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年級下冊古詩詞背誦重點難點
1.詩經 蒹葭(jian jia ) 節選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2.漢樂府詩 長歌行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kun)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3.建安詩 觀滄海 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song zhi)。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4.北朝民歌 木蘭詩 節選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5.宋詞 水調歌頭 蘇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
6.滿江紅 岳飛 宋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7.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8.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墻里秋千墻外道。
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9.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欲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10.元曲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重點難點一、根據10首古詩詞進行超聯想,分類復習古詩詞送別詩——《芙蓉樓送辛漸》《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聯想到: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王維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李白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白居易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李白別董大(千里黃云白日曛)高適……詠物言志詩——《石灰吟》《竹石》聯想到:詠鵝(鵝鵝鵝)駱賓王風(解落三秋葉)李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賀知章蜂(不論平地與山尖)羅隱墨梅(我家洗硯池頭樹)王冕寫景詩——《鳥鳴澗》《江畔獨步尋花》聯想到:江南(江南可采蓮)漢樂府敕勒歌(敕勒川)北朝民歌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王之渙春曉(春眠不覺曉)孟浩然鹿柴(空山不見人)王維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李白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李白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李白絕句(兩個黃鵬鳴翠柳)杜甫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李白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杜甫絕句(遲日江山麗)杜甫江畔獨步尋花(黃師塔前江水東)杜甫江雪(千山鳥飛絕)柳宗元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張志和望洞庭(湖光秋月兩相和)劉禹錫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劉禹錫憶江南(江南好)白居易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杜牧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杜牧書湖陰先生壁(茅檐長掃凈無苔)王安石飲湖上初晴后雨(水光瀲滟晴方好)蘇軾惠崇春江曉景(竹外桃花三兩枝)蘇軾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楊萬里游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葉紹翁鄉村四月(綠遍山原白滿川)翁卷二、以作者為生發點,復習積累的有關作者的詩詞。
如:王維、王昌齡、杜甫、鄭燮、蘇軾等。
2.人教版六年級下冊古詩詞背誦朗讀ppt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過程與方法: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理解古詩的含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難點:了解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教法:點撥,引導。
第一課時(一)、復習舊知指名背誦《長歌行》。(二)、學習《七步詩》1、師:今天我們將要賞析的這首詩的創作經過早已成為家喻戶曉的故事。
