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與古詩的故事
我與古詩文 中國古詩文的寶庫可真是博大精深,星光燦爛.古詩文更是我國文化的精髓。
古詩文有一種精辟的美,一種其他文體無法取代的美。 面對那些小說,故事,我更喜歡古詩文.喜歡它合轍押韻,朗朗上口;我喜歡它詞句精練,通俗易懂.我喜歡它意境優美,含有哲理.古詩使人心胸豁然開朗,思想為之升華.甚至連外國人都贊嘆和欣賞. 我最早的啟蒙老師是媽媽,在她的指導下,我從小就對古詩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剛上學時就會背一二百首古詩文了。
上三年級時,我在媽媽的指導下利用課余時間如饑似渴地閱背誦。由于背的多,我的記憶力也逐漸提高了。
僅僅一年內,我就會背四百多道詩詞文賦了。在誦讀過程中,我認識了豪放的李白;認識了憂國憂民的杜甫;認識了滿腔熱血卻含冤屈死的岳飛…… 通過誦讀古詩文, 給我了很大發。
孟郊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讓我知道了子女對母親的深情;愚公移山的故事,讓我知道了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的道理;賣油翁的故事,生動形象地告訴了我熟能生巧的道理。 古詩文不僅是我的良師,更是我的益友。
它時時在提醒我、教育我。記得有一次,我與同學為了一件小事鬧翻了,心里十分生氣。
這時,我想到了孔子的“九思”一—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岔思難,見得思義。比起古人,我為一件小事與同學爭吵,破壞了我與同學之間多年的友誼,實在膚淺,真是不應該!最后,我主動道歉,“化干戈為玉帛”,與那位同學又和好如初了。
古詩文的內容博大精深,包羅萬象,使我深深的陶醉其中。 每讀一首好詩,都使我感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羌管弄晴,菱歌泛意,嬉嬉釣叟蓮娃”這是對美麗的錦繡河山的贊美:“談笑有鴻懦,往來無白丁”這是對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的詠嘆:“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這又是多么深沉激越的報國情懷! 床前明月、水上芙蓉,生活中的一點景致足以引發古人無窮的浮思;大江東去、破浪,古詩文當中記載了多少成敗得失、警世之理!知不覺中,古文已經在我的心中占據了一個猶如“親朋密友”的重要位置。
學習古詩文不僅是一項任務,更是一種樂趣。古人的才情讓我們許多后人都望塵莫及,欣賞古詩文,就是享受生活,品味人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古詩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驕傲!我愛古詩文,朋友們,來吧,讓我們一起“讀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 希望更多的人會與古詩文為伴,與我國古代文化為伍,繼承發揚我們的傳統文化。
2.有關于我與古詩的故事100字
故事是我小時候交的第一個好朋友.在我才開始認字的時候,媽媽就把優美的古詩文講給我聽,我聽的是津津有味、》念念不忘.《詠鵝》描寫了鵝在水里游泳的情景;《靜夜思》訴說了家人想念家鄉的情感;《勸學》提醒了我不要浪費時間,勤奮學習;《望廬山瀑布》描繪了一幅壯觀無比的景象. 后來,我漸漸地對古詩文失去了興趣,我有幸在小學一年級遇到了一位和藹可親、美麗漂亮的馬老師,她既像我們的媽媽,有時我們知心的好伙伴,她的臉上總是笑吟吟的,令人感到親切和溫暖.她對我們提出了每天背詩的嚴格要求,開始時有許多同學多不太理解,我也不是很理解老師的意圖,馬老師為了鼓勵我,提出了要與我比賽背詩,看誰背得最多.老師用了一些巧妙的方法,背詩非常快,我按照老師的樣子背詩,漸漸的,我對背詩越來越感興趣了.在老師下,我已經背過143首詩了,在四年級背詩大王競選中,獲得了背詩大王第三名的光榮稱號.現在,我對背詩更加感興趣了,我從背詩這件事中得到了許多指示,還學到了做什么事都不要半途而廢的精神. 我愛古詩文,更愛我的馬老師.。
3.作文素材——引用古詩詞
“縈空如霧轉,凝階似花積。”這是南朝梁吳均《詠雪》中的詩句。詩以“霧轉”喻漫天飛舞的雪花,以“似花積”喻石階上的積雪。兩個比喻,前者著眼于描繪飛雪的動態美,后者則致力于展現積雪的靜態美,動靜結合,貼切生動,狀難寫之景如在眼前。
“晚霞飛銀礫,浮云暗未開。”這是南朝梁簡文帝《同劉諮詠春雪詩》中的詩句。以晚霞為背景,描繪雪花紛飛的態勢,畫面層次豐富,呈現出一種動態美。詩人又不拘于白色比喻,而用緋紅的晚霞將白色的雪映襯得更加醒目,而且呈現出一種動態美。
