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周記400字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
端午節這一天有許多風俗活動,如早上取龍須水,插艾枝于門,上山采青,食粽球,制粽,賽龍舟活動。
早晨取龍須水——因為傳說五月五日是龍的生日,這一天龍抬頭噴出的水能治病。故此人們在這一天早上到外面坑溝、水溝、溪河取水,置于自家水缸里供全家人吃喝,祈求一年的平安。
插艾于門——因為艾能僻邪,這一天插艾于門上能保平安。
上山采青——因為這一天是龍抬頭噴發龍須水于大地青草的時間,人們上山采一些草藥,像天冬、麥冬、金銀花、山葡萄等來家備用,都比往日來的有價值。另者上山采青自己多吸大自然清新空氣也十分有意義。
食粽——本地有名俗諺叫[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破裘就是舊棉衣,這一天是五月初五,剛過了春寒,大地始暖,過了這天之后,進入夏天,氣溫自然高了,不再穿棉衣了。大家都要用薯粉加黃枝汁攪拌成的粽,表示食后寒天過去溫暖的夏天就到來了。
食粽球——粽球是一種用香菇,花生仁,豬肉,甜豆沙制成的食物,一邊甜一邊咸,用竹葉包成六角狀拳頭大小的包團子。它的由來是由中原傳來的。是中原水鄉百姓紀念大詩人屈原的一種風俗食物。
賽龍舟——來自對屈原的懷念。沿江水鄉在端午節前后組織龍舟競賽。
今天,奶奶家也包起了粽子。我學著奶奶的樣子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著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肥肥大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開始有點沾沾自喜了,心想: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聰明的我。可是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都跳了出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把一些糯米弄掉一點,我才舒了一口氣,心里的一塊沉重的大石頭放了下來。我經過了一些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后的一個步驟——扎棕繩。粽子要包扎嚴實才好吃,所以我接過棕繩,把粽子捆了一圈又一圈,這才交給奶奶。這時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非常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們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的傳統風俗。蘊涵著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于中國,發展于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日。
端午節作文400字今天就要
關于端午節作文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很期待過端午節。
誘人的粽子讓人垂涎三尺,長長的米粒煮得泛黃,里面包了豆沙或棗子的陷。米有些透明,也露出些泛紅的顏色,四角倔強的翹著,可愛極了。
包粽子的葉子上沾滿了水,也沁入一點米的香味。一口在粽子上咬下去,滿嘴便充滿了米香,再咬一口,便會看到暗紅色的餡兒。
餡兒甜甜的,有了米,這種甜也不膩了;米中融入了棗或豆沙的香甜,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我常常是吃得滿嘴“小胡子”,媽媽見了笑我是只“大臉貓”。
我卻不介意,嘿嘿一笑,用舌頭舔舔米粒,用手把嘴一抹就去找外婆了。 外婆會笑著看著我,慢慢挪動步子于床前,從枕邊的針線筐中取出幾個香囊。
那時外婆還只有我一個孫輩的孩子,分外疼惜,所以每年都會有五六個外婆做的香包。這些香包各式各樣,在我記憶中,似乎沒有重樣兒的。
外婆那時手還很巧,會做很多種圖樣。有小鹿、老虎、蛇、壁虎的;也有太陽、月亮、星星的;還有些花花草草的和心型的。
他無論做什么,就像什么,雖說沒達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但絕不比路邊買的那些差。 雖然我并不怎么喜歡香包的那種味道,但那無疑是我那時的最好飾品。
