病,百衰相俱見。
雖然亦自重,未忍悲秋扇。-------------------------------------------------【標題】:蟬【年代】:唐【作者】:許渾【體裁】:七絕【內容】:--------------------噪柳鳴槐晚未休,不知何事愛悲秋。
朱門大有長吟處,剛傍愁人又送愁。-------------------------------------------------【標題】:長相思【年代】:宋【作者】:劉學箕【體裁】:詞【內容】:--------------------湖山橫。
湖水平。買個湖船一葉輕。
傍湖隨柳行。秋風清。
秋月明。誰搗秋砧煙外聲。
悲秋無盡情。-------------------------------------------------【標題】:好事近【年代】:清【作者】:納蘭性德【體裁】:詞【內容】:--------------------馬首望青山,零落繁華如此。
再向斷煙衰草,認蘚碑題字。休尋折戟話當年,只灑悲秋淚。
斜日十三陵下,過新豐獵騎。-------------------------------------------------【標題】:抽思【年代】:先秦【作者】:屈原【內容】:--------------------心郁郁之憂思兮,獨永嘆乎增傷。
思蹇產之不釋兮,曼遭夜之方長。悲秋風之動容兮,何回極之浮浮。
數惟蓀之多怒兮,傷余心之憂憂。愿搖起而橫奔兮,覽民尤以自鎮。
結微情以陳詞兮,矯以遺夫美人。昔君與我誠言兮,曰黃昏以為期。
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憍吾以其美好兮,覽余以其修姱。
與余言而不信兮,蓋為余而造怒。愿承閑而自察兮,心震悼而不敢。
悲夷猶而冀進兮,心怛傷之憺憺。茲歷情以陳辭兮,蓀詳聾而不聞。
固切人之不媚兮,眾果以我為患。初吾所陳之耿著兮,豈至今其庸亡?何獨樂斯之謇謇兮?愿蓀美之可光。
望三王以為像兮,指彭咸以為儀。夫何極而不至兮,故遠聞而難虧。
善不由外來兮,名不可以虛作。孰無施而有報兮,孰不實而有獲?少歌曰:與美人抽思兮,并日夜而無正。
憍吾以其美好兮,敖朕辭而不聽。倡曰:有鳥自南兮,來集漢北。
好姱佳麗兮,牉獨處此異域。惸煢獨而不群兮,又無良媒在其側。
道卓遠而日忘兮,愿自申而不得。望北山而流涕兮,臨流水而太息。
望孟夏之短夜兮,何晦明之若歲?惟郢路之遼遠兮,魂一夕而九逝。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與列星。
愿徑逝而未得兮,魂識路之營營。何靈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與吾心同!理弱而媒不通兮,尚不知余之從容。
亂曰:長瀨湍流,溯江潭兮。狂顧南行,聊以娛心兮。
軫石崴嵬,蹇吾愿兮。超回志度,行隱進兮。
低徊夷猶,宿北姑兮。煩冤瞀容,實沛徂兮。
愁嘆苦神,靈遙思兮。路遠處幽,又無行媒兮。
道思作頌,聊以自救兮。憂心不遂,斯言誰告兮。
-------------------------------------------------【標題】:酬皇甫郎中對新菊花見憶【年代】:唐【作者】:白居易【體裁】:七律【內容】:--------------------愛菊高人吟逸韻,悲秋病客感衰懷。黃花助興方攜酒,紅葉添愁正滿階。
居士葷腥今已斷,仙郎杯杓為誰排?愧君相憶東籬下,擬廢重陽一日齋。-------------------------------------------------。
6.有關佳節的古詩詞
中秋: 月下獨酌——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八月十五夜月——杜甫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水調歌頭——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端午: 乙卯重五詩——(南宋)陸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五月五日——(北宋) 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 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 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 而追沒后蹤。 沅湘碧潭水, 應自照千峰。
賀新郎(端午)——(南宋)劉克莊 深院榴花吐,畫簾開,彩衣扇,午風清暑兒女紛紛結束,時樣釵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觀渡,大逢場慵作戲,任白頭年少爭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靈均標致高如許,憶生平,既紉蘭佩又懷椒醑,誰信騷魂千載后,波底垂涎角黍, 又說是,蛟饞龍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當年醉死差無苦,聊一笑,吊今古。
重陽: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醉花蔭——(宋)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春節: 元日——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拜年——文征明 不求見面惟通謁, 名紙朝來滿敝廬。 我亦隨人投數紙, 世情嫌簡不嫌虛。
田家元旦——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 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 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 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 共說此年豐 元宵: 《上元夜》——(唐)崔液 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青玉案 元夕》——(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火闌珊處。 《生查子 元夕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一些對聯: 和風吹綠柳 時雨潤春苗 喜看三春花千樹 笑飲豐年酒一杯 (春節) 萬家燈火同秋月 大地光明不夜天 (元宵) 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 五月五,九月九,端陽重陽 (端午) 入酒菊香由我醉 向秋山色帶云看 (重陽) 話中秋,年年歲歲慶團圓。
迎佳節,神州處處笑聲濃。 (中秋)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南齋玩月 王昌齡 高臥南齋時,開帷月初吐。
清輝澹水木,演漾在窗戶。 荏苒幾盈虛,澄澄變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風吹蘭杜。
中秋月 蘇軾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中秋月 齊已 空碧無云露濕衣,眾星光外涌清規。 東林莫礙漸高勢,四海正看當路時。
還許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憐關夜嬋娟影,正對五候殘酒卮。
關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月夜 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嫦娥 李商隱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沈。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霜月 李商隱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秋宵月下有懷 孟浩然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 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中秋待月 陸龜蒙 轉缺霜輸上轉遲, 好風偏似送佳期。 簾斜樹隔情無限, 燭暗香殘坐不。