“鹽飛亂蝶舞,花落飄粉奩。”簡文帝在《詠雪》中以“鹽飛”喻細屑雪霰如鹽似粉簌簌下落的形態,以“蝶舞”喻片狀雪花上揚飄飛之情狀,以“花落”喻雪落,更以“粉奩(盛粉的盒子)”喻白雪飄落之所。可謂設喻精妙,意象豐富。一個“亂”字,寫出了大雪彌漫天際的粗狂;一個“飄”字,寫出了片狀雪花飄落的輕盈;一個“舞”字更是精妙,把鵝毛般的雪花隨風輕飏、款款而下的婀娜神韻盡展眼前。
“拂草如連蝶,落樹似飛花。”南朝梁裴子野在《詠雪詩》中將飛雪比作草尖翩翩飛舞的群蝶和從樹上紛紛飄謝的春花,景色奇麗,意境優美,字里行間透出了蓬勃濃郁的無邊春意。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這是唐朝宋之問《苑中遇雪應制》中的詩句。詩人寫他不知道庭院里今朝落下了雪花(庭霰,指落在庭院里的雪花),還以為昨夜院中樹上開了花,比喻生動形象。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韓愈的《春雪》詩雖然也像前人那樣用花比喻雪,卻寫出了新意,寫出了特色。前人的詩往往側重于形似,而韓愈的詩則注意形神兼備,既描繪了落雪如落花之形,又傳出了落雪之神——將白雪人格化,“作飛花”旨在為人間展示春色。詩人眼中的雪已不是嚴冬的化身,儼然是春天的使者。
“戰罷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這是宋代張元《殘句》中的詩句。詩寫漫天飛雪鋪天蓋地,猶如被天兵天將殺敗的無數條白龍身上脫落的鱗甲,紛紛揚揚地在空中飄落。這兩句詩,用三百萬敗陣“玉龍”的“敗鱗殘甲”比喻漫天降落中的雪,真是神馳天外,妙思出奇,氣魄宏偉,充滿浪漫主義色彩和超人的才氣。
“初疑天女下散花,復恐麻姑行擲米。”陸游在《夜大雪歌》中把雪比喻成樂善好施的仙女麻姑向人間布施白米,于奇幻的想像中,可見愛國詩人憂民思想之一斑。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無私玉萬家。”元代黃庚在《雪》中寫雪光反照,猶如明月,江山夜而不夜;天地無私,不分貴賤,家家被雪分玉。詩以“玉萬家”喻大雪紛飛,家家戶戶的屋頂都蓋上厚厚的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是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的詩句。這里,詩人以春景寫冬景,以梨花寫邊庭的雪花,使人忘卻了荒蠻雪封之地奇寒的冬天,只感受到春意融融、生機盎然的溫暖與喜悅。詩人以新穎貼切的比喻寫出了奇麗的雪景,意境壯美,極富浪漫色彩,成為詠雪的千古名句。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圣賢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乃如左丘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
4.《我與古詩》的作文 400字
我愛古詩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這是古詩《秋夕》,是我會背誦的第一首唐詩,就是它把我領入古詩的海洋。
小時侯,,我和酷愛唐詩的爺爺住在一起,整日聽他吟誦各種唐詩。久而久之在爺爺的熏陶之下,我也變得詩情畫意起來,也常常會主動地讀起各色唐詩。
一次,爺爺教了我一首《長恨歌》其中一句最令我欣賞:“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句話簡潔明了,一針見血地表達了要我們好好珍惜現在的大好時光,不要浪費它,要不然等老了再學就來不及了只能留下滿腔的悲傷。這首詩中的“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曦。”使我很困惑,因為我不懂詩人為什么要寫這句話,我覺得這句是多余的。后來我就去問學識淵博的爺爺,爺爺見了便笑著替我解答問題,原來詩人這段景物描寫是為了下文的意境更好地烘托出來,能為下文做好鋪墊。就這樣我又從古詩里面學了一招,這招在我平常的習作中也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我的作文加了不少分。所以我越來越愛古詩詞了,因為讀古詩不僅讓我收益匪淺,還讓我對習作中的寫作技巧運用的更加熟練。比如我從古詩中知道了結尾要寫得達到總結全文的作用,這樣才能畫龍點睛,我知道了寫作時有些地方要高度凝練而有些地方要寫得細致入微。我還知道了寫作時要分段明確,條理清楚才能讓人讀來舒適,拿到高分。
總之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古詩詞我愛你!在你的身上我獲益良多,我不僅收獲了知識,更凈化了我的靈魂!
