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862kg"></td>
  • <td id="862kg"><option id="862kg"></option></td>
  • 菩薩蠻·朔風吹散三更雪 納蘭性德

    菩薩蠻·朔風吹散三更雪原文:

    朔風吹散三更雪,倩魂猶戀桃花月。夢好莫催醒,由他好處行。
    無端聽畫角,枕畔紅冰薄。塞馬一聲嘶,殘星拂大旗。

    菩薩蠻·朔風吹散三更雪翻譯及注釋

    翻譯
    凜冽的北風,將三更天還在飄落的大雪吹得四散飛揚。在夢中,相思之人還在迷戀開滿桃花的明月之夜。夢是那么美好,不要催醒他,讓他在美好的夢境中多轉一轉吧。
    沒有任何征兆,夢中突然聽見了畫角聲,醒來時,淚水已經在枕邊結成了薄薄的一層紅冰。耳中聽到的是塞馬的嘶鳴,眼中看到的是斜掛著殘星的軍中大旗,好一派凄冷而又壯闊的景象。

    注釋
    1、朔風:邊塞外凜冽的北風。
    2、倩魂:少女的夢魂,典出唐人小說《離魂記》。此處指作者自己的夢魂。
    3、桃花月:即桃月,農歷二月桃花盛開,故稱。此處代指美好的時光。
    4、由他:任他,聽憑他。
    5、好處:指美夢中的景象。
    6、無端:平白無故。
    7、畫角:古代樂器,外加彩繪,故稱畫角,古時軍中多用以警昏曉。
    8、紅冰:淚水結成的冰,形容感懷之深。《開元天寶遺事》:“貴妃初承恩召,泣涕登車,時天寒,淚結為紅冰。”
    9、塞馬:邊塞的戰馬。
    10、大旗:軍中的旗幟。

    菩薩蠻·朔風吹散三更雪賞析

    第一句描寫呼嘯的朔風吹起了滿地的落雪,雪雖然停住了,但繼之而來的狂風卷起了滿地雪花,這風如刀似割,它比下雪更冷十倍,它的來臨使寒冬落雪的氣溫更加凄冷;“三更雪”點明是在夜里下的雪,塞外苦寒,風雪之夜,思念故鄉的軍旅之人這時還不能人睡。

    第二句“倩魂猶戀桃花月”,“倩魂”意思是帶著笑意的夢魂。這一句寫軍旅征夫進入夢境,外面呼嘯的寒風還在凄緊地吹著,一直思念故鄉的人終于帶著微笑進入了夢境;他仿佛看到,窗下月色溶溶,窗外桃花耀眼,閨中旖旎溫馨的氛圍與風光叫人無限依戀。夢境與現實是如此懸殊,作者以“三更雪”與“桃花月”對舉,把風雪交加的塞外寒夜與閨中的溫情作了鮮明的對比。“猶戀”兩字承接上句的“朔風吹”,表明盡管強勁的朔風吹散了滿地的雪花,但吹不散軍旅征夫的思鄉之念,在寒風刺骨的深夜,思念之情更加強烈。

    下片,第三、四句,以“夢好”承“桃花月”而發,訴說了遠離故鄉的思家之人,每天鞍馬勞頓,巡邊守地,只有在深夜里才能靜靜地思念故鄉的親人,但寒夜中的夢,有惡夢,也有好夢,今夜正做著好夢,就讓他做下去吧。讓他在夢中多得到一些歡聚的幸福和快樂。詩人在這里用了兩句非常流暢易懂的句子,但投入的感情卻是真切深刻的,充滿了對軍旅征夫的無限同情。希望他多享受好夢的幸福,誰也不要打斷他的夢,這與唐代金昌緒“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刪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的寫法十分相近。金昌緒寫了思婦夢往邊地,納蘭性德寫征夫夢回故里,他們難相見,就讓他們在夢中多相會吧!為了這,鳥兒不要啼叫,更不要去相催。

