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讀唐詩作文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幼兒園的老師教我們讀了一遍又一遍,記憶里,這是我讀的第一首詩。
可那時候,我對唐詩一無所知,只是模模糊糊地跟著老師一起讀,卻在不知不覺中喜歡上它。媽媽說我一高興就讀:“鵝,鵝,鵝……”上小學了,我又一次讀到了這首既熟悉又陌生的《詠鵝》。
這一次,在老師的指點下,我終于真正地讀懂了詩,讀透了詩。隨著詩人的筆尖,我仿佛來到了一個清澈見底的湖邊,看到了雪白雪白的鵝群在碧波上歡快游蕩、引吭高歌……漸漸地,一本《唐詩三百首》成了我課余的好伙伴。
每當翻開它,我就沉浸在讀詩的樂趣中,思緒隨詩散開。在“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中我漫游了廬山美景;在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里我看到邊塞將士豪邁的愛國情懷;在“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中我體會到友情的純潔可貴;在“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支紅杏出墻來。”里我欣賞著四季美景;在“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中我學會感恩……我在讀詩中陶醉,也在讀詩中成長。
雖然那個屬于唐詩的年代離我們越來越遠,但唐詩永遠是中華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它的光芒照亮著每一代中華少年成長的道路。
2.以“我讀唐詩”為題的作文600字
在這個寒假里,我讀了很多本書,最喜歡的當然是《唐詩三百首》了。
他雖然沒有童話書讀起來饒有興趣;沒有科幻書讀起來那樣驚險刺激;沒有歷史書那樣精彩;卻蘊含著中國古代詩人的心血和思想感情。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唐詩又是中國詩歌史上的一個高峰。
有唐一代,優秀詩人大批涌現,超過了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成為中國詩歌的全盛時期。 唐代的詩人們,如果傷心失意了,會說“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然后哂然一笑,便心情好起來了。
如果曾經大受挫折,后來又東山再起,會說:“種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劉郎今又來!”瀟灑豪邁之情溢于言表。如果壓力太大,被人排擠,會說:“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如果看不慣有些人眼高手低,妄自尊大,會說:“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而這些詩句,對于我們今天的人來說,又是多么適用!正是這古今相通的人性,使得唐詩雖然和我們相隔了一千余年的距離,卻仍然深深植根于我們心中。讓我們自他們的詩中找到一種寄托,一種鼓勵。
然而,畢竟是相隔了千年的時空距離,是我讀起來,由于語言與時代背景帶來的障礙,總還是會覺得有些語言佶屈聱牙。 唐朝二百八十九年,輝煌的帝國漸行漸遠,在它背后卻留下了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隱、杜牧等一連串如雷貫耳的名字。
這些巨匠大師使唐詩迸發出最壯美的光彩,而盛唐氣象,也漸漸成為隱在人們心底的夢想。我因此而相信,即使這個世界在歷經千年的滄海桑田,依然會有像你我一樣為他沉醉,被他啟發。
那么,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讀唐詩吧! 齊齊哈爾市公園路小學五年級:王旭楠 點評教師:郄惠淳老師。
3.【請以“我讀古詩”為題寫一篇作文,字數400到500之間.】