誰知道這首詩的作者和詩名嗎?(板書題目及作者)2、指名生解詩人及創作經過。3、(出示多媒體課件──全屏顯示全詩)學生自由朗讀古詩,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
4、放聲朗讀這首詩。(自讀、互讀。)
5、讀一讀《七步詩》,想一想這首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6、查字典或結合上下文理解詩句的意思,并在學習小組間展開交流。7、通過學習這首詩,你能體會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七步詩》全詩用比喻的手法,用同根生長的豆和豆秸,比喻同胞兄弟。
鍋下燃燒的豆秸,比喻詩人的哥哥魏文帝;鍋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詩人自己。這首詩反映了封建統治集團內部相互排擠斗爭的殘酷現實。)
8、帶著這種感情再次朗讀古詩。(三)、學習古詩《鳥鳴澗》過渡語:一輪江邊的明月,讓白居易流連忘返,唐代詩人王維對山中明月情有獨鐘并寫下了《鳥鳴澗》這首詩。
(板書:鳥鳴澗,請大家齊讀課題)1、師:“鳥鳴澗”是一個地名,為云溪風景之一。唐代詩人王維是如何描寫鳥鳴澗的呢?2﹑自由發言,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理解詩句意思。
3﹑展開想象,再現詩人詩中所描繪的景象,并和同桌交流:說說你看到的和想到的情景。4﹑在這樣的情境中,詩人深深陶醉了。
在讀這首詩的時候,你認為應該怎樣讀呢?(舒緩,悠閑,沉醉)誰來讀讀?(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古詩)(四)、總結拓展。同樣是歌頌明月,卻可以用“美”和“靜”來表達。
其實古往今來,一輪明月曾讓無數文人墨客不惜筆墨,回憶一下,我們以前學過哪些與月亮有關的古詩?第二課時(一)、整理已有的關于送別詩的學習經驗1、背誦已學過的送別詩兩首;2、思考一般情況下送別詩會有哪些東西作者一定寫?(時間、地點、人物、環境、難舍之情)(二)、學習《芙蓉樓送辛漸》1、自由讀本詩,運用經驗學習,教師作適當的反饋。2、梳理在自學本詩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如:詩中有兩個時間,三個地點名等等)3、讀通本詩,并在對本詩的背景有所了解的情況下理解“一片冰心在玉壺”。
指出修辭手法在詩句中的妙處。4、指導朗讀。
5、背誦本詩。(三)、學習《江畔獨步尋花》過渡: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二首古詩,齊讀課題,教師板書。
1、指名讀古詩,指導朗讀。2、理解詩句的意思。
在這首古詩中,你覺得有哪些詞語理解起來有困難,把它提出來。生自由提。
第一句:蹊是什么意思?那花滿蹊呢?第二句:重點理解“千朵萬朵,滿,壓”第三四句:流連是什么意思?(舍不得離去),誰舍不得離開?3、指導朗讀。舍不得離去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因為他舍不得那五彩繽紛的花,那五顏六色的花,那散發著陣陣香氣的花呀!你讀出了它的那份戀戀不舍嗎?4、背誦全詩(四)、小結1、杜甫不光是寫了這首描寫春天景色的詩,這兩首也是描寫春天景色的,出示課件,自己試著讀一讀。
2、課下,希望你能把用今天學到的方法自己學習這兩首詩。第三課時(一)、復習導入指名生背誦前四首古詩。
(二)、學習《石灰吟》1、板書課題,解題。生齊讀。
師:“吟”在這里指的是古代詩的一種體裁,如《暮江吟》、《游子吟》、《女兒吟》等。2、讀通詩句(1)通過自由讀、抽讀、齊讀,讓學生能讀準每一個字的音。
(2)師生相機正音,重點提示平舌音和翹舌音。3、理解詩意(1)討論:學生同桌討論,用自己的話說說每一句詩的意思,不明白的畫出來。
(2)解疑:請學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詞,師生解答。(重點講解“若等閑”的含義:“若”是“好像”的意思,“等閑”是平常的,整句詩的意思是烈火焚燒好像是很平常的事。)
(3)講述:讓學生完整地說說全詩的意思,不恰切的地方師生補充。(全詩意思:石灰經受了千錘萬鑿才從深山里出來,烈火焚燒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全然不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間。)(4)吟誦:這就是石灰的一生,平平凡凡,轟轟烈烈,難怪于謙如此敬佩地贊頌道……(誦讀全詩)4、對比感受石灰和于謙的形象。
(堅忍不拔)5、背誦本詩。(三)、學習《竹石》1、今天我們要讀的也是一位畫家寫的,他同時還是一位書法家、文學家。
他就是清代的鄭燮。關于鄭燮,你了解多少?2、初讀《竹石》。
把古詩讀正確,讀出節奏感來。3、借助詩題,解釋古詩。
這首詩到底是寫竹還是寫石啊?交流,在交流中展開學習。體會竹子雖然生活在艱險貧瘠的地方,但他依然堅強地生長著,讓人佩服。
4、小結詩中的竹子形象。5、朗讀古詩,讀出這竹子的形象來。
6、背誦本詩。(四)、小結 兩首古詩都是借物喻人。
第四課時(一)、復習導入復習杜甫詩,指明生背。(。
3.六年級下學期語文古詩背誦
