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詩詞中的意象
古詩詞一般的意象薈萃如下,還給你舉例,相信你受益匪淺。
月。望月懷人、思鄉。
唐李白《靜夜思》:“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杜甫《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菊。
象征著隱逸的風度、堅強的品格、清高的氣質。東晉陶淵明《飲酒》其五:“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唐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梅。
凌霜傲雪,品格高潔。宋陸游《卜算子?詠梅》:“零落成泥輾作塵,只有香如故。”
元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蓮。
“蓮”與“憐”同音,故常以“蓮”表達愛情。南朝樂府《西州曲》:“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蓮,出污泥而不染,更是超凡脫俗的象征。蘭。
高潔的情操,隱士的象征。宋楊萬里《蘭花》:“生無桃李春風面,名在山林處士家。”
松。傲霜斗雪,堅貞不屈。
三國魏劉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唐李白《贈書待御黃裳》:“愿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
梧桐。凄涼悲傷。
唐王昌齡《長信秋詞》: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宋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元徐再思《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 杜鵑。
凄涼、哀傷的象征,也以此表達幽深的鄉思。唐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宋秦觀《踏莎行》:“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鷓鴣。象征著旅途的艱險和離愁別緒。
唐李群玉《九子坡聞鷓鴣》:“落照蒼茫秋草明,鷓鴣啼處遠人行。”宋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寒蟬。悲涼的象征,既引發思鄉之情,又觸動離愁別緒。
唐虞世南《蟬》:“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宋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鴻雁。
游子的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隋薛道衡《人日思歸》:“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
唐歐陽修《戲答元珍》:“夜聞歸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另外,鴻雁傳書也是一個特定的意象,唐杜甫《天末懷李白》:“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柳。送別,思念,惜別懷人。
唐王昌齡《閨怨》:“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宋徐俯《卜算子》:“柳外重重疊疊山,遮不斷,愁來路。”
也可象征時世興衰。唐韋莊《臺城》:“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另外,柳絮的飄浮不定,也常作愁緒的象征。宋賀鑄《青玉案》:“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燕。在古詩詞中意象非常豐富。
(1)表現春光之美,表惜春之情。元張可久《暮春即事》:“烏啼芳樹丫,燕銜黃柳花。”
(2)愛情的象征以及對情人的思念。《詩經?燕燕》:“燕燕于飛,差池其羽。
之子于歸,遠送于野。”宋晏殊《破陣子》:“羅幔輕寒,燕子雙飛去。”
(3)表現世道滄桑,抒發昔盛今衰、國破家亡的感慨和悲憤。唐劉禹錫《烏衣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人尋常百姓家。”
宋文天樣《金陵驛》:“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滿地蘆花伴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 孤燈。
羈旅凄涼,思鄉懷人。唐馬戴《灞上秋居》:“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
唐杜牧《旅宿》:“寒燈思舊事,斷雁警愁眠。”唐韋莊《章臺夜思》:“孤燈聞楚角,殘月下章臺。”
船。往往是漂泊的代名詞。
唐杜甫《登岳陽樓》:“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宋蘇軾《臨江仙》:“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聞風靜榖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也表現為無拘無束,自由曠達。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夕陽。蒼茫,衰暮,對時光流逝、世事滄桑的悲嘆。
唐李商隱《樂游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宋柳永《玉蝴蝶》:“斷鴻聲里,立盡斜陽。”
元馬致遠《天凈沙?秋思》:“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猿。
孤寂、愁苦的象征。唐王昌齡《送魏二》:“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
唐韓愈《湘中酬張十一功曹》:“今日嶺猿兼越鳥,可憐同聽不知愁。”韓愈此為反話正說,更有韻味。
唐孟浩然《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或是闌(欄)干。這一意象在宋詞中很多,這是很有意思的現象。
它往往象征著思念、寂寞、離愁,而且指向相對穩定明顯。宋柳永《八聲甘州》:“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宋晏幾道《虞美人》:“曲闌干外天如水。昨夜還曾倚。”
宋秦觀《滿庭芳》:“憑闌久,疏煙淡日,寂寞下蕪城。”宋辛棄疾《摸魚兒》:“閑愁最苦。
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以上全是我個人收藏的資料,今奉上共享。
2.古詩詞中的常見意象分析
在中國古代的詩詞中,詩人們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來表達情感,這些事物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被詩人們賦予了比較固定的內涵,負載著特定的情感,作為經常要賞鑒古代詩詞的高中學生,我們不可不知。
1. 菊花——堅貞高潔