5.關于《我和古詩的故事》400字的作文
我從上幼兒園的時候便與詩有了接觸。
那個時候老師一遍又一遍地教我…… 我讀詩是由簡單到難的,因為這樣所以我第一首學會的詩是《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我迷惑地問老師:“這句詩的意思是什么呀?”老師笑著告訴我:“高大的柳樹像碧玉妝成一樣,極言顏色青綠的可愛。”
我就這樣一首首詩下來,就讀了很多秋天的古詩,比如:解落三秋月,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這首詩的意思我懂:我們這里經常會有臺風,有一次臺風達到了9級,我們家里的玻璃窗都被吹破了。說明了秋天臺風的可怕……(臺風真厲害呀!)還有杜牧寫的《山行》中的:停車**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等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這兩句是我也懂一些:春天日長夜短,詩人開心的睡了一覺醒來時發現天早就亮了,他推開窗戶,清新的空氣和明媚的晨光一擁而入。
詩人呼吸了一口新鮮空氣,活動一下身體,心情十分愉快。 詩謝謝你讓我增長知識,讓我懂得更多……。
6.誰給我古詩素材 例如 古有李白“莫使金樽空對月”的豪邁,杜甫“天
卷171_3 「贈歷陽褚司馬(時此公為稚子舞,故作是詩)」李白 北堂千萬壽,侍奉有光輝。
先同稚子舞,更著老萊衣。 因為小兒啼,醉倒月下歸。
人間無此樂,此樂世中稀。 卷171_4 「對雪醉后贈王歷陽」李白 有身莫犯飛龍鱗,有手莫辮猛虎須。
君看昔日汝南市, 白頭仙人隱玉壺。子猷聞風動窗竹,相邀共醉杯中綠。
歷陽何異山陰時,白雪飛花亂人目。君家有酒我何愁, 客多樂酣秉燭游。
謝尚自能鴝鵒舞,相如免脫鹔鹴裘。 清晨鼓棹過江去,千里相思明月樓。
卷171_5 「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李白 白若白鷺鮮,清如清唳蟬。受氣有本性,不為外物遷。
飲水箕山上,食雪首陽顛。回車避朝歌,掩口去盜泉。
岧峣廣成子,倜儻魯仲連。卓絕二公外,丹心無間然。
昔攀六龍飛,今作百煉鉛。懷恩欲報主,投佩向北燕。
彎弓綠弦開,滿月不憚堅。閑騎駿馬獵,一射兩虎穿。
回旋若流光,轉背落雙鳶。胡虜三嘆息,兼知五兵權。
槍槍突云將,卻掩我之妍。多逢剿絕兒,先著祖生鞭。
據鞍空矍鑠,壯志竟誰宣。蹉跎復來歸,憂恨坐相煎。
無風難破浪,失計長江邊。危苦惜頹光,金波忽三圓。
時游敬亭上,閑聽松風眠。或弄宛溪月,虛舟信洄沿。
顏公二十萬,盡付酒家錢。興發每取之,聊向醉中仙。
過此無一事,靜談秋水篇。君從九卿來,水國有豐年。
魚鹽滿市井,布帛如云煙。下馬不作威,冰壺照清川。
霜眉邑中叟,皆美太守賢。時時慰風俗,往往出東田。
竹馬數小兒,拜迎白鹿前。含笑問使君,日晚可回旋。
遂歸池上酌,掩抑清風弦。曾標橫浮云,下撫謝脁肩。
樓高碧海出,樹古青蘿懸。光祿紫霞杯,伊昔忝相傳。
良圖掃沙漠,別夢繞旌旃。富貴日成疏,愿言杳無緣。
登龍有直道,倚玉阻芳筵。敢獻繞朝策,思同郭泰船。
何言一水淺,似隔九重天。崔生何傲岸,縱酒復談玄。
身為名公子,英才苦迍邅。鳴鳳托高梧,凌風何翩翩。
安知慕群客,彈劍拂秋蓮。 卷171_6 「贈宣城趙太守悅」李白 趙得寶符盛,山河功業存。
三千堂上客,出入擁平原。 六國揚清風,英聲何喧喧。
大賢茂遠業,虎竹光南藩。 錯落千丈松,虬龍盤古根。
枝下無俗草,所植唯蘭蓀。 憶在南陽時,始承國士恩。
公為柱下史,脫繡歸田園。 伊昔簪白筆,幽都逐游魂。
持斧冠三軍,霜清天北門。 差池宰兩邑,鶚立重飛翻。
焚香入蘭臺,起草多芳言。 夔龍一顧重,矯翼凌翔鹓.赤縣揚雷聲,強項聞至尊。