猶如天花亂墜。小姨看著我,笑我臭美。
我才不管她說什么,依然“孤芳自賞”,跑去媽媽面前玩了。 現在物是人非,我穿過了金色的童年,慢慢長大了,表弟已經七歲,外婆也去世很久了。
我們家端午節的習俗只剩下了“吃粽子”。沒有外婆香包的保佑,我依然平安的成長著,一天又一天。
但有時心里卻十分空洞,越臨近端午,越是如此。 懷念我親愛的飾物——外婆充滿愛意的香包。
端午節 日記
關于端午節作文400字 “五月五,是端陽。
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
龍船下水喜洋洋。”這是一首關于端午節的兒歌。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流行于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
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系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頸上,稱為長命縷。
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包子、雄黃酒。
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帶五顏六色的香囊。 端午節的早上,人們起得非常早,人們去草地上收集露水,人們相傳用露水洗臉可以讓皮膚變白。
中午,全家人聚在一起,在院子里邊曬太陽邊吃粽子。 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
相傳賽龍舟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為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端午節日記(400字)
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
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
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
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
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我來講一講賽龍舟的來歷吧!當時楚人因為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
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尸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
清乾隆二十九年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
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稱為艾人。
將艾葉懸于堂中,剪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于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呀。
如何過端午節日記400字
過端午節日記1·我的外婆住在鄉下。
大部分雙休日,我和爸爸媽媽都去外婆家。2·外婆很愛我們,她每天掰著手指頭算是否雙休日到了。
快到雙休日時她會變著花樣做各式可口的點心,等我們去吃。在眾多的小點心中,最使我回味無窮的是外婆包的粽子。
3·外婆包的粽子配料可多了,有蝦米、豬肉,花生仁、香菇……粽子比在市場賣的那種小,但卻好吃多了。一口咬下去,香味四溢,又香又甜,香飄十里。
4·我很小的時候,就曾聽說粽子因屈原投江而流行的故事。傳說屈原在五月初五這天,被迫投汨羅江自殺,當地人民怕他被江里的魚蝦吃掉,就包了許多粽子投到江里喂魚蝦,同時用龍舟和鑼鼓驅趕江里的魚蝦,想方設法救屈原。
每當吃著粽子,我便自然地想起這個故事,在為屈原打抱不平的同時也為村民的純樸和善良所感動。5·過去只有在端午節時才能吃到粽子,現在我幾乎想什么時候吃就能吃到。