菊花雖不能與國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與身價百倍的蘭花并論,但作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有人稱贊它為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唐人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表達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其他如“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宋人鄭思肖《寒菊》)、“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陽后菊花二首》)等詩句,都借菊花來寄寓詩人的精神品質,這里的菊花無疑成為詩人人格的寫照。
2. 梅花——傲霜斗雪
梅花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后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與菊花一樣,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贊頌。宋人陳亮《梅花》:“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后香。”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天下先的品質,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王安石《梅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詩句既寫出了梅花的因風布遠,又含蓄地表現了梅花的純凈潔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藝術效果。
3. 松——剛直堅毅
松樹也是傲霜斗雪的典范,眾人謳歌的對象。李白《贈書侍御黃裳》:“愿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韋黃裳一向諂媚權貴,李白寫詩規勸他,希望他做一個正直的人。三國人劉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詩人以此句勉勵堂弟要像松柏那樣堅毅剛直,在任何情況下保持高潔的品質。
4. 蓮——表達愛情
由于“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借以表達愛情。如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蓮子”即“憐子”,“青”即“情”。這里是實寫也是虛寫,語意雙關,采用諧音雙關的修辭,表達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深長思念和愛情的純潔。晉《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霧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霧氣露珠隱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蓮葉可見但不甚分明,這也是利用諧音雙關的方法,寫出一個女子隱約地感到男方愛戀著自己。
5. 梧桐——凄涼悲傷
梧桐是凄涼悲傷的象征。如王昌齡《長信秋詞》:“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寫的是被剝奪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涼寂寞的深宮里,形孤影單、臥聽宮漏的情景。詩歌的起首句以井邊葉黃的梧桐破題,烘托了一個蕭瑟冷寂的氛圍。元人徐再思《雙調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以梧桐葉落和雨打芭蕉寫盡愁思。
6. 杜鵑鳥——凄楚哀傷
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宇(即望帝)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死后靈魂化為杜鵑。于是古詩中的杜鵑也就成為凄楚、哀傷的象征了。宋人賀鑄《憶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勝凄斷,杜鵑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鵑鳥在凄厲地鳴叫著,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親人,傷心欲絕。其他又如“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唐人秦觀《踏莎行》)以杜鵑鳥的哀鳴,來表達哀怨、凄涼或思歸的情思。
7. 鷓鴣鳥——離愁別緒
鷓鴣的形象在古詩詞里也有特定的內蘊。鷓鴣的鳴聲讓人聽起來像“行不得也哥哥”,極容易勾起旅途艱險的聯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如“落照蒼茫秋草明,鷓鴣啼處遠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聞鷓鴣》)、“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詩中的鷓鴣都不是純客觀意義上的一種鳥。
8. 鴻雁——思鄉懷親
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游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歸》:“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早在花開之前,就起了歸家的念頭;但等到雁已北歸,人還沒有歸家。詩人在北朝做官時,出使南朝陳,寫下這思歸的詩句,含蓄而又婉轉。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鴻雁傳書的典故大家比較熟悉,鴻雁作為傳送書信的使者在詩歌中的運用也就普遍了。如“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懷李白》)、“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李商隱《離思》)等。
3.古詩詞中的意象```
古詩詞中常見意象
1、投筆:《后漢書》載:班超家境貧寒,靠為官府抄寫文書來生活。他曾投筆感嘆,要效法傅介子、張騫立功邊境,取爵封侯。后來“投筆”就指棄文從武。如辛棄疾《水調歌頭》:莫學班超投筆,縱得封侯萬里,憔悴老邊州。
2、長城:《南史 檀道濟傳》,檀道濟是南朝宋的大將,權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來宋文帝借機殺他時,檀道濟大怒道:“乃壞汝萬里長城!”后來就用“萬里長城”指守邊的將領。如陸游的《書憤》:“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3、樓蘭:《漢書》載;樓蘭國王貪財,多次殺害前往西域的漢使。后來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計斬樓蘭王,為國立功。以后詩人就常用“樓蘭”代指邊境之敵,用“破(斬)樓蘭”指建功立業。如:
從 軍 行 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 疆域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1)、具體分析, 為何說“黃沙百戰穿金甲”一句富于概括力?
