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862kg"></td>
  • <td id="862kg"><option id="862kg"></option></td>
  • 鴛鴦 佚名

    鴛鴦原文:

    鴛鴦于飛,畢之羅之。君子萬年,福祿宜之。

    鴛鴦在梁,戢其左翼。君子萬年,

    宜其遐福。乘馬在廄,摧之秣之。君子萬年,福祿艾之。

    乘馬在廄,秣之摧之。君子萬年,福祿綏之。

    鴛鴦翻譯及注釋

    翻譯
    鴛鴦雙雙輕飛翔,遭遇大小羅與網。祝福君子萬年壽,福祿一同來安享。
    鴛鴦相偎在魚梁,喙兒插進左翅膀。祝福君子萬年壽,一生幸福綿綿長。
    拉車轅馬在馬房,每天喂草喂雜糧。祝福君子萬年壽,福祿把他來滋養。
    拉車轅馬在馬槽,每天喂糧喂飼草。祝福君子萬年壽,福祿齊享永相保。

    注釋
    ⑴鴛鴦:鴨科水鳥名。古人以此鳥雌雄雙居,永不分離,故稱之為“匹鳥”。
    ⑵畢:長柄的捕鳥小網。羅:無柄的捕鳥網。
    ⑶宜:《說文解字》:“宜,所安也。”引申為享。
    ⑷梁:筑在水中攔魚的石壩,即魚梁。
    ⑸戢(jí):插。謂鴛鴦棲息時將喙插在左翅下。
    ⑹遐(xiá):長遠。
    ⑺乘(shèng):四匹馬拉的車子。乘馬引申為拉車的馬。廄(jiù):馬棚。
    ⑻摧(cuò):通“莝”,鍘草喂馬。鄭箋:“今‘莝’字也。”《說文解字》:“莝,斬芻也。”秣(mò):用糧食喂馬。
    ⑼艾:養。一說意為輔助。
    ⑽綏(suí):安

    鴛鴦鑒賞

    此詩前二章以鴛鴦起興,后二章以馬起興。鴛鴦是成雙成對的鳥,馬和親迎之禮有關,故可以認為這是一首同婚姻有關的詩歌。前二章贊美男女雙方才貌匹配,愛情忠貞;后二章祝福其生活富足美滿。

    此詩一、二章以鴛鴦匹鳥興夫婦愛慕之情。兩章描繪了一對五彩繽紛的鴛鴦,拍動著羽毛絢麗的翅膀,雙雙飛翔在遼闊的天空,雌雄相伴,兩情相依,情有獨鐘,心有所許,多么美妙的時刻,多么美好的圖畫!在遭到捕獵的危險時刻,仍然成雙成對,忠貞不渝,并不是大難臨頭各自飛。從同甘到共苦兩種境遇的轉變,進一步展現了鴛鴦高潔的品格,挖掘了鴛鴦的典型的獨特的稟性,較好地運用了象征的藝術手法,為后面對人物的抒寫做了充分的準備。在第二章中,詩人抓住鴛鴦小憩時的一個細節,描摹入微,觀察至細。在芳草萋萋的小壩上,一對鴛鴦相依相偎,紅艷的嘴巴插入左邊的翅膀,閉目養神,恬靜悠閑,如一幅明麗淡雅的江南水墨風景圖,滿含著對美好生活的深深眷戀與無限追求。這二章一動一靜,描摹畢肖,既是對今后婚姻生活的象征性寫照,也是對婚姻的主觀要求和美好希望。生活之中,歡樂與痛苦必然并存,既有甜蜜的欣悅,也有凄苦的哀愁,但只要雙方心心相印、相濡以沫,苦樂之中就都有幸福在,即無所畏懼。詩人以鴛鴦比喻夫妻,貼切自然,易于引起欣賞者的共鳴,其形象逐漸積淀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原型,為后世所普遍接受。

    詩的第三、四章以摧秣乘馬,興結婚親迎之禮,充滿了對婚后生活的美好憧憬。抓住迎親所用的廄中肥馬這一典型細節,引發人對婚禮情景的豐富聯想:隆重、熱烈、喜慶;并且廄有肥馬也反映著生活的富足。這都含蓄地暗示了婚姻美好的客觀條件:男女般配,郎才女貌,感情專一,家產豐裕;反映了詩人的婚姻價值觀念,也是對理想人生、美好人生的由衷禮贊。

