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撕心裂肺的詩詞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胭脂淚 相留醉 幾時重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2.撕心裂肺的詩句
1、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宋代: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腸斷 一作:斷腸)
釋義:
你我夫妻訣別已經整整十年,強忍不去思念可終究難忘懷。孤墳遠在千里之外,沒有地方能訴說心中的悲傷凄涼。即使你我夫妻相逢怕是也認不出我來了,四處奔波早已是灰塵滿面兩鬢如霜。
昨夜在夢中又回到了家鄉,看見你正在小窗前對鏡梳妝。你我二人默默相對無言,只有淚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著、長著小松樹的墳山,就是妻子年年痛欲斷腸的地方了吧。
2、阿衛韓郎相次去,夜臺茫昧得知不?
《夢微之》唐代:白居易
夜來攜手夢同游,晨起盈巾淚莫收。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陽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阿衛韓郎相次去,夜臺茫昧得知不?
釋義:
夜里做夢與你攜手共同游玩,早晨醒來淚水流滿巾也不擦拭。在漳浦我三次生病,長安城草生草長已經八個年頭。想你逝去九泉尸骨已經化成泥沙,我還暫時寄住人間白發滿頭。阿衛韓郎已經先后去世,黃泉渺茫昏暗能夠知曉嗎?
3、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時。
《沒蕃故人》唐代:張籍
前年伐月支,城下沒全師。蕃漢斷消息,死生長別離。
無人收廢帳,歸馬識殘旗。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時。
釋義:
前年出征月支,在城下全軍覆沒。吐蕃和唐朝斷了音訊,我與你生死兩隔,長久別離。戰場上無人收拾廢棄的營帳,歸來的戰馬還認識殘破的軍旗。想祭奠你又懷疑你還活著,此時只能朝著天邊痛哭沈涕。
4、憑仗丹青重省識,盈盈,一片傷心畫不成。
《南鄉子·為亡婦題照》清代:納蘭性德
淚咽卻無聲,只向從前悔薄情。憑仗丹青重省識,盈盈,一片傷心畫不成。
別語忒分明,午夜鶼鶼夢早醒。卿自早醒儂自夢,更更,泣盡風檐夜雨鈴。
釋義:
熱淚雙流卻飲泣無聲,只是痛悔從前沒有珍視你的一往深情。想憑藉丹青來重新和你聚會,淚眼模糊心碎腸斷不能把你的容貌畫成。離別時的話語還分明在耳,比翼齊飛的好夢半夜里被無端驚醒。你已自早早醒來我卻還在夢中,哭盡深更苦雨風鈴聲聲到天明。
5、霜殞蘆花淚濕衣,白頭無復倚柴扉。
《思母》元代:與恭
霜殞蘆花淚濕衣,白頭無復倚柴扉。
去年五月黃梅雨,曾典袈裟糴米歸。
釋義:
留住母愛,留不住時光,眼淚打濕了衣襟,老母再不能倚門望兒。去年五月間的梅雨季節,無奈典當了袈裟才換了些米送到家中。
3.描寫撕心裂肺的句子
魚那么信任水,水卻煮了魚。葉子那么信任風,風卻吹落了葉。人心的冷暖,總是一直變幻。熟悉的陌生了,陌生的走遠了。人與人之間,全靠一顆心,情與情之間,全憑一寸真。落葉知秋,落難知友!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
2. “有人問喜歡與愛有什么區別?上帝指了指一個孩子,只見他站在花前,被花的美麗迷醉,不由伸出手把花摘下來。 上帝說這就是喜歡。 接著,上帝指了指另一男孩,只見他滿頭大汗在給花澆水,又擔心花被烈日曬著,自己站在花前擋光。 上帝說這就是愛。童話里不是騙人的,喜歡是為了得到,而愛卻是付出。”
3. 當我們搬開了別人的絆腳石時,也許恰恰是在為自己鋪路。助人又能利已的事何樂而不為?
