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50首高考作文能用得上的古詩(不是單單一句,是整首古詩)
高考要求詩意。所以一般可以是 前面題記用一首詞,中間用個七言詩,結尾用兩行左右的詞。我知道幾首:
詩因子美多噓唏,搓安史,哭風雨。潦倒了復濟世句,幾抹苦磨,半截禿筆,泣盡江山涕。身若殘鴻翛翛(翛翛的意思是指羽毛不齊)羽。憐遍寒士
吊天地,簞瓢(簞瓢是指做飯的鍋,和乘米的東西)屢空亦憂民,一汪織血,兩行燭淚,盡向浮生滴。 (這首詩多數用于題記,形容人要有大氣的胸懷,也指悲天憫人。)
黃昏幾處無飛絮,舊事吹離曲。當年盟誓如朝露,忘卻如何住。等得花落覓從前,只剩一襲香影度殘年。(多用于結尾,給人回味之感。好像是說時光很過的很快,和追憶往事,兒時的夢想,感覺很失落吧。我是初中生,就考試的時候往結尾一放,可能我說的不對吧。)
月流煙渚抹滄江,掃空萬古撼浩洋。
英雄拂袖江海去,飛揚跋扈向誰狂?
(多用于結尾,給人氣勢磅礴之感。)
一別之后,二地相思,只說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萬般無奈把郎怨。(我在 王立群讀史記之漢武帝中看到的,說是卓文君給司馬相如寫的,我還沒在考試中用過,不知道應該用在哪里,但是我感覺寫的很好。把從1到萬的數字都用上了。好像是訴說分別之苦的。)
雨橫云飛震寰宇,掃空汶川裂蜀地。
殘鴻不知沒何處,青鳥空對荒城語。
舉國悍然向天嘯,拂袖一揮江海去。
多少涕泗凝華夏,無暇吟詞悼亡靈。
且止生者相思淚,休將中華泣別離。
區區地震摧不垮,英勇群眾十三億。
人民豁達讓天驚,神州遍地英雄氣。
菡萏新綻日愈烈,快意浮生又一季!
喂!地震——飛揚跋扈唬誰哩?
大氣!大氣!!大氣!!!
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屹立萬古而不敗,正是因為有這樣一股氣的支撐。滄海橫流并非大氣,真正的大氣是人民在經歷了滄海橫流之后,在不幸中所展現出的友愛與堅強。
看大江東去,看亂石穿空,看驚濤拍岸。這些是屬于大國的氣,唯有氣大,方顯國大! (這個我就不做低水平的解析了,高中生應該能看懂吧。是說汶川地震的,是放在中間偏后的七言詩。這個七言詩和 詩因子美多噓唏,和月月流煙渚抹滄江,搭配是最好的。 是我在中考作文中看到的)
另外要多背古詩。比如范仲淹的漁家傲,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等等。這些你自己在網上可以查到,但是出于你是我的前輩,出于我的善良~,我就再次的大發慈悲的打出來吧~這樣你省的去查了。看我這人多好~
漁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這個太好打了,打前4個字,后面3字自己就出來了!是說將軍很得人心,關愛士兵。或者外出打仗,思鄉心切。)
江城子 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
左牽黃,右擎蒼。
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崗。
為報傾城隨太守,
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
鬢微霜,又何妨!
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
西北望,射天狼!
(我就不做低水平的解析了,相信如果高中生看不明白的話,中國就完了。)
行路難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
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
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
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云帆濟滄海!