驚飆頹秀木,跡屈道彌敦。出牧歷三郡,所居猛獸奔。
遷人同衛鶴,謬上懿公軒。自笑東郭履,側慚狐白溫。
閑吟步竹石,精義忘朝昏。憔悴成丑士,風云何足論。
獼猴騎土牛,羸馬夾雙轅。愿借羲皇景,為人照覆盆。
溟海不振蕩,何由縱鵬鯤。所期玄津白,倜儻假騰鶱. 卷171_7 「贈從弟宣州長史昭」李白 淮南望江南,千里碧山對。
我行倦過之,半落青天外。 宗英佐雄郡,水陸相控帶。
長川豁中流,千里瀉吳會。 君心亦如此,包納無小大。
搖筆起風霜,推誠結仁愛。 訟庭垂桃李,賓館羅軒蓋。
何意蒼梧云,飄然忽相會。 才將圣不偶,命與時俱背。
獨立山海間,空老圣明代。 知音不易得,撫劍增感慨。
當結九萬期,中途莫先退。 卷171_8 「于五松山贈南陵常贊府」李白 為草當作蘭,為木當作松。
蘭秋香風遠,松寒不改容。 松蘭相因依,蕭艾徒豐茸。
雞與雞并食,鸞與鸞同枝。 揀珠去沙礫,但有珠相隨。
遠客投名賢,真堪寫懷抱。 若惜方寸心,待誰可傾倒。
虞卿棄趙相,便與魏齊行。 海上五百人,同日死田橫。
當時不好賢,豈傳千古名。 愿君同心人,于我少留情。
寂寂還寂寂,出門迷所適。 長鋏歸來乎,秋風思歸客。
卷171_9 「自梁園至敬亭山見會公談陵陽山水兼期同游因有此贈」李白 我隨秋風來,瑤草恐衰歇。中途寡名山,安得弄云月。
渡江如昨日,黃葉向人飛。敬亭愜素尚,弭棹流清輝。
冰谷明且秀,陵巒抱江城。粲粲吳與史,衣冠耀天京。
水國饒英奇,潛光臥幽草。會公真名僧,所在即為寶。
開堂振白拂,高論橫青云。雪山掃粉壁,墨客多新文。
為余話幽棲,且述陵陽美。天開白龍潭,月映清秋水。
黃山望石柱,突兀誰開張。黃鶴久不來,子安在蒼茫。
東南焉可窮,山鳥飛絕處。稠疊千萬峰,相連入云去。
聞此期振策,歸來空閉關。相思如明月,可望不可攀。
何當移白足,早晚凌蒼山。且寄一書札,令予解愁顏。
卷171_10 「贈友人三首」李白 蘭生不當戶,別是閑庭草。夙被霜露欺,紅榮已先老。
謬接瑤華枝,結根君王池。顧無馨香美,叨沐清風吹。
馀芳若可佩,卒歲長相隨。 袖中趙匕首,買自徐夫人。
玉匣閉霜雪,經燕復歷秦。 其事竟不捷,淪落歸沙塵。
持此愿投贈,與君同急難。 荊卿一去后,壯士多摧殘。
長號易水上,為我揚波瀾。 鑿井當及泉,張帆當濟川。
廉夫唯重義,駿馬不勞鞭。 人生貴相知,何必金與錢。
慢世薄功業,非無胸中畫。謔浪萬古賢,以為兒童劇。
立產如廣費,匡君懷長策。但苦山北寒,誰知道南宅。
歲酒上逐風,霜鬢兩邊白。蜀主思孔明,晉家望安石。
時人列五鼎,談笑期一擲。虎伏被胡塵,漁歌游海濱。
弊裘恥妻嫂,長劍托交親。夫子秉家義,群公難與鄰。
莫持西江水,空許東溟臣。他日青云去,黃金報主人。
卷171_11 。
7.我與詩歌 作文
很小很小的時候,老師就帶領我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老師一句,我們一句,朗朗書聲,余音繚繞。不是說我們書讀得有多好,而是詩歌確實有一種意境。
再后來,從“小時不識月”到“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一句句優美的詩歌,一句句豪言壯語,陪我走到后來,同學們也都長大了,學會了篡改,愛嘮叨:“春天不洗澡,處處蚊子咬。夜來巴掌聲,蚊子死多少。”聽到這些,我總會說,讓開讓開,再做一個BYE—BYE的手勢。對于詩歌,我情有獨鐘,壯志豪情,思念家鄉,思念親人。陸游在《元日》中寫道:“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于謙也在石灰吟中寫到:“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還有杜牧的“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也表達了他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這抒發的是源自內心的純真感情,能洗凈我們心中的污點,陶冶情操。
