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詩清平樂
清平樂·村居① 宋 辛棄疾
茅檐②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③相媚好④,
白發誰家翁媼⑤。
大兒鋤豆⑥溪東,
中兒正織⑦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⑧,
溪頭臥⑨剝蓮蓬。
注釋
①清平樂·村居:清平樂,詞牌名。村居,這首詞的題目。“樂”在此處讀yuè。
②茅檐:茅屋的屋檐 。
③吳音:作者當時住在江西東部的上饒,這一帶古時是吳國的領土,所以稱這一帶的方言為吳音。
④相媚好:這里指互相逗趣,取樂。
⑤翁媼(ǎo)(也讀yùn和wò):對古代老婦的敬稱。
⑥鋤豆:鋤掉豆田里的草。
⑦織:編織。
⑧無賴:在這里意思這里指頑皮、淘氣。
⑨臥:趴。
譯文
茅屋的屋檐又低又小,溪邊長滿翠綠的青草, 用吳地的方言互相逗趣取樂 ,這是誰家一對白發蒼蒼的老人?大兒子在河東的豆地里鋤草, 二兒子正忙于編織雞籠,手藝真巧。 最令人歡喜的是頑皮淘氣的小兒子,趴在溪頭草叢, 剝著剛剛采下的蓮蓬。
2.關于清平樂村居古詩的中文不超過200字
①清平樂 村居:清平樂,詞牌名。村居,這首詞的題目,意為鄉村生活。“樂”在此處讀yuè。
②茅檐:茅屋的屋檐。
③吳音:作者當時住在江西東部的上饒,這一帶古時是吳國的領土,所以稱這一帶的方言為吳音,吳地的方言。
④相媚好:這里指互相逗趣,取樂。村居圖
⑤翁媼(ǎo)(也讀yùn和wò):老翁老婦。
⑥鋤豆:鋤掉豆田里的草。
⑦織:編織,文中指編織雞籠。
⑧亡賴:同“無賴”,亡讀wu二聲,這里指頑皮,淘氣。
⑨臥:趴。
⑩剝(bāo):剝去,去掉皮殼
一所房檐低小的茅草屋,緊靠著一條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一對不知誰家、滿頭白發的老夫妻,剛剛飲罷酒,帶著醉意,親熱地在一起用吳地的方言互相逗趣取樂。大兒子在溪東的豆地鋤草,二兒子在編織雞籠。最令人喜愛的是小兒子,他是那么調皮、可愛,躺在溪邊剝蓮蓬。
3.李白《清平樂》的古詩
禁庭春晝,鶯羽披新繡。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賭珠璣滿斗。
日晚卻理殘妝,御理殘妝,御前閑舞霓裳。誰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李白 清平樂
煙深水闊,音信無由達。惟有碧天云外月,偏照懸懸離別。盡日感事傷懷,愁眉似鎖難開。夜夜長留半被,待君魂夢歸來。
――李白 清平樂
李白 --清平調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一枝紅艷露香凝,云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寒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桿。
4.【清平樂古詩】
清平樂·村居① 辛棄疾 茅檐②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③相媚好④,白發誰家翁媼.大兒鋤豆⑤溪東,中兒正織⑥雞籠.最喜小兒無賴⑦,溪頭臥剝蓮蓬.注釋 ①村居:選自《稼軒長短句》.清平樂,詞牌名.村居,這首詞的題目.②茅檐:指茅屋.③吳音:作者當時住在江西東部的上饒,這一帶古時是吳國的領土,所以稱這一帶的方言為吳音.④相媚好:互相說喜愛要好的話.⑤鋤豆:鋤掉豆田里的草.⑥織:編織.⑦無賴:這里是頑皮的意思.古詞大意 房子是用茅草蓋的,屋矮檐低;門前有一道溪流,岸邊長滿青草,綠水青草相映,更顯得碧清可愛.不知是誰家的兩位斑斑白發的老夫妻喝過幾杯酒后,醉醺醺地用地道的土語對話,互相取悅,語調柔媚親昵.大兒子在河東的豆田里鋤草,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子,只有我最喜歡的頑皮的小兒子在河邊爬著臥著剝蓮蓬玩.