(2)、此詩一、二句寫景對表現戍邊將士的胸懷有什么作用?
閱讀李白的《塞下曲》回答后面的問題。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 無花只有寒。苗中聞。古詩詞中常見意象
1、投筆:《后漢書》載:班超家境貧寒,靠為官府抄寫文書來生活。他曾投筆感嘆,要效法傅介子、張騫立功邊境,取爵封侯。后來“投筆”就指棄文從武。如辛棄疾《水調歌頭》:莫學班超投筆,縱得封侯萬里,憔悴老邊州。
2、長城:《南史 檀道濟傳》,檀道濟是南朝宋的大將,權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來宋文帝借機殺他時,檀道濟大怒道:“乃壞汝萬里長城!”后來就用“萬里長城”指守邊的將領。如陸游的《書憤》:“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3、樓蘭:《漢書》載;樓蘭國王貪財,多次殺害前往西域的漢使。后來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計斬樓蘭王,為國立功。以后詩人就常用“樓蘭”代指邊境之敵,用“破(斬)樓蘭”指建功立業。如:
從 軍 行 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 疆域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1)、具體分析, 為何說“黃沙百戰穿金甲”一句富于概括力?
(2)、此詩一、二句寫景對表現戍邊將士的胸懷有什么作用?
閱讀李白的《塞下曲》回答后面的問題。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 無花只有寒。苗中聞折柳, 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 宵眠抱玉鞍。愿將腰下劍, 直為斬樓蘭。
注: 折柳: 即 “折楊柳”, 古樂曲名, 多為傷春悲離之辭。
本詩抒發了什么情感?請任選一聯或一個角度, 談談本詩語言或表這技巧上的妙處。
4、折腰:《宋書 隱逸傳》載,陶淵明曾作彭澤縣令,因不肯“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而棄官歸隱。“折腰”意為躬身拜揖,后來喻指屈身事人,而詩人常反其義用之。如李白《夢游天姥嶺留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5、化碧:《莊子外物》載,萇弘是周朝的賢臣,無辜獲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殺后,當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來,三年后血變成了碧玉。后來人們就常用“化碧”形容剛直中正的人為正義事業而蒙冤受屈。
6、鴻雁:《漢書 蘇武傳》,匈奴單于欺騙漢使,陳蘇武已死,而漢使者故意說漢天子打獵時射下一只北方飛來的鴻雁,腳上拴著帛書,是蘇武寫的。單于只好放了蘇武。后來就用“紅雁”“雁書”、“雁足”、“魚雁”等指書信、音訊。如晏殊《清貧樂》:“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紅雁在云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7、尺素: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童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后來“尺素”就用作書信的代稱。如秦觀《踏莎行》:“驛寄梅花,魚傳尺索,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8、青鸞:《仙海經》載,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讓一只青鸞報信。后人便用“青鸞”“青鳥”借指傳遞書信的人。如李商隱《無題》:“彭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9、雙鯉: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童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后來“雙鯉”就用作書信的代稱。如李商隱《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一紙書。”
10、五柳:陶淵明《五柳先生傳》載:宅邊有五柳樹,因以號為焉。后來“五柳”就成了隱者的代稱。如閱讀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回答問題:
4.古詩詞中的意象都有哪些
月。
①表達思鄉、思親念友之情,暗寓羈旅情懷,寂寞孤獨之感。例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②歷史的見證今昔滄桑感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石頭城》③冷寂、凄清的感覺(多用殘月來表達)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雨霖鈴》(柳永) ④清新感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王維)2、柳。
“柳者,留也。”古人有折柳之習。
古詩中常用“柳”表依依不舍的離別之情, 游子思鄉之情。例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3、梅、松、竹、蘭及若干香草。
用來托物詠懷,表達高潔的內心世界或追求高尚的人格,或自比自喻,以物自況,暗寓詩人自己具有的高尚人格。例如:陸游的《卜算子·詠梅》,屈原的《離騷》。
4、桃、菊。隱士情懷,不落風塵,超脫凡俗。
例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5、子規、杜鵑、鷓鴣。
表達思鄉、思念故國之情。例句:楊花落盡子規啼。
/但聞子規啼月夜,十里樓臺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6、舟。小舟、輕舟表達輕松、隨意、自由之情。