人與動物,尤其是與冷血動物的最大區別就是:人是有感情的,無論是誰。有人說曹操,他屠過城,沒有感情,可他在《短歌行》中寫道,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龜雖壽》中的:老駿伏櫪,志在千里。都抒發了曹操的豪言壯志,一口氣否決了前面的說法。
一帶武將張飛喝酒時,也拿漫天大雪作過比喻:若是玉皇蓋金店,師石灰啊師石灰。乞丐朱元璋在登基的時候,曾作詩道:“雞叫一聲噘一聲,雞叫兩聲噘兩聲,三聲喚醒扶桑日,掃退星塵與殘月。”妙絕!前兩句也許不成詩,但拉通全文,才知道原來是為了給后文作鋪墊,不
愧為乞丐皇帝。
生活中不缺少詩歌,而是缺少發現詩歌。“書到用時方恨少”談吐時詩歌能增加你的魅力。不要說沒有適當的是個,而是你在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8.我和詩歌的故事作文
詩歌,我人生一道亮麗風景
愛詩,讀詩,寫詩。詩歌陪我已經走過了自己人生10多年的酸甜苦辣。說起和詩歌的故事,就不得不提下96年秋天的事兒。因為自己的一首詩歌在北京獲獎,當時自己是不顧家人擔心,拿了1500元錢奔赴北京參加了筆會。最大的收獲不僅是認識了牛漢等著名老詩人,還領略了首都大好風光,開闊了視野。半個月后,當家人著急到北京要找我的時候,我順利平安的回到了家。不僅同學們高看我,學校也表揚了我。那一刻我覺得詩歌就是我生活中的翅膀,只要扇動幾下就可以飛往理想中的"瓜哇國"去。
詩歌總是和愛情牽連的。16歲那年,遇見鄰村的一個女孩,內心撲騰騰的亂跳。她穿著粉紅色上衣,便想和她說說話,就是害羞,也不懂得這種感覺就是愛情。晚上心里難受睡不著,就寫了“粉紅色的你/亭亭玉立/一扭頭/桃花惹紅了泥土/想你/是顆種子/被時光粗心掉落/等待陽光……”這樣的一行行話。當拿給一位叔叔看后,他笑著說寫的是情詩嗎?想誰呢?一下鬧騰我個大紅臉。進入青春期,就總是思念一個初戀情人,因為總是見不到她,得空就寫,逐漸成了生活的習慣。就這樣一直寫到了現在。如果兩三天內寫不出詩歌來,內心就發慌。當然,詩歌不再是思念誰了,而是寫作面更寬了。基本上都寫生活中的感受。寫詩也有樂趣的。最大樂趣就是下班回家,一邊悠哉悠哉走著,一邊看著街頭和天邊云彩,靈感就來了。趕忙把靈感刻在腦子里,然后回家急匆匆寫到紙上,那種欣然和充實的感覺是平常等不到的。
因為自己的幾首詩歌,當年談對象,并沒有多花銷錢。到現在,詩歌依然起著“勸架”的作用。如果我們倆口發生矛盾,她就把以前我的“求愛”詩歌擺在我面前。讀著自己寫的詩歌,再大的火氣,瞬間轉化成了和風細雨,到最后自己不得不說道歉。
記得那年北京詩人給我們講詩歌時是這樣說的:“詩歌就是心靈窗口,是海岸線;你在欣賞別人的時候,他人也在欣賞你。”這么多年來,詩歌不僅教會了我在生活中不斷挖掘美,欣賞美。更多的時候,用欣賞他人的角度欣賞自己,總能得到詩歌骨子里面的那種持久對生活熱愛和執著。
9.我和詩歌的故事作文300
從小到大,詩伴隨著我走過春夏秋冬,從“鵝,鵝,鵝,曲項向天歌”,到今天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我與詩結下了不解之緣。
一 我與詩相遇在南山腳下。 我看到了,我看到了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身影。
那么隨意,那么放蕩不羈,采一朵路邊的野菊,吸一口新鮮的空氣。沒有被困難擋住他的步伐,終于悠然的看到了南山的身影。
二 我于是相遇在草原上。 我看到了,我看到了梵高正揮舞著手中的畫筆,構筑那幅美麗的向日葵。
