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862kg"></td>
  • <td id="862kg"><option id="862kg"></option></td>
  • 多歧亡羊 列御寇

    多歧亡羊原文:

    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追之。楊子曰:“嘻!亡一羊何 追者之眾?”鄰人曰:“多歧路。”既反,問:“獲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楊子戚 然變容,不言者移時,不笑者竟日。門人怪之,請曰:“羊賤畜,又非夫子之有, 而損言笑者何哉?”楊子不答。(追者之眾 一作:追之者眾)

    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學 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異若是。唯歸同反一,為亡得喪。子長先生之門,習 先生之道,而不達先生之況也,哀哉!”

    多歧亡羊翻譯及注釋

    翻譯
      楊子的鄰人走失了一只羊。那人央請了許多親戚朋友一道去尋找(丟失的羊),又請楊子的家僮也一同去追捕。楊子說:"唉!走失了一只羊,何必要這么多人去尋找呢?"鄰人說:"因為岔路太多了!"楊子的家僮回來后,楊子問:"找到羊了嗎?"鄰居說:"丟掉了!"楊子問:"怎麼會讓羊走失呢?"鄰居說:"每條岔路的中間又有岔路,我們不知道要往哪條路走,所以只好回來了。"

    楊子聽了,臉色變得很憂傷,過了些時還不說話,整天悶悶不樂。他的學生覺得很奇怪,便請問楊子說:"羊不過是只賤畜,而且又不是老師的,為什麼為了這事整天都不笑呢?"楊子沒有回答他們……心都子就說:"大路因為岔路多了而走失了羊,讀書人則因為不能專心一致而葬送了一生。"

    注釋
    豎:未成年的童仆
    反:通“返”,返回
    戚然:悲傷的樣子
    怪:以......為怪
    多方:不能專心致志
    楊子之豎追:之:的。
    楊子:楊朱,戰國時衛國人,思想家。
    黨:家族親屬。
    損:減少。
    黨:親戚朋友

    多歧亡羊寓意

    列子這篇寓言在結構上很有特色,采取了寓言套寓言的復合寓言的方法。羊寓言故事本身從這個寓言引出另兩個寓言,一個是心都子講的三兄弟同學儒術領會卻完全不同的寓言,另一個是心都子講的眾多人學泅水近半數人溺死的寓言,最后是心都子的評論。一些寓言選本,對這篇寓言往往只選它的前半部分即歧路亡羊寓言故事本身,而不選從這個故事引出的后兩個寓言故事,更不選最后的心都子的評論。但這種節選的做法,并不是很妥當的。因為只從歧路亡羊故事本身,是不能直接領會到,至少是很難領會到這篇寓言的深刻寓意的。

    讓我們先來分析歧路亡羊故事本身。在這個故事中,楊子的鄰居的羊逃跑了,已經有家屬親友等人去追尋,還覺得人不夠,又來請求楊子的童仆幫助去追,結果還是沒有追到。為什么呢?因為岔路太多,岔路中間又有岔路,不知道該從哪條岔路去追,所以這么多人去追,還是追不到。楊子對這事感觸很深,很長時間不言不笑,他的學生問他為什么這樣,楊子竟然沒回答。

    從整篇寓言看,當時楊子沒有回答學生們的疑問,是因為楊子對歧路亡羊一事,感觸很深,一時難以對學生們解釋清楚,需要采取譬喻的形式,特別是寓言這種高級譬喻的形式,才能使學生們明確無誤地領會到其中所蘊含的深刻的寓意,這也就是楊子對歧路亡羊一事所引起的深刻的感受。