例句: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7、春。
古詩中的意象很豐富。初春、新春表贊美自然新的生命力。
如“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暮春表傷春之情,暗寓春光雖美卻易逝,感嘆人生韶華易逝或國運不濟的也不少。8、秋。
古詩中秋的意象常表現為悲秋,表悲愁之情,暗寓韶華即逝、前途渺茫,國運即衰。例句: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9、日暮(黃昏)、殘照、殘月、落花、殘葉、秋風(霜風、曉風)秋雨、風絮、浮萍、羌笛表示 哀愁、感傷之情。例句: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宿建德江》(孟浩然)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雨霖鈴》(柳永)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 獸。
《醉花陰》(李清照)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過零丁洋》(文天祥)10、朝陽、紅花 春風、花香 柔桑、細草 黃犢人們喜愛的鳥表示喜悅贊美之情。
例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憶江南》(白居易)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楊萬里)晴空一鶴排 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秋詞》(劉禹錫)11、自然寧靜的景物,樸實真摯的農夫,怡然自樂的農家生活,和尚、道士,其他隱者。表示淡泊名利渴望歸隱之情。
例句: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漁歌子》(張志和)還有《山居秋暝》(王維)《題李凝幽居》(賈島)等詩12、美人遲暮 新陳代謝。13、綠葉:生命力 希望 活力14、紅葉:代稱傳情之物,后來借指以詩傳情。
15、梧桐:梧桐是凄涼、凄苦、悲傷的象征。如王昌齡《長信秋詞》:“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16、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業的挫折17、惜春 對美好事物的留戀、追懷。
18、桃花:象征美人。19、蘭:高潔20、牡丹:富貴 美好21、草: 生命力強 生生不息 希望 荒涼 偏僻 離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22、禾黍:黍離之悲(國家的今盛昔衰)23、紅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愛情的信物,比喻男女愛情或朋友情誼。
源自王維的《相思》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勸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詩人借生于南國的紅豆,抒發了對友人的眷念之情。
24、蓮:由于“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借以表達愛情。如南朝樂府 《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
“蓮子”即“憐子”,“青”即“清”。這里是實寫也是虛寫,語意雙關,采用諧音雙關的 修辭,表達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深長思念和愛情的純潔。
25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懷春,如“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李清照《點絳唇》)。26、丁香,指愁思或情結,如“自從南浦別,愁見丁香結”(唐人牛嶠《感恩多》)27、猿猴:哀傷 凄厲 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 鴻鴿::理想 追求28、鷹:剛勁 自由 人生的搏擊 事業的成功29、狗、雞:生活氣息 田園生活30、沙鷗:飄零 傷感31、鳥:象征自由32、雙鯉:代指書信。
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詩云:“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后來即以雙鯉借代遠方來信。33、(孤)雁:孤獨 思鄉 思親 音信 消息 鴻雁:書信對親人的思念。
34、鴻雁: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游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歸》:“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
35、鷓鴣鳥:鷓鴣的形象在古詩詞里也有特定的內蘊。鷓鴣的鳴聲讓人聽起來像“行不得也哥哥”,極容易勾起旅途艱險的聯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
如“落照蒼茫秋草明,鷓鴣啼處遠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聞鷓鴣》)36、寒蟬:秋后的蟬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蟬兒便剩下幾聲若斷若續的哀鳴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蟬就成為悲涼的同義詞。
如唐人駱賓王《詠蟬》起首兩句。
5.古詩中所有意象的的概括
