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寫雨花臺的詩句有哪些
南京雨花臺的黃昏 (作者:金祥孔 2005年)
一抹夕陽
灑在雨花臺上
投下一道道銳利的陰影
很像當年日軍步步進逼南京時
標在作戰地圖里的那道黑色箭頭
在夕陽中
我不覺走進了
黑色箭頭的
濃重陰影
轉過身來
背對夕陽
我的影子在前方拉得很長
被濃濃的硝煙掩飾
被嗆人的腥風封鎖
爆竹般的槍聲
聲嘶力竭的廝殺聲
透過緊閉的大門
灌入每一個中國人的耳朵
比冬日的刺骨寒風
更使人戰栗
雨花臺的槍聲已漸漸遠去
慘絕人寰的大屠殺開始了
想起很多人
想起很多事
想起很多慘烈的場景
想起很多無恥的暴行
想起兩個劊子手的殺人比賽
想起許多日本兵的野獸行徑
我的眼中早已溢滿淚水……
雨花臺在記憶里無法寧靜
每走一步
都將踏進悲憤凄涼的往事
南京雨花臺的黃昏
一群老人
默默地坐在草坪邊空蕩的長椅上
掠過落日的余暉
心中系著時代的結
久久無法打開
2.求關于雨花臺的歇后語和詩句.越多越好
1崇崗跋馬晚春情,憑覽遺臺觸概情.便果云光致花雨,可能末路救臺城.聞道文樞問病由,雨花摩詰座無留.法師便果誠能致,已落人間第二籌.- 乾隆2雨花臺(七絕)2009-08-22秋陽斜照雨花臺,塑像凝眸望九垓.烈士英魂堪笑慰,神州今已靖塵埃.雨花臺悼先烈(調寄清平樂)南征北戰,豈懼頭顱斷.灑血捐軀奔國難,浩氣長存碧漢. 迎來解放新天,共和偉業彌堅.欲保紅旗不倒,今人莫忘先賢.3滿江紅(雨花臺用前韻)作者:吳潛瑪璃岡頭,左釃酒、右持螯食.懷舊處,磨東冶劍,弄清溪笛.望里尚嫌山是障,醉中要卷江無滴.這一堆、心事總成灰,蒼波客. 嘆俯仰,成今昔.愁易攬,歡難覓.正平蕪遠樹,落霞殘日.自笑頻招猿鶴怨,相期早混漁樵跡.把是非、得失與榮枯,虛空擲.4【作者:梁棟】 【年代:宋朝\代】 【詩文】:春中景物尚凄然,小立崇臺古樹邊.潮信不嫌城寂莫,山光似與客留連.英雄馬鬣無余地,氣勢龍蟠得幾年.眼底興亡總閑事,不如有酒醉花前. 5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作者:高啟 朝代:明 作者:高啟 朝代:明 大江來從萬山中,山勢盡與江流東.鐘山如龍獨西上,欲破巨浪乘長風.江山相雄不相讓,形勝爭夸天下壯.秦皇空此瘞黃金,佳氣蔥蔥至今王.我懷郁塞何由開,酒酣走上城南臺;坐覺蒼茫萬古意,遠自荒煙落日之中來!石頭城下濤聲怒,武騎千群誰敢渡?黃旗入洛竟何祥,鐵鎖橫江未為固.前三國,后六朝,草生官闕何蕭蕭.英雄乘時務割據,幾度戰血流寒潮.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國,禍亂初平事休息.從今四海永為家,不用長江限南北. 6賣花聲?雨花臺① [清] 朱彝尊② 衰柳白門灣,潮打城還.小長干接大長干.歌板酒旗零落盡,剩有漁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壇.更無人處一憑欄.燕子斜陽來又去,如此江山!7雨花臺的石子------五光十色。
3.關于雨花臺的詩
1
崇崗跋馬晚春情,憑覽遺臺觸概情.
便果云光致花雨,可能末路救臺城.
聞道文樞問病由,雨花摩詰座無留.
法師便果誠能致,已落人間第二籌.- 乾隆
2
雨花臺(七絕)
秋陽斜照雨花臺,塑像凝眸望九垓.
烈士英魂堪笑慰,神州今已靖塵埃.
雨花臺悼先烈(調寄清平樂)
南征北戰,豈懼頭顱斷.灑血捐軀奔國難,浩氣長存碧漢. 迎來解放新天,共和偉業彌堅.欲保紅旗不倒,今人莫忘先賢.
