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862kg"></td>
  • <td id="862kg"><option id="862kg"></option></td>
  • 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 納蘭性德

    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原文:

    此恨何時已。滴空階、寒更雨歇,葬花天氣。三載悠悠魂夢杳,是夢久應醒矣。料也覺、人間無味。不及夜臺塵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釵鈿約,竟拋棄。
    重泉若有雙魚寄。好知他、年來苦樂,與誰相倚。我自中宵成轉側,忍聽湘弦重理。待結個、他生知已。還怕兩人俱薄命,再緣慳、剩月零風里。清淚盡,紙灰起。

    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注釋

    ①葬花天氣:指春末落花時節,大致是農歷五月,這里既表時令,又暗喻妻子之亡如花之凋謝。
    ②夜臺:指墳墓。
    ③釵鈿約:釵鈿即“金釵”、“鈿合”,女子飾物。暗指愛人間的盟誓。
    ④“重泉”句:重泉即“黃泉”、“九泉”,指生死兩隔;雙魚,書信,典出古樂府。
    ⑤“忍聽”句:湘弦,即湘靈鼓瑟之弦。傳說舜之妃子溺湘水而亡,后為水神,古代詩詞中常用琴瑟代指夫妻,這里指納蘭不忍再彈奏那哀怨凄婉的琴弦,否則會勾起悼亡的哀思。

    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賞析

    這,首詞是作者悼亡詞中的代表作。性德妻盧氏18歲于歸,伉儷情深,惜三載而逝。“抗情塵表,則視若浮云;撫操閨中,則志存流水。于其歿也,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多。”(周篤文、馮統《納蘭成德妻盧氏墓志考略》,《詞學》第四輯)納蘭性德悼亡詞有四十首之多,皆血淚交溢,語癡入骨。此詞尤稱絕唱。詞從空階滴雨,仲夏葬花寫來,引起傷春之感和悼亡之思;又以夜臺幽遠,音訊不通,以至來生難期,感情層層遞進,最后萬念俱灰。此生已矣,來世為期?全詞虛實相間,實景與虛擬,所見與所思,糅合為一,歷歷往事與冥冥玄想密合無間,而聯系這一切的,是痛覺“人間無味”的“知己”夫婦的真摯情懷,它能夠穿越死生,跨越時空。

    納蘭詞“哀感頑艷”,“令人不能卒讀”,于此可見一斑。

    嚴迪昌點評:納蘭性德虛年三十二歲就去世,他賦悼亡之年是二十四歲,作這闋《金縷曲》是三年祭,再過五年他自己也“埋憂地下”。盧氏卒后,他實際上是“續弦”了的,但“他生知己”之愿,“人間無味”之感,幾乎緊攫他最后十年左右的心脈。詞人在《采桑子·塞上詠雪花》詞中有“不是人間富貴花”之句,這一令人驚悚的心音,可說是不自在、不安寧的靈魂的集中發露。盧氏這位幃內紅粉知己的逝去,加深著他對“人間”的厭棄和逆反感。三年祭的悼亡心曲的重心正落在“料也覺、人間無味”上。說“也覺”,是指亡妻認同自己的感受有共識,這絕對是“知己”感,從而益堅緣結“他生”的心愿。納蘭的苦心驅筆,思路從“夢”與“醒”的對應點的轉化切入。三載魂杳,是“夢”還是“醒”?“是夢久應醒矣”!那么不是夢,他此去正是“醒”,是解脫,是也醒悟到“人間無味”。如此說來,活著的轉是在“夢”中,逝去的倒是大清醒!癡語寫到如此程度,只覺沉痛之極,也深刻之極。上片從“不及夜臺”起轉出對亡妻的憐愛,釵鈿約拋,自怨怨人,乃癡苦莫名難解語。于是啟起下片的心祭。“他生”“緣慳”句,語癡入骨,情傷腸斷,超時空的血淚交溢的內心獨白,誠屬驚心動魄又令人不忍卒讀。“清淚盡”時“紙灰起”,是否是亡婦“年年猶得向郎圓”的知己之心的暗示或顯靈?嘉慶年間詞人楊芳燦在《納蘭詞序》中說:其詞“韻淡疑仙,思幽近鬼”,這闋詞可謂是后一句范本。所謂“思幽”,實系詞人將追求與失落相交融而又毫不涂飾地痛楚抽理。(嚴迪昌編注《元明清詞》,天地出版社1997年版,第188頁)

