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詩獨坐敬亭山意思
獨坐敬亭山
【作者】:李白
【朝代】:唐
【體裁】:五言絕句
【內容】:
眾鳥高飛盡,
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格律】:
○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本作的韻腳是:十五刪;可"十三元(半)十四寒十五刪一先"通押。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
【注釋】:
1.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縣北。《元和郡縣志》云:"在宣城縣北十里。山有萬松亭、虎窺泉"。《江南通志》卷一六寧國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東臨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煙市風帆,極目如畫"。
2.孤云:陶淵明《詠貧士詩》"孤云獨無依"。朱諫注:"言我獨坐之時,鳥飛云散,有若無情而不相親者。獨有敬亭之山,長相看而不相厭也"。
【釋義】
鳥兒們飛得沒有了蹤跡,天上飄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遠處飄去。只有我看著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無語地注視著我,我們倆誰也不會覺得厭煩。誰能理解我此時寂寞的心情,只有這高高的敬亭山了。
【背景】:
這首五絕作于天寶十二載(753)秋游宣州時,距他被迫于天寶三載離開長安已有整整十年時間了。長期飄泊生活,使李白飽嘗了人間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態炎涼,從而加深了對現實的不滿,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詩寫獨坐敬亭山時的情趣,正是詩人帶著懷才不遇而產生的孤獨與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懷抱中尋求安慰的生活寫照。
【賞析】:
前二句“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看似寫眼前之景,其實,把孤獨之感寫盡了:天上幾只鳥兒高飛遠去,直至無影無蹤;寥廓的長空還有一片白云,卻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飄越遠,似乎世間萬物都在厭棄詩人。“盡”“閑”兩個字,把讀者引入一個“靜”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鳥的喧鬧聲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靜;在翻滾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別的清幽平靜。因此,這兩句是寫“動”見“靜”,以“動”襯“靜”。這種“靜”,正烘托出詩人心靈的孤獨和寂寞。這種生動形象的寫法,能給讀者以聯想,并且暗示了詩人在敬亭山游覽觀望之久,勾畫出他“獨坐”出神的形象,為下聯“相看兩不厭”作了鋪墊。
詩的下半運用擬人手法寫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鳥飛云去之后,靜悄悄地只剩下詩人和敬亭山了。詩人凝視著秀麗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動不動地看著詩人。這使詩人很動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還愿和我作伴吧?“相看兩不厭”表達了詩人與敬亭山之間的深厚感情。“相”“兩”二字同義重復,把詩人與敬亭山緊緊地聯在一起,表現出強烈的感情。結句中“只有”兩字也是經過錘煉的,更突出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鳥飛云去又何足掛齒!這兩句詩所創造的意境仍然是“靜”的,表面看來,是寫了詩人與敬亭山相對而視,脈脈含情。實際上,詩人愈是寫山的“有情”,愈是表現出人的“無情”;而他那橫遭冷遇,寂寞凄涼的處境,也就在這靜謐的場面中透露出來了。
“靜”是全詩的血脈。這首平淡恬靜的詩之所以如此動人,就在于詩人的思想感情與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創造出來的“寂靜”的境界,無怪乎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要夸這首詩是“傳‘獨坐’之神”了。
表現了詩人的孤獨.
2.李白的古詩《獨坐敬亭山》
《獨坐敬亭山》古詩詞賞析_作者:李白《獨坐敬亭山》作者是唐代文學家李白。
其全文詩詞如下: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譯文】鳥兒們飛得沒有了蹤跡,天上飄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遠處飄去。只有我看著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無語地注視著我,我們誰也不會覺得滿足。
誰能理解我此時寂寞的心情,只有這高大的敬亭山了。【鑒賞】首先,從這首詩的字里行間所流露出的作者情緒來看,既然是孤獨、寂寞和無奈的心情寫照,那么,李白當時的處境應該是非常艱難的,其情緒也應該是非常低落的。
如果這首詩寫于753年,這正是李白初次來宣城的時間,那時的李白正值中年,且詩名如日中天,他來宣城并不是漂泊流離而至,而是應其從弟、在宣城為官的長史李昭多次殷勤相邀的結果。這有李白在《寄從弟李昭》一詩為證:“爾佐宣城郡,守官清且閑,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
李白到宣城后,受到時任宣城太守宇文先生的熱情款待,受到當地文人墨客的追崇和歡迎。他經常與崔侍御、宇文太守、從弟李昭等人對酒酣高樓,散發弄扁舟,“屈盤戲白馬,大笑上青山”。
經常與詩朋文友“時游敬亭山,閑聽松風眠。”“送客謝亭北,逢君縱酒還。”
他用如花妙筆將宣城描繪為:“江城如畫里,山晚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他豪情勃發,心中激蕩著“但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的沖動,他沉醉在“歌舞共謳吟,歡笑相拜賀”的興奮之中。
不僅如此,李白還在敬亭山下蓋起了住房,接來了子女共住以享天倫之樂。有詩為證:“我家敬亭下,輒繼謝公作。”
初到宣城的李白,生活的如此悠閑自在,稱心如意,怎么可能會有“獨坐敬亭山”的孤寂和“眾鳥高飛盡”的傷感呢?此外,從這首詩的字面上分析,既然李白對敬亭山達到了相看不厭的程度,應是看了多次,而不會是初次相看,所謂“不厭其煩”、“好書不厭百回看”便是這個道理。由此推測,李白這首詩不太可能是753年初次來宣城時所作,而應是在多次登臨敬亭山后所發出的感慨。
3.古詩(獨坐敬亭山)