    鴛鴦創作背景

      對此詩背景及主旨的解釋歷代有不同說法,一種說法認為此詩為諷刺周幽王而作,以《毛詩序》為代表。《毛詩序》說:“刺幽王也。思古明王交于萬物有道,自奉養有節焉。”孔穎達疏進一步解釋說:“前二章鴛鴦為興,言交于萬物有道奉一物以例余也。后二章又以芻秣之式興奉養有節。”另一種觀點認為這是祝賀新婚的詩,以明代人何楷為代表。何楷說:“以《白華》之詩證之,其第七章曰:‘鴛鴦在梁,戢其左翼,之子無良,二三其德。’是詩亦有‘在梁’二語,詞旨昭然。詩人追美其初昏(婚)。凡詩言‘于飛’者六,其以雌雄連言者,惟‘鳳凰于飛’及此‘鴛鴦于飛’耳。《乘馬》二章,皆詠親迎之事而因以致其禱頌之意。《漢廣》之詩曰:‘之子于歸,言秣其馬’亦同。”(《詩經世本古義》)清人姚際恒、方玉潤也都贊同何說,認為是一首祝賀新婚的詩。方玉潤認為此詩是寫周幽王初婚的。朱熹則認為此詩是諸侯回答《小雅·桑扈》一詩的,是諸侯又回祝天子的詩。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鴛鴦 佚名

    先秦

    唐雎說信陵君 佚名

    閱讀(210)

    唐雎說信陵君原文:信陵君殺晉鄙,救邯鄲,破秦人,存趙國,趙王自郊迎。唐雎謂信陵君曰:“臣聞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謂也?”對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

    先秦

    江有汜 佚名

    閱讀(216)

    江有汜原文:江有汜,之子歸,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江有渚,之子歸,不我與。不我與,其后也處。江有沱,之子歸,不我過。不我過,其嘯也歌。江有汜翻譯及注釋翻譯江水決堤啊又流回,心愛的人兒別處飛,從此再不和我相隨。沒有我相伴相陪你,終有一天你會

    先秦

    高唐賦 宋玉

    閱讀(234)

    高唐賦原文:昔者楚襄王與宋玉游于云夢之臺,望高之觀,其上獨有云氣,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須臾之間,變化無窮。王問玉曰:“此何氣也?”玉對曰:“所謂朝云者也。”王曰:“何謂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

    先秦

    風賦 宋玉

    閱讀(226)

    風賦原文:楚襄王游于蘭臺之宮,宋玉景差侍。有風颯然而至,王乃披襟而當之,曰:“快哉此風!寡人所與庶人共者邪?”宋玉對曰:“此獨大王之風耳,庶人安得而共之!” 王曰:“夫風者,天地之氣,溥暢而至,不擇貴賤高下而加焉。今子獨以為寡人之風,豈有說乎?”宋玉

    先秦

    菁菁者莪 佚名

    閱讀(213)

    菁菁者莪原文: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見君子,樂且有儀。菁菁者莪,在彼中沚。既見君子,我心則喜。菁菁者莪,在彼中陵。既見君子,錫我百朋。泛泛楊舟,載沉載浮。既見君子,我心則休。菁菁者莪翻譯及注釋翻譯莪蒿蔥蘢真繁茂,叢叢生長在山坳。已經見到那

    先秦

    九辯 宋玉

    閱讀(206)

    九辯原文: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泬漻兮天高而氣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憯悽增欷兮,薄寒之中人,愴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坎廩兮貧士失職而志不平,廓落兮羈旅而無友生,惆悵兮而私自憐!燕翩翩其辭歸

    先秦

    谷風 佚名

    閱讀(193)

    谷風原文:習習谷風,以陰以雨。黽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無以下體?德音莫違,及爾同死。行道遲遲,中心有違。不遠伊邇,薄送我畿。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宴爾新婚,如兄如弟。涇以渭濁,湜湜其沚。宴爾新婚,不我屑以。毋逝我梁,毋發我笱。我躬不閱,遑恤我

    先秦

    周鄭交質 左丘明

    閱讀(218)

    周鄭交質原文:鄭武公、莊公為平王卿士。王貳于虢,鄭伯怨王。王曰:“無之。”故周鄭交質。王子狐為質于鄭,鄭公子忽為質于周。王崩,周人將畀虢公政。四月,鄭祭足帥師取溫之麥。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鄭交惡。君子曰:“信不由中,質無益也。明恕而行,要

