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蔣勛說唐詩的第一講的摘抄100字
以下的遈唐詩: 楊炯的《從軍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雕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王之渙的《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 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孤帆泊何處? 天涯一望斷人腸. 柳宗元的《別舍弟宗一》: 寥落殘魂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 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
桂嶺瘴來云似墨,洞庭春盡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夢,長在荊門郢樹煙。
儲光羲的《釣魚灣》: 垂釣綠灣春,春深杏花亂。 潭清疑水淺,荷動知魚散。
王昌齡的《塞下曲》: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昔日長城戰,咸言意氣高。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王昌齡的<<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李白《古風五十九首》之一: 大車揚飛塵,亭午暗阡陌。 中貴多黃金,連云開甲宅。
路逢斗雞者,冠蓋何輝赫。 鼻息干虹蜺〔ní倪〕,行人皆怵惕。
世無洗耳翁,誰知堯與跖。 李商隱《隋宮》: 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家。
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
地下若逢陳后主,豈宜重問后庭花?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蘇東坡《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不相識,塵滿面有空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聲聲慢 李清照 尋尋覓覓, 冷冷清清, 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 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 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 正傷心, 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
憔悴損, 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 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 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 怎一個、愁字了得! 蝶戀花 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 望極春愁, 黯黯生天際。
草色煙光殘照里, 無言誰會憑欄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 對酒當歌, 強樂還無味。
衣帶漸寬終不悔, 為伊消得人憔悴。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 天涯。 【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
望西都。意踟躕,傷心秦漢 經行處。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 [越調]夜行船 秋思 馬致遠 百歲光陰一夢蝶,重回首往事堪嗟。
今日春來,明朝花謝。急罰盞夜闌燈滅。
[中呂]山坡羊 驪山懷古 張養浩 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只見草蕭疏,水縈紆。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漢楚。