3
滿江紅(雨花臺用前韻)
作者:吳潛
瑪璃岡頭,左釃酒、右持螯食.懷舊處,磨東冶劍,弄清溪笛.望里尚嫌山是障,醉中要卷江無滴.這一堆、心事總成灰,蒼波客.
嘆俯仰,成今昔.愁易攬,歡難覓.正平蕪遠樹,落霞殘日.自笑頻招猿鶴怨,相期早混漁樵跡.把是非、得失與榮枯,虛空擲.
4
【作者:梁棟】
【年代:宋朝\代】
【詩文】:
春中景物尚凄然,小立崇臺古樹邊.
潮信不嫌城寂莫,山光似與客留連.
英雄馬鬣無余地,氣勢龍蟠得幾年.
眼底興亡總閑事,不如有酒醉花前.
5
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
作者:高啟 朝代:明
大江來從萬山中,山勢盡與江流東.鐘山如龍獨西上,欲破巨浪乘長風.江山相雄不相讓,形勝爭夸天下壯.秦皇空此瘞黃金,佳氣蔥蔥至今王.我懷郁塞何由開,酒酣走上城南臺;坐覺蒼茫萬古意,遠自荒煙落日之中來!石頭城下濤聲怒,武騎千群誰敢渡?黃旗入洛竟何祥,鐵鎖橫江未為固.前三國,后六朝,草生官闕何蕭蕭.英雄乘時務割據,幾度戰血流寒潮.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國,禍亂初平事休息.從今四海永為家,不用長江限南北.
6
賣花聲?雨花臺
[清] 朱彝尊
衰柳白門灣,潮打城還.小長干接大長干.歌板酒旗零落盡,剩有漁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壇.更無人處一憑欄.燕子斜陽來又去,如此江山!
4.關于雨花臺的詩句
1、《雨花臺》宋·唐仲友 竟夕飛花一尺圍,今朝晴色荷神禧。
共尋蕭寺因乘興,直上高臺是愛奇。
2、《次韻徽州胡推官旅中遇雪且約同登雨花臺三首》宋·周必大 歲晚相逢古帝鄉,長松百尺傲冰霜。青鞋踏遍江南岸,更賦名花似漫郎。
3、《雨花臺》宋·梁棟 春中景物尚凄然,小立崇臺古樹邊。
潮信不嫌城寂莫,山光似與客留連。
4、《賣花聲·雨花臺》婉約詩清·朱彝尊 衰柳白門灣,潮打城還。小長干接大長干。
歌板酒旗零落盡,剩有漁竿。
5、《雨花臺》清·乾隆 據阜高臺俯井閭,講經因以得名諸?維摩已是為糟粕,梁武真成拾唾余。
6、《雨花臺》宋·王安石 盤互長干有絕陘,并包佳麗入江亭。新霜浦溆綿綿凈,薄晚林巒往往青。
7、《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懷古詩明·高啟 大江來從萬山中,山勢盡與江流東。
鐘山如龍獨西上,欲破巨浪乘長風。
8、《雨花臺登山》近代·陳三立 霽郭開吾意,孤尋瘞血岡。放春茸短短,翻野吹茫茫。
石顆蛇遺卵,濠圍。9、《雨花臺》宋·方岳 孤云落日倚西風,歷歷興亡望眼中。
山入六朝青未了,江浮五馬恨無窮。
10、《游金陵雨花臺》宋·賀鑄 迢迢朱雀航,飛蓋共淩越。東風石子岡,芳草微徑絕。
生公法堂在,清夜。11、《雨花臺》宋·劉端之 六朝宮苑帝王州,何事興衰若置郵。
可是戰爭收拾后,卻將歌舞破除休。
12、《雨花臺》宋·盧壽老 輶車行曉快新游,更上雨花臺上頭。看不厭人渾是景,清無極處奈何秋。
13、《雨花臺》宋·羅必元 蕭帝傾心向佛家,謾言天女墜天花。
蘆僧一葉橫江去,回首梁園日腳斜。
14、《雨花臺》宋·馬之純 居士室中天女現,生公臺上雨華懸。只因妙語傾人聽,非有真花墮我前。
15、《雨花臺》宋·張榘 莫說南朝勝概繁,祗今近郭已江村。