    第五、六句,又接出了“無端聽畫角,枕畔紅冰薄”。然而,好夢不長,畫角一聲把征夫從歡聚團圓的夢境中拽回到現實。本來,衛戍邊地的軍人,對軍旅中的畫角聲聲習以贊常,但這時對夢回故里,沉醉入幸福歡樂的夢中人來說,這畫角吹稠太“無端”,“無端”兩字透出了征夫對這畫角的惱恨,對軍營生活的惱恨,也隱隱譴責了制造這悲歡離合的封建統治階級。一聲畫角斷送了他一場幸福夢,他長久地盼望著回到故鄉與親人團聚,但卻很難實現。終于,在夢中他回到了故里和親人中間,征夫禁不住流淌下幸福的淚水,待到畫角一聲夢醒回時,歡聚時的幸福淚水已在枕邊凝結成為一層薄薄的冰。方千里詩曾道:“情淚滴如冰”。“枕畔紅冰薄”中的“紅冰”兩字,這里指凝成為冰。詩人以“夢好”,“畫角”人手,點出最后的一個“冰”字,把夢境中幸福纏綿情景與現實中的塞外苦寒生活做了鮮明的對比,強烈地抒發出這無聲之慟。

    最后的兩句詞,“塞馬一聲嘶,殘星照大旗”,繼之畫角,這塞馬一聲嘶,又一次打破了周遭的沉寂,把仍然沉浸于夢境的征夫夢徹底打碎了,從迷惘中醒來的征夫,雖然還留戀著剛才的夢境,但睜眼抬頭時,殘星欲曙,曉風吹拂著軍旗,迎來了塞外冰冷的空曠的黎明,使征夫完全回到冰冷的現實生活里。

    這首詞中詩人以自己的親身體驗,把邊地軍旅生活的勞苦艱辛和征夫們對妻室故園的魂牽夢繞的思念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強烈地抒發出對衛戍邊地的征夫們無限同情。在寫夢醒時,連同畫角、塞馬、殘星、大旗,把塞外寒夜中軍旅生活描繪得格外悲涼寂寞,與詞的上片寫夢回故里時的纏綿格調形成鮮明的對比。

    菩薩蠻·朔風吹散三更雪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秋作者奉旨執行軍事偵察任務的途中。是一首以紀夢的藝術手法,表達離情別恨的詞。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菩薩蠻·朔風吹散三更雪 納蘭性德

    明清

    詠梧桐 鄭板橋

    閱讀(281)

    詠梧桐原文:高梧百尺夜蒼蒼,亂掃秋星落曉霜。如何不向西州植,倒掛綠毛幺鳳皇。詠梧桐翻譯及注釋翻譯高大的梧桐樹在暮色下能夠掃動天上的寒星,拂落曉霜。(兩句詩用夸張的手法形容梧桐的高大雄偉。)為何不種在揚州,從而引來鳳凰棲息?注釋①西州,指

    明清

    題秋江獨釣圖 王士禎

    閱讀(184)

    題秋江獨釣圖原文: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鉤。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題秋江獨釣圖翻譯及注釋翻譯戴著一頂斗笠披著一件蓑衣坐在一只小船上,一丈長的漁線一寸長的魚鉤;高聲唱一首漁歌喝一樽酒,一個人在這秋天的江上獨自垂釣。注

    明清

    訪妙玉乞紅梅 曹雪芹

    閱讀(196)

    訪妙玉乞紅梅原文:酒未開樽句未裁,尋春問臘到蓬萊。不求大士瓶中露,為乞孀娥檻外梅。入世冷挑紅雪去,離塵香割紫云來。槎枒誰惜詩肩瘦,衣上猶沾佛院苔。訪妙玉乞紅梅注釋(1)開樽:動杯,開始喝酒。樽,酒杯。句未裁:詩未做。裁,裁奪,構思推敲。(2)

    明清

    江上 王士禎

    閱讀(269)

    江上原文:吳頭楚尾路如何?煙雨秋深暗自波。晚趁寒潮渡江去,滿林黃葉雁聲多。江上賞析此詩描寫了深秋時節,江上白波涌起,而煙雨飄飄,天色陰暗,江上頓時給人沉沉的感覺。那滾滾的江水挾著深秋的寒氣,風寒水冷,吳楚一帶,秋意盎然。而兩岸山巒經秋意的

    明清

    詠白海棠 曹雪芹

    閱讀(212)