1. 從軍行(其七) 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2.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3.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4. 無題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5. 行路難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6.聲聲慢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侯,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7. 念奴嬌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8. 滿江紅 岳飛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4.智慧課堂 小學語文同步導學 六年級下冊(古詩詞背誦)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古詩詞背誦》賞析1、《七步詩》【三國·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注釋】1.釜(fǔ):古代的一種鍋。
2.煎:煎熬,隱喻迫害。 【賞析】前兩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寫出“萁”“豆”的尖銳矛盾,及豆萁對豆子的殘酷迫害。
最后兩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畫龍點睛提示詩歌主題。“同根”一語雙關,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長起來的,實際上是說自己與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責問曹丕為什么要對同胞兄弟逼迫得這樣急。
這首詩的比喻十分貼切,淺顯生動。這首詩在情感上層層推進,且運用了比興手法,從中也可發現樂府詩歌的影響。
2、鳥鳴澗 【唐代】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作者】王維一生詩作頗豐,“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王維的詩常在清靈之中透出幾分禪意。在他的畫中更是著筆清新,筆墨淡出,讀他的畫,便能自然而然的體悟到雅淡之中透出的獨特藝術底蘊 。
蘇軾就曾這樣說過;“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中國畫中講究詩情畫意,王維把畫與詩相互融會貫通,其詩平實而簡遠,其畫韻味含蓄而豐富,意境清曠蒼秀,在自然之中勾畫 出屬于他自己的一方天地,他用筆隨意,墨氣沉穩,線條有力而飛揚不張,在他的空間里,形象與筆墨相得益彰,抒發出了他對生活的熱愛與感受。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千里橫黛色,數峰出云間”、“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王維的山水詩給我們渲染出了一幅幅美麗的山水畫卷,讓人從不同角度感受山水情韻。【注釋】 鳥鳴澗:地名,在王維朋友的別墅附近。
澗:兩山間的水溝。 閑:安靜、悠閑,含有人聲寂靜的意思。
空:空寂、空空蕩蕩。 月出:月亮出來。
時鳴:時,不時。不時地啼叫。
【譯文】在這個寂無人聲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輕輕飄落在靜靜的夜晚,使這春天的山林更加空寂。月亮升起,驚動了正在樹叢棲息的山鳥,它們清脆的叫聲在空曠的山澗中傳響。
【賞析】 這首詩是王維山水詩中的代表作品之一。從文學創作的角度來賞析,這首詩的精妙之處在于“動”、“靜”對比襯托的詩情畫意。
首句“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便以聲寫景,巧妙地采用了通感的手法,將“花落”這一動態情景與“人閑”結合起來。花開花落,都屬于天籟之音,唯有心真正閑下來,放下對世俗雜念的摯著迷戀,才能將個人的精神提升到一個“空”的境界。
當時的背景是“深夜”,詩人顯然無法看到桂花飄落的景致,但因為“夜靜”,更因為觀風景的人“心靜”,所以他還是感受到了盛開的桂花從枝頭脫落、飄下、著地的過程。而我們在誦讀的同時也似乎進入了“香林花雨”的勝景。
此處的“春山”還給我們留下了想象的空白,因是“春山”,可以想見白天的喧鬧的畫面:春和日麗、鳥語花香、歡聲笑語。而此時,夜深人靜,游人離去,白天的喧鬧消失殆盡,山林也空閑了下來,其實“空”的還有詩人作為禪者的心境。
唯其心境灑脫,才能捕捉到到別人無法感受的情景。末句“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便是以動寫靜,一“驚”一“鳴”,看似打破了夜的靜謐,實則用聲音的描述襯托山里的幽靜與閑適:月亮從云層中鉆了出來,靜靜的月光流瀉下來,幾只鳥兒從睡夢中醒了過來,不時地呢喃幾聲,和著春天山澗小溪細細的水流聲,更是將這座寂靜山林的整體意境烘托在讀者眼前。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是一句古語,古來好詩都是就天成好景,用妙手記敘出來。而我們在低吟淺酌之時,腦海胸襟似乎也隨著詩人的文字進入到那片清幽絕俗的畫面之中。
3、芙蓉樓送辛漸 【唐代】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注釋】1.芙蓉樓:潤州(今江蘇鎮江)的城樓。辛漸:作者的一位朋友。
2.寒雨連江:潤州在長江邊。這句是說,夜里長江上下了寒雨。
吳:春秋時的吳國在長江下游一帶,所以稱這一帶為吳。 3.平明:清晨。
楚山:春秋時的楚國在長江中下游一帶,所以稱這一帶為楚山。 4.洛陽:今河南洛陽,是辛漸所去的地方。
5.冰心:比喻心的純潔。玉壺:冰在玉壺之中,進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譯文】一夜寒雨過后,詩人在芙蓉樓與友人話別,這時只有晨光映照著遠處的山巒。他囑咐朋友,如果遠方的親友問起我,請把我清廉下直的心意傳達給他們。