7.有關三大名樓
1.黃鶴樓
黃鶴樓建在武昌蛇山,“蛇首”黃鶴磯頭上。面臨大江,崇樓杰閣,飛檐翹首,宏偉壯麗。它與南昌滕王閣、岳陽岳陽樓古時并稱江南三大名樓。黃鶴樓創建于三國吳黃武二年(223年),以后各代屢毀屢修,清光緒十年又被焚毀。20世紀80年代重建的黃鶴樓崇樓5層,飛檐5舒,黃琉璃瓦屋面,瑰麗端莊。
據《南齊書》載:“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太平寰宇記》載:“昔費祎登仙,每乘黃鶴于此憩駕。”鶴在我國傳統文化中象征長壽吉祥。這些美妙的傳說更吸引了歷代文人、游子前來登樓飲酒賦詩。據記載,唐代詩仙李白一次路過武昌,登黃鶴樓詩興大發,正欲舉筆,抬頭見壁上已有崔顥《黃鶴樓》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認為自己難以超越,遂掛筆而去。“白云黃鶴”從此聲名大震。其實李白曾多次登臨黃鶴樓,他幾首應黃鶴樓景所賦的詩也是千古絕唱。如《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以及《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等等。這些名詩佳話都為黃鶴樓增輝添色。
2.岳陽樓
岳陽樓東倚巴陵山,北枕長江,西瀕洞庭湖,為我國古代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譽。登樓遠眺,八百里洞庭湖光山色立展眼前。斯景斯境,不由地令人想起杜甫《登岳陽樓》著名詩句:“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訴,乾坤日夜浮。”“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暈夕陰,氣象萬千。”北宋大政治家、大文學家范仲淹在其《岳陽樓記》一文中更對岳陽樓的景色作了如上淋漓盡致的描繪。特別是他抒發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以天下為己任的寬闊胸懷,使后人為之傾倒。樓內正中至今還有清乾隆年間著名書法家張照手書的《岳陽樓記》全文木雕屏,供游人細讀深思。岳陽樓自唐以來重修處達30多次,現存建筑為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建,共3層,高近20米,飛檐斗拱,黃色琉璃瓦頂,用傘形架荷重,全樓榫卯交接,未用一釘,是罕見的建筑結構,工藝精良。樓四周環以明廊、圓柱,氣勢雄偉。20世紀70年代重修。可以說,岳陽樓的建筑是我國古代建筑民族風格和建筑技巧的典型體現。
3.滕王閣
膝王閣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章江門外(現沿江路),為唐太宗李世民弟李元吉都督洪州時所建,為古代江南三大名樓之一。1926年被北洋軍用鄧如琢燒毀,今已重建。唐上元二年(675年),閻伯嶼督洪州牧,重修膛王閣,并于重陽佳節在此閣大宴眾賓僚名士。“初唐四杰”之一、少年英才王勃即席所作《膝王閣序》道盡了膝王閣的富麗堂皇和風光景色:“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此千古名篇使膝王閣名傳千秋。可謂文從樓起,樓以文傳。
8.關于古詩
元宵古詩詞 《正月十五夜燈》 (唐)張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 ,一進天上著詞聲。 《詩曰》 (唐)李商隱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閑不睹中興盛, 羞逐鄉人賽紫姑。 五月五日 [宋] 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 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 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 而追沒后蹤。
沅湘碧潭水, 應自照千峰。 和端午 [宋] 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 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 只留離騷在世間。 已酉端午 [明] 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 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 無酒淵明亦獨醒。 午日觀競渡 [明] 邊貢 共駭群龍水上游, 不知原是木蘭舟。
云旗獵獵翻青漢, 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 楚鄉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 醉諷離騷不解愁。 午日處州禁競渡 [明] 湯顯祖 獨寫菖蒲竹葉杯, 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 舟楫何勞吊屈來 。 端午 [唐] 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 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 端午 [唐] 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競渡歌(節錄) [唐] 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后船失勢空揮撓。 節令門·端陽 [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七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中秋古詩詞 《中秋月》 蘇軾 暮云收盡溢清寒, 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 明月明年何處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9.有關中秋端午重陽春節元宵節的詩詞對聯燈謎
十五的月亮圓又圓。
重陽節,中國傳統節日,節期在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季秋豐收祭祀演變而來。
“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
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游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
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于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民俗觀念中“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義,寄托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
1989年,農歷九月九日被定為“敬老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于重陽有關的古詩詞(關于風霜雪雨花草樹紅橙黃綠藍紫的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