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請詳解一下宋詞的詞牌.
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詞的格式和律詩的格式不同:律詩只有四種格式,而詞則總共有一千多個格式(這些格式稱為詞譜)。人們不好把它們稱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給它們起了一些名字。這些名字就是詞牌。有時候,幾個格式合用一個詞牌,因為它們是同一個格式的若干變體;有時候,同一個格式而有幾個名稱,那只因為各家叫名不同罷了。
[編輯本段]詞牌的來源
詞牌的分類:
⑴本來是樂曲的名稱。例如《菩薩蠻》,據說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蠻國進貢,她們梳著高髻,戴著金冠,滿身瓔珞(瓔珞是身上佩掛的珠寶),像菩薩。當時教坊因此譜成《菩薩蠻》曲。據說唐宣宗愛唱《菩薩蠻》詞,可見是當時風行一時的曲子。《西江月》、《風入松》、《蝶戀花》等,都是屬于這一類的。這些都是來自民間的曲調。
⑵摘取一首詞中的幾個字作為詞牌。例如《憶秦娥》,因為依照這個格式寫出的最初一首詞開頭兩句是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 ,所以詞牌就叫《憶秦娥》,又叫《秦樓月》。《憶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謝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詠“江南好”的詞,最后一句是“能不憶江南”,所以詞牌又叫《憶江南》。《如夢令》原名《憶仙姿》,改名《如夢令》,這是因為后唐莊宗所寫的《憶仙姿》中有“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等句。《念奴嬌》又叫《大江東去》,這是由于蘇軾有一首《念奴嬌》,第一句是“大江東去”。又叫《酹江月》,因為蘇軾這首詞最后三個字是“酹江月”。
⑶本來就是詞的題目。《踏歌詞》詠的是舞蹈,《舞馬詞》詠的是舞馬,《唉乃曲》詠的是泛舟,《漁歌子》詠的是打魚,《浪淘沙》詠的是浪淘沙,《拋球樂》詠的是拋繡球,《更漏子》詠的是夜。這種情況是最普遍的。凡是詞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說,詞牌同時也是詞題,不另有題目了。
但是,絕大多數的詞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詞牌之外還有詞題。一般是在詞牌下面用較小的字注出詞題。在這種情況下,詞題和詞牌不發生任何關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講到浪,也不講到沙;一首《憶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講到江南。這樣,詞牌只不過是詞譜的何罷了。
2.經典宋詞解釋并賞析
李之儀 卜算子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賞析】
這首小令僅四十五字,卻言短意長。全詞圍繞著長江水,表達男女相愛的思念和分離的怨愁。上片寫相離之遠與相思之切。用江水寫出雙方的空間阻隔和情思聯系,樸實中見深刻。下片寫女主人公對愛情的執著追求與熱切的期望。用江水之悠悠不斷,喻相思之綿綿不已,末以己之鐘情期望對方,摯著戀情,傾口而出。全詞處處是情,層層遞進又回環往復,短短數句卻感情起伏,語言明白如話,感情熱烈而直露,很具樂府民歌風味。
3.請詳解一下宋詞的詞牌.