    這篇寓言最后部分的心都子的一段話“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學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異若是,唯歸同返一,為亡得喪。”表達了這篇寓言的深刻寓意。“大道以多歧亡羊”一句是對“歧路亡羊”故事本事的概括;“學者以多方喪生”既是對眾多人學泅水近半數人溺死故事的概括,又是對三兄弟學儒術領會完全不同故事的概括(這里“喪生”的“生”字,不能夠機械地只理解為“生命”,而還要理解為“性”字,當“本性”講,“喪”生也應當作“喪失本性”。理解前一個故事和后兩個故事之間,有非常密切的聯系,這就是,前一個“大道以多歧亡羊”故事是用以比喻“學者以多方喪生”的,意思是:求學的人經常改變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就會喪失本性,迷失方向,甚至喪失生命,只有抓住根本的東西、統一的本質的東西不放,才不會誤入歧途。寓言中心都子的話“學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異若是”。曾被西晉人盧諶用為典故,寫在他的《給司空劉琨書》中:“蓋本同末異,楊失興哀。”這兩句話中“本同末異”是心都子的話“學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異若是”的濃縮;“楊朱興哀”是歧路亡羊故事本身中楊朱聽說此事后心里難過,長時間不言不笑的心情概括,毫無疑問,這兩句話是出自列子的這篇寓言。有的學者認為不是盧諶這兩句話出自《列子》,而是偽作《列子》者,以盧諶的這兩句話為素材,并根據這兩句話偽造出歧路亡羊的寓言故事。乍一看,盧諶引用《列子》和偽作《列子》者根據盧諶的這兩句話敷演成歧路亡羊寓言,兩種可能都有。這兩種可能互相矛盾。一種是真的,另一種就必定是假的,究竟哪一種是真的,有必要作進一步的分析探討。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或當時古書已有比章(偽)作《列子》者用之也”,這是一種“想當然”“也許有”的說法,從古代的文獻記載和傳世文獻看,歧路亡羊故事以及心都子的評論,均僅見于《列子》而不見于他書,如盧諶當時已有此事,也只能是《列子·說符》中記載了歧路亡羊故事和心都子的評論的這一章,但持《列子》偽書說者,卻偏偏不甘心承認,說什么也許有別的古書有此章,偽作《列子》者引用了這個故事,這種說法是沒有任何根據的。沒有根據卻硬要這樣說,只不過是“遁辭知其所窮”罷了。

    求學的人經常改變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就會喪失本性,迷失方向,甚至喪失生命,只有抓住根本的東西、統一的本質的東西不放,才不會誤入歧途。

    從這篇寓言,我們還可以進一步領會到,不僅學習上要緊緊抓住根本的東西,一致的本質的東西,觀察和處理一切事物都應該這樣。客觀事物錯綜復雜,干什么事情,都必須專一,不能三心二意,見異思遷。如果毫無主見,見到岔路就想另走,那就會歧路亡羊寓言所告誡的那樣,到頭來是會一無所獲甚至會有喪失本性甚至喪失生命的危險的。

    由這篇寓言凝煉而成的成語“歧路亡羊”、“多歧亡羊”,比喻因情況復雜多變或用心不專而迷失本性、迷失方向,誤入歧途,一無所成,后果嚴重。如明馬中錫《中山狼傳》中說:“然嘗聞之,大道以多歧亡羊。”清初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中指出:“而諸儒之言,故為糾紛,徒俾歧路亡羊……一字不審,則入迷津。”

    告訴人們:在研究一門學問時,要把握方向,注重領會其實質,而不要被各種表象所迷惑。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多歧亡羊 列御寇

    先秦

    雄雉 佚名

    閱讀(207)

    雄雉原文:雄雉于飛,泄泄其羽。我之懷矣,自詒伊阻。雄雉于飛,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實勞我心。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遠,曷云能來?百爾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雄雉翻譯及注釋翻譯雄雉在空中飛翔,舒展著五彩翅膀。我如此思念夫君,給自己

    先秦

    論語七則 佚名

    閱讀(199)

    論語七則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踰 同:逾)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

    先秦

    哀郢 屈原

    閱讀(216)

    哀郢原文:皇天之不純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離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東遷。去故鄉而就遠兮,遵江夏以流亡。出國門而軫懷兮,甲之朝吾以行。發郢都而去閭兮,怊荒忽之焉極。楫齊楊以容與兮,哀見君而不再得。望長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過夏首而西浮

    先秦

    矛與盾 韓非

    閱讀(195)

    矛與盾原文: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 吾盾之堅 , 物莫能陷也 。”又譽其矛曰:“ 吾矛之利 , 于物無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 其人弗能應也 。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矛與盾翻譯及注釋翻譯  有

    先秦

    伯兮 佚名

    閱讀(217)

    伯兮原文: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執殳,為王前驅。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伯兮翻譯及注釋翻譯我的大哥真威猛,真是邦國的英雄。我的大哥執長殳,做了

    先秦

    周鄭交質 左丘明

    閱讀(219)

