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不長記性”的詩句有哪些
1、《偶作寄朗之》——唐·白居易
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白話譯文:年事已高開始健忘,只有你我往日相處的情景不曾忘記。
2、《漫題三首》——唐·司空圖
齒落傷情久,心驚健忘頻。
白話譯文:因為牙齒的掉落傷感了很久,因為心里害怕所以經常忘東忘西,記性不好。
3、《理故書二首》——宋·劉克莊
但憶初強記,誰知晚健忘。
白話譯文:當初記憶力很好,誰知道到了晚年開始記性不好了。
4、《贈曾桑中彈琴》——宋·王之道
我老苦健忘,百不記六七。
白話譯文:我老了,惹上健忘癥,很苦惱,百件記不下六七件。
5、《歲暮》——南宋·陸游
久衰豈是見人時,健忘偏于養性宜。
白話譯文:年紀大了,容易衰老,不是見人的時候,記性不好的人,應該休養生息,使心智本性不受損害。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偶作寄朗之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漫題三首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理故書二首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贈曾桑中彈琴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歲暮
2.形容記憶力好的詞語
過目不忘:看過就不忘記.形容記憶力非常強.
○ 過目成誦:成誦:能背誦.看過一遍就能背下來.形容記憶力強.
○ 舉一反三:反:類推.比喻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他許多事情.
○ 觸類旁通:觸類:接觸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貫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識或規律,進而推知同類事物的知識或規律.
○ 融會貫通: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 精明強干:機靈聰明,辦事能力強.
○ 頭角崢嶸:頭角:比喻青年人顯露出來的才華;崢嶸:特出的樣子.形容年輕有為,才華出眾.
○ 聰明才智:指有豐富敏捷的智力和顯著的才能.
○ 博聞強記:聞:見聞.形容知識豐富,記憶力強.
○ 一目十行:看書時同時可以看十行.形容看書非常快.
○ 十行俱下: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讀書極快.
○ 聞一知十:聽到一點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類推.
3.形容“記性不好的人”的詩有哪些
一.《偶作寄朗之》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歷想為官日,無如刺史時。
歡娛接賓客,飽暖及妻兒。
自到東都后,安閑更得宜。
分司勝刺史,致仕勝分司。
何況園林下,欣然得朗之。
仰名同舊識,為樂即新知。
有雪先相訪,無花不作期。
斗濃干釀酒,夸妙細吟詩。
里巷千來往,都門五別離。
歧分兩回首,書到一開眉。
葉落槐亭院,冰生竹閣池。
雀羅誰問訊,鶴氅罷追隨。
身與心俱病,容將力共衰。
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二.《漫題三首》
年代: 唐 作者: 司空圖
亂后他鄉節,燒殘故國春。自憐垂白首,猶伴踏青人。
齒落傷情久,心驚健忘頻。蝸廬經歲客,蠶市異鄉人。
率怕人言謹,閑宜酒韻高。山林若無慮,名利不難逃。
三.《歲暮》
年代: 宋 作者: 陸游
久衰豈是見人時,健忘偏于養性宜。
噉飯著衣常苦嬾,為誰欲理一團絲?
四.《自詒》
年代: 宋 作者: 陸游
健忘閑何害?貪眠老正宜。
本心惟泥酒,余習略存詩。
未廢春農業,猶堪幼學師。
微官何所戀,請老五年遲。
五.《示同志》
年代: 宋 作者: 劉克莊
旋入洛中新保社,稍增汾曲舊田廬。
市朝幸免髠鉗我,尸祝何煩俎豆予。
靜看芭蕉身不實,健忘椰子腹無書。
故人遠致郫筒餉,待約鄰翁共破除。
六.《早衰》
年代: 宋 作者: 范成大
早衰頭腦已冬烘,信拙心情似苦空。
僚舊姓名多健忘,家人長短總佯聾。
一窗暖日棋聲里,四壁寒燈藥氣中。
晚景只消如此過,不堪拈出教兒童。
七.《健忘一首》
年代: 宋 作者: 劉克莊
昏昏健忘廢專精,默坐空齋忽自驚。
少作回看如兩手,舊書重讀似前生。
卻疑安世知三篋,不曉睢陽記一城。
莫怪詩成呼燭寫,曉窗追憶欠分明。
八.《理故書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劉克莊
軸猶插高架,檠已棄低墻。
可惜亡三篋,安能讀一箱。
自慚伯仁退,不及阿宜長。
但憶初強記,誰知晚健忘。
九.《贈曾桑中彈琴》
年代: 宋 作者: 王之道
春寒沍連冬,春雪深數尺。
千門擁瓊瑰,跬步燕越隔。
朝來有情意,淡日透云隙。
殷勤貴公子,訪我跨龍脊。
登堂笑不休,為言督詩責。
君嘗許我詩,挽仰歲三易。
至今猶未償,無乃言遂食。
我老苦健忘,百不記六七。
十.《忘歸》
年代: 宋 作者: 釋文珦
久作余英客,溪山似有緣。
柳堤便野步,竹寺稱幽禪。
結伴尋沙鷺,忘歸笑杜鵑。
翛然繩檢外,頗覺勝神仙
4.形容人記憶力好的成語
過目不忘、過目成誦、一目十行、十行俱下、半面不忘。
一、過目不忘
釋義:看過一遍就不會忘記;形容記憶力強;也形容給人的印象深刻。
出自:《晉書 苻融載記》:“耳聞則誦,過目不忘,時人擬之王粲。”
示例:經過幾年訓練,他真練就了一套過目不忘的本領,還到中央電視臺表演過呢!