好了,就這些了。我打的古詩可都是課外的哦~在我們學校里都沒有幾個人知道的,而且都是名詩。我是我們班里的作文輔導員~碰上我是你的幸運。哈哈哈~最后祝你高考 考好。
最后聲明: 以上文字是APPLE1997410的原創,任何人不允許復制,以及用于商業用途。一經發現,立馬撥打120報告警察。
2.高考作文常用古詩詞有哪些
1、冰雪 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
如“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冰心:高潔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壺冰”比喻一個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嶺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樣晶瑩、高潔。
2、月亮 對月思親——引發離愁別緒,思鄉之愁。
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如“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國,表明亡國之君特有的傷痛。如“磧里征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磧,沙漠,茫茫大漠中幾十萬戰士一時間都抬頭望著東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鄉之情。
3、柳樹 以折柳表惜別。
漢代以來,常以折柳相贈來寄托依依惜別之情,由此引發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鄉之情。如 1987 年曾考過的《送別》詩: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由于“柳”、“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這一習俗始于漢而盛于唐,漢代就有《折楊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達惜別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橋,是當時人們到全國各地去時離別長安的必經之地,而灞陵橋兩邊又是楊柳掩映,這兒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別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傷別”的詩。后世就把“灞橋折柳”作為送別典故的出處。故溫庭筠有“綠楊陌上多別離”的詩句。柳永在《雨霖鈴》中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來表達別離的傷感之情。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說的是笛聲中《折楊柳》的曲子倒是傳播得很遠,而楊柳青青的春色卻從來不曾看見,以此來表達傷春嘆別的感情。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說的是今夜聽到《折楊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鄉的感情呢?
4、蟬 以蟬品行高潔。
古人以為蟬餐風飲露,是高潔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蟬的高潔表現自己品行的高潔。《唐詩別裁》說:“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
由于蟬棲于高枝,餐風露宿,不食人間煙火,則其所喻之人品,自屬于清高一型。駱賓王《在獄詠蟬》:“無人信高潔。”李商隱《蟬》:“本以高難飽”,“我亦舉家清”。王沂孫《齊天樂》:“甚獨抱清高,頓成凄楚。”虞世南《蟬》:“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他們都是用蟬喻指高潔的人品。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
如“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姜夔《揚州慢》)春風十里,十分繁華的揚州路,如今長滿了青青薺麥,一片荒涼了。“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吳國的舊苑荒臺上的楊柳又長出新枝(荒涼一片),遙想當年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還美(不勝春:春光也不勝它)。這里是以楊柳的繁茂襯托荒涼。
“階前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賢相及其業績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綠石階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黃鸝白白發出這婉轉美妙的叫聲,詩人慨嘆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劉禹錫《烏衣巷》)朱雀橋邊昔日的繁華已蕩然無存,橋邊已長滿雜草野花,烏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麗堂皇,夕陽映照著破敗凄涼的巷口。
6、南浦 在中國古代詩歌中,南浦是水邊的送邊之所。
屈原《九哥
3.急求適合高考作文引用的古詩詞
古詩文名句
/gshwmj.htm
去這看看吧,其實高考可以引用的東西很多,關鍵在于積累,這是一些常見常用的,也是比較好的,希望能幫上你,祝高考順利,金榜題名!!
