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的 《八聲甘州》的全文〉?
八聲甘州 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
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這首詞是柳詞中描寫羈旅行役的名篇。
上片寫面對傍晚的陣陣急雨,灑落江面,經過一番風雨的洗滌,又到了清冷的秋天。漸漸地寒風越刮越凄慘,山河顯得冷冷清清,落日的余輝映照在樓上。
到處紅花凋落,綠葉稀疏,許多美好的景物都漸漸地凋殘了。中有滾滾長江水,無聲無息地向東流去。
下片寫這樣的季節,我真不忍登高遠看,想起遙遠的故鄉,難收住回家的念頭。我多年來到處飄泊,到底為什么苦苦地久留他鄉呢?想我的愛人在妝樓上抬頭遠望,不知多少回識錯了遠方駛來的小船。
她哪里知道我此時此刻手扶欄桿,正在這樣百感交集地愁悶著呢。
將柳永的詞《八聲甘州》改寫成一篇二百字散文,,
柳永詞《雨霖鈴》改寫散文1 如果分別是一種無言的痛,那么,當初,為什么還要相遇。
沒有相遇,就沒有離別。 沒有離別,就不會有凄楚,有決絕。
但是人生在世,又有什么事是能夠做得準的,不要說相遇,更是離別。只是相見的時間為什么這樣短暫,相聚就僅僅是一場宴席。
消逝的風卷殘云。留下一地狼藉,無人打理。
分手之后,何時是歸期?何時能夠與佳人再聚? 連樹上的寒蟬都在哀鳴,在這樣的雨夜,在這夜幕初上的十里長亭,為我們餞行。大雨,將一切,都沖洗得沒有痕跡,包括,我們受傷的心。
在這樣的瀟瀟雨歇之后,聽不見,我們抽泣的聲音。 如果秋天注定是一個傷心的季節,那么,那一樹紛紛揚揚落下的葉子,是不是,每一葉,都是我們碎成一片片的心?那蕭瑟凄清的秋雨,是不是,每一粒,都是我們分別的淚滴? 坐在京門郊野的帳里,面對著滿桌的菜肴,美味的宴席,我們,為什么,都沒有食欲?也沒有心緒飲酒,也不需要喝酒,傷感,一樣,讓我們有了醉酒的情緒。
留戀,不用言說,也是在悄悄彌漫的情緒。就算有一千句話要說,也不知道如何使用言語。
話語,在這時候顯現出的力量,幾乎為零。 在這樣一種沉默中,卻聽到了舟人催促的聲音。
一聲一聲,打在人的心底。離去,終究是無法逃避的話題。
凝注著對方的眼睛,我們明了彼此的內心,卻說不出言語。在這種時刻,縱有多少體己的話要說,也已來不及,也已無法改變分手的命運。
無從說起,多少要傾訴的離情。 淚水,是唯一表達感情的工具。
不由的想起我們沒有未來的黎明。想起今日一去,舟行江上,煙波浩淼,空曠無人,全是冷寂的空氣。
千里相隔,就是我們之間的距離。傍晚的濃霧還會將我壓得無法呼吸,那些籠罩在廣闊無際的南方上的灰色的煙靄氣息。
去去日千里,茫茫天一隅。 陰晦,冷落,遠離的別情。
自古以來,最讓人銷魂落魄的事情。 更何況,還是在這冷落的清秋佳節。
熱鬧與清冷的對決,總是在渲染,后者的勝利。就讓我們喝完這杯酒,在今晚傷別痛飲,酒醒之后,再想起,我已身處異地。
面對著楊柳拂岸,晨風輕揚,殘月鉤心。 年復一年的傷感,年復一年的離情。
沒有相聚的日期。跨越時間和地域的離情別緒。
此后縱有良辰美景也已引不起我的興趣,只是徒然設置美好的情景,無心賞景;縱有千萬種柔情蜜意,但相隔天涯兩地,對誰傾訴,無限的深情? 只能賦這樣一首《雨霖鈴》,像當年玄宗悼念貴妃一樣,懷戀我們的感情,紀念我們擁有過的曾經。 也許,分別并不代表永久的分離,是需要找時間,幫我們沉淀一下彼此濃的化不開的感情。
也許,分別,是為了再次的相遇。
《八聲甘州》柳永
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凝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桿處,正恁凝愁!
(1)此詞上片的景物描寫有什么特點?