4. 有過的期待,有過的感動,竟然在淚花竟放時,忘卻了美麗的姿態。
5. 喜歡你,認真且慫,從一而終。
6. 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的將心比心,你一味的付出不過是慣出來得寸進尺的人。太過考慮別人的感受,就注定自己不好受。所以啊,余生沒那么長,請你忠于自己,活得還像自己。
7. 心若一動,淚就千行。
4.疼到撕心裂肺的古詩
賀鑄的《半死桐》詩句最撕心裂肺!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
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垅兩依依。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這是一首情真意切、語深辭美、哀傷動人的悼亡詞,上片開頭兩句用賦,直抒胸臆,寫作者這次重回蘇州經過閶門,一想起和自己相濡以沫的妻子已長眠地下,不禁悲從中來,只覺得一切都不順心,遂脫口而出道:“同來何事不同歸?”接以“同來何事不同歸”一問,問得十分無理,實則文學往往是講“情”而不講“理”的,極“無理”之辭,正是極“有情”之語。
“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兩句,借用典故,用半死梧桐和失伴鴛鴦比喻自己知天命之年卻成為鰥夫,孑身獨存的苦狀,寂寞之情,溢于言表。“清霜”二字,以秋天霜降后梧桐枝葉凋零,生意索然,比喻妻子死后自己也垂垂老矣。“頭白”二字一語雙關,鴛鴦頭上有白毛,而詞人此時已年屆五十,也到了滿頭青絲漸成雪的年齡。這兩句形象地刻畫出了作者的孤獨的凄涼。供參考。
5.撕心裂肺的詩詞
撕心裂肺的句子
1、失望bai,有時候也是一種愉悅,正因有所期盼因此才會失望。正因有愛,才會有期盼,因此縱使失望,也是一種愉悅,雖然這種愉悅有點痛。
2、身邊沒有了那個能夠依靠的肩膀,破碎的情架終藏不住眼淚。
3、等待du,是生命最初的蒼老。
4、我還在原地等你,你zhi卻已經忘記曾來過那里。
5、如果有一天,你要離開我,我不會留你,我知道,你有你的理由。如果將來的某一天,你說你其實還愛我,我會告訴你,其實我還在等你。或許能夠愛很多次,然而有一dao個人能夠讓我笑得最美麗,哭得最悲哀,沒有你真的連呼吸都會痛。
6、只能默默內的祝福你得到真正的愉悅,站在你永遠看不到我的地方。
7、當我決定要離開你,如果那時你還愛我,請你不好告訴我,正因我容不想再次被傷害,如果那時你已不再愛我,也請你不好告訴我,正因我不想哭著離開。
8、童話已經結束,遺忘就是愉悅。
6.有沒有一首詩可以形容“撕心裂肺”
釵頭鳳: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
東風惡,歡情薄,
一懷愁緒,幾年離索,
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
桃花落,閑池閣,
山盟雖在,錦書難托,
莫、莫、莫。
其二: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
曉風乾,淚痕殘,
欲箋心事,獨語斜欄,
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聲寒,夜闌珊,
怕人詢問,咽淚裝歡,
瞞、瞞、瞞。
7.我要很悲涼的詩句,七個字的
【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落日的余輝在老樹上流連,夕陽的晚照在枯藤里游移。滄桑的老樹斑駁得快要死去,瘦弱的枯藤無力地向上爬行;昏沉蒼老的烏鴉疲憊不堪,棲息在衰枝上,懶得飛行。
馬致遠“秋思”中的“枯藤老樹昏鴉”,在這國畫般的彩畫奇石中,淋漓盡致,栩栩如生的被表現出來。殘陽落山后,苦藤竟自爬; 樹靜風不止,烏鴉變昏鴉!《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賞析:這首小令僅五句28字,語言極為凝煉卻容量巨大,寥寥數筆就勾畫出一幅悲緒四溢的“游子思歸圖”,淋漓盡致地傳達出漂泊羈旅的游子心。
這幅圖畫由兩部分構成:一、由精心選取的幾組能代表蕭秋的景物組成一幅暮色蒼茫的秋野圖景;二、抒寫內心深處無盡傷痛而獨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剪影。第一幅畫共18個字九個名詞,其間無一虛詞,卻自然流暢而涵蘊豐富,作者以其嫻熟的藝術技巧,讓九種不同的景物沐于夕陽的清輝之下,象電影鏡頭一樣以“蒙太奇”的筆法在我們面前依次呈現,一下子就把讀者帶入深秋時節:幾根枯藤纏繞著幾顆凋零了黃葉的禿樹,在秋風蕭蕭中瑟瑟地顫抖,天空中點點寒鴉,聲聲哀鳴……寫出了一片蕭颯悲涼的秋景,造成一種凄清衰頹的氛圍,烘托出作者內心的悲戚。