臺荒浪紀曼花墜,事往空余古意存。
16、《雨花臺》宋·張湯 不譚仁義只譚空,一著參差在個中。臺上繽紛花正雨,城邊一陣已西風。
17、《雨花臺》宋·周弼 細蘚柔莎瑣舊堆,昔年曾見異僧回。
如何天上飛靈雨,不為人間洗劫灰。
18、《秋日登雨花臺》明·陳鳳 落葉山中寺,秋風江上臺。鳳城雙闕迥,牛渚片帆來。
繁吹暮仍急,清樽。19、《雨花臺觀月》明·金大車 高臺上與碧云齊,坐看冰輪出海西。
吳苑參差雙闕迥,楚天高闊萬峰低。
20、《雨花臺宴客九韻》明·李蓘 休衙松日高,出郭溪風送。蘭棹漾晴波,花林暖香夢。
輕云蕩我胸,萬象。21、《正月十五日同盛太古集雨花臺》明·柳應芳 郭外香臺勝日登,天花曾現六朝僧。
宜春猶載屠蘇酒,不夜先觀太乙燈。
22、《飲雨花臺賦得落葉》明·馬如玉 登眺臺千尺,論心酒一尊。青霜侵樹抄,丹葉舞江村。
逐浪同浮梗,隨風。23、《同王忘機林子丘登雨花臺過吊亡姬楊煙墓薦灑》明·商家梅 雨花臺下樹為煙,抔土于今已一年。
亦有催妝舊時客,同來酹酒晚風前。
24、《同金子坤陪群公登雨花臺》明·盛時泰 紺殿珠宮結駟行,登臺共豁遠游情。林花雨霽雙峰出,云木涼生一鳥鳴。
25、《雨花臺所見》明·湯顯祖 冉冉春云陰,郁郁晴光瑩。
取次踏青行,發越懷春興。拼知天女后,如逢。
5.關于雨花臺的古詩
雨花臺位于南京中華門南,是一座松柏環抱的秀麗山崗,高約100 米、長約3.5公里,頂部呈平臺狀,由3個山崗組成。
從公元前1147年泰伯到這一帶傳禮授農算起,雨花臺已有三千余年的歷史,明清兩代,景區內的"雨花說法"和"木末風高"分別被列為"金陵十八景"之一。
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關于雨花臺的詩詞。
《雨花臺》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盤互長干有絕陘,并包佳麗入江亭。
新霜浦溆綿綿凈,薄晚林巒往往青。
南上欲窮牛渚怪,北尋難忘草堂靈。
箯輿卻走垂楊陌,已戴寒云一兩星。
游金陵雨花臺
詩人:賀鑄 朝代:北宋
迢迢朱雀航,飛蓋共淩越。
東風石子岡,芳草微徑絕。
生公法堂在,清夜貯明月。
回認城郭游,春華爛晴雪。
長煙動江隩,微云泊山脅。
連檣去遲回,白鳥屢明滅。
江山信清麗,人物久銷歇。
戍堡定荒涼,投身計何拙。
塵衫與汗馬,端為老生設。
李侯朱門俊,許與盡時哲。
俛首就微班,剛腸頗摧折。
人生特眠飯,似是此身切。
歲晚賦歸田,非君復誰結。
八聲甘州 宋 · 王質
氣佳哉、煙紫石頭城,云碧雨花臺。想東山前后,望春樹綠,看晚潮回。自古英雄豪杰,無不待時來。擁鼻微吟處,山靜花開。商皓亦常如此,羨蒼生皆有,瞻望之懷。但淝河洛澗,此事偶然諧。疑是彼、八公草木,得神明、相亮不相猜。西州淚、千年猶濕,回望興哀。
水調歌頭(雨花臺)
作者:韓元吉(南宋)
澤國又秋晚,天際有飛鴻。中原何在,極目千里暮云重。今古長干橋下,遺恨都隨流水,西去幾時東。斜日動歌管,萸菊舞西風。
江南岸,淮南渡,草連空。石城潮落、寂寞煙樹鎖離宮。且斗尊前酒美,莫問樓頭佳麗,往事有無中。卻笑東山老,擁鼻與誰同。
賣花聲·雨花臺
(清)朱彝尊
衰柳白門灣,潮打城還。小長干接大長干。歌板酒旗零落盡,剩有魚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壇。更無人處一憑欄。燕子斜陽來又去,如此江山!