【賞析】這首詩不像一般的送別詩那樣,努力抒發對友人的深深眷戀之情,而是著重講述自己的純潔感情和高尚志向。當時,詩人的朋友辛漸即將取道揚州,北上洛陽。
正在江寧(今江蘇南京)任職的詩人,親自送到了潤州,在西北城樓(即“芙蓉樓”)為他餞行,并寫下這首詩。“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連朦朧的遠山也顯得孤單,這種景象襯托出詩人對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但詩的重點卻在后兩句。朋友此番西行的目的地是洛陽,那里也有詩人眾多的親人和朋友。
詩人深深思念洛陽的親友,并想象他們也同樣深深思。
5.六年級下冊人教版語文古詩詞背誦
贈汪倫【唐】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送友人》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送 魏 二 ---王昌齡 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芙 蓉 樓 送 辛 漸 王昌齡 寒雨連江度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渡荊門送別》(唐)李白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別董大》(唐)高適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杜甫《五古?夢李白二首》: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魂來楓葉青,魂返關塞黑.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水深波浪闊,無使皎龍得.杜甫《春日憶李白》: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別》: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告客嘗.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6.小學六年級古詩詞背誦
王昌齡(698—757)字少伯,京兆(今陜西省西安)人。開元進士,數任小官,晚年貶龍標尉。因安史之亂還鄉,為刺史閭丘曉所殺。他以詩名重一時,有“詩家天子”之稱。其詩內容較為豐富,無論是寫邊塞、宮怨、閨怨、送別都善于將復雜的情感和深沉的思想高度提煉。尤其是邊塞詩,深刻地反映了戎邊將士的生活,氣勢雄渾,格調高昂。他擅長七言絕句,號稱“七絕圣手”。現存詩稿一百八十余首,《全唐詩》編錄四卷。
出賽二首(選一)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從軍行七首(選二)
其四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其五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閨怨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聽流人水調子
孤舟微月對楓林,分付鳴箏與客心。嶺色千重萬重雨,斷弦收與淚痕深
其他送別詩
《于易水送人》駱賓王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
昔時人也沒,今日水猶寒。
《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江亭夜月送別》王勃
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
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春夜送友人》陳子昂
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
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高適《別董大》
千里黃云白日熏,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裘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就先這么多吧,
7.讀與寫六年級下冊古詩詞背誦
《七步詩》 【三國·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煮豆子是為了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汁做羹。
豆秸在鍋下燃燒,豆子在鍋中哭泣。我們本來是同胞兄弟,為什么你那么急迫地加害于我呢? 附注: 漉菽以為汁中的“菽”,只要是出自正版的《世說新語》,沒有作“豉”的。
至于流傳的其他詩歌版本,可附注說明,不應列在《世說新語》的書名之后。 本自同根生中的“自”,有版本為“是”,疑為今人修改,不如“自”字好! 萁在釜下燃有“在”,有版本作“向”。
另有別本《七步詩》為四句(是后人所改),以《三國演義》為代表,首句為“煮豆燃豆萁”,第三句為“本是同根生”。 鳥鳴澗 【體裁】五言絕句 作者:(唐) 王維 人閑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春天的晚上寂靜無聲,桂花不知不覺地凋落。
寂靜使春夜里的山更讓人覺得空空蕩蕩。月亮出來了,小鳥被月光驚動。