在中國文學史的漫長發展過程中,巳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或者說是約定俗成的意象群,了解這些意象群無疑對鑒賞古代詩歌、準確捕捉古人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譬如,情感類別:哀怨、激憤、向往、離愁別恨、懷鄉思親、追古傷今等。要深入了解這情感,就要透過詩歌的語言外殼,發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尋擷到詩中的情感載體。
如:楊柳——(代表)惜別、菊花——傲視、圓月——思念、落葉——失意、春風——得意、古跡——懷舊等等。而古詩中的情感載體——意象——解讀這些意象群,就成了古詩詞鑒賞的突破口。
所謂意象,是客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就古典詩詞而言,詩人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即為客觀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詠物所言之“志”,即為主觀之“意”;“象”與“意”的完美結合,就是“意象”。
以詩歌的意象為突破口,對之進行多維解讀,是鑒賞詩歌的鑰匙之一,本文擬就古典詩詞中一些常見的意象進行解讀,供廣大朋友參考。 1、落花 自然是人類永遠的認識對象和審美對象。
自然的形式豐富多彩,人類對美的擷取也無窮無盡。山川草木“莫不有性情”。
情感與這些形式的遇合,故有意象產生。我國歷史上優秀詩詞數不勝數,本文我只想擷取其中的一朵奇葩——含有“落花”意象的詩詞,來略談一二。
落花是一種自然現象,自然規律,但在我國古詩詞中卻賦予了它們以情感和生命。歸納起來,“落花”意象有這樣幾層意思。
A、一是把落花作為自然景物來描寫,構成一種優美的意境。 “春城無處不飛花”(韓翃《寒食》),給人的感覺是春風和煦,陽光明媚,各種顏色的花兒在風中輕揚曼舞,美妙極了。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伴隨著風雨之聲,落花片片,滿地繽紛,可以想見春天的美好和童子的天真爛漫之趣。
B、一是面對落花,唏噓感嘆:嘆年華易逝,美麗不再。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李煜《浪淘沙》)從中可以看出國破家亡之恨,無可奈何之情。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李清照《一剪梅》)抒發了濃濃的郁悶之情,幽幽的相思之苦。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這是《紅樓夢》中林黛玉的葬花詞。
花落巳葬,己去誰葬,暗含自己的命運還不如落花,道盡了心中的綿綿的悲苦。 C、還有一種是以落花寓意昂揚向上的精神。
“花落春常在”清道光年間考生俞樾在禮部復試,以此句為詩開頭,寓意希望在人間。 “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占春,縱被東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作塵。”
(王安石《北陂杏花》)暗寓詩人寧可在與頑固派的斗爭中粉身碎骨,也不愿委曲求全同流合污。 2、流水 A、因水具有柔和清冷的特點,故常用水比喻月色之類雖具體可感卻難以把握 的事物。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杜牧《秋夕》),詩人借水的清冷,從側面反映了封建時代婦女的悲慘命運。 B、又因水的剪切不斷、永不停歇與愁緒的無始無終、無止無休正好吻合,故詩人又常以水喻愁。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抒發了詩人因強烈的感到了現實與理想的矛盾不可調和而產生的煩憂和愁苦;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十國南唐??李煜《虞美人》),詞人經歷亡國之痛后,嘗盡了人生的愁苦滋味,他用東去的“一江春水”抒寫愁恨,讓讀者看到那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腔幽憤盡瀉如注,悲憤之情,溢于言表。 3、“搗衣”和“砧聲” A、關心家人冷暖,為全家人縫制衣服,是古代婦女的主要職責之一。
在進行搗衣這種機械重復的勞作之時,她們有足夠的時間用于思念遠離家鄉的親人。單調悠長的砧聲有助于摒除外慮,心志專一,對思念之情起到凝聚與強化的作用。
正因為這些原因,搗衣的動作和與之相關的清砧的聲響,成為古典詩歌中“思婦”主題下最為常見的意象之一: “曉吹員管隨落花,夜搗戎衣向明月。”(李白《搗衣》) “不辭搗衣倦,一寄塞垣深。”
(杜甫《搗衣》) “飛鴻影里,搗衣砧外,總是玉關情。”(宋??晏幾道《少年游》) B、月下搗衣,風送砧聲這種境界,不僅思婦傷情,也最易觸動游子的情懷,因此搗衣意象也是思鄉主題的傳統意象之一。
杜甫的《秋興》,就是以白帝城的砧聲寄寓自己客居漂泊中對故鄉的思念: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C、古典詩歌表現了搗衣與砧聲意象,也塑造了這種意象。它不僅感染、感動著置身情境之中的思婦與游子,即使平常詩人,也往往喜歡把這種聲音作為自己詩歌的背景音樂,表達種種復雜的情感: “深院靜,小庭空,斷續寒砧斷續風。
無奈夜長人不寐,數聲和月到簾櫳。”(十國南唐??李煜《搗練子》) “砧清秋巷迥,燈白夜堂涼。
此意無人會,重城醉夢鄉。”(林景熙《夜意》) 4、雁 相傳鴻雁能夠傳書。
李煜在《清平樂》中說:“雁來音信無憑”,春天大雁從南方飛歸北方,主人公眼見南方。
6.古詩詞中的常見意象有哪些
古代詩詞的常見意象
1.月——思鄉,懷人
懷鄉:例: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懷人:例: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2.菊花——清高人格的寫照
例: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3.梅花——高潔人格的寫照
例: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4.松——孤直傲岸,歲寒三友之一
例:豈不罹嚴寒,松柏有本性。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后來富貴已凋落,歲寒松柏猶依然。
5.蓮——愛的象征
蓮與憐諧音,所以可借以表達愛情。