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
詞的格式和律詩的格式不同:律詩只有四種格式,而詞則總共有一千多個格式(這些格式稱為詞譜)。人們不好把它們稱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給它們起了一些名字。
這些名字就是詞牌。有時候,幾個格式合用一個詞牌,因為它們是同一個格式的若干變體;有時候,同一個格式而有幾個名稱,那只因為各家叫名不同罷了。
[編輯本段]詞牌的來源 詞牌的分類: ⑴本來是樂曲的名稱。例如《菩薩蠻》,據說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蠻國進貢,她們梳著高髻,戴著金冠,滿身瓔珞(瓔珞是身上佩掛的珠寶),像菩薩。
當時教坊因此譜成《菩薩蠻》曲。據說唐宣宗愛唱《菩薩蠻》詞,可見是當時風行一時的曲子。
《西江月》、《風入松》、《蝶戀花》等,都是屬于這一類的。這些都是來自民間的曲調。
⑵摘取一首詞中的幾個字作為詞牌。例如《憶秦娥》,因為依照這個格式寫出的最初一首詞開頭兩句是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 ,所以詞牌就叫《憶秦娥》,又叫《秦樓月》。
《憶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謝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詠“江南好”的詞,最后一句是“能不憶江南”,所以詞牌又叫《憶江南》。《如夢令》原名《憶仙姿》,改名《如夢令》,這是因為后唐莊宗所寫的《憶仙姿》中有“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等句。
《念奴嬌》又叫《大江東去》,這是由于蘇軾有一首《念奴嬌》,第一句是“大江東去”。又叫《酹江月》,因為蘇軾這首詞最后三個字是“酹江月”。
⑶本來就是詞的題目。《踏歌詞》詠的是舞蹈,《舞馬詞》詠的是舞馬,《唉乃曲》詠的是泛舟,《漁歌子》詠的是打魚,《浪淘沙》詠的是浪淘沙,《拋球樂》詠的是拋繡球,《更漏子》詠的是夜。
這種情況是最普遍的。凡是詞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說,詞牌同時也是詞題,不另有題目了。
但是,絕大多數的詞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詞牌之外還有詞題。一般是在詞牌下面用較小的字注出詞題。
在這種情況下,詞題和詞牌不發生任何關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講到浪,也不講到沙;一首《憶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講到江南。
這樣,詞牌只不過是詞譜的何罷了。
4.宋詞賞析,關于詞牌名曲牌名
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
關于詞牌的來源,大約有下面的三種情況: ⑴本來是樂曲的名稱。例如《菩薩蠻》,據說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③,女蠻國進貢,她們梳著高髻,戴著金冠,滿身瓔珞(瓔珞是身上佩掛的珠寶),象菩薩。
當時教坊因此譜成《菩薩蠻曲》。據說唐宜宗愛唱《菩薩蠻》詞,可見是當時風行一時的曲子。
《西江月》、《風入松》、《蝶戀花》等,都是屬于這一類的。這些都是來自民間的曲調。
⑵摘取一首詞中的幾個字作為詞牌。例如《憶秦娥》,因為依照這個格式寫出的最初一首詞開頭兩句是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 ,所以詞牌就叫《憶秦娥》④,又叫《秦樓月》。
《憶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謝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詠“江南好”的詞,最后一句是“能不憶江南”,所以詞牌又叫《憶江南》。《如夢令》原名《憶仙姿》,改名《如夢令》,這是因為后唐莊宗所寫的《憶仙姿》中有“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等句。