    詠白海棠原文:秋容淺淡映重門,七節攢成雪滿盆。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為魂。曉風不散愁千點,宿雨還添淚一痕。獨倚畫欄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黃昏。詠白海棠注釋(1)秋容:指白海棠花,“秋”點明花開的季節,“容”用擬人的手法喻其美好。(2)攢:簇聚

    明清

    唐多令·柳絮 曹雪芹

    閱讀(200)

    唐多令·柳絮原文:粉墮百花洲,香殘燕子樓。一團團、逐隊成球。飄泊亦如人命薄,空繾綣,說風流。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嘆今生、誰舍誰收!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唐多令·柳絮注釋①粉墮:形容柳絮飄落。百花洲:指百花盛開處。②燕子樓:相傳是

    明清

    詠菊 曹雪芹

    閱讀(182)

    詠菊原文: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毫端蘊秀臨霜寫,口齒噙香對月吟。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一從陶令評章后,千古高風說到今。詠菊翻譯及注釋翻譯難以抑制的詩興從早到晚把我糾纏,只好圍繞著籬笆散步或倚在石頭上獨自低吟。筆端

    明清

    詠芭蕉 鄭板橋

    閱讀(265)

    詠芭蕉原文:芭蕉葉葉為多情,一葉才舒一葉生。自是相思抽不盡,卻教風雨怨秋聲。詠芭蕉翻譯  芭蕉葉是那樣多情,一片葉子才舒展開一片葉子又生長了。(芭蕉葉初生多卷曲,到一定程度才舒展開,詩人認為就像相思之情那樣綿綿不斷。)芭蕉自己相思之情

    明清

    不怕鬼/曹司農竹虛言 紀昀

    閱讀(158)

    不怕鬼/曹司農竹虛言原文:曹司農竹虛言,其族兄自歙往揚州,途經友人家。時盛夏,延坐書屋,甚軒爽,暮欲下榻其中。友人曰:“是有魅,夜不可居。”曹強居之。夜半,有物自門隙蠕蠕入,薄如夾紙。入室后,漸開展作人形,乃女子也。曹殊不畏。忽披發吐舌作縊鬼

    明清

    雜感 黃景仁

    閱讀(198)

    雜感原文: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幸名。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用是書生。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雜感翻譯及注釋翻譯自己成仙成佛的道路渺茫,都無法成功,只能在深夜獨自作詩,抒發心中的不平。飄泊不

    明清

    鳳凰臺上憶吹簫·寸寸微云 賀雙卿

    閱讀(206)

    鳳凰臺上憶吹簫·寸寸微云原文:寸寸微云,絲絲殘照,有無明滅難消。正斷魂魂斷,閃閃搖搖。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隱隱迢迢。從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宵。青遙。問天不應,看小小雙卿,裊裊無聊。更見誰誰見,誰痛花嬌?誰望歡歡喜喜,偷素粉,寫寫描描?誰還管,生生

    明清

    南鄉子·為亡婦題照 納蘭性德

    閱讀(175)

    南鄉子·為亡婦題照原文:淚咽卻無聲,只向從前悔薄情。憑仗丹青重省識,盈盈,一片傷心畫不成。別語忒分明,午夜鶼鶼夢早醒。卿自早醒儂自夢,更更,泣盡風檐夜雨鈴。南鄉子·為亡婦題照翻譯及注釋翻譯熱淚雙流卻飲泣無聲,只是痛悔從前沒有珍視你的一

    明清

    南鄉子·秋暮村居 納蘭性德

    閱讀(180)

    南鄉子·秋暮村居原文:紅葉滿寒溪,一路空山萬木齊。試上小樓極目望,高低。一片煙籠十里陂。吠犬雜鳴雞,燈火熒熒歸路迷。乍逐橫山時近遠,東西。家在寒林獨掩扉。南鄉子·秋暮村居翻譯及注釋翻譯寒冷的溪上飄滿紅色落葉,一路上山林寂靜無人,樹木

    明清

    代別離·秋窗風雨夕 曹雪芹

    閱讀(201)

    代別離·秋窗風雨夕原文: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凄涼!助秋風雨來何速?驚破秋窗秋夢綠。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淚燭。淚燭搖搖爇短檠,牽愁照恨動離情。誰家秋院無風入?何處秋窗無雨聲?羅衾不奈秋風力,殘漏聲

    明清

    菩薩蠻·水晶簾外娟娟月 楊基

    閱讀(130)