    先秦

    伯兮 佚名

    閱讀(216)

    伯兮原文: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執殳,為王前驅。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伯兮翻譯及注釋翻譯我的大哥真威猛,真是邦國的英雄。我的大哥執長殳,做了

    先秦

    矛與盾 韓非

    閱讀(194)

    矛與盾原文: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 吾盾之堅 , 物莫能陷也 。”又譽其矛曰:“ 吾矛之利 , 于物無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 其人弗能應也 。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矛與盾翻譯及注釋翻譯  有

    先秦

    哀郢 屈原

    閱讀(215)

    哀郢原文:皇天之不純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離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東遷。去故鄉而就遠兮,遵江夏以流亡。出國門而軫懷兮,甲之朝吾以行。發郢都而去閭兮,怊荒忽之焉極。楫齊楊以容與兮,哀見君而不再得。望長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過夏首而西浮

    先秦

    論語七則 佚名

    閱讀(198)

    論語七則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踰 同:逾)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

    先秦

    雄雉 佚名

    閱讀(206)

    雄雉原文:雄雉于飛,泄泄其羽。我之懷矣,自詒伊阻。雄雉于飛,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實勞我心。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遠,曷云能來?百爾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雄雉翻譯及注釋翻譯雄雉在空中飛翔,舒展著五彩翅膀。我如此思念夫君,給自己

    先秦

    多歧亡羊 列御寇

    閱讀(186)

    多歧亡羊原文: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追之。楊子曰:“嘻!亡一羊何 追者之眾?”鄰人曰:“多歧路。”既反,問:“獲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楊子戚 然變容,不言者移時,不笑者竟

    先秦

    唐雎說信陵君 佚名

    閱讀(210)

    唐雎說信陵君原文:信陵君殺晉鄙,救邯鄲,破秦人,存趙國,趙王自郊迎。唐雎謂信陵君曰:“臣聞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謂也?”對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

    先秦

    江有汜 佚名

    閱讀(216)

    江有汜原文:江有汜,之子歸,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江有渚,之子歸,不我與。不我與,其后也處。江有沱,之子歸,不我過。不我過,其嘯也歌。江有汜翻譯及注釋翻譯江水決堤啊又流回,心愛的人兒別處飛,從此再不和我相隨。沒有我相伴相陪你,終有一天你會

    先秦

    菁菁者莪 佚名

    閱讀(213)

    菁菁者莪原文: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見君子,樂且有儀。菁菁者莪,在彼中沚。既見君子,我心則喜。菁菁者莪,在彼中陵。既見君子,錫我百朋。泛泛楊舟,載沉載浮。既見君子,我心則休。菁菁者莪翻譯及注釋翻譯莪蒿蔥蘢真繁茂,叢叢生長在山坳。已經見到那

    先秦

    谷風 佚名

    閱讀(193)

    谷風原文:習習谷風,以陰以雨。黽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無以下體?德音莫違,及爾同死。行道遲遲,中心有違。不遠伊邇,薄送我畿。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宴爾新婚,如兄如弟。涇以渭濁,湜湜其沚。宴爾新婚,不我屑以。毋逝我梁,毋發我笱。我躬不閱,遑恤我

    先秦

    召公諫厲王弭謗 佚名

    閱讀(209)

    召公諫厲王弭謗原文:厲王虐,國人謗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鄣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

    先秦

    北門 佚名

    閱讀(166)

    北門原文:出自北門,憂心殷殷。終窶且貧,莫知我艱。已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王事適我,政事一埤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謫我。已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遺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摧我。已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北門翻譯及注

    先秦

    終風 佚名

    閱讀(201)

    終風原文:終風且暴,顧我則笑,謔浪笑敖,中心是悼。終風且霾,惠然肯來,莫往莫來,悠悠我思。終風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則嚏。曀曀其陰,虺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則懷。終風翻譯及注釋翻譯風兒整天價猛吹又多狂暴,他有時沖我回頭只笑一笑,全是調

    先秦

    野有死麕 佚名

    閱讀(185)

    野有死麕原文: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林有樸樕,野有死鹿。白茅純束,有女如玉。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野有死麕翻譯及注釋直譯一頭死鹿在荒野,白茅縷縷將它包。有位少女春心蕩,小伙追著來調笑。林中叢生小樹木,荒野有只

  • <td id="862kg"></td>
  • <td id="862kg"><option id="862kg"></option></td>
  • 狼友av永久网站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