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862kg"></td>
  • <td id="862kg"><option id="862kg"></option></td>
  • 題西林壁 蘇軾

    題西林壁原文: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題西林壁翻譯及注釋

    翻譯
    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
    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

    注釋
    題西林壁:寫在西林寺的墻壁上。西林寺在廬山西麓。題:書寫,題寫。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廬山。
    橫看:從正面看。廬山總是南北走向,橫看就是從東面西面看.
    側:側面。
    各不同:各不相同。
    不識:不能認識,辨別。
    真面目:指廬山真實的景色,形狀。
    緣:因為;由于。
    此山:這座山,指廬山。
    西林:西林寺,在現在江西省的廬山上。這首詩是題在寺里墻壁上的。

    題西林壁鑒賞

    此詩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實寫游山所見。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游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的廬山風景。

    結尾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游山的體會。之所以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是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這兩句奇思妙發,整個意境渾然托出,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回味經驗、馳騁想象的空間。這不僅僅是游歷山水才有這種理性認識。游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這兩句詩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啟迪人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于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范圍,擺脫主觀成見。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首小詩激起人們無限的回味和深思。所以,《題西林壁》不單單是詩人歌詠廬山的奇景偉觀,同時也是蘇軾以哲人的眼光從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認識。由于這種認識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觀規律的,所以詩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給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啟人心智。因此,這首小詩格外來得含蓄蘊藉,思致渺遠,使人百讀不厭。

    這首詩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語言卻異常淺顯。深入淺出,這正是蘇軾的一種語言特色。蘇軾寫詩,全無雕琢習氣。詩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種質樸無華、條暢流利的語言表現一種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這意境又是不時閃爍著熒熒的哲理之光。從這首詩來看,語言的表述是簡明的,而其內涵卻是豐富的。也就是說,詩語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邏輯性的高度統一。詩人在四句詩中,概括地描繪了廬山的形象的特征,同時又準確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領的道理。鮮明的感性與明晰的理**織一起,互為因果,詩的形象因此升華為理性王國里的典型,這就是人們為什么千百次的把后兩句當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如果說宋以前的詩歌傳統是以言志、言情為特點的話,那么到了宋朝尤其是蘇軾,則出現了以言理為特色的新詩風。這種詩風是宋人在唐詩之后另辟的一條蹊徑,用蘇軾的話來說,便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形成這類詩的特點是:語淺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于淡泊。《題西林壁》就是這樣的一首好詩。

    題西林壁創作背景

      蘇軾于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由黃州(治所在今湖北黃岡)貶所改遷汝州(治所在今河南臨汝) 團練副使,赴汝州時經過九江,與友人參寥同游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逸興壯思,于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游詩。《題西林壁》是游觀廬山后的總結。據南宋施宿《東坡先生年譜》記載可知此詩約作于元豐七年五月間。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題西林壁 蘇軾

    宋代

    梅花/梅 王安石

    閱讀(210)

    梅花/梅原文: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梅花/梅翻譯及注釋翻譯那墻角的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盛開。為什么遠望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注釋⑴凌寒:冒著嚴寒。⑵遙:遠遠地。知:知道。⑶為(w

    宋代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閱讀(245)

    念奴嬌·赤壁懷古原文: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檣櫓 一作:強虜)故國神游,多情應笑

    宋代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李清照

    閱讀(194)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原文: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翻譯及注釋翻譯應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時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一直玩到沒了興致才乘舟返回,卻迷途

    宋代

    武陵春·春晚 李清照

    閱讀(173)

    武陵春·春晚原文: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武陵春·春晚翻譯二李瀟彤風停了,塵土里帶有花的香氣,花兒已凋落殆盡。日頭已經升的老高,我卻懶得來梳妝。

    宋代

    春日 朱熹

    閱讀(190)

    春日原文: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春日翻譯及注釋翻譯風和日麗游春在泗水之濱,無邊無際的風光煥然一新。誰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致。注釋1、春日:春天。2

    宋代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閱讀(216)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原文: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翻譯及注釋翻譯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風光與其它季節確實不同。荷葉接天望不盡一片碧綠,陽光下荷花分外艷麗鮮紅。注釋①曉出:太

    宋代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辛棄疾

    閱讀(179)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原文: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溪橋 一作:溪頭)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翻譯及注釋翻譯天邊的明月升上了樹梢,驚飛了棲息在枝頭

    宋代

    卜算子·詠梅 陸游

    閱讀(174)

    卜算子·詠梅原文: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卜算子·詠梅翻譯及注釋翻譯驛站之外的斷橋邊,梅花孤單寂寞地綻開了花,無人過問。暮色降臨,梅花無依無靠,已經夠愁苦

    宋代

    游山西村 陸游

    閱讀(167)

    游山西村原文: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游山西村翻譯及注釋翻譯不要笑農家臘月里釀的酒濁而又渾,在豐收嶼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豐繁。山

    宋代

    泊船瓜洲 王安石

    閱讀(151)

    泊船瓜洲原文: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泊船瓜洲翻譯及注釋翻譯京口和瓜洲不過一水之遙,鐘山也只隔著幾重青山。溫柔的春風又吹綠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時候才能夠照著我回家呢?注釋1.泊船:停

    宋代

    聲聲慢·尋尋覓覓 李清照

    閱讀(174)

    聲聲慢·尋尋覓覓原文: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

    宋代

    傷仲永 王安石

    閱讀(149)

    傷仲永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

    宋代

    示兒 陸游

    閱讀(141)

    示兒原文: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翻譯及注釋翻譯我本來知道,當我死后,人間的一切就都和我無關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因此,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之時

    宋代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蘇軾

    閱讀(130)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原文: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

    宋代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閱讀(245)

    念奴嬌·赤壁懷古原文: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檣櫓 一作:強虜)故國神游,多情應笑

    宋代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軾

    閱讀(189)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原文: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腸斷 一作:斷腸)江城子·乙卯正月

    宋代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閱讀(216)

    江城子·密州出獵原文: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獵翻譯及注釋翻譯我姑且抒發一下少年的豪

    宋代

    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 蘇軾

    閱讀(155)

    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原文: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瀟瀟 一作:蕭蕭)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翻譯及注釋翻譯游玩蘄水的清泉寺,寺廟在蘭溪

    宋代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軾

    閱讀(184)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原文: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何似 一作:何時;又恐 一作:惟 / 唯恐)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

    詩詞

    蘇軾的詩歌

    閱讀(180)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蘇軾的詩歌,內容包括蘇東坡的詩詞20首附賞析10首豪放的10首婉約的,蘇軾的古詩名句要10句,蘇軾在詩歌方面的成就。作詩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難摹宋.蘇軾《臘日游孤山訪惠勒思二僧》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宋.蘇軾《

    詩詞

    蘇軾的宋詞十字

    閱讀(213)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蘇軾的宋詞十字,內容包括求蘇軾最有名的詩詞10首.,蘇軾的宋詞,蘇軾的所有宋詞。我喜歡的兩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

    詩詞

    有關愛情的詩句蘇軾

    閱讀(181)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有關愛情的詩句蘇軾,內容包括蘇軾寫的關于愛情的詩詞,有關愛情的詩句蘇軾,蘇軾的愛情詩句。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蘇軾《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若待得君來向此,花前對酒不忍觸。 蘇軾《賀新郎·夏景》秾艷一

  • <td id="862kg"></td>
  • <td id="862kg"><option id="862kg"></option></td>
  • 狼友av永久网站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