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終南望余雪》【唐】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問劉十九》【唐】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五言古詩: 感遇·其一 感遇·其二 月下獨酌 春思 望岳 贈衛八處士 佳人 夢李白·其一 夢李白·其二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送別 青溪 渭川田家 西施詠 秋登蘭山寄張五 夏日南亭懷辛大 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 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 尋西山隱者不遇 春泛若耶溪 宿王昌齡隱居 與高適薛據登慈恩寺浮圖 賊退示官吏·并序 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 初發揚子寄元大校書 寄全椒山中道士 長安遇馮著 夕次盱眙縣 東郊 送楊氏女 晨詣超師院讀禪經 溪居 樂府: 塞下曲·其一 塞下曲·其二 關山月 子夜秋歌 長干行 列女操 游子吟 七言古詩: 登幽州臺歌 古意 送陳章甫 琴歌 聽董大彈胡笳聲兼寄語弄房給事 聽安萬善吹篥歌 夜歸鹿門山歌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夢游天姥吟留別 金陵酒肆留別 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云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 丹青引贈曹霸將軍 寄韓諫議 古柏行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并序 石魚湖上醉歌·并序 山石 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 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 石鼓歌 漁翁 長恨歌 琵琶行·并序 韓碑 樂府: 燕歌行·并序 古從軍行 洛陽女兒行 老將行 桃源行 蜀道難 長相思·其一 長相思·其二 行路難 將進酒 兵車行 麗人行 哀王孫 哀江頭 五言律詩 : 經鄒魯祭孔子而嘆之 望月懷遠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在獄詠蟬·并序 和晉陵陸丞相早春游望 雜詩 題大庾嶺北驛 次北固山下 破山寺后禪院 寄左省杜拾遺 贈孟浩然 渡荊門送別 送友人 聽蜀僧浚彈琴 夜泊牛渚懷古 春望 月夜 春宿左省 至德二載甫自京金光門出間道歸鳳翔乾元初從左拾遺移華州掾與親故別因出此門。
2.蔣勛簡介 妻子
蔣勛簡介 蔣勛﹙1947年-﹚,臺灣知名畫家、詩人與作家。
福建福州人。生于古都西安,成長于臺灣。
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現任《聯合文學》社社長。
1972年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1976年返臺后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 并先后執教于文化、輔仁大學,擔任東海大學美術系系主任。
其文筆清麗流暢說理明白無礙,兼具感性與理性之美,有小說、散文、藝術史、美學論述作品數十種,并多次舉辦畫展深獲各界好評。 美的啟蒙者──母親 1947年出生在歷史古都西安的蔣勛,似乎血液中便流著一種傳統的古風,他即使學的是西洋藝術,也不同于一般的藝術家,永遠流露對儒家思想的執著。
一直到現在我都沒有遇見比我母親更會講故事的人。小時候我們家孩子最高興的事,就是母親今天心情好能講個故事來聽。
蔣勛的母親是前清旗人官宦家庭的獨生女,她曾經和外祖母守著一幢古宅,聽著仿如大觀園的家族故事,也歷經改朝換代、戰亂逃亡的顛沛流離歲月。這些在母親刻意渲染之下,都成了一篇篇神奇有趣的中國古老傳說,也是蔣勛記憶中最早的文學感動。
截止2020年1月官方沒有公布蔣勛妻子的個人信息。 擴展資料: 《蔣勛說唐詩》 《蔣勛說唐詩》中,蔣勛用十個章節來講述他心中的最精彩的一百首唐詩,他心中最好的唐朝詩人,從魏晉到晚唐,從文學到美學,從張若虛到李商隱,充滿詩意,充滿禪機,娓娓道來,好看,好讀,好美。
唐代是“花季”,是詩的盛世,是一場精彩的戲。 誕生了諸多偉大的詩人,如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李商隱等。
在《蔣勛說唐詩》中,蔣勛給我們講解唐詩的燦爛與華美,帶領我們體驗生命中的真與善與美,這將是一次愉悅的心靈出走。唐朝為什么會帶給我們感動,因為唐詩里有一種燦爛與華美。
唐朝就像漢文化一個短暫的度假期,是一次露營,人不會永遠露營,最后還是要回來安分地去遵循農業倫理。為什么我們特別喜歡唐朝,因為會覺得這一年回想起來,最美的那幾天是去露營和度假的日子,唐朝就是一次短暫的出走。
附贈蔣勛推薦閱讀的一百首唐詩別冊。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蔣勛。
3.蔣勛說唐詩怎么樣
今天看完了《蔣勛說唐詩》,強力推薦。
雖然我知道,也許從學術的嚴謹性來說,這未必是一本合格的書,但這毫不影響我的喜愛。對于一個像我這樣神往于傳統文化卻限于個人經歷,無法找到親近之門的人而言,這本書太適合了。