例: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
6.梧桐——凄涼悲傷
例: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淚夢三更后。
7.杜鵑鳥——凄怨哀傷,鄉愁鄉思
相傳,蜀王讓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死后靈魂化為杜鵑,到春天,杜鵑會一直啼叫到滿口是血。另外,杜鵑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歸去,不如歸去。”也叫子規,常喚起游子思鄉之情。
例:梨花雪,不勝凄斷,杜鵑啼血。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8.秋蟬——高潔,悲涼
秋后的蟬是活不久的,一番秋雨后,蟬只剩下幾聲若斷若續的哀鳴了。
例: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西路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9.鴻雁——思鄉懷親,羈旅之悲
(也是古代詩歌中傳書的信使)
例:雁字歸時,月滿西樓。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云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10. 柳——離情依依
例: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11.南浦,長亭——送別之所
例: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12.芳草——離恨
例: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道遠。
13.芭蕉——孤獨與憂愁
例: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
14.羌笛——凄切之聲
例: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15.烏鴉——衰敗荒涼之兆
例: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
7.古詩詞中常見的意象及含義
原發布者:仙人指路
【一】古詩中常見意象的涵義
一、植物類
1、黃葉:①凋零②成熟③美人遲暮。
2、綠葉:①生命力②希望、活力。3、紅葉:代稱傳情之物,后來借指以詩傳情。
4、花開:希望青春人生的燦爛
5、花落、落花:①傷春、惜春;②對美麗凋零的哀傷,對美好事物的留戀、追懷;③歲月流逝、年華不再的哀傷。④人生的失意、挫折。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浪淘沙》)“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紅樓夢·葬花辭》)
6、柳樹:送別、思鄉、留戀、傷感、愁緒、春天的美好。
①“柳”、“留”諧音,常暗喻離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對戀人的懷念
②“柳”多種于檐前屋后,常作故鄉的象征。“一上高樓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對故鄉的無限牽掛。
③“柳”絮飄忽不定,常作遣愁的憑借。“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憂愁的深刻程度。
④春天的美好。
7、松、松柏:剛毅正直,堅貞高潔、不畏艱難的象征
李白《贈書侍御黃裳》:“愿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韋黃裳一向諂媚權貴,李白寫詩規勸他,希望他做一個正直的人。
三國人劉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詩人以此句勉勵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樣堅貞,在任何情況下保持11258181731(2)4①漂泊之感3喜思鄉意境的感情基調:
8.古詩詞中的常用意象
古代詩詞的常見意象 1.月——思鄉,懷人 懷鄉:例: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懷人:例: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2.菊花——清高人格的寫照 例: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3.梅花——高潔人格的寫照 例: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4.松——孤直傲岸,歲寒三友之一 例:豈不罹嚴寒,松柏有本性。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后來富貴已凋落,歲寒松柏猶依然。
5.蓮——愛的象征 蓮與憐諧音,所以可借以表達愛情。 例: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
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 6.梧桐——凄涼悲傷 例: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淚夢三更后。 7.杜鵑鳥——凄怨哀傷,鄉愁鄉思 相傳,蜀王讓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死后靈魂化為杜鵑,到春天,杜鵑會一直啼叫到滿口是血。
另外,杜鵑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歸去,不如歸去。”也叫子規,常喚起游子思鄉之情。
例:梨花雪,不勝凄斷,杜鵑啼血。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8.秋蟬——高潔,悲涼 秋后的蟬是活不久的,一番秋雨后,蟬只剩下幾聲若斷若續的哀鳴了。
