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竹里館 (王維)求課件
《竹里館》是唐代大詩人王維晚年隱居藍田輞川時創作的一首五絕。此詩寫山林幽居情趣,屬閑情偶寄,遣詞造句簡樸清麗,表現了一種清靜安詳的境界,是詩人生活態度以及作品特點的絕佳表述。
竹里館
唐 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注釋】
①選自《王右丞集箋注》(中華書局1985年版)卷十三。這是《輞川集》20首中的第17首。竹里館, 是 輞川別墅的勝景之一。
⑴幽篁(huáng):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⑵嘯(xiào):長聲呼嘯。魏晉名士稱吹口哨為嘯。
⑶深林:指“幽篁”。
⑷相照:與“獨坐”對應。
【譯文】
月夜,獨坐幽靜的竹林里,時而彈彈琴,時而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靜幽深,無人知曉,獨坐幽篁,無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來相照
編輯本段作品賞析
詩中既無描寫,又無抒情,全篇平平淡淡。但其妙處卻是在于四句詩結合起來,共同構成一種境界:一個清幽絕俗的境界!月夜幽林之中空明澄靜,坐于其間彈琴長嘯,怡然自得,塵念皆空。
心靈澄靜的詩人與清幽澄靜的竹林明月幽然相會。在此物與心會、情與景和之際,「著手成春」。除此之外,全詩靜中有動、寂中有聲、明暗映襯,獨得其妙!
王維(701-761)唐代詩人。字摩詰。漢族,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外號“詩佛”。王維精通佛學,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維摩詰向弟子們講學的書,王維很欽佩維摩詰,所以自己名為維,字摩詰。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受禪宗影響很大。原籍祁(今山西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永濟),晚年居于藍田輞川別墅。青少年時期即富于文學才華,擅畫人物、叢竹、山水。公元721年(開元九年)中進士第一,為大樂丞。因故謫濟州司倉參軍。后歸至長安,被擢為右拾遺。安史亂前,累官至給事中。公元756年(天寶十五載),為安史亂軍所獲,署以偽官。兩京收復后,降職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王維詩現存約四百首,最能代表其創作特色的是描繪山水田園等自然風景及歌詠隱居生活的詩篇。他繼承和發展了謝靈運開創的寫作山水詩的傳統,對陶淵明田園詩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園詩的成就達到了一個高峰。詩與孟浩然齊名,并稱“王孟”,同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后世人稱其為“詩佛”。有《王右丞集》。
2.竹里館(古詩)
[注釋]
1. 幽篁:深密的竹林。篁:竹林。
2. 長嘯:撮口出聲叫嘯。嘯聲清越而舒長,所以叫長嘯。
[今譯]
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
一邊彈著琴一邊又長嘯。
深深的山林中無人知曉,
皎潔的月亮從空中映照。
[解說]
這首詩同樣表現了一種清靜安詳的境界。前兩句寫詩人獨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邊彈著琴弦,一邊又發出長長的嘯聲。其實,不論“彈琴”還是“長嘯”,都體現出詩人高雅閑淡、超拔脫俗的氣質,而這卻是不容易引起別人共鳴的。所以后兩句說:“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意思是說,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為此感到孤獨,因為那一輪皎潔的月亮還在時時照耀自己。這里使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把傾灑著銀輝的一輪明月當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顯示出詩人新穎而獨到的想象力。全詩的格調幽靜閑遠,仿佛詩人的心境與自然的景致全部融為一體了。
3.小學必備古詩80首(竹里館)
《竹里館》是唐代大詩人王維晚年隱居藍田輞川時創作的一首五絕。
此詩寫山林幽居情趣,屬閑情偶寄,遣詞造句簡樸清麗,表現了一種清靜安詳的境界,是詩人生活態度以及作品特點的絕佳表述。曾被選進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科書。
竹里館 唐 王維 獨坐幽篁里, 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 明月來相照。
注釋譯文 【注釋】 ①選自《王右丞集箋注》(中華書局1985年版)卷十三。這是《輞川集》20首中的第17首。
竹里館,輞川別墅的勝景之一,房屋周圍有竹林,故名。 ⑴幽篁(huáng):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幽深的竹林。 ⑵嘯(xiào):嘬口發出長而清脆的聲音。
魏晉名士稱吹口哨為嘯。 ⑶深林:指“幽篁”。
⑷相照:與“獨坐”對應。 【譯文】 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 一邊彈著琴或是吹長嘯。
深深的山林中無人知曉, 皎潔的月光從空中映照。
4.詩詞:竹里館
王維【原文】: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格律】:
○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本作的韻腳是:十八嘯;可"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 / 十八嘯十"通押。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
【拼音】:
dú zuò yōu huáng lǐ ,tán qín fù cháng xiāo 。
獨 坐 幽 篁 里 , 彈 琴 復 長 嘯 。
shēn lín rén bù zhī ,míng yuè lái xiāng zhào 。
深 林 人 不 知 , 明 月 來 相 照 。
【注釋】:
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2.嘯:類似于打口哨。
3.深林:指“幽篁”。
4.相照:與“獨坐”相應,意思是說,獨坐幽篁,無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來相照。
【譯文】:
月夜,獨坐幽靜的竹林子里,
間或彈彈琴,間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靜幽深,無人知曉,
卻有明月陪伴,殷勤來相照。
【鑒賞】:
這是一首寫隱者的閑適生活情趣的詩。詩的用字造語、寫景(幽篁、深林、明月),寫人(獨坐、彈琴、長嘯)都極平淡無奇。然而它的妙處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筆調,描繪出清新誘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為一體,蘊含著一種特殊的美的藝術魅力,使其成為千古佳品。以彈琴長嘯,反襯月夜竹林的幽靜,以明月的光影,反襯深林的昏暗,表面看來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來,隨意寫去其實卻是匠心獨運,妙手回天的大手筆。
這首詩同樣表現了一種清靜安詳的境界。前兩句寫詩人獨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邊彈著琴弦,一邊又發出長長的嘯聲。其實,不論“彈琴”還是“長嘯”,都體現出詩人高雅閑淡、超拔脫俗的氣質,而這卻是不容易引起別人共鳴的。所以后兩句說:“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意思是說,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為此感到孤獨,因為那一輪皎潔的月亮還在時時照耀自己。這里使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把傾灑著銀輝的一輪明月當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顯示出詩人新穎而獨到的想象力。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竹里館課外古詩詞ppt(竹里館王維求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