在我的生活中有許多好朋友.同學、書籍、動物,對了,還有一個最友好的朋友——古詩文.故事是我小時候交的第一個好朋友.在我才開始認字的時候,媽媽就把優美的古詩文講給我聽,我聽的是津津有味、》念念不忘.《詠鵝》描寫了鵝在水里游泳的情景;《靜夜思》訴說了家人想念家鄉的情感;《勸學》提醒了我不要浪費時間,勤奮學習;《望廬山瀑布》描繪了一幅壯觀無比的景象.后來,我漸漸地對古詩文失去了興趣,我有幸在小學一年級遇到了一位和藹可親、美麗漂亮的馬老師,她既像我們的媽媽,有時我們知心的好伙伴,她的臉上總是笑吟吟的,令人感到親切和溫暖.她對我們提出了每天背詩的嚴格要求,開始時有許多同學多不太理解,我也不是很理解老師的意圖,馬老師為了鼓勵我,提出了要與我比賽背詩,看誰背得最多.老師用了一些巧妙的方法,背詩非常快,我按照老師的樣子背詩,漸漸的,我對背詩越來越感興趣了.在老師下,我已經背過143首詩了,在四年級背詩大王競選中,獲得了背詩大王第三名的光榮稱號.現在,我對背詩更加感興趣了,我從背詩這件事中得到了許多指示,還學到了做什么事都不要半途而廢的精神.我愛古詩文,更愛我的馬老師.。
4.求一篇“我讀唐詩”的作文
我讀唐詩 在我們每個人的心底,都藏著一個小小的唐朝,所以在今天,唐裝才重回我們的衣柜,中國結又重系我們的裙衫,唐時的歌曲包上了搖滾的外殼,又一遍遍回響在我們耳畔……愛中國,可以有一千一萬種理由,選一個最浪漫的理由來愛她吧--唐詩生于唐朝,唐朝生于中國,中國擁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唐詩! 唐詩上承漢魏風骨,下啟明清古歌。
在源遠流長的文學史上是一顆晶瑩剔透的明珠,在姹紫嫣紅的詩歌領域是一朵清新艷麗的奇葩。 唐詩,是中國詩壇上的珠穆朗瑪峰,在小農社會里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是一個無法企及的高度。
唐詩,是中國詩壇的長江、廣闊的流域面積灌溉著中華民族的國土. 初唐的詩壇,還在南朝追求形式美的裝飾風格籠罩下,宮廷詩人不必說,就是四杰這樣強烈要求轉變風氣的人物,詩歌風格也明顯偏于華麗。像唐太宗李世民這樣叱咤風云的作物吧,唱出來的也是“結伴戲方塘,攜手上雕航,船移分細浪,風散動浮香”。
這種詩與南朝那些跟著皇帝起哄的詩人所作,幾乎無法區分。 然而經過近百年的醞釀,唐詩終于迎來了它的鼎盛期。
盛唐詩于是挽起狂風,掀起巨浪,鼓動著磅礴于天地的雄渾,登上了中國詩壇的制高點,中國古代詩壇上這顆最紅最亮最熱最有吸引力的太陽升起來了。邊塞詩人——盛唐的儀仗隊,展示著盛唐的國威。
這群邊塞詩人,或歌頌在保衛祖國的戰爭中一往無前的昂揚斗志,或訴說戰爭的艱苦和殘酷,都那么英姿颯爽,氣勢灼人,因為他們是盛唐的詩人,盛唐詩壇的風云人物,噴發的是永遠震撼人心的邊塞英雄交響曲。繼而李太白配合時代的最強音,以驚動千古的氣勢唱出了“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把盛唐精神上推上了照耀千古的最高峰。
盛極必衰,萬物離不開的法則。盛極一時的唐王朝終于釀出了“安史之亂”,這一場延續了八年的戰爭,把盛唐的氣象一下掃得七零八落。
所以,詩圣誕生了。杜甫——這個悲天憫人的詩人唱不出盛唐的理想主義,唱不出盛唐的浪漫氣質。
他用嘶啞的歌喉唱出來的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一片中唐的血淚,是目睹盛唐氣象破滅的悲哀。 唐王朝畢竟走上了無可挽回的下坡路。
唐詩也從中唐的再度繁榮跌進了晚唐的衰颯。唐王朝,中國歷史上的這一道輝煌,終于黯然熄滅了。
唐詩也以寒蟬一樣凄切的聲音,唱出了最后的失落。但是唐詩結束的時候,它的影響卻剛剛開始。
到唐代才終于定型的絕句,興起于唐代的律詩,穿越千年,被一直沿用到今天。今人寫舊體詩,提筆就是一首五絕、五律、七絕、七律。
大概很少有人想過,這是唐朝詩人鑄成了現成的模子,才使我們寫起詩來能這么方便。 精彩的是唐詩,更精彩的是唐詩的人生,只有把她放在案頭、眉下、心里,溶入血液中,才能感觸到她那神經中跳躍著火一般的激情。
5.求篇作文
我手頭上有三本《唐詩三百首》,其中兩本還是近兩年剛出爐的精品,雪白的紙張,新穎的裝幀,精美的印刷……然而我卻是不大去觸摸的。
因為它們奪目的外表讓我覺得少了一份唐詩的凝重與古雅。與之相較,我更喜歡中華書局1957年版的舊本。
褐黃的紙張,豎排的版本,帶著一種古裝書的氣息,顯得簡樸而厚重。蘅塘退士編選的唐詩,作者面廣,流派紛呈,體裁眾多,因而就多方面地反映了那個時代多姿多彩的社會生活和人們的復雜感情。
唐詩可以讓我透過書頁窺見長安城那車水馬龍、如真似幻的繁華,看見未央宮中長裙如風,搖曳生姿的宮女。一首唐詩就像一幅工筆的花鳥,寫意的山水,散透的人物畫卷,靈氣而耐看,將氣質的華麗隱于樸素的文字之后,簡單的表達,勾勒的卻是耐人尋味的意境。
