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誰能解釋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畫滿樓
紅豆詞
原文:
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睡不穩紗窗風雨黃昏后,忘不了新愁與舊愁,咽不下玉粒金波噎滿喉,瞧不盡鏡里花容瘦,展不開的眉頭挨不明的更漏,展不開的眉頭挨不明的更漏,啊……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隱隱,流不斷的綠水悠悠。
注釋:
①“悔教”句:用唐代詩人王昌齡《閨怨》詩原句:“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說的是少婦在大好春光里后悔叫丈夫到外面去追求功名,以至自己獨守空圍。夫婿,丈夫。
②紅豆:一名相思于,形扁圓,色半紅半黑,大小略同赤豆,可鑲嵌首飾。詩詞中多以“紅豆”說相思,所以這里用以比“相思血淚”。
③玉粒金莼(chun純):指珍美的飯食菜肴。莼,睡蓮科植物,水生,嫩葉可供食,味美,盛產于江、浙一帶。晉代張翰曾見秋風起而思食吳中莼羹、鱸魚膾,便棄官還家。程乙本改“金莼”為“金波”,則為飲料。液體怎么會“咽不下”噎滿喉”呢?謬。
④菱花鏡:即鏡子。古代銅鏡映日則發光,影如菱花,故名。《埤雅·釋草》:“舊說,鏡謂之菱華(花),以其面平,光影所成如此。”
⑤捱不明:等待不到天亮。更漏:古代夜間報時用具。
寫作背景:
寶玉的一首《紅豆詞》,是精心描繪的一幅仕女圖。圖中的女子愁眉深鎖,纖弱不勝,她的悲愁早已經滲出紙外了,見到的人都會被深深感染。然而這深濃的悲愁不是一時的疼痛,是每日每夜每分每秒都揮之不去,綿延了一個個春秋冬夏的疼痛,無以言說,無以排解,無法稀釋,更無法忘卻。是什么樣的疼痛如此蕩人心魄,銷魂蝕骨?只有相思。這刻骨銘心的相思之痛,讓女主角不僅是眼空蓄淚淚空垂,點點相思,滴落的竟都是鮮紅的血淚!鮮紅的血淚凝結成美麗的紅珠兒,化成粒粒相思豆…… 是誰?還能是誰?一曲《紅豆詞》,深情詠嘆的就是絳珠仙草——他的顰兒。
表達感情:
相思愁斷腸的情感。這句詞要看故事背景的,紅樓夢的開篇有寫黛玉原是天上的一株絳珠草,寶玉為天上的卷簾大將,黛玉因受寶玉的滴水之恩,所以輪回到人間用自己一生的淚去償還。
故,那刻骨銘心的相思之痛凝成滴滴鮮紅的血淚滴落,化成相思豆。賈府嫌黛玉動則落淚、生病,非是長壽之人。而他們雖彼此有意,卻也越來越覺得在一起相守很渺茫。于是,舊愁未了又添新愁,就有如“開不完的春柳春花”般。
2.寫關于玉滿的詩句
西江月(荼コ閣春賦)
作者: 周密
花氣半侵云閣,柳陰近隔春城。畫闌明月按瑤箏。醉倚滿身芳影。翠格素虬晴雪,錦籠紫鳳香云。東風吹“玉滿”閑庭。二十四簾春靚。
西江月·名與牡丹聯
作者: 康與之
名與牡丹聯譜,南珍獨比江瑤。閩山入貢冠前朝。露葉風枝裊裊。香“玉滿”苞仙液,縐紅圓戚鮫綃。華清宮殿蜀山遙。一騎紅塵失笑。
美人(贈盧堅叔)
作者: 張孝祥
盧敖夫歸驂鸞侶。相敬如賓主。森然蘭“玉滿”尊前。舉案齊眉樂事、看年年。我家白發雙垂雪。已是經年別。今宵歸夢楚江濱。也學君家兒子、壽吾親。
水調歌頭(賀人新娶,集曲名)
朝代:宋代
作者:哀長吉
原文:
紫陌風光好,繡閣綺羅香。相將人月圓夜,早慶賀新郎。先自少年心意,為惜殢人嬌態,久俟愿成雙。此夕于飛樂,共學燕歸梁。
索酒子,迎仙客,醉紅妝。訴衷情處,些兒好語意難忘。但愿千秋歲里,結取萬年歡會,恩愛應天長。行喜長春宅,蘭“玉滿”庭芳。
3.宋詞《玉樓春》
玉樓春 : 詞牌名。詞譜謂五代后蜀顧夐詞起句有“月照玉樓春漏促”、“柳映玉樓春欲晚”句;歐陽炯起句有“日照玉樓花似錦”、“春早玉樓煙雨夜”句,因取以調名(或加字令)。亦稱《 木蘭花 》、《 春曉曲 》、《西湖曲》、《惜春容》、《歸朝歡令》、《呈纖手》、《歸風便》、《東鄰妙》、《夢鄉親》、《續漁歌》等。 雙調 五十六字,前后 闋 格式相同,各三仄 韻 ,一韻到底。
此為作者暮年遣懷之作。詞中以極其凄婉的筆觸,抒寫了作者的垂暮之感和政治失意的感傷。作品中的“芳草”、“淚眼”、“鸞鏡”、“朱顏”等意象無不充滿絕望后的濃重感傷色彩,反映出宋初纖麗詞風的藝術特色。