    王步高鑒賞:這是一首悼亡詞,作于康熙十九年(1680)五月三十日,這一天是其妻盧氏死亡三周年的忌日。這時納蘭性德二十六歲。據徐乾學所撰《納蘭君墓志銘》載,性德之“配盧氏,兩廣總督、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興祖之女,贈淑人,先君卒。”據1977年出土的《皇清納臘氏盧氏墓志銘》載:盧氏“年十八歸……成德。康熙十六年五月三十日卒,春秋二十有一,生一子海亮。”盧氏與納蘭性德結婚時,性德二十歲,婚后三年她便去世了,但其夫妻感情深厚,今存《飲水詞》,悼亡之作便占很大篇幅。納蘭性德生長富貴之家,為承平少年,烏衣公子,喪妻使他嘗到人生的苦澀。這首《金縷曲》是諸悼亡之作中的代表作。

    詞起得突兀:“此恨何時已?”此乃化用李之儀《卜算子》詞“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成句,劈頭一個反問,道出詞人心中對盧氏之死深切綿長、無窮無盡的哀思。自盧氏死后,納蘭性德對她的思念一直沒有停止。他既恨新婚三年竟成永訣,歡樂不終而哀思無限;又恨人天懸隔,相見無由,值此亡婦忌日,這種愁恨更有增無已。“滴空階、寒更雨歇,葬花天氣”三句,更渲染出悼亡的環境氛圍。“滴空階”二句,化用溫庭筠《更漏子》下闋詞意,溫詞曰:“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能清晰聽到夜雨停歇之后,殘雨滴空階之聲的人,一定有著郁悶難排的心事,溫飛卿是為離情所苦,納蘭容若則為喪妻之痛,死別之傷痛自然遠過于生離,故其凄苦更甚。亡婦死于農歷五月三十日,此時已是夏天,爭奇斗艷的百花已大都凋謝,故稱“葬花天氣”。此處有兩措辭當注意:其一明屬夏夜,卻稱“寒更”,此非自然天氣所致,乃寂寞凄涼之心境感受使然;其二是詞人不謂“落花”,而稱“葬花”,“葬”與“落”平仄相同自非韻律所限。人死方謂“葬”,用“葬”字則更切合盧氏之死,如春花一樣美艷的嬌妻,卻如落花一樣“零落成泥碾作塵”。如今之“葬花天氣”,三年前卻曾是“葬人”天氣。妻死整整三年,仿佛大夢一場,但果真是夢也早該醒了。被噩耗震驚之人,常會在痛心疾首之余,對現實產生某種懷疑,希望自己是在夢境中。夢中的情景無論多么令人不快,夢醒則煙消云散。可是那有一夢三年的呢?慘痛的現實使詞人不能不予以正視。妻子之死已無可懷疑,那是什么原因使她不留戀人間的生活棄我而去的呢?詞人設想:“料也覺人間無味。”這句話給后世的讀者留下耐人尋味的疑問。盧氏因何而死?為何她會覺得“人間無味”?為什么盧氏死后與她結婚僅三年的丈夫會留下如此之多的悼亡之作?而今日發掘出的盧氏墓志又是那樣的小,(雖比較精致,卻與她丞相的長媳身份不很相稱?)“不及夜臺塵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二句承上句來,人間無味,倒不如一抔黃土,與人世隔開,雖覺冷清,卻能將愁埋葬。夜臺,即墓穴。埋愁地,亦指墓地。盧氏葬于玉河皂莢屯祖塋。“釵鈿約,竟拋棄”二句,再從自身痛苦生發,謂你因覺人間無味而撒手歸去,卻不顧我倆當年白頭到老的誓言,竟使我一人痛苦地生活在人間。古時夫婦常以釵鈿作為定情之物,表示對愛情的忠誠。釵為古代婦女的首飾之一,乃雙股笄,鈿,即金花,為珠寶鑲嵌的首飾,亦由兩片合成。上片寫詞人對亡婦的深切懷念。過片則馳騁想象,設想盧氏死后的生活,使對死者的追念更深一層。

