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這首駱賓王的詩想必大家都學過,背過。自然, 這是一首唐詩;唐詩作為中華民族語言文字的精髓,散發著別樣的光彩。
唐詩真美。你看,李白就要遠行了,好友汪倫前來送行,李白感動得熱淚盈眶,又見不遠處一潭水上散滿桃花,便揮筆書:“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多美的意境啊!兩個好朋友感動不已,周圍桃花飄飄……
唐詩真美。你看王維一人只身前往深山,想找個伴兒,卻“空山不見人”,雖然是“不見人”,卻“聞人語響”。王維正在奇怪,只見一縷陽光照在青苔上,放出美麗的光芒,怪不得王維留下了美麗的《鹿柴》。 同樣美麗的還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的好朋友要去蜀州,兩位好朋友就要分開了,王勃卻拍拍好朋友的肩膀說:“沒關系,‘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嘛!分開了,算得了什么呢?”你看看,這不是很美的境界嗎? 杜甫登上了泰山。他說泰山很美,于是用同樣美的語言繪出了泰山在齊魯大地上“青未了”的雄偉壯闊;他說自然很靈光,把泰山給“陰陽割昏曉”了。當然,飽覽了這么美的景色,杜甫發出了自己的感慨,我一定要“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不能不說是壯美的雄心壯志。 劉禹錫說我可沒你這么走運嘍!我可被“遺棄”了二十三年啊!“巴山楚水”果真是個凄涼之地。二十三年過去了,回到家鄉都沒人認得我了。唉!不過世間萬物總在新陳代謝、新舊交替,“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青”,我一個人的失利沉淪算得了什么呢!只要國家發展了,我便安心了。 唐詩是一個花園,開滿了朵朵燦爛的花朵,讓我們一起來領略唐詩的美麗吧!
2.【寫一篇;《我喜歡的一首古詩》作文;要800個字】
我最喜歡的一句詩 誰言: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其中蘊含著的哲理讓儒家長盛不衰.傲視天下的王者霸氣在其中流轉.我喜歡這登臨絕頂、傲視蒼天的豪氣.因為它有吞天食地、倒轉乾坤的奧義. 遙想當年勾踐受盡屈辱,回國后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吞吳從此不再是幻想.有誰能說勾踐滅吳只得天時地利?有誰能說勾踐滅吳只是人心所向?有誰能說勾踐勾踐只是因為西施一笑傾城?勾踐滅吳更因為其心中有吞天下之心,從臥薪嘗膽,從十年生聚,從與民共甘苦,那份豪氣便在他失落的心中升騰. 杜甫也曾落榜,也曾懷才不遇,也曾報國無門.當他云游四方,汲取天地靈氣,登臨泰山之時,便寫下“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狀語.五岳之首,在他胸中隆起一座自信的土丘,從此,以天下蒼生為己命,鑄就其在中國詩壇上“詩圣”的地位,流芳百世. 一夫當關,天下誰言開?一將駐邊,胡馬誰敢入?一騎絕塵,功績誰能蓋?李廣,漢族的守護神,“一生轉戰三萬里,一劍能當百萬師”而名垂青史.得天下人之景仰,而非其他,只因他心中他天下,有登臨九州的抱負,有俯瞰華夏的雄心. 我,喜歡登臨,喜歡登臨之后的那種曠達,那份瀟灑,那個豪情.喜歡在歷史洪流中俯瞰天下的文人雅士.或詩如山間微風,清新明澈;或詞如磅礴江水,狂放不羈;或文如黃河九曲,迂回跌宕.在歷史的奔流中,聽文人的歌,唱雅士的曲,吟墨客的詞.無需泰山,只因心中有山. 這就是我最喜歡的一句詩: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看遍風景,只因登臨高處;俯視天下,為興衰而唱;萬人景仰,看盡人間滄桑.。
3.古詩中的故事作文800字數
所見古詩作文
七月流火,夏日炎炎。山下,一條彎延的小溪在村莊的邊上靜靜地流淌著。偶爾水中有幾塊小石頭翻動,發出悅耳動聽的“叮咚、叮咚”的聲響。引得幾只小燕子在水面上來回穿梭。過了村莊,小溪便隱沒于一片疏密有致的樹林中。陽光從樹葉的空隙中透過,灑在水面上,泛著片片粼粼波光。天熱,樹林中的小鳥們早早地就收起了歌喉,紛紛躲進了林子的深處。只有幾只知了(蟬)在那里不知疲倦地“知了、知了”地嗚唱。
“烈日似火,王孫公子…把扇噎牧童樹下…拾柴忙……”一陣響亮的歌聲在樹林中響起,原來,是一個小牧童半騎半躺在一頭黃牛背上,在那里引吭高歌。只見那牧童光著膀子,渾身是水,而那條褲衩卻是干的,顯然他剛才還光著屁股蛋在水中玩耍,牛角上,一條柳枝上串著的幾尾小魚就是明證。玩累了,躺在牛背上休息一會兒,唱唱歌。哎,怪不得小牧童會那樣的興致勃勃呢!其實,小牧童也是半工半讀;半天讀書寫字,半天放牛割草。在村里也算得上是讀書人呢!這不,這大半天下來,小牧童歌聲不斷,唱的還都是當時流行的歌曲呢!