《念奴嬌》又叫《大江東去》,這是由于蘇軾有一首《念奴嬌》,第一句是“大江東去”。又叫《酹江月》,因為蘇軾這首詞最后三個字是“酹江月”。
⑶本來就是詞的題目。《踏歌詞》詠的是舞蹈,《舞馬詞》詠的是舞馬,《唉乃曲》詠的是泛舟,《漁歌子》詠的是打魚,《浪淘沙》詠的是浪淘沙,《拋球樂》詠的是拋繡球,《更漏子》詠的是夜。
這種情況是最普遍的。凡是詞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說,詞牌同時也是詞題,不另有題目了。
但是,絕大多數的詞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詞牌之外還有詞題。一般是在詞牌下面用較小的字注出詞題。
在這種情況下,詞題和詞牌不發生任何關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講到浪,也不講到沙;一首《憶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講到江南。
這樣,詞牌只不過是詞譜的何罷了. 曲牌是曲的調子的名稱。如《點絳唇》、《山坡羊》、《掛枝兒》等,名色多至幾千個。
每一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調、唱法、字數、句法、平仄,可據以填寫詞。曲牌大都來自民間,一部分由詞發展而來,故曲牌名也有與詞牌名相同的。
有的曲牌有調無詞,只供演奏。曲調音節,古代都寫在牌子上,故稱為曲牌。
5.求兩首同詞牌名的宋詞的賞析與比較
晏殊《浣溪沙》 聽一曲以新詞譜成的歌,飲一杯酒。
去年這時節的天氣、舊亭臺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陽西下了,不知何時會再回來。
無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見過的燕子,如今又飛回到舊巢來了。
(自己不禁)在小花園中落花遍地的小徑上惆悵地徘徊起來。 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
上闋: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思昔;下闋則巧借眼前景物,著重寫今日的感傷。 全詞語言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
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和美的藝術享受。起句“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寫對酒聽歌的現境。
作者回憶舊時與同僚一邊飲美酒、一邊填新詞供伶人演唱的游樂生活。從復疊錯綜的句式、輕快流利的語調中可以體味出,詞人面對現境時,開始是懷著輕松喜悅的感情,帶著瀟灑安閑的意態的。
但邊聽邊飲,這現境卻又觸發他對“去年”所歷類似境界的追憶:也是和今年一樣的暮春天氣,面對的也是和眼前一樣的樓臺亭閣,一樣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在一切依舊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覺到有的東西已經起了難以逆轉的變化,這便是悠悠流逝的歲月和與此相關的一系列人事。
于是詞人不由得從心底涌出這樣的喟嘆:“夕陽西下幾時回?”夕陽西下,是眼前景。但詞人由此觸發的,卻是對美好景物與往事的流連,對時光流逝的悵惘,以及對美好事物重現的微茫的希望。
這是即景興感,但所感者實際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景,而是擴展到整個人生,其中不僅有感性活動,而且包含著某種哲理性的沉思。夕陽西下,是無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東升再現,而時光的流逝、人事的變更,卻再也無法重復。