    下片開頭,詞人期望能了解盧氏亡故以后的情況。這當然是以人死后精神不死,還有一個幽冥的陰間世界為前提的。此亦時代局限使然,也未嘗不是詞人的精誠所至,自然無可厚非。“重泉若有雙魚寄。好知他、年來苦樂,與誰相依?”“重泉”,即黃泉,九泉,俗稱陰間。雙魚,指書信。古樂府有“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之詩,后世故以雙鯉魚指書信。倘能與九泉之下的亡妻通信,一定得問問她,這幾年生活是苦是樂,他和誰人伴。此乃由生前之恩愛聯想所及。詞人在另兩首題為《沁園春》的悼亡詞中也說:“記繡榻閑時,并吹紅雨;雕欄曲處,同倚斜陽。”又曰:“最憶相看,嬌訛道字,手剪銀燈自潑茶。”由生前恩愛,而關心愛人死后的生活,鐘愛之情,可謂深入骨髓。詞人終夜輾轉反側,難以成眠。欲以重理湘琴消遣,又不忍聽這琴聲,因為這是亡妻的遺物,睹物思人,只會起到“舉杯消愁”“抽刀斷水”的作用,而于事無補。湘弦,原指湘妃之琴。顧貞觀有和性德《采桑子》云:“分明抹麗開時候,琴靜東廂,……孤負新涼,淡月疏欞夢一場。”由此可以看出盧氏在日,夫婦常在東廂理琴。理琴,即彈琴。捎信既難達,彈琴又不忍,詞人只好盼望來生仍能與她結為知己。據葉舒崇所撰盧氏墓志,性德于其妻死后,“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多。”詞人不僅把盧氏當作親人,也當成摯友,在封建婚姻制度下,這是極難得的。詞人欲“結個他生知己”的愿望,仍怕不能實現:“還怕兩人俱薄命,再緣慳、剩月零風里。”詞人甚至擔心兩人依舊薄命,來生的夫妻仍不能長久。緣慳,指緣份少;剩月零風,好景不長之意。讀詞至此,不能不使人潸然淚下。新婚三年,便生死睽隔,已足以使人痛斷肝腸,而期望來生也不可得,這個現實不是太殘酷了嗎?在封建制度下,婚姻不以愛情為基礎,故很少美滿的,難得一兩對恩愛夫妻,也往往被天災人禍所拆散。許多癡情男女,只得以死殉情,以期能鬼魂相依。詞人期望來生再結知己,已是進了一步。但又自知無望,故結尾“清淚盡,紙灰起”二句,格外凄絕。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 納蘭性德

    明清

    采桑子·明月多情應笑我 納蘭性德

    閱讀(186)

    采桑子·明月多情應笑我原文:明月多情應笑我,笑我如今。辜負春心,獨自閑行獨自吟。近來怕說當時事,結遍蘭襟。月淺燈深,夢里云歸何處尋。采桑子·明月多情應笑我翻譯及注釋翻譯多情的明月應嘲笑我的無情,嘲笑我辜負了她對我的柔情。如今她已離

    明清

    登泰山記 姚鼐

    閱讀(313)

    登泰山記原文: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

    明清

    論詩五首 趙翼

    閱讀(178)

    論詩五首原文: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預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覺陳。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只眼須憑自主張,紛紛藝苑漫雌黃。矮人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短長。少時學語苦難圓,只道工夫半未

    明清

    馬嵬 袁枚

    閱讀(231)