“山明水秀,荷花盛開…”歌聲依然悅耳。突然,黃牛“哞”的一聲,牧童的注意力被黃牛的一陣輕微騷動吸引過去了,在他面前的一棵小樹上,一只知了在爬動。歌聲嘎然而止,牧童輕輕地翻身而下,慢慢走到樹邊,他邊走邊用手指豎在嘴前,警告黃牛不要發出聲響。只見牧童凝神觀注,雙手合十,突然出手。說時遲那時快,只聽那黃牛又“哞“地一聲叫喚,知了在牧童的手掌合攏之前,“知”地一聲,飛走了。牧童大怒,回頭大罵黃牛不該壞了他的好事!那黃牛也是被牧童寵慣了,搖了搖毛絨絨的雙耳,甩了甩尾巴,競把頭一扭,不理那牧童……
4.關于古詩的文章八百字
我喜歡古詩。小時侯,經常浸泡在古詩的韻律里。每天晚上,聽著錄音機里播放的古詩,伴隨著窗外蟬鳴聲,一陣微風吹過,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快樂。
伴隨著古詩,我詩意的生命開墾出豐美的田園。我會背的第一首古詩是《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我問爸爸“綠絲絳”是什么意思,爸爸說,“綠絲絳”是柳條垂下來像一條條絲帶,就像妹妹頭上扎的綠色蝴碟結,這就是“綠絲絳”了,哦,懂了。
我就這樣一首首背了下來,讀了許多有關春天的詩,“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這首詩讓我們看到了:春天陽光普照,江山秀麗,春風拂面,春風送來了花草香氣,春回大地,泥土松軟,燕子來飛飛去銜泥做巢,鴛鴦在暖和的沙地上睡著了,這一定是一幅非常甜美的春景圖啊!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這首詩仿若把我們帶到了黃師塔前,望著滔滔江水向東流去,心中的煩憂也隨之而去,春風吹來,頓覺又懶又困,我明白了人們常說的“春困秋乏”。
宋朝詩人王安石有一首《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和南宋詩人朱熹《春日》中的“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同樣是寫春風,詩人一個喜,一個憂,兩相對照,反映出兩位詩人當時不同的際遇,不同的社會環境,感受到了詩人的愛國情懷,領悟了不同的寫作手法。
古詩不僅給我的生命田園抹上了綠色,而且讓我的心靈騰飛,融入那千年唐風宋詞中,遙望天外云卷云舒,聆聽海天相接處漁歌唱晚,更讓我這個北方少年感受到了塞外大漠孤煙壯闊。
古詩,讓我的生命豐富多彩!我愛古詩!
5.【走近古詩賦詞作文800一】
斑斑駁駁的墻磚上因為潮濕而而長出了青黑的青苔,一塊光滑的墻磚上用飄揚而有力的文字刻上了一句詩: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時間在周圍雖都留下了烙印,但是這首詩的光輝卻絲毫都沒褪色。如同我愛的詩詞,無論經過了多久,詩詞中包含的感情也不會消失,如一壇美酒,越釀越純。
詩鼎盛于唐,詞則是宋,固有稱號唐詩宋詞。唐宋都是發展極好的朝代,經濟的發達才會有一群群文人墨客、奇人志士感嘆社會、感嘆美景、感嘆歷史,或憤世嫉俗,抨擊時弊,或慷慨激昂,激揚文字。
也許有人是在朝代極盛時留下詩詞,在盛世繁華、熙熙攘攘中留下對美好生活得贊美。望著“絕勝煙柳”的皇都,坐在酒館的二樓,飲一杯酒,賦一首詩。
也許有人是在朝代日漸衰敗時留下詩詞,在一片破落的廢墟前留下對流離生活得無可奈何,終得“人比黃花瘦”,不得圓滿。病重的父母、待哺的嬰兒、破舊搖墜的茅屋、時時吹響的戰火,嘆出對亡國的悲憤與無奈。
也許有人是在傷情離別中留下詩句,孜然一身游蕩在他鄉,節日來臨,卻總少了一份歡樂,多了一份孤寂與落寞。”遍插茱萸少一人”,何時才能“千里共嬋娟”,“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只能把滿目的思鄉與思親的淚水融入到筆下的文字。
遠古而來的文字,仿佛穿越時空,將詩人、詞人的感情傳遞給我們,我愛淡淡的憂愁,,也愛繁華盛世下的艷麗,更愛這讓人感動,讓人流淚的古詩詞。徜徉在古詩詞之中,感覺是在和詩人、詞人們進行一場心靈的聚會。
一首古詩詞是無法用其他語言翻譯的,勉強譯之,也會沒有那份神奇的韻味。中國傳統的東西是無法替代的,也不能丟失。
因為古詩詞中不僅有人類的善于美,更有結晶于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民主精神與民族之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面對強擄入侵,那種汗撒大地,報效祖國的豪情壯志,那份凜然與浩氣,那份執著與堅貞,不正是我們中華民族永立于世界之顛的武器嗎?當你面對被戰亂侵害的歷史遺跡,你是否會想起歷史中的“烽火連天”,在詩人留下的詩詞中,品味著那個時代的豪情壯志。
當你讀著這些詩詞,在金戈鐵馬中細細品讀那份蕩氣回腸,可以感受到心靈深處的震撼。我愛詩詞,更愛這帶著熱血的古詩詞。
美景如畫,美景如詩,古詩詞中你也能夠尋覓到種種人間美景。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歡快旖旎的夏天,也有“獨釣寒江雪”空曠遼遠的冬韻。
或許歷史帶走了當年的詩畫美景,但詩詞所留下的卻不會被歷史所帶走。淡淡花香猶如一幅畫卷在眼前展示,濃濃人情猶如一首樂曲在耳邊回蕩。