(2)簡析“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的意境。
答:(1)境界寥廓,氣勢磅礴,綺麗悲壯;景中含情,寄寓離別之情。
(2)遙想佳人在妝樓上天天盼我回家,看到多少次天邊駛回的船帆,還以為是我的歸舟呢。從想象對方思念自己的情景落筆,進一步深化了自己的盼歸之情。
柳永《八聲甘州》翻譯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長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面對著瀟瀟暮雨從天空灑落在江上,經過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涼清郎。
凄涼的霜風逐漸地迫近,關隘、山河冷清蕭條,落日的余光照耀在樓上。到處紅花凋零翠葉枯落,美好的景物漸漸地衰殘。
只有長江水,不聲不響地向東流淌。 不忍心登上高山下看遠方,眺望渺茫遙遠的故鄉,渴求回家的心思難以收攏。
嘆息這些年來的行蹤,為什么苦苦地長期停留在異鄉?想起美女,正在華麗的樓上抬頭凝望,多少次錯把遠處駛來的船當作心上人回家的船。怎么知道我,倚著欄桿的時候,正這樣的愁思深重。
柳永八聲甘州
八聲甘州 ·柳永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
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閑愁。
【賞析】這首傳頌千古的名作,融寫景、抒情為一體,通過描寫羈旅行役之苦,表達了強烈的思歸情緒,語淺而情深。是柳永同類作品中藝術成就最高的一首,其中佳句“不減唐人高處”(蘇東坡語)。
開頭兩句寫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個“對”字,已寫出登臨縱目、望極天涯的境界。
當時,天色已晚,暮雨瀟瀟,灑遍江天,千里無垠。其中“雨”字,“灑”字,和“洗”字,三個上聲,循聲高誦,定覺素秋清爽,無與倫比。
自“漸霜風”句起,以一個“漸”字,領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漸”字承上句而言,當此清秋復經雨滌,于是時光景物,遂又生一番變化。
這樣詞人用一“漸字”,神態畢備。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覺涼風忽至,其氣凄然而遒勁,直令衣單之游子,有不可禁當之勢。
一“緊”字,又用上聲,氣氛聲韻寫盡悲秋之氣。再下一“冷”字,上聲,層層逼緊。
而“凄緊”、“冷落”,又皆雙聲疊響,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量,緊接一句“殘照當樓”,境界全出。這一句精彩處在“當樓”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氣一起襲來。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畢休。”詞意由蒼莽悲壯,而轉入細致沉思,由仰觀而轉至俯察,又見處處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
“紅衰翠減”,乃用玉溪詩人之語,倍覺風流蘊藉。“苒苒”,正與“漸”字相為呼應。
一“休”字寓有無窮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寫的是短暫與永恒、改變與不變之間的這種直令千古詞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無語”二字乃“無情”之意,此句蘊含百感交集的復雜心理。
“不忍”句點明背景是登高臨遠,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詞以寫景為主,情寓景中。
但下片妙處在于詞人善于推已及人,本是自己登遠眺,卻偏想故園之閨中人,應也是登樓望遠,佇盼游子歸來。“誤幾回”三字更覺靈動。
結句篇末點題。“倚闌干”,與“對”,與“當樓”,與“登高臨遠”,與“望”,與“嘆”,與“想”,都相關聯、相輝映。
詞中登高遠眺之景,皆為“倚閨”時所見;思歸之情又是從“凝愁”中生發;而“爭知我”三字化實為虛,使思歸之苦,懷人之情表達更為曲折動人。這首詞章法結構細密,寫景抒情融為一體,以鋪敘見長。
詞中思鄉懷人之意緒,展衍盡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語言,將這復雜的意緒表達得明白如話。
這樣,柳永的《八聲甘州》終成為詞史上的豐碑,得以傳頌千古。【賞析】此詞抒寫羈旅悲秋,相思愁恨,大約作于游宦江浙時。
上片寫景。以暮雨、霜風、江流描繪了一幅風雨急驟的秋江雨景:“瀟瀟”狀其雨勢之狂猛;“灑江天”狀暮雨鋪天漫地之浩大,洗出一派清爽秋景。
