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稱贊云霄詩句,像一首詩的詩句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李白————愿乘冷風去,直上浮云霄
杜甫———白衣飄飄入云霄,晚霞滾滾當空照
.
還有得就似乎找不到了吧 只有幾個【云】的詩句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杜牧】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李白】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杜甫】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
黑云壓城城欲催,甲光向日金磷開【李賀】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未入船【蘇軾】
孤山寺北賈亭西, 水面初平云腳低。【白居易】
2.稱贊云霄的詩句有哪些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愿乘冷風去,直出浮云間秋詞作者: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譯文:自古以來,騷人墨客都悲嘆秋天蕭條、凄涼、空曠。
我卻說秋天遠遠勝過春天。秋日天高氣爽,晴空萬里。
一只仙鶴直沖云霄推開層云,也激發我的詩情飛向萬里晴空。鑒賞:“自古逢秋悲寂寥”,詩人開篇,即以議論起筆,斷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觀念,表現出一種激越向上的詩情。
首句即明確指出自古以來,人們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嘆秋天的寂寞蕭索。“自古”和“逢”,極言悲秋的傳統看法的時代久遠和思路模式的頑固。
接著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態度鮮明,說出的是詩人的自信,這種自信,盡管染上的,是一種不幸的色彩,然而,詩人闊大的胸襟卻非凡地溶解了這種不幸。“秋日勝春朝”,用對比手法,熱情贊美秋天,說秋天比那萬物萌生,欣欣向榮的春天更勝過一籌,這是對自古以來那種悲秋的論調的有力否定。
第三句選擇了典型事物具體生動地勾勒了一幅壯美的畫面。詩人抓住秋天“一鶴凌云”,這一別致的景觀的描繪,展現的是秋高氣爽,萬里晴空,白云漂浮的開闊景象。
那凌云的鶴,也載著詩人的詩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雖然,這鶴是孤獨的,然而它所呈現出來的氣勢,卻是非凡的。
一個“排”字,所蘊涵的深意,盡在不言中了。也許,詩人是以“鶴”自喻,也許是詩人視“鶴”為不屈的化身。
這里,有哲理的意蘊,也有藝術的魅力,發人深思,耐人吟詠。這幅畫面是對“秋日勝春朝”的生動注腳。
第四句緊接上句直接抒寫自己的感受,看到這一壯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蕩澎湃的詩情勃發出來,也像白鶴凌空一樣,直沖云霄了。字里行間作者那樂觀的情懷,昂揚的斗志國安呼之欲出。
如果說,上句側重寫秋的“形美”,那么這句則突出秋的“神韻”,使“秋日勝春朝”的觀點表現得更鮮明,更有力度。“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展現的,不僅僅是秋天的生機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種高揚的氣概和高尚的情操。
這樣的詩,沒有什么悲涼的氣息,詩人隨著自己的“詩情”,和想象馳騁于碧空之上。于是,鶴飛之沖霄,詩情之曠遠,“實”和“虛”便融合在了一起,所獲得的全然是一種勵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詩氣勢雄渾,意境壯麗,融情、景、理于一爐,不僅僅表現出是秋天的生機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種高揚精神和開闊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響的秋歌,留下的是一份難能可貴的精神財富。登太白峰作者:李白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
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愿乘冷風去,直出浮云間。
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一別武功去,何時復更還?譯文:向西攀登太白峰,在日落時分才登上峰巔。
太白星向我問候,要為我打開天關。我愿乘那清風而去,飛行于那浮云之間。
舉起手就可以接近月亮,向前飛行似乎已無山巒阻礙。一旦離別武功山而遠去,什么時候才能回還呢?鑒賞:“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
詩的開頭兩句,就從側面烘托出太白山的雄峻高聳。李白從西攀登太白山,直到夕陽殘照,才登上峰頂。
太白峰高矗入云,終年積雪,俗語說:“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山勢如此高峻,李白卻要攀登到頂峰,一“窮”字,表現出詩人不畏艱險、奮發向上的精神。
起句“西上太白峰”正是開門見山的手法,為下面寫星寫月作了準備。登高壯觀,詩人浮想聯翩,仿佛聽到:“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
太白星對他傾訴衷情,告訴他,愿意為他打開通向天界的門戶。詩人和星星之間的友誼十分親切動人,富有人情味。
李白一向熱愛皎潔的明月和閃亮的星星,常常把它們人格化:“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把酒問月》)“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下獨酌》)詩人好像在向明月這個知心朋友問候,共敘歡情。而在這首詩里,太白星則主動問好,同他攀談,并愿為之“開天關”。
詩人想象新穎活潑,富有情趣。在這里,李白并沒有直接刻畫太白峰的高峻雄偉,只是寫他和太白星側耳傾談,悄語密話的情景,就生動鮮明地表現出太白山高聳入云的雄姿。
這是一種化實為虛,以虛寫實的手法。李白另有一些詩也描繪了太白山的高峻,但卻是用實寫的手法,如《古風·其五》中:“太白何蒼蒼,星辰上森列。
去天三百里,邈爾與世絕。”《蜀道難》中,也正面形容太白山的險峻雄奇:“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雖然是同一個描寫對象,李白卻根據詩歌內容的不同要求而采用豐富多彩的表現方式,使讀者有新穎之感。詩人登上太白峰,通向上天的門戶又已打開,于是幻想神游天界:乘著習習和風,飄然高舉,自由飛升,穿過濃密云層,直上太空,向月奔去。
“愿乘泠風去,直出浮云間”,“泠風”就是清風的意思,這種形象自由輕快,有如天馬行空,任意馳騁,境界異常開闊。詩人飄飄然有出世的念頭。
“愿乘泠風去”化用《莊子·逍遙游》中“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的語意,但這里用得靈活自然,并不顯出斧鑿痕跡。“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
這兩句的意境和“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有。
3.含有云霄的詩詞
兵車行(第六句含有“云霄”)
杜甫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4.求 帶【云霄】二字的 詩句
李白————愿乘冷風去,直上浮云霄
杜甫———白衣飄飄入云霄,晚霞滾滾當空照
.
還有得就似乎找不到了吧 只有幾個【云】的詩句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杜牧】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李白】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杜甫】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
黑云壓城城欲催,甲光向日金磷開【李賀】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未入船【蘇軾】
孤山寺北賈亭西, 水面初平云腳低。【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