A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唐·杜甫《茅屋為秋鳳所破歌》)
B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史記·滑稽列傳》)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元日》)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 (漢《長歌行》)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 (《荀子·勸學》 )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唐·韓愈《原道》)
白日依山盡,黃河人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唐·王之渙《登鸛雀樓》)
不人虎穴,焉得虎子。(范曄《后漢書·班超傳))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宋·王安石《登飛來峰》)
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唐·李賀《南園》)
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元·高明《琵琶記》)
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元·王冕《題墨梅》)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李白《秋浦歌》)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 此時無聲勝有聲 。(白居易《琵琶行》 )
C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增廣昔時賢文》)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唐·劉禹賜《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于。(唐·李商隱《無題》)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宋·王安石〈泊船瓜州〉)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宋·陸游《書憤》)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宋·葉紹翁〈游園不值》)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楚辭·卜居》)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陶潛《飲酒》 )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紳《憫農》 )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林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游子吟》)
從來好事天生儉,自古瓜兒苦后甜。(元·白樸《喜來春》)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戰國策·趙策))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唐李白《行路難))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唐·杜甫〈蜀相》)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唐·元稹〈離思》)
嘗將冷眼觀螃蟹,看你橫行得幾時?(明代民歌(京師人為嚴嵩語》)
4.高考作文引用詩句
A.勵志: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易經》 2、發奮忘食,樂以忘優,不知老之將至。
———《論語》3、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4、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大學》 5、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6、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8、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離騷》9、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 10、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史記?滑稽列傳》 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11、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史記?陳涉世家》 12、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后漢書?陳蕃傳》13、有志者,事竟成。———《后漢書?耿弇傳》 14、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后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1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國魏晉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 16、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曹操《龜雖壽》 17、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18、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諸葛亮《后出師表》19、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傳》 隋唐宋:公元581年-公元1271年20、天生我材必有用。
———李白《將進酒》 21、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北宋神宗時期,王安石力主變法,反對因循保守,提出這一著名的“三不足”論斷。
22、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李清照《夏日絕句》23、位卑未敢忘憂國。
———陸游《病起書懷》 元明清:公元1271年-公元1840年24、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25、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顧憲成26、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明日歌》27、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顧炎武 28、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竹石》 29、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林則徐 30、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 B.風景:1.雄雞一聲天下白--唐. 李賀《致酒行》 2.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3.野曠沙岸凈,天高秋月明. --(南朝宋)謝靈運《初去郡》 4.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北齊)北朝民歌《敕勒歌》 5.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唐.李白《蜀道難》 6.青山看不厭,流水趣何長.--唐.錢起《陪考功王員外城東池亭宴》 7.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唐.韓愈《送桂州嚴大夫同用南字》 8.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宋.辛棄疾《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 9.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唐.杜甫《望岳》 10.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唐.王維《漢江臨泛》 11.云來山更佳,云去山如畫,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張養浩《雙調令》 12.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唐.李白《望天門山》 13.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宋.蘇軾《題西林壁》 14.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陸游《游山西村》 15.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宋.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 16.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南朝)齊.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17.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18.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唐.李白《將進酒》 19.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廬山瀑布》 20.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1.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C.愛情:1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 鳳棲梧) 2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擊鼓《詩經.邶風》) 3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秦觀 鵲橋仙 )4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李白 三五七言) 5 有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 (佚名 鳳求凰,琴歌 )6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李白 三五七言)7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元稹 離思五首其四 )8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 張籍 節婦吟) 9 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 (司馬光 西江月)10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龔自珍 己亥雜詩)11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 張先 千秋歲 )12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 (黃景仁 綺懷二首其一)13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 李商隱 無題六首其三)14 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李商隱 暮秋獨游曲江)15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李商隱 錦瑟)16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長。 (張仲素 燕子樓)17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 元好問 摸魚兒二首其一)18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李商隱 無題)19 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
(徐再思 折桂令)20 一寸相思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 ( 李冠 蝶戀花)21 蘇軾 江城子 ?十。
5.高中語文書上有哪些古詩文適合用于作文中
勸誡珍惜時間: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感嘆物是人非: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崔護《題城南莊》)
贊揚母愛: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
思鄉之情: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耐心、堅持: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歌頌愛情: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漢樂府·孔雀東南飛》)
向往自由: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陶淵明《歸園田居》)
不屈不撓: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人生苦短:寄浮游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蘇軾《赤壁賦》)
6.高考作文用上古詩詞,分數高的簡直不要不要的
我從小就喜歡古詩。誦讀古詩,給我帶來了美的享受,那一幅幅畫與詩的完美結合,更使我陶醉其中,班里同學都知道我喜歡畫畫,但不知我更來喜歡古詩。
飯桌上,望著妹妹散落的米飯粒,我不禁想到了剛學到的古詩自,于是脫口而出“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走在路上,抬頭看見了柳樹剛抽出的嫩芽,于是我又想起了“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清明節這一天,天空下著蒙蒙細雨,路上行人匆匆的往2113家趕,見此情景,我又深情的吟誦著“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當我感5261嘆光陰似箭時,當我遭遇失敗時,當我面對鮮花和掌聲時:“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又出現在我的腦海里,以巨大的力量,震撼著我的心靈,催我奮勇前進。
是啊,這就是古詩的魅力,這就是古詩迷人4102之處,我將會用這一生感受古詩的美。“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將與詩歌同行,奔走在1653人生的旅途中!