6.有關雨花臺詩詞
雨花臺還是歷代文人墨客乃至帝王將相吟詠之地,從李白、王安石、陸游、朱元璋、康熙、乾隆到魯迅、田漢、郭沫若、劉海粟,都留下了吟詠雨花臺的優美詩篇。
由于雨花臺是南京城南的一處制高點,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東晉豫章太守梅頤曾在此抵抗外族入侵,南宋金兵入侵,抗金名將岳飛在此痛擊金兵;此后的太平天國天京保衛戰,辛亥革命討伐清兵,抗日戰爭“首都保衛戰”,都曾在此掀起連天烽火,雨花臺也因此逐漸荒蕪。
在雨花臺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從西周太伯興修水利起,便有了先人的遺跡,至明、清,更是江南登高攬勝之佳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雪映山眉紫,煙消樹頂圓”,這些美妙的詩句,正是歷史上雨花臺人文景觀和自然風光栩栩如生的寫照。
江南春 作者:【杜牧】 年代:【唐】 體裁:【七絕】 類別:【山水】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7.雨花臺詩歌
雨花臺,石頭城以血肉之軀 ??鑄就的翠色屏障 ??坐落在歷史的風景線上 ??是我們必須仰視的風景 ?? ??雨花臺的烈士群像 ??依然身陷黎明前的黑暗 ??依然保持著戰斗的姿勢 ??他們凜然的目光 ??是投向黑暗的最后一件武器 ??并以獻身的坦蕩和忠誠 ??昭示他們期待的日子一定會來 ?? ??今日的陽光撫照了歷史的血跡 ??浴火重生的土地 ??收藏起難以雪洗的仇辱 ??烈士的音容,腥風血雨的往事 ??已被石頭永恒的語言所鐫刻 ??并以包含無窮的沉默 ??向我們講述那些崢嶸歲月里 ??從容走過的日子 ?? ??雨花石,這雨花臺的精靈 ??烈士的鮮血如無焰的烈火 ??點燃了遍地的石頭 ??烈士的心愿則在這石頭上 ??開出了最美麗的花朵 ??當我們以一杯水的清澈 ??祭奠這石之魂 ??烈士美麗的心愿就花朵般 ??盛開在我們的敬意里。
8.誰知道有關南京雨花臺的詩句
清乾隆皇帝游雨花臺時所題詩句的碑刻-乾隆御碑。
乾隆弘歷是位心懷大志,胸有謀略,且瀟灑飄逸,風流倜儻的皇帝。他即位后,承襲了他祖父康熙大帝的遺業。
康熙帝曾六下江南,以鞏固對漢地的統治,乾隆帝自稱效法皇祖,也先后六次到江南巡游。在駐驊南京時,三到雨花臺游覽并題詩。
此御碑即為三次題詩的詩碑。碑高2.55米,寬0.8米,厚0.21米。
碑額刻有二龍戲珠圖案,碑身正面為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游雨花臺所題之詩。 詩曰: 崇崗跋馬晚春情,憑覽遺臺觸概情。
便果云光致花雨,可能末路救臺城。 碑背面為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所題之詩: 聞道文樞問病由,雨花摩詰座無留。
法師便果誠能致,已落人間第二籌。 1997年,雨花臺風景區在其上建四角亭,供人們瀏覽休憩;并在旁邊開辟了雨花噴泉,這是具有電動程控功能的噴泉,分為內外三圈上百個噴水頭,幾分鐘內可變幻出各種水流軌跡,游人坐亭觀景,頓感清新爽快,如沐春風,似飲甘露,將現代的感覺融入古典的意境之中。
9.誰知道有關南京雨花臺的詩句
南京雨花臺的黃昏 (作者:金祥孔 2005年)一抹夕陽 灑在雨花臺上 投下一道道銳利的陰影 很像當年日軍步步進逼南京時 標在作戰地圖里的那道黑色箭頭 在夕陽中 我不覺走進了黑色箭頭的 濃重陰影轉過身來 背對夕陽 我的影子在前方拉得很長 被濃濃的硝煙掩飾 被嗆人的腥風封鎖 爆竹般的槍聲 聲嘶力竭的廝殺聲 透過緊閉的大門 灌入每一個中國人的耳朵 比冬日的刺骨寒風 更使人戰栗 雨花臺的槍聲已漸漸遠去 慘絕人寰的大屠殺開始了 想起很多人 想起很多事 想起很多慘烈的場景 想起很多無恥的暴行 想起兩個劊子手的殺人比賽 想起許多日本兵的野獸行徑 我的眼中早已溢滿淚水…… 雨花臺在記憶里無法寧靜 每走一步 都將踏進悲憤凄涼的往事 南京雨花臺的黃昏 一群老人 默默地坐在草坪邊空蕩的長椅上 掠過落日的余暉 心中系著時代的結 久久無法打開。
10.描寫雨花水風的詩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漁歌子》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志南和尚《絕句》 渭城朝雨亦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杜牧《江南春絕句》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辛棄疾《西江月》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杜牧《清明》 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過伶仃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