獨坐敬亭山 李 白 zhòng niǎo gāo fēi jìn 眾 鳥 高 飛 盡 , gū yún dù qù xián 孤 云 獨 去 閑 . xiāng kàn liǎng bù yàn 相 看 兩 不 厭 , zhǐ yǒu jìng tíng shān 只 有 敬 亭 山 . 作者背景 見《靜夜思》的作者背景. 注詞釋義 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縣北,山上舊有敬亭. 閑:悠閑. 兩不厭:詩人把山擬人化了,覺得自己與敬亭山互相看不夠.厭,滿足,厭倦. 古詩今譯 成群的鳥兒高飛無蹤影,一片云兒獨自飄去悠然.和我終日相對卻看不夠的,只有閑靜的朋友敬亭山. 名句賞析 首小詩是李白在政壇上遭到打擊以后,第二次漫游安徽宣城時所作.前兩句寫眼前景,借“高飛”的“眾鳥”和“獨去”的“孤云”,創造出一個孤寂清幽的意境,寄托了詩人超脫現實、追求心靈平靜的愿望.后兩句將山人格化,說只有敬亭山才是自己真正的知己,詩人對現實社會中世態炎涼的厭惡之情,在這兩句看似平淡的詩句里得到了含蓄的表達.。
4.獨坐敬亭山 古詩
詩意:本詩通過對敬亭山的描寫,反映了詩中寂寞失落的愁緒。
《獨坐敬亭山》 唐代: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譯文:群鳥高飛無影無蹤,孤云獨去自在悠閑。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間兩不相厭,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擴展資料 詩人筆下,不見敬亭山秀麗的山色、溪水、小橋,并非敬亭山無物可寫,因為敬亭山“東臨宛溪,南俯城闉,煙市風帆,極目如畫”。 從詩中來看,無從知曉詩人相對于山的位置,或許是在山頂,或許在空闊地帶,然而這些都不重要了。
這首詩的寫作目的不是贊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借此地無言之景,抒內心無奈之情。詩人在被擬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尋到慰藉,似乎少了一點孤獨感。
然而,恰恰在這里,詩人內心深處的孤獨之情被表現得更加突出。人世間的深重的孤獨之情,詩人人生悲劇的氣氛充溢在整首詩中。
全詩似乎全是景語,無一情語,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雖句句是景,卻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之所說,是“情中景,景中情”。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獨坐敬亭山。
5.李百的古詩獨坐敬亭山這首詩是什么內容急
1.贈汪倫(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獨坐敬亭山 唐 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譯文: 鳥兒們飛得沒有了蹤跡,天上飄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遠處飄去.只有我看著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無語地注視著我,我們誰也不會覺得滿足.誰能理解我此時寂寞的心情,只有這高大的敬亭山了. 2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3.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境,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4. 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5.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6.靜夜思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7.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6.解釋《獨坐敬亭山》《望洞庭》《憶江南》3首古詩詞的意思解釋《獨
《獨坐敬亭山》鳥兒們飛得沒有了蹤跡,天上飄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遠處飄去.只有我看著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無語地注視著我,我們誰也不會覺得滿足.誰能理解我此時寂寞的心情,只有這高大的敬亭山了.《望洞庭》洞庭湖的湖光秋月相互輝映,湖面平靜好像銅鏡沒有打磨.遠望洞庭湖的君山和湖水,好似白銀盤中托著一青螺.《憶江南》1、唐 白居易《憶江南·江南好》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江南是個好地方,我熟悉那里的風景.日出時,江邊紅花比火還紅艷,春天里,一江綠水仿佛被藍草浸染.怎能讓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2、劉禹錫作品春去也,多謝洛城人.弱柳從風疑舉袂,叢蘭裛露似沾巾.獨坐亦含顰.可惜春天已經匆匆過去了,臨行的時候謝別洛陽城的人.柔弱的柳枝隨風飛舞象是揮手舉袂,一叢叢的蘭花沾滿白露正如浸濕的頭巾,遮住芳顏獨自歡笑又像是含嗔帶顰.3、溫庭筠作品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梳洗完畢,獨自一人登上望江樓,倚靠著樓柱凝望著滔滔江面.千帆過盡盼望的人都沒有出現,太陽的余暉脈脈地灑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著.思念的柔腸縈繞在那片白蘋洲上.4、李煜作品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昨天晚上的那個夢勾起我多少亡國之恨啊!我夢見了和過去出游上苑時一樣的熱鬧場面.車如流水,絡繹不絕;馬似游龍,奔騰跳躍.月光明媚,春風拂面,花兒正紅.。
7.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三首古詩的詩意《獨坐敬亭山》《望洞庭》《憶
獨做敬亭山:天上幾只鳥兒高飛遠去,直至無影無蹤;寂寥的長空還有一片白云,卻不肯停留,慢慢的越飄越遠,似乎世間萬物都厭棄詩人遠離而去.詩人靜靜的凝視著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動不動的看著詩人.世界上大概只有他愿和我做伴吧,真實難得一知己!只有這空空的敬亭山了.望洞庭:洞庭湖的水光與秋月交相融合,水面波平浪靜就好象銅鏡未磨.遠遠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綠,恰似白銀盤里拖著清清的田螺.憶江南:江南真好,我對江南的美麗風景曾經是多么的熟悉!太陽從東方升起,陽光普照大地,遍地開放鮮花更加艷麗,由于紅日 映照,所以紅花更紅,像燃料的火焰;春回大地,春光水碧,由于江 花紅,所以江南顯得更加碧綠.江南的風景這樣美好,能不讓人回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