    周鄭交質原文:鄭武公、莊公為平王卿士。王貳于虢,鄭伯怨王。王曰:“無之。”故周鄭交質。王子狐為質于鄭,鄭公子忽為質于周。王崩,周人將畀虢公政。四月,鄭祭足帥師取溫之麥。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鄭交惡。君子曰:“信不由中,質無益也。明恕而行,要

    先秦

    鴛鴦 佚名

    閱讀(290)

    鴛鴦原文:鴛鴦于飛,畢之羅之。君子萬年,福祿宜之。鴛鴦在梁,戢其左翼。君子萬年,宜其遐福。乘馬在廄,摧之秣之。君子萬年,福祿艾之。乘馬在廄,秣之摧之。君子萬年,福祿綏之。鴛鴦翻譯及注釋翻譯鴛鴦雙雙輕飛翔,遭遇大小羅與網。祝福君子萬年壽,福祿

    先秦

    商頌·殷武 佚名

    閱讀(185)

    商頌·殷武原文:撻彼殷武,奮伐荊楚。深入其阻,裒荊之旅。有截其所,湯孫之緒。維女荊楚,居國南鄉。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曰商是常。天命多辟,設都于禹之績。歲事來辟,勿予禍適,稼穡匪解。天命降監,下民有嚴。不僭不濫,不敢怠遑。

    先秦

    將仲子 佚名

    閱讀(177)

    將仲子原文:將仲子兮,無逾我里,無折我樹杞。豈敢愛之?畏我父母。仲可懷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將仲子兮,無逾我墻,無折我樹桑。豈敢愛之?畏我諸兄。仲可懷也,諸兄之言亦可畏也。將仲子兮,無逾我園,無折我樹檀。豈敢愛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懷也,人之多言

    先秦

    宋玉對楚王問 宋玉

    閱讀(171)

    宋玉對楚王問原文:楚襄王問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遺行與?何士民眾庶不譽之甚也!”宋玉對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寬其罪,使得畢其辭。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

    先秦

    鴻雁 佚名

    閱讀(182)

    鴻雁原文:鴻雁于飛,肅肅其羽。之子于征,劬勞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鰥寡。鴻雁于飛,集于中澤。之子于垣,百堵皆作。雖則劬勞,其究安宅?鴻雁于飛,哀鳴嗷嗷。維此哲人,謂我劬勞。維彼愚人,謂我宣驕。鴻雁翻譯及注釋翻譯鴻雁翩翩空中飛,扇動雙翅嗖嗖響。那

    先秦

    詩經·羔裘 佚名

    閱讀(165)

    詩經·羔裘原文:羔裘豹祛,自我人居居。豈無他人?維子之故。羔裘豹褎,自我人究究。豈無他人?維子之好。詩經·羔裘翻譯及注釋翻譯你身著羔皮禮服豹紋袖飾,竟然對我們如此大模大樣。難道你就這樣目中無人嗎?我們可是看在老交情份上。你身著羔皮禮

    先秦

    弈秋 孟子及弟子

    閱讀(174)

    弈秋原文:孟子曰:“無或乎王之不智也。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見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弈秋,通國之善奕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

    先秦

    有女同車 佚名

    閱讀(207)

    有女同車原文: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將翱將翔,佩玉瓊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有女同行,顏如舜英。將翱將翔,佩玉將將。彼美孟姜,德音不忘。有女同車翻譯及注釋翻譯姑娘和我同乘車,容貌就像花一樣。體態輕盈如飛鳥,珍貴佩玉泛光芒。她是美麗姜姑娘,舉

    先秦

    楊布打狗 列御寇

    閱讀(180)

    楊布打狗原文:楊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緇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楊布怒,將撲之。楊朱曰:“子無撲矣,子亦猶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來,豈能無怪哉?”楊布打狗翻譯及注釋翻譯  楊朱的弟弟叫楊布,他穿著件白色的衣服出門去

    先秦

    兩小兒辯日/兩小兒辯斗 列御寇

    閱讀(149)

    兩小兒辯日/兩小兒辯斗原文: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日,問其故。(辯日 一作:辯斗)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

    先秦

    愚公移山 列御寇

    閱讀(164)

    愚公移山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

  • <td id="862kg"></td>
  • <td id="862kg"><option id="862kg"></option></td>
  • 狼友av永久网站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