心隨景動,讀著這些古詩詞,感覺在放飛心情。我愛詩詞,這些如畫如歌的古詩詞。
一杯清酒,回旋在歷史的隧道中,而這杯清酒便是古詩詞,越品越香。
6.《我看唐詩宋詞》作文800字
行走在唐詩宋詞間
向往古人,向往古詩詞中清靜自在的女子。初夏季節,遠處總會傳來時高時低的鳥鳴聲,在這熱風冷雨的無賴光陰中亂人心腸。三炷沉香已沓,瑤琴置于案幾。女子青絲低挽,斜臥在榻,衣袂半拖。一手扶頭,一手隨意垂下,細看她“……藕絲秋色淺。人勝參差剪,雙鬢隔香紅。玉釵頭上風”。書卷半掩著,似睡非睡。堂前一株白蕊海棠,輕風起處,潮濕的香氣,微微一蕩,撲面而來。女子輕蹙眉頭“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眼前的好風貼水,好樹綴錦,堂前花香,更勾起女子的情思低吟。
感傷愁怨歷來是中國古詩詞的主調,從楊柳依依、雨雪霏霏,到厚地高天、癡男怨女,無不有著美麗徹骨的感傷。“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溫庭均的《望江南》,是我比較喜愛的一首小詞,那種閨思難了,那種伊人盼歸,從一個“望”字,到“過盡千帆皆不是”,從希望到失望,末了,幽幽的生出的這一句“斜暉脈脈水悠悠”怎能不令人柔腸寸斷,百轉千回?
常常的,一杯清茶,手捧書卷,便會不知不覺地浸入古詩詞,似于古人同行。你看那秋涼之夜,月圓之時,她“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掩不住心中淡淡的遺憾。然而,一旦“雁字回時”,心中的人來了書信,便覺“月滿西樓”月圓人團圓了。當然,縱使短暫的團圓,終究“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這閑愁,淡如輕煙;這情思,纏綿俳側,更是“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你再看她,”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隨性隨情的快樂,“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無奈輕嘆。李清照的詞,讀罷,總能令人回味無窮,仿佛已經感受到在那樣一個紅蓮、玉簟、蘭舟的秋夜,思念之人的無可奈何,情何以堪……
李清照之詞的婉約清麗,更多的表現在前期的哀傷清愁中,常令少女時期的我,無端的感傷惆悵。比如這首有名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連疊七字,此傷,此悲,無人能及。更有那句“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每逢秋雨梧桐葉落時,便會想起。雖然是少年不識愁滋味,卻也總愛念出“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古詩詞中對我影響深刻的感傷文人,另還有秦少游和李后主兩位。秦觀將詩詞中的那種無峰無由、無端無緒的感傷具體化也情景化了。《滿庭芳》中“山抹微云,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一個“抹微云”,一個“連衰草”,令人拍案叫絕。這句“斜陽外,寒鴉點點,流水繞孤村”有名家評論:“雖不識字,亦知是天生好言語”。而此詞的最后一句“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與李后主“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那種互相印證的感傷,讓人覺得感傷即是一種傾訴又是一種寄托。李后主丟失了江山,秦少游丟失了愛人,這種人間最根本的丟失使今生今生變成了他們的傷心之地,也就有了這種徹骨絕筆的描繪。而秦觀的“兩情若是長久,又豈在朝朝暮暮”和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更是被后人傳唱詠頌至今。
記得那年張家界之行,置身于奇山秀石的仙境之地,人也愈發的豪情浪漫,詩情大發。金鞭溪水溫婉如玉,清冽透徹。讓我想起張志和《漁歌子》中的一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多想重溫夜游山腳的時光“春山煙欲收,天淡稀星小”“語已多,情未了。回首猶重道……”開懷的雙溪漂流,如在眼前。那時的心情,惟有蘇東坡詩詞的豪放才能比喻“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如今想來,詞中“一蓑煙雨任平生”淡泊從容的生活態度,依舊包含我們所追求的人生哲學。有了“何妨吟嘯且徐行”的超越寵辱得失,才能坦然自若,才會感到“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人生境界。
此時,窗外的風,吹來一絲的清涼。今夜,星稀月淡,不知覺地在唐詩宋詞中倘佯了許久,在古文人的感傷情懷中噓唏慨嘆,竟沒覺得時間的流逝。真正是“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