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一聯工巧而渾成、流利而含蓄,用虛字構成工整的對仗、唱嘆傳神方面表現出詞人的巧思深情,也是這首詞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這一聯所含的意蘊: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時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即使惋惜流連也無濟于事,所以說“無可奈何”,這一句承上“夕陽西下”;然而這暮春天氣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無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還有令人欣慰的重現,那翩翩歸來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于此處安巢的舊相識嗎?這一句應上“幾時回”。
花落、燕歸雖也是眼前景,但一經與“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相聯系,它們的內涵便變得非常廣泛,帶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著某種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
只不過這種重現畢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動地重現,它只是“似曾相識”罷了。 此詞之所以膾炙人口;廣為傳誦,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
詞中似乎于無意間描寫司空見慣的現象,卻有哲理的意味,啟迪人們從更高層次思索宇宙、人生的問題。詞中涉及到時間永恒而人生有限這樣深廣的意念,卻表現得十分含蓄。
回過頭來再看一下這首詞,作者在回憶舊時的美好生活,可是,夕陽西下,光陰似箭,那昔日的情景何時能再現?落花墜地,更引發詞人年華流逝的無可奈何之感;似曾相識的燕子去年飛走今年尚且還會歸來,而過去的歲月卻一去不返了。 想到這里,詞人不禁獨自在園中充滿花香的小路上徘徊。
思想與動作構成雙重疊合,在徘徊沉思中遙應上片的回憶,造成循環往復的態勢,使讀者更加感到時間的寶貴,與詩人產生強烈的共鳴。 秦觀《浣溪沙》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
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
寶簾閑掛續鉤。 這首詞以輕淺的色調、幽渺的意境,描繪一個女子春陰的懷抱里所生發的淡淡哀愁和輕輕寂寞。
全詞意境悵靜悠閑,含蓄有味,令人回味無窮,一詠三嘆。 “漠漠輕寒上小樓”起調很輕,恍如風送清歌,悠然而來,讓人不知不覺中入境。
漠漠者,彌漫、輕淡也。李白《菩薩蠻》云:“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韓愈《同水部張員外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詩云:“漠漠輕陰晚自開,青天白日映樓臺。”皆其意。
輕寒者,薄寒也,有別于嚴寒和料峭春寒。無邊的薄薄春寒無聲無息地侵入了小樓,這是通過居住樓中的人物感受寫出來的,故詞雖未正面寫人,而人宛然茲。
時屆暮春,冷從何來呢?“曉陰無賴似窮秋。”原來是一大早起來就陰霾不開,所以天氣冷得象秋天一般。
窮秋者,九月也。南朝鮑照《白歌》云:“窮秋九月荷葉黃,北風驅雁天雨霜。”
唐人韓偓《惜春》詩亦云:“節過清明卻似秋。”詞境似之。
春陰寒薄,不能不使人感到抑郁,因詛咒之曰“無賴”。無賴者,令人討厭、無可奈何之憎語也。
南朝徐陵《烏棲曲》云:“唯憎無賴汝南雞,天河未落猶爭啼。”以無賴喻節序,亦見于杜甫詩,如《絕句漫興九首》之一云:“無賴春色到江亭。”
此詞云景色“無賴”,正是人物心情無聊之反映。“小樓”,“曉陰”,時間地點寫景和抒情中自然而然地交代得清清楚楚。
接下來“淡煙流水畫屏幽”一句,則專寫室內之景。詞人枯坐小樓,畏寒不出,舉目四顧,唯見畫屏上一幅《淡煙流水圖》。
6.求兩首同詞牌名的宋詞的賞析與比較
晏殊《浣溪沙》 聽一曲以新詞譜成的歌,飲一杯酒。
去年這時節的天氣、舊亭臺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陽西下了,不知何時會再回來。
無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見過的燕子,如今又飛回到舊巢來了。
(自己不禁)在小花園中落花遍地的小徑上惆悵地徘徊起來。 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