我們可以想象,昏鴉尚能有老樹可歸,而游子卻漂泊無著,有家難歸,其間該是何等的悲苦與無奈啊!接下來,眼前呈現一座小橋,潺潺的流水,還有依稀裊起炊煙的農家小院。這種有人家安居其間的田園小景是那樣幽靜而甜蜜,安逸而閑致。
這一切,不能不令浪跡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鄉的小橋、流水和親人。在這里,以樂景寫哀情,令人倍感凄涼,烘托出淪落他鄉的游子那內心彷徨無助的客子之悲。
第二幅畫里,我們可以看到,在蕭瑟的秋風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飽嘗鄉愁的游子卻騎著一匹延滯歸期的瘦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著遠方踽踽而行。此時,夕陽正西沉,撒下凄冷的斜暉,本是鳥禽回巢、羊牛回圈、人兒歸家的團圓時刻,而游子卻仍是“斷腸人在天涯”,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鄉的游子面對如此蕭瑟凄涼的景象,怎能不悲從中來,怎能不撕心裂肺,怎能不柔腸寸斷!一顆漂泊羈旅的游子心在秋風中鮮血淋淋…… 一支極為簡短的小曲,表達了難以盡述的內蘊,形象地描繪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愴的內心世界,給人以震撼人心的藝術感受。
讓人讀之而倍感其苦,詠之而更感其心。讀此曲而不淚下者不明其意也。
這首小令之所以獲得如此高的贊譽,一方面是由于它描繪了一幅絕妙的深秋晚景圖,真切地表現出天涯淪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調雖然低沉,但卻反映了當時沉悶的時代氣氛,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它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比較明顯的特點是:1.簡約與深細相依 古人宋玉曾用“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來形容美女身量的恰到好處。《天凈沙秋思》文字之精煉,也可以說達到了不能再增、減一字的程度。
全篇僅五句,二十八字,既無夸張,也不用典,純用白描勾勒出這樣一幅生動的圖景: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仆仆的游子,騎著一匹瘦馬,迎著一陣陣冷颼颼的西風,在古道上踽踽獨行。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即將歸巢的暮鴉在樹梢上盤旋;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來到溪邊的幾戶人家門前,這時太陽快要落山了,自己卻還沒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的長夜,不禁悲從中來,肝腸寸斷。
至于游子為什么飄泊到這里?他究竟要到哪里去?這些言外之意,盡可聽憑讀者自己去想像。這首小令,確實不愧為言簡意豐、以少勝多的佳作。
小令的前三句,十八個字,共寫了藤、樹、鴉、橋、水、家、道、風、馬九種事物,一字一詞,一字一景,真可謂“惜墨如金”。但是,凝練而并不簡陋,九種事物名稱之前分別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現各自特征的修飾語,使各個事物都帶上了鮮明的個性,又使本來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蒼涼的深秋暮色籠罩下,構成了一個統一體。
作者沒有寫這些事物的方位,也未寫這些事物與游子活動的關系,但讀者又可以想像得到,并把它們緊密地聯系起來。簡約之中見出深細。
2.靜景與動景相映 《天凈沙秋思》的藝術效果,又得力于成功地運用映襯技法。作者將許多相對獨立的事物同時納入一個畫面之中,從而形成動與靜、明與暗、背景與主體的相互映襯:處于動態中的“流水”,與處于靜態中的“小橋”“人家”相映,更顯出環境的幽靜;“西風”與“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見蒼涼;在作者勾勒的秋景圖上,一面是枯藤、老樹、昏鴉在秋風蕭颯中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余暉給枯藤、老樹、昏鴉涂上一抹金黃的顏色;“小橋流水人家”,呈現一派清雅、安適的景象,與淪落異鄉的游子相映,使“斷腸人”更添悲愁。
從整個構圖看,前四句寫景,末一句寫人。但人是主體,景物是人活動的背景,把背景寫充分了,主體就被烘托出來了。
這正是相互映襯的妙用。3.景色與情思相融 詩言志。
這首小令旨在表達天涯淪落人的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