    菩薩蠻·水晶簾外娟娟月原文:水晶簾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層層雪。花月兩模糊,隔窗看欲無。月華今夜黑,全見梨花白。花也笑姮娥,讓他春色多。菩薩蠻·水晶簾外娟娟月注釋①菩薩蠻:詞牌名。近水楊寧益《零墨新箋》考證《菩薩蠻》為古緬甸曲調,唐玄宗

    五代

    菩薩蠻·回塘風起波文細 李珣

    閱讀(619)

    菩薩蠻·回塘風起波文細原文:回塘風起波文細,刺桐花里門斜閉。殘日照平蕪,雙雙飛鷓鴣。征帆何處客?相見還相隔。不語欲魂銷,望中煙水遙。菩薩蠻·回塘風起波文細注釋⑴平蕪——平展的荒郊。⑵隔——情意不通。⑶望中——視野之內。 菩薩蠻·

    五代

    菩薩蠻·梨花滿院飄香雪 毛熙震

    閱讀(607)

    菩薩蠻·梨花滿院飄香雪原文:梨花滿院飄香雪,高摟夜靜風箏咽。斜月照簾帷,憶君和夢稀。小窗燈影背,燕語驚愁態。屏掩斷香飛,行云山外歸。菩薩蠻·梨花滿院飄香雪注釋⑴香雪——喻梨花。⑵風箏——懸掛在屋檐下的金屬片,風起作聲,又稱“鐵馬”。

    五代

    菩薩蠻·木棉花映叢祠小 孫光憲

    閱讀(351)

    菩薩蠻·木棉花映叢祠小原文:木棉花映叢祠小,越禽聲里春光曉。銅鼓與蠻歌,南人祈賽多。客帆風正急,茜袖偎墻立。極浦幾回頭,煙波無限愁。菩薩蠻·木棉花映叢祠小注釋⑴木棉:熱帶喬木,初春時開花,深紅色。高士奇《天祿識余》卷上:“南中木棉,樹大盈

    五代

    菩薩蠻·青巖碧洞經朝雨 孫光憲

    閱讀(354)

    菩薩蠻·青巖碧洞經朝雨原文:青巖碧洞經朝雨,隔花相喚南溪去。一只木蘭船,波平遠浸天。扣舷驚翡翠,嫩玉抬香臂。紅日欲沉西,煙中遙解觽。菩薩蠻·青巖碧洞經朝雨注釋⑴浸天——與天相接,即水天一片。⑵扣舷——扣,敲打。漁人唱歌時或打魚時常扣

    五代

    菩薩蠻·越梅半拆輕寒里 和凝

    閱讀(329)

    菩薩蠻·越梅半拆輕寒里原文:越梅半拆輕寒里,冰清淡薄籠藍水。暖覺杏梢紅,游絲狂惹風。閑階莎徑碧,遠夢猶堪惜。離恨又迎春,相思難重陳。菩薩蠻·越梅半拆輕寒里注釋⑴越梅——嶺南梅花。此處非實指。⑵半拆——花苞初開。拆:一作坼(chè徹):裂開

    五代

    菩薩蠻·月華如水籠香砌 孫光憲

    閱讀(344)

    菩薩蠻·月華如水籠香砌原文:月華如水籠香砌,金環碎撼門初閉。寒影墮高檐,鉤垂一面簾。碧煙輕裊裊,紅戰燈花笑。即此是高唐,掩屏秋夢長。菩薩蠻·月華如水籠香砌注釋⑴月華——月光。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詩:“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五代

    菩薩蠻·風簾燕舞鶯啼柳 牛嶠

    閱讀(333)

    菩薩蠻·風簾燕舞鶯啼柳原文:風簾燕舞鶯啼柳,妝臺約鬢低纖手。釵重髻盤珊,一枝紅牡丹。門前行樂客,白馬嘶春色。故故墜金鞭,回頭應眼穿。菩薩蠻·風簾燕舞鶯啼柳注釋⑴盤珊(pánshān磐山)——盤旋環繞。崔豹《古今注》:“長安婦人好為盤桓髻。

  • <td id="862kg"></td>
  • <td id="862kg"><option id="862kg"></option></td>
  • 狼友av永久网站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