時不時在山澗中傳出一陣陣清脆的鳥鳴。 (一) 人的心閑靜下來才能感覺到春天桂花從枝頭飄落,寧靜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
皎潔的月亮從山谷中升起來,驚動了山鳥,時而在山澗中發出鳴叫聲。 (二) 在這個寂無人聲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輕輕飄落在靜靜的夜晚,使這春天的山林更加空寂。
月亮升起,驚動了正在樹叢棲息的山鳥,它們清脆的叫聲在空曠的山澗中傳響。 芙蓉樓送辛漸 【作者】:王昌齡 【朝代】:唐 【體裁】:七言絕句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譯文一: 迷蒙的煙雨在夜幕中籠罩著吳地,與浩渺的江水連成一片,天亮時我將送你啟程,而我卻要獨自留下,如同這形單影只的楚山。
如果洛陽的親友詢問我的情況,請你一定轉告他們,我的一顆心如晶瑩剔透的冰,清正廉明,貯藏在玉壺中一般。 譯文二: 昨夜,秋雨綿綿灑向吳地江天, 今晨,我在芙蓉樓送客面對孤獨的楚山。
洛陽的親朋好友如果詢問我的近況, 請告訴他們我依然冰心一片,裝在潔白的玉壺中。 江畔獨步尋花 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黃四娘家的周圍的小路上開滿了繽紛的鮮花, 千朵萬朵的鮮花壓得枝條都低低彎下了身。
嬉鬧的彩蝶戀戀不舍地盤旋飛舞, 自由自在的小黃鶯叫聲和諧動人。 石灰吟 [明] 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譯文: 經過千錘萬鑿從深山里開采出來的石頭,對烈火的焚燒看得平平常常。
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詩表現了詩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竹 石 (清)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竹子牢牢地咬定青山,把根深深地扎在破裂的巖石中。經受了千萬種磨難打擊,它還是那樣堅韌挺拔。
不管是東風西風,還是南風北風,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讓它屈服。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 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 便下襄陽向洛陽。 在劍外忽然聽說,收復薊北的消息, 初聽到時悲喜交集,眼淚沾滿了衣裳。
回頭再看看妻子兒女,憂愁哪里還在。 胡亂收卷詩書,我高興得快要發狂! 白天我要開懷痛飲,放聲縱情歌唱; 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啟程還鄉。
我立即從巴峽穿過了巫峽; 很快便到了襄陽,隨即又奔向洛陽。 己亥雜詩 清 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只有風雪激蕩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國大地發出勃勃生氣,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語終究是一種悲哀。
我奉勸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規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游蘄水①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②。瀟瀟暮雨子規啼③。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④!休將白發唱黃雞⑤。 『譯文』 去蘄水縣的清泉寺,寺在蘭溪旁邊,溪水向西流。
山腳下蘭草嫩芽浸入小溪, 松林間小路清沙凈無泥. 傍晚細雨中布谷鳥陣陣啼叫。 誰說人老不可再年少? 門前流水還能執著奔向西! 不必煩惱嘆白發,多愁感慨時光流逝。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 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作者】:王觀 【朝代】:北宋 【體裁】:詞 【譯文1】 [水好像是眼波,] [山好像是眉峰攢聚。] [要問遠行的人去哪里?] [有山有水風景很美的地方。
] [方才送春天歸去了,] [又送君(鮑浩然)回去了。] [要是到江南(江蘇浙江)趕上春天 ,] [千萬要好好欣賞一下這美麗的春光,可別急著走呵。
]。
8.六年級語文下古詩詞背誦理解分析(七步詩;鳥鳴澗;芙蓉樓送辛漸;
七步詩 【三國?魏】 曹植煮豆持作羹gēng,漉lù菽shū以為汁。
萁qí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①持:用來。
②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狀食物。③漉:過濾。
④菽:豆。⑤萁:豆類植物脫粒后剩下的莖。
⑥釜:鍋。)譯文:鍋里煮著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汁來作羹;豆秸在鍋底下燃燒,豆子在鍋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來是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豆秸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豆子呢!鳥鳴澗 【唐】 王維 體裁:【五絕】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①澗:夾在兩山間的流水。
