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望原文:
寒色孤村幕,悲風四野聞。
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云。
鷗鷺飛難辨,沙汀望莫分。
野橋梅幾樹,并是白紛紛。
寒色孤村幕,悲風四野聞。
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云。
鷗鷺飛難辨,沙汀望莫分。
野橋梅幾樹,并是白紛紛。
題畫蘭原文: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巖深縫妙香稠。非無腳下浮云鬧,來不相知去不留。題畫蘭翻譯及注釋翻譯蘭花生長在山巖的頂處,它的香氣飄散四溢,在突出的巖石和巖縫中,美妙的花香濃郁芬芳。不是腳下沒有浮云翻滾的喧鬧,只是蘭花不愿去理睬它們,不知
夏日雜詩原文:水窗低傍畫欄開,枕簟蕭疏玉漏催。一夜雨聲涼到夢,萬荷葉上送秋來。夏日雜詩注釋1、枕簟[diàn] :枕席。2、玉漏:玉做的計時器。 夏日雜詩賞析炎夏已逝,秋涼將至。“暑氣微消秋意多”,爽身清涼的感覺,令人愜意稱心。對此,歷代詩人
十二月十五夜原文:沉沉更鼓急,漸漸人聲絕。吹燈窗更明,月照一天雪。十二月十五夜翻譯及注釋翻譯悶聲的更鼓從遠處一陣緊一陣地傳來,忙碌的人們陸續入睡,市井的吵鬧聲慢慢平息下來,我也吹滅油燈準備入睡,但燈滅后卻發現房間更亮了,原來因為夜空正
黃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見日俄戰爭地圖原文:萬里乘風去復來,只身東海挾春雷。忍看圖畫移顏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濁酒不銷憂國淚,救時應仗出群才。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黃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見日俄戰爭地圖翻譯及注釋翻譯千萬里遠途我像騰
己亥雜詩(三百十五首選四)原文:其八太行一脈走蝹蜿,莽莽畿西虎氣蹲。送我搖鞭竟東去,此山不語看中原。其八十三只籌一纜十夫多,細算千艘渡此河。我亦曾穈太倉粟,夜聞邪許淚滂沱!(五月十二日抵淮埔作) 其八十七故人橫海拜將軍,側立南天未蕆勛。我有
贈梁任父母同年/題梁任父同年原文:寸寸山河寸寸金,侉離分裂力誰任。杜鵑再拜憂天淚,精衛無窮填海心。贈梁任父母同年/題梁任父同年創作背景 詩人是清末著名外交家黃遵憲,面對腐敗的大清一而再,再而三的割地賠款尤其是甲午海戰更是輸給了東
苔原文: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也學 一作:亦)苔欣賞苔蘚自是低級植物,多寄生于陰暗潮濕之處,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會因為環境惡劣而喪失生發的勇氣,詩人能看到這一點并歌而頌之,很有眼光!「白日不到處
詠菊原文: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毫端蘊秀臨霜寫,口齒噙香對月吟。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一從陶令評章后,千古高風說到今。詠菊翻譯及注釋翻譯難以抑制的詩興從早到晚把我糾纏,只好圍繞著籬笆散步或倚在石頭上獨自低吟。筆端
唐多令·柳絮原文:粉墮百花洲,香殘燕子樓。一團團、逐隊成球。飄泊亦如人命薄,空繾綣,說風流。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嘆今生、誰舍誰收!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唐多令·柳絮注釋①粉墮:形容柳絮飄落。百花洲:指百花盛開處。②燕子樓:相傳是
詠白海棠原文:秋容淺淡映重門,七節攢成雪滿盆。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為魂。曉風不散愁千點,宿雨還添淚一痕。獨倚畫欄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黃昏。詠白海棠注釋(1)秋容:指白海棠花,“秋”點明花開的季節,“容”用擬人的手法喻其美好。(2)攢:簇聚
江上原文:吳頭楚尾路如何?煙雨秋深暗自波。晚趁寒潮渡江去,滿林黃葉雁聲多。江上賞析此詩描寫了深秋時節,江上白波涌起,而煙雨飄飄,天色陰暗,江上頓時給人沉沉的感覺。那滾滾的江水挾著深秋的寒氣,風寒水冷,吳楚一帶,秋意盎然。而兩岸山巒經秋意的
訪妙玉乞紅梅原文:酒未開樽句未裁,尋春問臘到蓬萊。不求大士瓶中露,為乞孀娥檻外梅。入世冷挑紅雪去,離塵香割紫云來。槎枒誰惜詩肩瘦,衣上猶沾佛院苔。訪妙玉乞紅梅注釋(1)開樽:動杯,開始喝酒。樽,酒杯。句未裁:詩未做。裁,裁奪,構思推敲。(2)
題秋江獨釣圖原文: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鉤。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題秋江獨釣圖翻譯及注釋翻譯戴著一頂斗笠披著一件蓑衣坐在一只小船上,一丈長的漁線一寸長的魚鉤;高聲唱一首漁歌喝一樽酒,一個人在這秋天的江上獨自垂釣。注
詠梧桐原文:高梧百尺夜蒼蒼,亂掃秋星落曉霜。如何不向西州植,倒掛綠毛幺鳳皇。詠梧桐翻譯及注釋翻譯高大的梧桐樹在暮色下能夠掃動天上的寒星,拂落曉霜。(兩句詩用夸張的手法形容梧桐的高大雄偉。)為何不種在揚州,從而引來鳳凰棲息?注釋①西州,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