    馬嵬原文: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石壕村里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馬嵬翻譯  用不到去歌唱當年皇帝妃子的悲歡離合;在人間也有銀河,使得千千萬萬人家夫妻離散。像石壕村那樣的夫妻決別數也數不清,老百姓的淚水比長生殿上灑的那點淚

    明清

    讀書有所見作 蕭掄謂

    閱讀(206)

    讀書有所見作原文:人心如良苗,得養乃滋長;苗以泉水灌,心以理義養。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一月不讀書,耳目失精爽。讀書有所見作賞析  這首詩舉例了讀書的益處與不讀書的壞處,忠告人們要熱愛讀書,讀書要持之以恒,并將其道理表達得淋漓盡致。

    明清

    元夕無月 丘逢甲

    閱讀(178)

    元夕無月原文:滿城燈市蕩春煙,寶月沉沉隔海天。看到六鰲仙有淚,神山淪沒已三年!三年此夕月無光,明月多應在故鄉。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元夕無月翻譯及注釋翻譯滿城燈火蕩漾著一片春煙,天色陰沉,月亮隱在海天的那邊。看到鰲山燈彩,引起

    明清

    如夢令·正是轆轤金井 納蘭性德

    閱讀(173)

    如夢令·正是轆轤金井原文:正是轆轤金井,滿砌落花紅冷。驀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難定。誰省,誰省。從此簟紋燈影。如夢令·正是轆轤金井翻譯及注釋翻譯天亮了,井臺上響起了轆轤聲。一夜風雨,滿階落花,凋零中透出一絲冷意。在這樣一個清晨,“我”和她

    明清

    曾國藩誡子書 曾國藩

    閱讀(172)

    曾國藩誡子書原文: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極品,而學業一無所成,德行一無許可,老大徒傷,不勝悚惶慚赧。今將永別,特將四條教汝兄弟。一曰慎獨而心安。自修之道,莫難于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能慎獨,冊內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鬼神。人無一內愧之事,則天君

    明清

    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勝 納蘭性德

    閱讀(185)

    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勝原文:伏雨朝寒愁不勝,那能還傍杏花行。去年高摘斗輕盈。漫惹爐煙雙袖紫,空將酒暈一衫青。人間何處問多情。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勝翻譯及注釋翻譯這連綿不斷的雨如同剪不斷的哀愁,依稀記得去年我們到杏花園游玩,還一起

    明清

    苔 袁枚

    閱讀(199)

    苔原文: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也學 一作:亦)苔欣賞苔蘚自是低級植物,多寄生于陰暗潮濕之處,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會因為環境惡劣而喪失生發的勇氣,詩人能看到這一點并歌而頌之,很有眼光!「白日不到處

    明清

    贈梁任父母同年/題梁任父同年 黃遵憲

    閱讀(159)

    贈梁任父母同年/題梁任父同年原文:寸寸山河寸寸金,侉離分裂力誰任。杜鵑再拜憂天淚,精衛無窮填海心。贈梁任父母同年/題梁任父同年創作背景  詩人是清末著名外交家黃遵憲,面對腐敗的大清一而再,再而三的割地賠款尤其是甲午海戰更是輸給了東

    明清

    己亥雜詩(三百十五首選四) 龔自珍

    閱讀(176)

    己亥雜詩(三百十五首選四)原文:其八太行一脈走蝹蜿,莽莽畿西虎氣蹲。送我搖鞭竟東去,此山不語看中原。其八十三只籌一纜十夫多,細算千艘渡此河。我亦曾穈太倉粟,夜聞邪許淚滂沱!(五月十二日抵淮埔作) 其八十七故人橫海拜將軍,側立南天未蕆勛。我有

    明清

    黃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見日俄戰爭地圖 秋瑾

    閱讀(281)

    黃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見日俄戰爭地圖原文:萬里乘風去復來,只身東海挾春雷。忍看圖畫移顏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濁酒不銷憂國淚,救時應仗出群才。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黃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見日俄戰爭地圖翻譯及注釋翻譯千萬里遠途我像騰

    明清

    十二月十五夜 袁枚

    閱讀(188)