②閑:安靜。③時:時而,偶爾。)
譯文:在這個寂無人聲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輕輕飄落在靜靜的夜晚,使這春天的山林更加空寂。月亮升起,驚動了正在樹叢棲息的山鳥,它們清脆的叫聲在空曠的山澗中傳響。
芙蓉樓送辛漸 【唐】 王之渙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①芙蓉樓:潤州(今江蘇鎮江)的城樓。②辛漸:詩人的一位朋友。
③吳:三國時的吳國在長江下游一帶,所以稱這一帶為吳。④平明:清晨。
⑤楚山:春秋時的楚國在長江中下游一帶,所以稱這一帶的山為楚山。⑥一片冰心在玉壺:冰在玉壺之中,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冰心:比喻心的純潔。)譯文:冷雨灑滿江天的夜晚我來到吳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陽,如果有親友向您打聽我的情況,就請轉告他們,我的心依然像玉壺里的冰一樣純潔,未受功名利祿等世情的玷污。江畔獨步尋花 【唐】杜甫黃四娘家花滿蹊xī,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①江畔:江邊。
②獨步尋花:一個人一邊散步,一邊賞花。③蹊:小路。
④恰恰:這里形容鳥叫聲和諧動聽。)譯文:黃四娘家的周圍的小路上開滿了繽紛的鮮花,千朵萬朵的鮮花壓得枝條都低低彎下了身。
嬉鬧的彩蝶戀戀不舍地盤旋飛舞,自由自在的小黃鶯叫聲婉轉動人。《石灰吟》 【明】于謙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①吟: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②若:好像。③等閑:平常。
④清白:指高尚節操。)譯文:經過千萬次錘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燒也視平常事一樣。
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懼,只為把一片清白長留人間。竹石 【清】鄭燮xiè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①任:任憑。
②爾:你。)譯文:竹子牢牢地咬定青山,把根深深地扎在破裂的巖石中。
經受了千萬種磨難打擊,它還是那樣堅韌挺拔;不管是哪個方向的風,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讓它屈服。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劍外忽傳收薊jì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①聞:聽說。
②官軍:指唐王朝的軍隊。③漫:隨意地,胡亂地。
④青春:指春天的景物。作者想象春季還鄉,旅途有宜人景色相伴。)
譯文:劍門關外忽然聽說官軍收復薊北的喜訊,激動的淚水忍不住灑滿了衣裳。回頭看妻兒的愁容早已不見,胡亂收拾著詩書不由得欣喜若狂。
白日里引吭高歌須有好酒助興,美好的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別的故鄉。恨不得馬上動身從巴峽穿過巫峽,便可以從襄陽轉向洛陽。
己亥hài雜詩 【清】龔自珍(這首是《已亥雜詩》中的第220首)九州生氣恃shì風雷,萬馬齊喑yīn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dǒu sǒu,不拘一格降人才。
(①九州:中國。②生氣:生氣勃勃的局面。
③恃:依靠。④喑:啞。
萬馬齊喑:比喻。⑤究:終究,究竟。
⑥抖擻:振作精神。)譯文:只有風雪激蕩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國大地發出勃勃生氣,然而社會政治毫無生氣終究是一種悲哀。
我奉勸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規格降下更多的人才。浣溪沙 【宋】蘇軾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①浸:泡在水中。
②瀟瀟:形容雨聲。③子規:布谷鳥。
④無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時代。⑤白發:老年。
⑥唱黃雞:感慨時光的流逝。)譯文:山下溪水潺湲,溪邊的蘭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
松柏夾道的沙石小路,經過春雨的沖刷,潔凈無泥。時值日暮,松林間的杜鵑在瀟瀟細雨中啼叫著。
誰說人生只會變老,不能再次變得年輕?門前的溪水還能東流轉為西行!不要因為自己老了就消極悲觀,人生也會返老還童。卜算子。
送鮑浩然之浙東 【宋】王觀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①鮑浩然:詩人的朋友。②水是眼波橫:水像美人流動的眼波。
③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④眉眼盈盈處:山水交匯處。)
譯文:水好像是眼波橫流,山好像是眉峰攢聚。要問遠行的人去哪里?有山有水風景很美的地方。
才送春天歸去了,又要送君(鮑浩然)回去了。要是到江南趕上春天,千萬要把春天留住。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六下古詩詞背誦優秀教案(六年級下冊古詩詞背誦重點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