它把唐詩從經典的神壇上拉下來,從各種典故,釋義中解放出來,進入到我們的生活之中,與我們日常的困惑、茫然、恐懼、猶豫呼應;讓歷史不再以正經八百的端坐模樣出現,而呈現出有血有肉的可親近狀態。我驚艷于李白“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的豪邁,也感動于他“舉杯停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的寂寞;我開始體會到杜甫草堂的無奈與心酸,開始有耐心去等待有一天可以體味到“安得廣廈千萬間,大批天下寒士俱歡顏”背后詩人的偉大與落寞。
我也開始明白,那個可以寫出“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的白居易,背負這怎樣沉重的人文情懷,而最終將自己的文字沉淀到“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的淺白之中。甚至,連“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樣已經被中小學生用到濫情的句子背后,我重新看到了李商隱的艷情與細致! 如果有人和我一樣,無數次翻開《唐詩三百首》,卻始終無法看到最后,那么,我會強烈推薦這本書。
它可以讓我安靜下來,讓我看到,我所有的生活的矛盾與糾纏,都活生生地呈現在古人地吟唱里。
4.蔣勛說唐詩怎么樣
今天看完了《蔣勛說唐詩》,強力推薦。
雖然我知道,也許從學術的嚴謹性來說,這未必是一本合格的書,但這毫不影響我的喜愛。對于一個像我這樣神往于傳統文化卻限于個人經歷,無法找到親近之門的人而言,這本書太適合了。
它把唐詩從經典的神壇上拉下來,從各種典故,釋義中解放出來,進入到我們的生活之中,與我們日常的困惑、茫然、恐懼、猶豫呼應;讓歷史不再以正經八百的端坐模樣出現,而呈現出有血有肉的可親近狀態。我驚艷于李白“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的豪邁,也感動于他“舉杯停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的寂寞;我開始體會到杜甫草堂的無奈與心酸,開始有耐心去等待有一天可以體味到“安得廣廈千萬間,大批天下寒士俱歡顏”背后詩人的偉大與落寞。
我也開始明白,那個可以寫出“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的白居易,背負這怎樣沉重的人文情懷,而最終將自己的文字沉淀到“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的淺白之中。甚至,連“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樣已經被中小學生用到濫情的句子背后,我重新看到了李商隱的艷情與細致! 如果有人和我一樣,無數次翻開《唐詩三百首》,卻始終無法看到最后,那么,我會強烈推薦這本書。
它可以讓我安靜下來,讓我看到,我所有的生活的矛盾與糾纏,都活生生地呈現在古人地吟唱里。
5.《蔣勛說唐詩》讀后感(感想600字以上)
《蔣勛說唐詩》讀后感
在讀《蔣勛說唐詩》之前,我以為這本書是一本非常嚴肅的文學研究作品,本已做好了“堅持”的準備,卻不想一打開此書后,就被簡潔直白,旁征博引的評論,風趣幽默的語言吸引,甚至舍不得合上,一口氣看完了才罷休。
這本書通過介紹唐朝各個時期的六位詩人,講述了唐朝的興衰與唐詩文化隨之的發展和變化。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被譽為“以孤篇壓倒全唐之作”,而蔣勛先生對其中所蘊含的唐的精神的剖析,對唐詩格式的解說,令我對這首本以為已耳熟能詳的詩的理解又更進了一步。而李白又是另一種風格。《將進酒》的狂放不羈,《蜀道難》的大膽想象,李白作詩不受格律束縛,反而善加運用,在作者的帶領下,我感受著《蜀道難》多變的韻律節奏,體會著李白用多變復雜的節奏韻律所表現出的蜀道崎嶇難行,地形陡峭險峻的特點。安史之亂時期的詩圣杜甫,關心百姓疾苦的白居易,他們二人有很多描寫戰亂,兵役重壓下百姓的苦難和無奈。杜甫的《石壕吏》,白居易的《新豐折臂翁》,《賣炭翁》的解讀,令我更深入地了解詩人心里的悲哀和憤慨。而作者以兩首詩對比白居易寫《長恨歌》,表現出詩人的心境變化,令人感嘆。李商隱的時代已是晚唐,昔日繁華只似大夢一場,在李商隱的詩中見到“向晚”,“凋碧樹”,“夕陽”等意象,總讓人感到一絲感傷。而有時,又有一種對生命的感悟。有人說晚唐時的詩詞藻華麗,但我讀了這本書后,卻感到自己明白了那個時代的詩人們那難言的情感。
在課堂上,我通過學習詩的形式,格律,平仄,各種各樣的修辭手法來學習一首詩,而在這本書中,我隨著作者細細感受每一首詩的精神,全然沒有課堂上把詩一個字一個字地分析的全無意境,而仿佛有種沉浸在文學的氛圍中的愉悅和輕松。書中不僅介紹唐詩,也詳細地介紹了唐朝不同時期不同的風氣,政治,大眾的思想習慣,從而也使我很多以前有不理解或認為詩人寫的奇怪的地方有了正確的認識,有盛唐的歌舞升平,思想開放,才有了李白的隨意瀟灑;有了安史之亂這樣的戰亂時期,才有了杜甫這般的憂愁悲憤;有晚唐繁華落盡,才有了李商隱的感傷嗟嘆。不同的環境造就了不同的偉大,而作者則帶領我們去真正理解,感受這份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