【譯詞】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邊長滿綠綠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吳地方音,聽起來溫柔面又美好-- 那滿頭白發是誰家的公婆父老?大兒,豆地鋤草身在河東,二兒,正忙于編織雞籠.最令人歡喜是小兒的調皮神態,橫臥在溪頭草叢-- 剝食著剛剛摘下的蓮蓬 清平樂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說明】 由于辛棄疾始終堅持愛國抗金的政治主張,南歸以后,他一直遭受當權投降派的排斥和打擊.從四十三歲起,他長期未得任用,以致在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饒市)閑居達二十年之久.作者長期居住農村,對農村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對農民也有較多的接觸.所以在《稼軒詞》中有一部分作品是反映農村生活的.其中,有風景畫,也有農村的風俗畫.這首《清平樂》,就是一幅著色的農村風俗畫.上片勾勒環境烘托氣氛.開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幾筆便形象地描畫出江南農村的特色,為人物的出現安排下廣闊的背景.三、四句寫詞中出現的老公公和老婆婆,他們講話的聲音帶著醉意,愈加顯得溫柔婉媚,但是等走到他們面前時,才發現說話的已不是什么年輕人,而是白發皤皤的老年人了.從"醉里",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詳,從"媚好",可以看出他們精神的愉快.下片集中寫這一農戶的三個兒子,比較全面地反映了當時農村生活的各個方面,畫面在繼續擴展.整勞力在溪東的豆地里鋤草,半大的孩子在編織雞籠.詩人著力于"小兒"的描繪,共用了兩句,占全詞四分之一篇幅."溪頭臥剝蓮蓬"形象地刻畫出他無憂無慮、天真活潑的神態.對此,詞人感到由衷的歡喜.這首詞具有濃厚的農村生活氣息,字里行間處處洋溢著作者對農村生活的喜悅之情,客觀上反映了作者對黑暗官場生活的憎惡.這首詞是一幅栩栩如生、有聲有色的農村風俗畫。
5.清平樂的古詩
原發布者:七分天定
李白--清平樂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一枝紅艷露香凝,云雨巫山枉斷腸。借問寒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來源:()-李白 清平樂_落落_新浪博客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桿。 關于這三首詩的故事,在豐睿的《松窗錄》中有記載,現摘錄如下:開元中,禁中愛種木芍藥,即今牡丹花。花分紅、紫、淺紅、純白四種。玄宗命移植于興慶池以東的沉香亭前。時值牡丹盛開,玄宗乘“照夜白”馬,太真妃以步輦從。詔特命從梨園弟子(宮中藝人)選優者,計得十六部樂章。當時,李龜年以歌擅(音:山)一時。當他手捧紫檀板率眾樂人上前獻歌時,玄宗曰:“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為?”遂命龜年持金花箋宣賜翰林供奉李白,令其做《清平調詞》三章。白欣然領旨,雖苦于宿酒未醒,但仍授筆成文。婉麗精切無留思。龜年捧辭獻上。玄宗命梨園弟子和以管弦,促龜年作歌。太真妃手持琉璃七寶盞,飲西涼州之葡萄美酒。面帶笑容欣賞歌詞。而玄宗則自調玉笛以和之,并在每一曲的末尾,故意放慢音調以增加音律色彩。這幾首詩的精彩之處在于把牡丹的美麗和楊貴妃的美麗融為一體明為寫花暗為寫人。這時的楊貴妃年方二十四、五,艷麗無比,因此不難想象,李白乍見之下也許會為之傾倒。因此會用盡了溢美之詞來歌頌名花和傾國。詩中的“露華濃”和“紅艷露香凝”等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經典古詩詞200首清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