每天大街小巷都有小販吆喝“賣粽子”的聲音,小販的粽子與外婆的粽子有著天壤之別。他們的粽子除了必需的糯米之外,就只有幾米花生仁和一小塊肥豬肉,沒什么味道,外婆包的粽子不僅味道鮮美,而且蘊含著她對我們無限的愛。
6·每當我嚼著外婆包的粽子,總會回味著那濃濃的親情。
端午節日記400字
記的小時候,村里的大人們都稱我是一個無法無天的小淘氣鬼。
做的事情足以讓你笑的前俯后仰。 再過幾天就要過端午節了,家里人一會兒做飯,一會兒掃地,一會兒準備包棕 子的材料,忙的氣都喘不過來了。
而我這個小淘氣鬼卻在一旁哈哈大笑,大人們見了唉聲連連,說:“唉,真拿他沒辦法。”日子在我蹦蹦跳跳的時候溜走了。
轉眼間,端午節到了,家人拿出早已準備好的蘆葦葉子,放進鍋里煮沸后,開始包粽子。我呢,則在一旁玩耍,不時傳來哈哈的笑聲。
不是什么都逃不過俺那水汪汪的大眼睛嗎?我回頭一看,他們正在有說有笑地包粽子。我想,何不去湊湊熱鬧呢!?于是,我連走帶跑,蹲在盆子旁,把我的小手伸進盆子里那綠綠的水里。
哇,好舒服啊!像母親的手撫摸著我。后來,我玩的越來越帶勁了,居然把盆子里的“小精靈”往外潑,嘴里直喊:“下雨嘍,下雨嘍。”
大人們嚴峻的臉上顯示出一種難堪的樣子,說:“快別弄了,再不停手,可要打屁股了。”而我這個人是非常倔強的,我把他的話只當耳邊風,繼續我的游戲。
這下我可把他惹惱了,他的一巴掌落在我那光滑的 臉上,好疼啊,頓時我的臉紅的像蘋果一樣。“吧噠”一聲,一滴晶瑩的淚珠落了下來。
隨后,我捂著臉,跑了出去。家人找了我一天,急得團團轉。
其實我就躲在家旁邊的草垛里,偷偷地流淚。晚上,家人問我疼嗎?我連連搖頭。
本來我有點恨他們,現在想來,我對他們的不滿已經完全消失了,反而還非常高興,因為我知道他們還愛著我。 童年的事讓我開心,讓我回味無窮,讓我難已忘懷。
它在我的記憶大門里留下了一道美好的回憶.我想粽子怎么做呢?我問了媽媽哦原來是這樣弄的:要把江米泡七八個小時后,然后開始不斷的換水把江米的洗干凈.把棗洗干凈,可以加些葡萄干. 把買好的粽葉用鍋煮十五分鐘,然后取出涼透,細繩準備好. 把粽葉用手窩出個像三角一樣的形狀后把江米放一半,然后放上棗和葡萄干,多少自己定,要想好吃可以多放點,也不必非得放在中間,出可以在沒放江米前放點也行的.然后上面把江米再放上去,要平口就行,然后把粽葉按照其邊緣棱角開始包,再用繩纏緊,多纏幾下,系上活扣下鍋,水沒粽子一點煮四十分鐘,入涼水中涼透再吃才粘而好吃。
端午節的作文 400字 快快快
再過幾天就要過端午節了,家里人一會兒做飯,一會兒掃地,一會兒準備包棕 子的材料,忙的氣都喘不過來了。
而我這個小淘氣鬼卻在一旁哈哈大笑,大人們見了唉聲連連,說:“唉,真拿她沒辦法。”日子在我蹦蹦跳跳的時候溜走了。
轉眼間,端午節到了,家人拿出早已準備好的蘆葦葉子,放進鍋里煮沸后,開始包粽子。我呢,則在一旁玩耍,不時傳來哈哈的笑聲。
不是什么都逃不過俺那水汪汪的大眼睛嗎?我回頭一看,他們正在有說有笑地包粽子。我想,何不去湊湊熱鬧呢!?于是,我連走帶跑,蹲在盆子旁,把我的小手伸進盆子里那綠綠的水里。
哇,好舒服啊!像母親的手撫摸著我。后來,我玩的越來越帶勁了,居然把盆子里的“小精靈”往外潑,嘴里直喊:“下雨嘍,下雨嘍。”
大人們嚴峻的臉上顯示出一種難堪的樣子,說:“霞霞,快別弄了,再不停手,可要打屁股了。”而我這個人是非常倔強的,我把他的話只當耳邊風,繼續我的游戲。
這下我可把他惹惱了,他的一巴掌落在我那光滑的 臉上,好疼啊,頓時我的臉紅的像蘋果一樣。“吧噠”一聲,一滴晶瑩的淚珠落了下來。
隨后,我捂著臉,跑了出去。家人找了我一天,急得團團轉。
其實我就躲在家旁邊的草垛里,偷偷地流淚。晚上,家人問我疼嗎?我連連搖頭。
本來我有點恨他們,現在想來,我對他們的不滿已經完全消失了,反而還非常高興,因為我知道他們還愛著我。 童年的事讓我開心,讓我回味無窮,讓我難已忘懷。
它在我的記憶大門里留下了一道美好的回憶.我想粽子怎么做呢?我問了媽媽哦原來是這樣弄的:要把江米泡七八個小時后,然后開始不斷的換水把江米的洗干凈.把棗洗干凈,可以加些葡萄干. 把買好的粽葉用鍋煮十五分鐘,然后取出涼透,細繩準備好. 把粽葉用手窩出個像三角一樣的形狀后把江米放一半,然后放上棗和葡萄干,多少自己定,要想好吃可以多放點,也不必非得放在中間,出可以在沒放江米前放點也行的.然后上面把江米再放上去,要平口就行,然后把粽葉按照其邊緣棱角開始包,再用繩纏緊,多纏幾下,系上活扣下鍋,水沒粽子一點煮四十分鐘,入涼水中涼透再吃才粘而好吃。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端午節周記400字,端午節周記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