二、過目成誦
釋義:只要看一遍就能背誦。形容記憶力極強。
出自:《宋史 劉恕傳》:“恕少穎悟,書過目即成誦。”
示例: 他天資好,又勤奮努力,總是可以過目成誦、出口成章。
三、一目十行
釋義:看書時同時可以看十行。形容看書非常快。
出自:宋 劉克莊《雜記六言詩》詩:“五更三點待漏,一目十行讀書。”
示例:有些文稿,我可以一目十行,但有些則是需要字字精讀。
四、十行俱下
釋義: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讀書極快。
出自:《梁書 簡文帝紀》:“讀書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經目必記。”
示例:李清菬幼有大志,過目不忘,讀書十行俱下,十歲便有神童之譽。
五、半面不忘
釋義:半面:見過面。見過面就不遺忘。形容記憶力極強。
出自:《北齊書 楊愔傳》:“其聰記強識,半面不忘。”
示例:對她那半面不忘的記憶力,我非常佩服。
5.形容記性不好的幽默句子
1、你總說我記性不好,你交待的事老是記不牢,可是你知道嗎?有些時候我不是記不牢,我只是怕我忘不掉。
2、你走了,腦子頓時一片空白,努力回想我們在一起的快樂時光,可是越是刻意去想起,越是記不起。
3、我的記性不好,時間一過,一分開,誰都忘了,你不要離我太遠啊,要經常跟我聊天,以后工作了每天下班要跟我說兩句話,我怕我一不小心,把你也忘了。有些人我想一直記得,但是最后還是不知道該怎樣想起。
4、他們的忘記也許正由于他們感到慚愧,也許更由于他們不覺慚愧。慚愧常使人健忘,虧心和丟臉的事總是不愿記起的事,因此也很容易在記憶的篩眼里走漏得一干二凈。慚愧也使人畏縮、遲疑,耽誤了急劇的生存競爭;內疚抱愧的人會一時上退卻以至于一輩子落伍。 ----楊絳《干校六記》
5、人是有慢性健忘癥的,誰不每天重溫昨天,終會忘掉過去的。 ----沐玉寒
6、平生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7、人真的是很健忘,只記得想記得的部分,就像現在,看自己小時候的日記都會覺得陌生,像在看別人寫的與自己無關的故事一樣。
8、黑白照片,如回憶一樣,在失去了多彩的懸念后,成為了單純的故事。但在那黑白的相片里,有你,也有我。作為往事,它是完美的,是值得追憶的,是讓人在臨走之前,拿出來看,拿出來說,同時,也最希望再見的。看著身邊人的老去。陡然驚覺,或許,對于個人來說,世間最強大的力量,就是時間所帶來的衰老吧了吧,無論年輕時何等美麗,何等敏捷,何等精明,何等偉大,何等富有,何等厲害的人,最后,都會變得走不動路,都會變得需要人照顧,變得百病纏身,變得敏感脆弱,變得健忘癡呆,變得不能自理。碌碌一生何所慕,汲汲營營求榮辱;回頭再看云煙處,生如朝露再難復。
9、這個世界比你想象中還要來得健忘
10、群體是健忘的、是非不定的、忘恩負義的、殘忍的。 ----李敖《北京法源寺》
拓展資料:
記憶力是漢語詞語,(讀音為jì yì lì),(英文解釋:the faculty of memory; the ability to memorize)是識記、保持、再認識和重現客觀事物所反映的內容和經驗的能力。
記憶是人類心智活動的一種,屬于心理學或腦部科學的范疇。記憶代表著一個人對過去活動、感受、經驗的印象累積,有相當多種分類,主要因環境、時間和知覺來分。
(一)在記憶形成的步驟中,可分為下列三種信息處理方式:
1.譯碼:獲得信息并加以處理和組合。
2.儲存:將組合整理過的信息做永久紀錄。
3.檢索:將被儲存的信息取出,回應一些暗示和事件。
記憶就是客觀存在,是物質或物質系統變化的痕跡的即時狀態。事實上,最早的記憶是大自然的記憶。但人們習慣于大腦的記憶。可以認為,大腦記憶是大自然記憶中的特殊部分,故記憶可分為廣義記憶和狹義記憶二大類。廣義記憶泛指大自然的記憶和生命體力活動的記憶,狹義記憶單指大腦的記憶。根據人類的約定俗成,狹義記憶簡稱為記憶。
記憶作為一種基本的心理過程,是和其他心理活動密切聯系著的。在知覺中,人的過去經驗有重要的作用,沒有記憶的參與,人就不能分辨和確認周圍的事物。在解決復雜問題時,由記憶提供的知識經驗,起著重大作用。認知心理學家把記憶的研究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其原因也在這里。
來源于百度百科:記憶力
6.形容人的記憶力好的成語有哪些求大神幫助
過目不忘:看過就不忘記。
形容記憶力非常強。 ○ 過目成誦:成誦:能背誦。
看過一遍就能背下來。形容記憶力強。
○ 舉一反三:反:類推。比喻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他許多事情。
○ 觸類旁通:觸類:接觸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貫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識或規律,進而推知同類事物的知識或規律。
○ 融會貫通: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 精明強干:機靈聰明,辦事能力強。
○ 頭角崢嶸:頭角:比喻青年人顯露出來的才華;崢嶸:特出的樣子。形容年輕有為,才華出眾。
○ 聰明才智:指有豐富敏捷的智力和顯著的才能。 ○ 博聞強記:聞:見聞。
形容知識豐富,記憶力強。 ○ 一目十行:看書時同時可以看十行。
形容看書非常快。 ○ 十行俱下: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
形容讀書極快。 ○ 聞一知十:聽到一點就能理解很多。
形容善于類推。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形容面積大記性好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