例: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西路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9.鴻雁——思鄉懷親,羈旅之悲 (也是古代詩歌中傳書的信使) 例:雁字歸時,月滿西樓。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
鴻雁在云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10. 柳——離情依依 例: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11.南浦,長亭——送別之所 例: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12.芳草——離恨 例: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道遠。
13.芭蕉——孤獨與憂愁 例: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
14.羌笛——凄切之聲 例: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15.烏鴉——衰敗荒涼之兆 例: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
回答者:比十 - 童生 一級 12-14 12:51 詩詞常見意象集釋 (225235)江蘇省江都市丁溝中學 張廣祥 2002年全國高考試題第17題,鑒賞李白的詩歌《春夜洛城聞笛》中“折柳”的寓意及其作用。許多考生或不明其意,或張冠李戴。
由于“折柳”的寓意又影響了第二個問題的思考,因此此題得分普遍較低。究其原因,乃不知古典詩詞的許多意象有著特別的含義。
“折柳”為什么“寓有惜別懷遠之意”(試題答案)?據《三輔黃圖·橋》記載:“霸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
原來,“折柳”是漢代惜別的風俗。漢樂府就有《折楊柳》曲,抒寫離別行旅之苦。
此曲一起,“何人不起故園情”呢?弄懂來龍去脈,寓意自然明矣。由此啟發我們,在2003年古詩鑒賞備考復習中,不能不熟知一些常見意象的寓意。
眾所周知,詩歌的創作十分講究含蓄、凝練。詩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輸,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寫景則借景抒情,詠物則托物言志。
這里的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即為客觀之“象”;借景所抒之“情”,詠物所言之“志”,即為主觀之“意”:“象”與“意”的完美結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現實生活的寫照,又是詩人審美創造的結晶和情感意念的載體。
詩人的聰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創造一個或一群新奇的“意象”,來含蓄地抒發自己的情感。 反之,讀者只有在領悟意象寓意的過程中,才能把握詩歌的內容,領會詩歌的主旨,進入詩歌的意境,感知詩人的情感。
所以,詩歌的閱讀鑒賞,必須以解讀詩歌的意象為突破口,以熟知詩歌意象為突破點。下面,筆者就把一些常見意象的寓意剖析一下,供同學們復習備考之用。
月亮 在我國古代詩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筆法。一般說來,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的代名詞。
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表現了李白什么樣的感情?思鄉之情。
詩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純客觀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詩人感情的意象了。杜甫《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露總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為感受在今夜;月無處不明,但故鄉更明,因為憶弟思家。詩人以幻作真,為的是突出對故鄉的思念。
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詩句以委婉的疑問點出了這月圓之夜人間普遍的懷人心緒,含蓄地表現了詩人對故鄉朋友的深切思念。
另外還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唐人張九齡《望月懷遠》)、“欲問吳江別來意,青山明月夢中看”(唐人王昌齡《李昌曹宅夜飲》)等詩句,大體上也是這樣的感情。 菊花 菊花雖不能與國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與身價百倍的蘭花并論,但作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親睞,有人稱贊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
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詩人以飲露餐花。
9.古詩中常見的意象有哪些
古詩中常見的意象 1、植物類2、動物類3、樂器類4、自然類5、場所類 一、植物類(比喻或象征):芳草、芭蕉、梧桐、松柏、竹子、梅花、蘭花、菊花、牡丹、桃花、揚花。
1、芳草:(1)以遠接天涯、綿綿不盡、無處不生的春草,來比喻離別的愁緒。樂府詩: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道。
(2)表現生生不息和希望: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2、蓮:由于”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借以表達愛情。 如: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