也許只有在“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意境中,他才會揮舞著手中的畫筆,畫出他的夢想。 于是,我看到了向日葵一花獨秀的風采。
三 我于是相遇在海邊。 我看到了,我看到了昔日一統北方的領袖曹操望著無邊無際的大海,吟道“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也許,只有大海才能懂得他的雄心壯志,用詩歌才能詠出他的志氣。 于是便有了“千里走單騎”的英勇,“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風采,才有了那華容道上一抹決然而去的身影。
我與詩的故事,有了陶淵明的步伐,有了梵高的畫影,有了曹操的雄心壯志。于是,我與詩的故事不再單調 :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在歷史的長河中,閃爍著古詩詞的金光。 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匯聚了多少文化的清泉。
在文化的清泉中,詩人用他們的才學寫下了千古傳頌的詩篇,有的像鏡子,反射出歷史的光環;有的像春天的溪流,澆灌出心靈的花朵;有的像大河之水,呈現出壯闊的波瀾。 他,不為五斗米折腰而辭了縣令,“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歸隱田園而不與世爭,開荒南野際而守拙歸園田。
他,低頭鋤地耕菊花,抬頭采菊釀詩酒,對酒當歌,能悠然下千言。此中的真意,也是欲辨已忘言。
這就是陶淵明的聲音,淡泊名利,與世無爭,自號五柳先生,難怪世人都羨慕五柳,能度過那淡泊的年月。 他,“五岳尋山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領略過直奔入海不復回的黃河水,也想像大鵬鳥一樣扶搖直上九萬里。
他,寂寞時會把月亮當做朋友月下獨酌卻對影成三人,想念朋友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游遍了大江南北和黃河兩岸的李白,仕途上經歷過嚴重的挫折,但他并沒有因此而放棄自己的追求。
他那奔放的性格,奔流的人生,奔騰的生活,就好似他筆下的江河之水,“飛流直下三千尺”一樣豪邁。 她,聲聲慢,一剪梅…… 淡淡的憂傷,“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李清照,飽經戰亂,家破人亡,身在無能的宋朝,自愧為何不托生男兒,像岳飛一樣去保家衛國,“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人生的苦水,點點滴滴,怎一個愁字了得? 回眸歷史長河,古代詩人詞人的聲音在耳畔回響。
“今人不識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雖然沒和他們生活在同一個時代,但他們留給我們寶貴的精神食糧,一生也取之不盡。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給我們留下了千古絕唱,白居易的敘事長詩《琵琶行》永遠是秋夜江上的一輪明月,而李煜的春花秋月不會了。
啊,古詩古詞,美不勝收,“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古詩古詞若流水,共嘆人生皆如此。
聽,那潺潺的聲音,永久,永久…… 無味。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我與古詩詞素材(我與古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