上闋: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思昔;下闋則巧借眼前景物,著重寫今日的感傷。 全詞語言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
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和美的藝術享受。起句“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寫對酒聽歌的現境。
作者回憶舊時與同僚一邊飲美酒、一邊填新詞供伶人演唱的游樂生活。從復疊錯綜的句式、輕快流利的語調中可以體味出,詞人面對現境時,開始是懷著輕松喜悅的感情,帶著瀟灑安閑的意態的。
但邊聽邊飲,這現境卻又觸發他對“去年”所歷類似境界的追憶:也是和今年一樣的暮春天氣,面對的也是和眼前一樣的樓臺亭閣,一樣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在一切依舊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覺到有的東西已經起了難以逆轉的變化,這便是悠悠流逝的歲月和與此相關的一系列人事。
于是詞人不由得從心底涌出這樣的喟嘆:“夕陽西下幾時回?”夕陽西下,是眼前景。但詞人由此觸發的,卻是對美好景物與往事的流連,對時光流逝的悵惘,以及對美好事物重現的微茫的希望。
這是即景興感,但所感者實際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景,而是擴展到整個人生,其中不僅有感性活動,而且包含著某種哲理性的沉思。夕陽西下,是無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東升再現,而時光的流逝、人事的變更,卻再也無法重復。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一聯工巧而渾成、流利而含蓄,用虛字構成工整的對仗、唱嘆傳神方面表現出詞人的巧思深情,也是這首詞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這一聯所含的意蘊: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時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即使惋惜流連也無濟于事,所以說“無可奈何”,這一句承上“夕陽西下”;然而這暮春天氣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無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還有令人欣慰的重現,那翩翩歸來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于此處安巢的舊相識嗎?這一句應上“幾時回”。
花落、燕歸雖也是眼前景,但一經與“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相聯系,它們的內涵便變得非常廣泛,帶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著某種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
只不過這種重現畢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動地重現,它只是“似曾相識”罷了。 此詞之所以膾炙人口;廣為傳誦,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
詞中似乎于無意間描寫司空見慣的現象,卻有哲理的意味,啟迪人們從更高層次思索宇宙、人生的問題。詞中涉及到時間永恒而人生有限這樣深廣的意念,卻表現得十分含蓄。
回過頭來再看一下這首詞,作者在回憶舊時的美好生活,可是,夕陽西下,光陰似箭,那昔日的情景何時能再現?落花墜地,更引發詞人年華流逝的無可奈何之感;似曾相識的燕子去年飛走今年尚且還會歸來,而過去的歲月卻一去不返了。 想到這里,詞人不禁獨自在園中充滿花香的小路上徘徊。