3、梅花:潔、不屈不撓的品格。王安石《梅花》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詩句既寫出了梅花的因風布遠,又含蓄地表現了梅花的純凈潔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藝術效果。陸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塵, 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來比喻自己備受摧殘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4、松柏:象征孤直頑強、堅貞不屈。
《論語》:“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竹:蒼翠挺拔、蒸蒸日上、不屈不撓。
鄭板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6、“柳”的意象 (1)“柳”“留”二字諧音,經常暗喻離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三句,表現了柳永對戀人的懷念。
(2)于檐前屋后,常作故鄉的象征。”一上高樓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抒發了許渾對故鄉的無限牽掛。 (3)”柳”絮飄忽不定,常作遣愁的憑借。
“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幾句,形象地詮釋了賀鑄此時憂愁的深刻程度。 7、黍離:《詩經·黍離》有”彼黍離離”的句子,是說東周大夫過西周故都,看到故都長滿黍,由此悲嘆宮室宗廟的毀壞。
后來常用”黍離”表示對國家昔盛今衰的痛惜傷感之情。 8、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杜甫《蜀相》),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劉禹錫《烏衣巷》)等。桑榆《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樹端,謂之桑榆。”
“桑榆”指日落時余光所照之處,后比喻垂老之年。如王勃《滕王閣序》:“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9、菊花象征 高潔、隱逸、脫俗;桃花象征 美女的容顏;牡丹象征 高貴、富貴;楊花象征 飄零、離散。 二、動物類:杜鵑、烏鴉、鴻雁、青鳥、鷓鴣/沙鷗、蟋蟀、鳴蟬 、猿猴、燕、魚 1、烏鴉:按照迷信的說法,是一種不祥的鳥,它經常出現在墳頭等荒涼之處,在古詩詞中常與衰敗、荒涼的事物聯系在一起,有時比喻小人或凡夫俗客。
秦觀: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斷腸人在天涯。
2、鴻雁、青鳥:在古代詩歌中是傳書的信使,代指音訊。青鳥,傳說西王母有三只青鳥,一只先被遣為信使,前來給漢武帝報信,另外兩只隨西王母而來,并服侍在王母身旁。
李商隱: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李璟: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李清照: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3、蟋蟀:又名促織,表示惆悵。
詩經·豳風·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描寫蟋蟀的活動規律十分細致。
那時古人已覺得蟋蟀的鳴聲同織機的聲音相仿,時令又屆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紡織、準備冬衣以至懷念征人等聯系起來. 古詩十九首:明月 皎皎光,促織鳴東壁。 4、蟬:棲于高枝,餐風露宿,不食人間煙火,比喻高潔的人品。
詠蟬詩“三絕” 駱賓王《在獄詠蟬》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余心 虞世南《蟬》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李商隱《蟬》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5、燕子 (1)燕子因結伴飛行而成為愛情的象征。
(2)燕子眷戀舊巢的習性,成為古典詩詞表現時事變遷,抒發人事代謝的寄托。“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既暗示了烏衣巷往日的繁華,又袒露了詩人面對今昔變化的無限感慨。 (3)春天的象征,表示喜慶。
白居易: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6、鷓鴣:鷓鴣的鳴叫聲似“行不得也哥哥”,后來多用襯托處境的艱難或心情的惆悵。
如辛棄疾《菩薩蠻》;“江晚正愁予,山深聞鷓鴣。” 李白《越中覽古》: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
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這首詩主要選取了哪些意象?滲入了詩人怎樣的情感?這些意象是怎樣表達情感的? 選取的意象有:盡錦衣的戰士、如花的宮女、宮殿、鷓鴣等。
抒發了昔盛今衰的深沉感慨。(或“表達盛衰無常的感慨”)前三句極寫威武、勝利、榮華,最后一句只見破敗荒涼。
前后強烈的對比將昔盛今衰的感慨抒發得淋漓盡致。 三、器樂類:羌笛(羌管、笛)、胡笳、琵琶、戍角 1、羌笛、胡笳:古代西部的一種樂器,它所發出的是凄切之音,唐代邊塞詩中經常提到,往往表示戍邊思歸。
王之渙: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李白: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東風滿洛城。
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古詩詞中的歷史見證者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