上片起首兩句,從城上和城下兩處著墨,聲形兼備、富于動感地描繪春景,勾勒出一幅城頭上鶯語陣陣、風光無限;城腳下煙波浩淼、春水拍岸的圖畫,使讀者隱然感覺到主人公的傷春愁緒,從而為下文的遣懷抒情作好了鋪墊。
上片結末兩句轉而抒情,言綠楊芳草年年生發,而詞人已是眼淚流盡,愁腸先斷,愁慘之氣溢于言表。從表現手法上講,用綠楊芳草來渲染淚眼愁腸,也就達到了情景相生的效果,情致極為凄婉。此二句由景入情,詞意陡轉,波瀾突起。
過片兩句,從精神與形體兩方面感嘆老之已至,抒寫了詞人無可奈何的傷感情懷。從中可以窺見,一貶漢東,默默無聞,大勢已去,這對于曾經“官兼將相,階勛、品皆第一”的作者來說,打擊是多么巨大。結拍兩句將借酒澆愁這一司空見慣的題材賦予新意,敏銳而恰切地扣住詞人對“芳尊”態度的前后變化這一細節,形成強烈反差,由景入情,畫龍點睛,傳神地抒發出一個政治失意者的絕望心情。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卷二云:“侍兒小名錄云:”錢恩公謫漢東日(指錢惟演晚年謫隨州),撰《玉樓春》詞曰:“城上風光鶯語亂,城下煙波春拍岸。綠楊芳草幾時休,淚眼愁腸先已斷。情懷漸變成衰晚,鸞鏡朱顏驚暗換。往年多病厭芳樽,今日芳樽惟恐淺。”每酒闌歌之,則泣下。后閣有白發姬,乃鄧王歌鬟驚鴻也。遽言:“先王將薨,預戒挽鐸中歌木蘭花引紼為送。今相公亦將亡乎。果薨于隨州。”可為此詞注腳。
此詞抒寫人生離別相思之苦,寄托了作者從有感于人生短促、聚散無常以及盛筵之后的落寞等心情生發出來的感慨。整首詞感情真摯,情調凄切,抒情析理,綽約多姿,有著迷人的藝術魅力。作者抒發人生感慨時成功地使用了夸張手法,更增添了詞的藝術感染力。
上片首句寫景,時間是綠柳依依的春天,地點古道長亭,這是旅客小休之所,也是兩人分別之處。
“年少”句敘述臨行之際,閨女空自淚眼相看,無語凝咽,而“年少”的他卻輕易地棄之而去。年少,是指思婦的“所歡”,也即“戀人”,據趙與時《賓退錄》記載,“晏叔原見蒲傳正曰:‘先君平日小詞雖多,未嘗作婦人語也。’傳正曰:‘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豈非婦人語乎?’叔原曰:”公謂年少為所歡乎,因公言,遂解得樂天詩兩句:欲留所歡待富貴,富貴不來所歡去。‘傳正筆而悟。余按全篇云云,蓋真謂所歡者,與樂天’欲留年少待富貴,富貴不來年少去‘之句不同,叔原之言失之。“這是晏幾道為其父此詞”年少“語所作的無謂辯解。實際上,本詞寫思婦閨怨,用的的確是”婦人語“。
“樓頭”兩句,把思婦的思念之意生動地描繪出來,從相反方面說明“拋人去”者的薄情。白晝逝去,黑夜降臨,她轉輾反側,很久之后才悠悠進入睡鄉,但很快就被五更鐘聲驚破了殘夢,使她重又陷入無邊的失望;窗外,飄灑著春雨,那些花瓣像是承受不住,帶著離愁紛紛落下。“殘夢”和“落花”這里都是用來曲折地抒發懷人之情,語言工致勻稱。陳廷焯《白雨齋詞話》稱其“婉轉纏綿,深情一往,麗而有則,耐人尋味”。
下片用反語,先以無情與多情作對比,繼而以具體比喻從反面來說明。“無情”兩句,用反語以加強語意。先說無情則無煩惱,因此多情還不如無情,從而反托出“多情自古傷離別”的深衷:“一寸”指心,柳絲縷縷,拂水飄綿,最識離懷別苦。兩句意思是說,無情怎似多情之苦,那一寸芳心,化成了千絲萬縷,蘊含著千愁萬恨。詞意來自李煜“一片芳心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蝶戀花》)。
末兩句含意深婉。天涯地角,是天地之盡頭,故云“有窮時”。然而,別離之后的相思之情,卻是無窮無盡的,正所謂“只有相思無盡處”。這里通過比較來體現出因“多情”而受到的精神折磨,感情真切而含蓄,對于那個薄幸年少,卻毫無埋怨之語。《蓼園詞選》贊曰:“末二句總見多情之苦耳。妙意思忠厚,無怨懟口角。”本詞寫閨怨,頗具婉轉流利之致,詞中不事藻飾,沒有典故,除首兩句為敘述,其余幾句不論是用比喻,還是用反語,用夸張,都是通過白描手段反映思婦的心理活動,亦即難以言宣的相思之情,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