思想與動作構成雙重疊合,在徘徊沉思中遙應上片的回憶,造成循環往復的態勢,使讀者更加感到時間的寶貴,與詩人產生強烈的共鳴。 秦觀《浣溪沙》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
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
寶簾閑掛續鉤。 這首詞以輕淺的色調、幽渺的意境,描繪一個女子春陰的懷抱里所生發的淡淡哀愁和輕輕寂寞。
全詞意境悵靜悠閑,含蓄有味,令人回味無窮,一詠三嘆。 “漠漠輕寒上小樓”起調很輕,恍如風送清歌,悠然而來,讓人不知不覺中入境。
漠漠者,彌漫、輕淡也。李白《菩薩蠻》云:“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韓愈《同水部張員外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詩云:“漠漠輕陰晚自開,青天白日映樓臺。”皆其意。
輕寒者,薄寒也,有別于嚴寒和料峭春寒。無邊的薄薄春寒無聲無息地侵入了小樓,這是通過居住樓中的人物感受寫出來的,故詞雖未正面寫人,而人宛然茲。
時屆暮春,冷從何來呢?“曉陰無賴似窮秋。”原來是一大早起來就陰霾不開,所以天氣冷得象秋天一般。
窮秋者,九月也。南朝鮑照《白歌》云:“窮秋九月荷葉黃,北風驅雁天雨霜。”
唐人韓偓《惜春》詩亦云:“節過清明卻似秋。”詞境似之。
春陰寒薄,不能不使人感到抑郁,因詛咒之曰“無賴”。無賴者,令人討厭、無可奈何之憎語也。
南朝徐陵《烏棲曲》云:“唯憎無賴汝南雞,天河未落猶爭啼。”以無賴喻節序,亦見于杜甫詩,如《絕句漫興九首》之一云:“無賴春色到江亭。”
此詞云景色“無賴”,正是人物心情無聊之反映。“小樓”,“曉陰”,時間地點寫景和抒情中自然而然地交代得清清楚楚。
接下來“淡煙流水畫屏幽”一句,則專寫室內之景。詞人枯坐小樓,畏寒不出,舉目四顧,唯見畫屏上一幅《淡。
7.求宋詞的詞牌
【踏莎行·春暮】寇準 春色將闌,⊙●○○鶯聲漸老,⊙○●▲紅英落盡青梅小。
⊙○⊙●○○▲畫堂人靜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裊。⊙○⊙●○○▲密約沉沉,⊙●○○離情杳杳,⊙○●▲菱花塵滿慵將照。
⊙○⊙●○○▲倚樓無語欲銷魂,⊙○⊙●●○○長空黯淡連芳草。⊙○⊙●○○▲【賀圣朝·留別】葉清臣 滿斟綠醑留君住,⊙○⊙●○○▲莫匆匆歸去。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花開花謝,⊙○⊙●都來幾許。
⊙○⊙▲且高歌休訴。●○○○●不知來歲牡丹時,⊙○⊙●●○○再相逢何處。
●⊙○○▲【御街行·離懷】范仲淹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
○○▲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漁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障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 【蘇幕遮·懷舊】范仲淹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 【錦纏道·春游】宋祈 燕子呢喃,●●○○景色乍長春晝。⊙●●○○▲睹園林、●○○萬花如繡,⊙○○▲海棠經雨胭脂透。
⊙○⊙●○○▲柳展宮眉,⊙●○○翠拂行人首。⊙●○○▲向郊原踏青,●○○●○恣歌攜手。
⊙○○▲醉醺醺、●○○尚尋芳酒。⊙○○▲問牧童、●⊙○遙指孤村道,⊙●○○⊙杏花深處,●○○●那里人家有。
⊙●○○▲ 【離亭燕·懷古】張升 一帶江山如畫,⊙●⊙○○▲風物向秋瀟灑。⊙●⊙○○▲水浸碧天何處斷,⊙●⊙○○●●霽色冷光相射。
●●⊙○○▲蓼嶼荻花洲,⊙●●○○掩映竹籬茅舍。⊙●⊙○○▲云際客帆高掛,⊙●⊙○○▲煙外酒旗低亞。
⊙●⊙○○▲多少六朝興廢事,⊙●⊙○○●●盡入漁樵閑話。●●⊙○○▲悵望倚層樓,⊙●●○○寒日無言西下。
⊙●⊙○○▲ 【訴衷情·眉意】歐陽修 清晨簾幕卷輕霜,⊙○⊙●●○△呵手試梅妝。⊙●●○△都緣自有離恨,⊙○⊙●○⊙故畫作、⊙●●遠山長。
●○△思往事,○●●惜流光,●○△易成傷。●○△未歌先斂,●○○●欲笑還顰,●●○○最斷人腸。
⊙●○△ 【阮郎歸·踏青】歐陽修 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清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