“霜風凄緊”以下寫雨后景象:以關河、夕陽之冷落、殘照展現驟雨沖洗后蒼茫浩闊、清寂高遠的江天境象,內蘊了蕭瑟、峻肅的悲秋氣韻。而“殘照當樓”則暗示出此樓即詞人登臨之地。
“是處”二句寫“紅衰翠減”的近景細節,詞人情思轉入深致低回,以“物華休”隱喻青春年華的消逝。“長江水”視野轉遠,景中見情,暗示詞人內心惆悵、悲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成為由景入情的過渡,引發下片抒情。
“不忍登高”乃是對登樓臨遠的反應,詞人便層層揭示“不忍”的原因:一是遙望故鄉,觸發“歸思難收”;二是羈旅萍蹤,深感游宦淹留;三是憐惜“佳人凝望”,相思太苦。層層剖述,婉轉深曲,特別是“想佳人”,揭示出“不忍”之根,更懸想佳人癡望江天,誤認歸舟的相思苦況;不僅如此,還轉進一層反照自身,哀憐佳人怎知我此刻也在倚欄凝望!這篇《八聲甘州》,早被蘇東坡巨眼識得,說其間佳句“不減唐人高處”。
須知這樣的贊語,是極高的評價,東坡不曾以此許人的。
柳永的<;八聲甘州>;的譯文
八聲甘州① 【宋】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②一番洗清秋。
漸霜風凄緊,③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④苒苒物華休。
⑤惟水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⑥歸思難收。
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⑦想佳人妝樓?望,⑧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⑨爭知我,⑩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⑾ 【注釋】 ①唐教坊大曲有《甘州》,雜曲有《甘州子》。因屬邊地樂曲,故以甘州為名。
《八聲甘州》是從大曲《甘州》截取一段而成的慢詞。因全詞前后共八韻,故名八聲。
又名《瀟瀟雨》、《宴瑤沁池》等。《詞譜》以柳永為正體。
九十七字,平韻。 ②瀟瀟:形容雨聲急驟。
③凄緊:一作“凄慘”。 ④是處:到處,處處。
紅衰翠減:紅花綠葉,凋殘零落。李商隱《贈荷花》:“翠減紅衰愁煞人”。
翠:一作“綠”。 ⑤苒苒:茂盛的樣子。
一說,同“冉冉”,猶言“漸漸”。物華:美好的景物。
⑥渺邈:遙遠。 ⑦淹留:久留。
⑧?望:凝望。一作“長望”。
⑨天際識歸舟:語出謝?I《之宣城郡出林浦向板橋》“天際識歸舟,云中辨江樹”。 ⑩爭:怎。
⑾恁:如此,這般。凝愁:凝結不解的深愁。
譯文: 面對著瀟瀟暮雨從天空灑落在江上,經過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涼清郎。 凄涼的霜風逐漸地迫近,關隘、山河冷清蕭條,落日的余光照耀在樓上。
到處紅花凋零翠葉枯落,美好的景物漸漸地衰殘。只有長江水,不聲不響地向東流淌。
不忍心登上高山下看遠方,眺望渺茫遙遠的故鄉,渴求回家的心思難以收攏。嘆息這些年來的行蹤,為什么苦苦地長期停留在異鄉?想起美女,正在華麗的樓上抬頭凝望,多少次錯把遠處駛來的船當作心上人回家的船。
怎么知道我,倚著欄桿的時候,正這樣的愁思深重。 【鑒賞】 這首望鄉詞通篇貫串一個“望”字, 作者的羈旅之愁, 飄泊之恨,盡從“望”中透出。
上片是登樓凝望中所見,無論風光、景物、氣氛,都籠罩著悲涼的秋意,觸動著抒情主人公的歸思。“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三句,在深秋蕭瑟廖廓的景象中表現游子的客中情懷,連鄙薄柳詞的蘇軾也以為“此語于詩句不減唐人高處”(宋趙令?《侯鯖錄》引。
《能改齊漫錄》作晁補之語)。下片是望中所思,從自已的望鄉想到意中人的望歸:她不但“歸 樓?望”,甚至還“誤幾回天際識歸舟”,望穿秋水之際,對自已的遲遲不歸已生怨恨。
如此著筆,便把本來的獨望變成了雙方關山遠隔的千里相望,見出兩地同心,俱為情苦。 雖然這是想象之辭,卻反映了作者對獨守空閨的意中人的關切之情,似乎在遙遙相望中互通款曲,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從而暗示讀者:其人未歸而其心已歸,這就更見出歸思之切。
另外,此詞多用雙聲疊韻詞,以聲為情,聲情并茂。雙聲如“清秋”、“冷落”、“渺邈”等,疊韻如“長江”、“無語”、“闌干”等。
它們間見錯出,相互配合,時而嘹亮,時而幽咽。這自然有助于增強聲調的亢墜抑揚,更好地表現心潮的起伏不平。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柳永的八聲甘州現代文,柳永的《八聲甘州》的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