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三吏三別指哪些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漢族,河南鞏縣(今鞏義市)人。
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詩人,世稱“詩圣”,現實主義詩人,世稱杜工部、杜拾遺,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原籍湖北襄陽,生于河南鞏縣。
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唐肅宗時,官左拾遺。
后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后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
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一生寫詩1500多首,詩藝精湛,被后世尊稱為“詩圣”。他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世界文化名人。
杜甫曾任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因此后世稱其杜工部。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郁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郁為主。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譽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
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并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的詩篇流傳數量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詩人之一,對后世影響深遠。
杜甫的三吏,三別指?
去百度文庫,查看完整內容>
內容來自用戶:仙人指路
杜甫的《三吏》《三別》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
三別:《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喧呼聞點兵。
借問新安吏:“縣小更無丁?”
“府帖昨夜下,次選中男行。”
“中男絕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
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
“暮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
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
我軍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豈意賊難料,歸軍星散營。
就糧近故壘,練卒依舊京。
掘嚎不到水,牧馬役亦輕。
況乃王師順,撫養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墻走,
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
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
“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
二男新戰死。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
惟有乳下孫,
有孫母未去,
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
請從吏夜歸,
急應河陽役,
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
如聞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
獨與老翁別。
潼關吏士卒何草草,筑城潼關道。大城鐵不如,小城萬丈余。借問潼關吏:“修關還備胡?”要我下馬行,為我指山隅:“連云列戰格,飛鳥不能逾。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杜甫三吏指什么三別指什么,杜甫的三吏三別指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