●○○●△花露重,○●●草煙低,●○○人家簾幕垂。⊙○○●△秋千慵困解羅衣,⊙○⊙●●○△畫堂雙燕歸。
●○○●△ 【南歌子·閨情】歐陽修 鳳髻金泥帶,⊙●○○●龍紋玉掌梳。○○●●△去來窗下笑相扶,⊙○⊙●●○△愛道畫眉深淺入時無。
⊙●⊙○⊙●●○△弄筆偎人久,⊙●○○●描花試手初。○○●●△等閑妨了繡功夫,⊙○⊙●●○△笑問鴛鴦兩字怎生書。
⊙●⊙○⊙●●○△ 【臨江仙·妓席】歐陽修 柳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小樓西角斷虹明。
⊙○⊙●●○△闌干私倚處,⊙○○●●遙見月華生。⊙●●○△燕子飛來窺畫棟,⊙●⊙○○●●玉鉤垂下簾旌。
⊙○⊙●○△涼波不動簟紋平。⊙○⊙●●○△水晶雙枕畔,⊙○○●●猶有墮釵橫。
⊙●●○△ 【西江月·佳人】司馬光 寶髻松松挽就,⊙●⊙○⊙●鉛華淡淡妝成。⊙○⊙●○△紅煙翠霧罩輕盈,⊙○⊙●●○△飛絮游絲無定。
⊙●⊙○⊙▲(葉仄韻)相見爭如不見,⊙●⊙○⊙●有情還似無情。⊙○⊙●○△(葉平韻)笙歌散后酒微醒,⊙○⊙●●○△深院月明人靜。
⊙●⊙○⊙▲(葉仄韻) 【桂枝香·金陵懷古】王安石 登臨縱目, ○○●▲ 正故國晚秋, ●●●⊙○ 天氣初肅。 ⊙⊙○▲ 千里澄江似練, ⊙●○○⊙● 翠峰如簇。
●○○▲ 征帆去棹殘陽里, ⊙○⊙●○○● 背西風, ●○○ 酒旗斜矗。 ⊙○○▲ 彩舟云淡, ●○○○● 星河鷺起, ⊙○⊙● 畫圖難足。
●○○▲ 念往昔豪華競逐, ●⊙●○○●▲ 嘆門外樓頭, ●⊙●○○ 悲恨相續。 ⊙⊙○▲ 千古憑高對此, ⊙●○○⊙● 漫嗟榮辱。
●○○▲ 六朝舊事隨流水, ⊙○⊙●○○● 但寒煙、●○○ 衰草凝綠。 ⊙⊙○▲ 至今商女, ●○○● 時時猶唱, ⊙○⊙● 后庭遺曲。
●○○▲ 【天仙子·送春】張先 水調數聲持酒聽, ⊙●⊙○○●▲ 午醉醒來愁未醒。 ⊙●⊙○○●▲ 送春春去幾時回, ⊙○⊙●●○○ 臨晚鏡, ○⊙▲ 傷流景, ○⊙▲ 往事后期空記省。
⊙●⊙○○●▲ 沙上并禽池上暝, ⊙●⊙○○●▲ 云破月來花弄影。 ⊙●⊙○○●▲ 重重簾幕密遮燈, ⊙○⊙●●○○ 風不定, ○⊙▲ 人初靜, ○⊙▲ 明日落紅應滿徑。
⊙●⊙○○●▲ 【晝夜樂·憶別】柳永 洞房記得初相遇, ⊙○⊙●○○▲ 便只合、●⊙⊙ 長相聚。 ⊙○▲ 何期小會幽歡, ○○●●○○ 變作別離情緒。
●●⊙○⊙▲ 況值闌珊春色暮, ⊙●○○○●▲ 對滿目、●⊙⊙ 亂花狂絮。 ●○○▲ 直恐好風光, ⊙●●○○ 盡隨伊歸去。
●○○○▲ 一場寂寞憑誰訴, ⊙○⊙●○○▲ 算前言、●⊙⊙ 總輕負。 ⊙○▲ 早知恁地難拼, ⊙○●●○○ 悔不當初留住。
⊙●○○⊙▲ 其奈風流端正外, ⊙●○○○●● 更別有、●⊙⊙ 系人心處。 ●○○▲ 一日不思量, ⊙●●○○ 也攢眉千度。
●○○○▲ 【雨淋鈴·秋別】柳永 寒蟬凄切, ○○○▲ 對長亭晚, ●○○● 驟雨初歇。 ●⊙○▲ 都門帳飲無緒, ○○●●○● 方留戀處, ○○●● 蘭舟催發。
○○○▲ 執手相看淚眼, ●●○○●● 竟無語凝噎。 ●○●○▲ 念去去、●●● 千里煙波, ○●○○ 暮靄沉沉楚天闊。
●●○○●○▲ 多情自古傷離別, ○○●●○○▲ 更那堪、●○○ 冷落清秋節。 ●●○○▲ 今宵酒醒何處, ○○●●○● 楊柳岸、○●● 曉風殘月。
●○○▲ 此去經年, ●●○○ 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 便縱有、●●● 千種風流, ○●○○ 更與何人說。
●●○○▲ 【卜算子·別意】蘇軾 水是眼波橫, ⊙●●○○ 山是眉峰聚。 ⊙●○○▲ 欲問行人。
8.經典詞牌格律詳解及填詞要求、技巧
"白香詞譜",里面包含100首名家詞、100種常用詞調、100種詞的格律。
“常用詞調格律辭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選取“欽定詞譜”里常見詞調,不過我用過后覺得不太適合初學者,某些詞譜里有部份明顯的格律錯誤,當然懂格律就什么大礙,還是挺適合隨身攜帶的。 你說填詞的技巧,其實也沒什么技巧,無非就是多填,多學。
雖說詞不想格律詩需要那么嚴謹的格律知識,但我個人認為,還是需要先有格律基礎,才去填做。背詞譜是不錯的掌握方法,視你個人精力吧,當然在你熟悉格律及多寫作的基礎上,也能夠逐漸熟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