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申論有關的古詩詞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蘇軾)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司馬遷)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漢書)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羅隱)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
(劉勰) 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呂氏春秋》) 差以毫厘,謬以千里。
(《漢書》)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 吃一塹,長一智。
(古諺語)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屈原)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李商隱)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國語》) 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齊書) 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于我如浮云。
(杜甫)。
2.求公務員申論中可通用的古文或名句
1、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則何物不正! (孔子)
釋:作為領導者,是民眾的表率。表率作用好,任何事情 也會好起來。
2、為人臣者,以富樂民為功,以貧苦民為罪。(漢.賈誼)
釋:身居大臣位置的人,應該把使民眾的富裕和歡樂當作自己的責任,把民眾的貧窮和苦難當成自己的罪過。
3、大者不能,小者不為,是棄國捐身之道也。 (荀子)
釋:大事不能做,小事又不去做,這是敗壞國家和毀滅個人的道路。
4、乃知國家事,成敗固人心。 (宋.王禹戎)
釋:要知道國家的事情,成敗都在于人心的背向。
5、政通人和,百廢俱興。 (宋.范仲淹 )
釋:政令暢通,人民團結和睦,各種困難就都克服。
6、位在十人之上者,必處十人之下;位在百人之上者,必處百人之下;位在天下人之上者,必處天下人之下。
(清.唐甄)
釋:所處的職位在十人之上的人,必須把自己放在十人之下,職位在百人之上,必須把自己放在百人之下,職位在天下人之上的人,必須把自己放在天下人之下。
7、水濁無掉尾之魚,土確無葳蕤之木,政煩無逸樂之民。
( 北齊 . 劉晝 )
3.寫申論時用得到的古詩詞,幫忙想想
呃,推薦幾句吧,其實申論最重要的還是角度,考官也不都是文學家,最重要的是理念清晰,邏輯順暢。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人生富貴豈有極,男兒要在能死國。
茍利國家生死已,豈因禍福趨避之。
捐起軀以有益于天下,君子所樂為也。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義,謀之法也,民,事之本也。
為國者以富民為本,以正學為基。
都是以前背的,寫申論的時候也用過。不過還是那句話,文字雕琢不是最重要的,樓主記得一定要選好角度寫哦!
4.高中哪些古文篇目有助于提高古文閱讀
其實如要說單單只讀幾篇課文就能提高古文閱讀水平,以我之見,怕是偏頗了。
但要是急于求成,依我之見,以下幾篇,最為合適:
1,《蘭亭集序》
2,《勸學》
3,《師說》
4,《諫太宗十思疏》
5,《項脊軒志》
蘭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代表作,無論是書法還是文筆,堪稱一流,而王羲之本人也代表了魏晉時期文士的精神風貌,若能通讀并加以理解,遇到古文就能不塞其義。
勸學是荀子的名篇,其中警句,最能啟人深思。
韓愈堪稱古文大家,教科書中篇章,無一不是萬里挑一。
諫太宗十思疏代表了初唐文學與勸諫文學,其文為駢文,但又樸實無華,實為佳品。
而項脊軒志則是歸有光的睹物思人之作,全篇情思深濃,令人不免扶案而嘆。
可能有人會說滕王閣序不錯,但此片為王勃的少年之作,文章固然好,但也只限于王勃的年齡,少年為文,不免狂傲,華而不實,其中情感,沿襲居多,難堪大用。
5.給些有助于寫作的古文來讀
一《逍遙游》 充滿了濃厚的文學色彩。
其文章體制也已經脫離語錄體的形式,標志著先秦散文已經發展到成熟的階段。在文學意義上,它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
1、用藝術形象來闡明哲學道理,是《莊子》的一大特色。如《逍遙游》、《人間世》、《德充符》、《秋水》,幾乎都是用一連串的寓言、神話、虛構的人物故事聯綴而成,把作者的思想融化在這些故事和其中人物、動物的對話中,超出了以故事為例證的意義。
2、《莊子》的文章又富于抒情性。如果說《孟子》的感情是在清楚的邏輯表達下運行的,那么《莊子》的感情,卻往往是無端而起,迷茫恍惚。
如《至樂》寫莊子對髑髏的一連串發問,便是充滿了人生的傷感。 3、《莊子》的文章結構,也很奇特。
看起來并不嚴密,常常突兀而來,行所欲行,止所欲止,汪洋恣肆,變化無端,有時似乎不相關,任意跳蕩起落,但思想卻能一線貫穿。 二《韓非子》 《韓非子》標志著先秦理論文的進一步發展。
其實,后世的理論文章,可以與之相比的也不多。 1、邏輯嚴密、論述細致、條理清晰。
2、文風峻峭,鋒利無比,語氣堅決而專斷。 3、還善于運用大量的譬喻和寓言故事來論證事理,增強了文章的生動性和說服力。
三綜合性的古文選本個人推薦《古文觀止》 《古文觀止》是清人吳楚材、吳調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選定的。 《古文觀止》所選之文上起先秦,上迄明末,大體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發展的大致輪廓和主要面貌。
其中包括《左傳》34篇、《國語》11篇,《公羊傳》3篇、《禮記》6篇,《戰國策》14篇,韓愈文17篇;柳宗元文8篇,歐陽修11篇,蘇軾文11篇,蘇轍文3篇,王安石3篇……共222篇。 本書入選之文皆為語言精煉、短小精悍、便于傳誦的佳作。
衡文標準基本上兼顧到思想性與藝術性當然所謂思想性是以不違背封建正統觀念為基準的。選者以古文為正宗,也不排斥馬并文收入4篇,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在文章中間或末尾,選者有一些夾批或尾批,對初學者理解文章有一定幫助;體例方面一改前人按文體分類的習慣,而是以時代為經,以作家為緯,值得肯定。
或者 。
6.古文經典對申論寫作的影響
這個顯而易見
古文中很多經典篇章都是覲見啊,上書啊,進言啊什么的,都是一些高官大臣向領導說的東西,他們的寫作方式很值得學習。
一方面,他們能將國情分析得很到位,能把例子舉得很生動,能把比較做的很相當,能把比喻打的很恰當。
另一方面,他們的行文裸機嚴謹,環環相扣,深入淺出。
最后,還都會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案,有理有據,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這樣看的話,是不是和申論寫作很像呢?
都是關于國家和政策,個人覺得申論寫作就是過去科舉考試演變的,比高考作文更具應用價值,更能夠考察考生的“治國”(談不上治國,起碼也是參悟政策,分析國情吧)能力。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有助于申論的文言文何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