大自然中的山山水水因古詩而更加壯觀;世界因古詩而更加璀璨;我的人生將因古詩更加絢麗多彩。
7.高考作文引用詩句
A.勵志: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易經》 2、發奮忘食,樂以忘優,不知老之將至。
———《論語》3、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4、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大學》 5、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6、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8、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離騷》9、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 10、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史記?滑稽列傳》 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11、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史記?陳涉世家》 12、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后漢書?陳蕃傳》13、有志者,事竟成。———《后漢書?耿弇傳》 14、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后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1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國魏晉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 16、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曹操《龜雖壽》 17、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18、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諸葛亮《后出師表》19、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傳》 隋唐宋:公元581年-公元1271年20、天生我材必有用。
———李白《將進酒》 21、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北宋神宗時期,王安石力主變法,反對因循保守,提出這一著名的“三不足”論斷。
22、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李清照《夏日絕句》23、位卑未敢忘憂國。
———陸游《病起書懷》 元明清:公元1271年-公元1840年24、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25、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顧憲成26、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明日歌》27、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顧炎武 28、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竹石》 29、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林則徐 30、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 B.風景:1.雄雞一聲天下白--唐. 李賀《致酒行》 2.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3.野曠沙岸凈,天高秋月明. --(南朝宋)謝靈運《初去郡》 4.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北齊)北朝民歌《敕勒歌》 5.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唐.李白《蜀道難》 6.青山看不厭,流水趣何長.--唐.錢起《陪考功王員外城東池亭宴》 7.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唐.韓愈《送桂州嚴大夫同用南字》 8.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宋.辛棄疾《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 9.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唐.杜甫《望岳》 10.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唐.王維《漢江臨泛》 11.云來山更佳,云去山如畫,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張養浩《雙調令》 12.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唐.李白《望天門山》 13.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宋.蘇軾《題西林壁》 14.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陸游《游山西村》 15.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宋.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 16.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南朝)齊.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17.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18.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唐.李白《將進酒》 19.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廬山瀑布》 20.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1.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C.愛情:1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 鳳棲梧) 2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擊鼓《詩經.邶風》) 3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秦觀 鵲橋仙 )4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李白 三五七言) 5 有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 (佚名 鳳求凰,琴歌 )6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李白 三五七言)7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元稹 離思五首其四 )8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 張籍 節婦吟) 9 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 (司馬光 西江月)10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龔自珍 己亥雜詩)11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 張先 千秋歲 )12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 (黃景仁 綺懷二首其一)13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 李商隱 無題六首其三)14 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李商隱 暮秋獨游曲江)15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李商隱 錦瑟)16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長。 (張仲素 燕子樓)17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 元好問 摸魚兒二首其一)18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李商隱 無題)19 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
(徐再思 折桂令)20 一寸相思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 ( 李冠 蝶戀花)21 蘇軾 江城子 ?十。
8.例舉一些古詩詞可用于高考作文
長嘆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關于愛國的古代詩句
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晏殊和尚的詩句“:契闊死生君莫問,行云流水一孤僧。無端歡笑無端哭,縱有歡腸已成冰。”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1、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管子·牧民》
2、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4、茍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6、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抱樸子·外篇·廣譬》烈士:有抱負.有作為的人。
7、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8、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9、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1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11、精忠報國。——《宋史·岳飛列傳》
1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于今日》
13、唐·李夢陽: 向北望星提劍立,一生長為國家憂。
14、明·于謙: 一片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忠家。
15、宋·陸游: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
16、三國志: 憂國忘家,捐軀濟難。
17、唐·李白: 中夜四五嘆,常為大國憂。
18、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