    十二月十五夜原文:沉沉更鼓急,漸漸人聲絕。吹燈窗更明,月照一天雪。十二月十五夜翻譯及注釋翻譯悶聲的更鼓從遠處一陣緊一陣地傳來,忙碌的人們陸續入睡,市井的吵鬧聲慢慢平息下來,我也吹滅油燈準備入睡,但燈滅后卻發現房間更亮了,原來因為夜空正

    明清

    采桑子·明月多情應笑我 納蘭性德

    閱讀(186)

    采桑子·明月多情應笑我原文:明月多情應笑我,笑我如今。辜負春心,獨自閑行獨自吟。近來怕說當時事,結遍蘭襟。月淺燈深,夢里云歸何處尋。采桑子·明月多情應笑我翻譯及注釋翻譯多情的明月應嘲笑我的無情,嘲笑我辜負了她對我的柔情。如今她已離

    明清

    如夢令·正是轆轤金井 納蘭性德

    閱讀(173)

    如夢令·正是轆轤金井原文:正是轆轤金井,滿砌落花紅冷。驀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難定。誰省,誰省。從此簟紋燈影。如夢令·正是轆轤金井翻譯及注釋翻譯天亮了,井臺上響起了轆轤聲。一夜風雨,滿階落花,凋零中透出一絲冷意。在這樣一個清晨,“我”和她

    明清

    沁園春·丁巳重陽前 納蘭性德

    閱讀(234)

    沁園春·丁巳重陽前原文:丁巳重陽前三日,夢亡婦淡妝素服,執手哽咽,語多不復能記。但臨別有云:“銜恨愿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婦素未工詩,不知何以得此也,覺后感賦。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記繡榻閑時,并吹紅雨;雕闌曲處,同倚斜陽。夢好難

    明清

    浣溪沙·殘雪凝輝冷畫屏 納蘭性德

    閱讀(161)

    浣溪沙·殘雪凝輝冷畫屏原文: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里憶平生。浣溪沙·殘雪凝輝冷畫屏翻譯及注釋翻譯殘雪凝輝讓溫暖的畫屏變得冰冷。梅花隨涼風飄落,憂傷的笛聲傳來,已是寂寞黃

    明清

    金縷曲·贈梁汾 納蘭性德

    閱讀(162)

    金縷曲·贈梁汾原文:德也狂生耳!偶然間、淄塵京國,烏衣門第。有酒惟澆趙州土,誰會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盡英雄淚。君不見,月如水。共君此夜須沉醉。且由他、娥眉謠諑,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問,冷笑置之而已!尋思

    明清

    采桑子·塞上詠雪花 納蘭性德

    閱讀(193)

    采桑子·塞上詠雪花原文: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謝娘別后誰能惜,飄泊天涯。寒月悲笳,萬里西風瀚海沙。采桑子·塞上詠雪花翻譯及注釋翻譯我喜歡雪花不在于其輕盈的形態,更在于其在寒處生長。雪花,雖與牡丹、海棠等

    明清

    水調歌頭·題西山秋爽圖 納蘭性德

    閱讀(161)

    水調歌頭·題西山秋爽圖原文:空山梵唄靜,水月影俱沉。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許塵侵。歲晚憶曾游處,猶記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絕頂茅庵里,老衲正孤吟。云中錫,溪頭釣,澗邊琴。此生著幾兩屐,誰識臥游心?準擬乘風歸去,錯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布襪青鞋約

    明清

    琵琶仙·中秋 納蘭性德

    閱讀(166)

    琵琶仙·中秋原文:碧海年年,試問取、冰輪為誰圓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輝了如雪。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盡成悲咽。只影而今,那堪重對,舊時明月。花徑里、戲捉迷藏,曾惹下蕭蕭井梧葉。記否輕紈小扇,又幾番涼熱.。只落得,填膺百感,總茫茫、不關離別。一

  • <td id="862kg"></td>
  • <td id="862kg"><option id="862kg"></option></td>
  • 狼友av永久网站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