物換星移,世事變遷,歷史一去不返,時間在銷蝕著一切,盛唐的遺跡漸漸地消亡了,不變的只有華美的詩句。卷帙浩繁的唐詩就成了那個時代的縮影,當它被寫在紙面上,便有了不朽的生命,可以連接古今,訴說興衰。
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仍可以在忙中偷閑之時,獨處僻靜之角,捧一本《唐詩三百首》,在清茗的氤氳煙氣和書香之中,傾聽那自遠古而來卻清晰的聲音,讓心也隨同它飛越大川深谷。我們可以看到唐詩在潯陽江頭琵琶女傷感的眼睛中停留,在霓裳羽衣舞的奢華中掠過,在哀鴻遍野的戰場上空徘徊,在妙絕天下的名山大川中漫步……唐詩是歷史的沉淀,時代的產物。
歷史上如果少了唐代,今天我們的中華文學就將缺失最亮麗的瑰寶。可以想像,如果沒有了張繼“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的意境,今天的寒山寺鐘聲將索然無味;如果沒有了杜牧“煙籠寒水月籠紗,夜泊秦淮近酒家”那心力交瘁的憂郁,今日的秦淮河可能就少了一份醉人的韻味;沒了“我愿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潔”的柔情,今夜的星空將黯然失色;同樣,若沒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的豪放,今朝的美酒就顯得寡然無味。
唐詩就是詩化了的中國,幾乎凝結了我們中國人所有的情感,讀唐詩恰似與古人的一次情感對話,你可以在一剎那間抽離都市的繁華,在詩句壘起的世界里尋找一種別樣的心境,靈魂的樂土。 然而,詩人們的意境我們又真正了解幾分呢?張繼的寒山寺是他滄桑人生和失意心境的統一,而今,寒山寺的鐘聲至多寄托著人們新年的祝禱;秦淮河在詩人的筆下是繁華掩蓋不住的蒼老,千百年來揮之不去的哀怨,而今,秦淮河卻流光溢彩,歌舞升平,游人如織。
對于寒山寺,張繼的失意是沒有了,然而,秦淮河的憂郁又存幾分呢?詩是不變的,人卻變了,于是心境就和人一起變了。 在今天標新立異的現代生活中,與唐詩競爭的對手可謂太多太強了。
人們會敲擊電腦鍵盤,在網上搜集各種信息,肯讀李杜詩集的人卻越來越少;人們可以目不轉睛地關注股市的漲跌,卻不屑翻閱詩詞典籍。于是,他們疏遠了王維的秋,岑參的雪,于是,他們時而浮躁,時而沉悶。
其實,在古人的唯美和今人的高速之間,唐詩豐富的內涵和深遠的意境應該是一劑很好的調節劑,這種難得的文化瑰寶不應只屬于那個古老而又華麗的時代。如果你有閑暇時間而又無謂虛擲,為何不靜下心來讀幾頁唐詩?在杜甫的月亮下,李白的山水邊,王維的田園中,你會感受到一份寧靜和安詳,你會感到自己的心靈得到了凈化和升華,在物質和精神的兩極間保持寧靜和平衡。
一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讀東坡名詞聽著那一場與天地的壯麗對話,不難發現,那明月、水光、簫聲、涼氣、墨跡、酒香的意象中,躍現的正是大師最曠達的人格! 蘇軾是中國歷史上不可無一、難有多得的大文人。
他無復唐代李(李白)杜(杜甫)的豪放之風,卻敢于突破北宋婉弱纖靡的詞風,“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婉轉之度”,變綺麗婉媚為清雄剛健。 同是山水,早期的“花間詞人”常取“平江波暖鴛鴦語,兩兩釣舡歸極浦”的溫和明媚,而蘇軾筆下卻是“漂流江海,萬里煙浪云帆”的寬廣博大,以及“清溪無底,上有千仞嵯峨”的高大雄健! 在蘇軾筆下躍然而出的是“帕手腰刀”的投筆將軍、“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的出獵太守、還有那“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念奴嬌》)的青年才俊。
他為宋詞塑造叱咤風云的英雄形象開了先河。 東坡先生命運多舛。
身后有朋友的出賣、捕風捉影的誣陷、莫須有罪名的籠罩。他有過“烏臺詩案”的滿身臟水,有過丟官保命的僥幸和窮途末路的絕望,還有過被放逐的寂寞。
于是,他的豪放詞作難免一絲陰影,寫下“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念奴嬌》);他曾做“我欲乘風歸去”的奇想,卻有“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水調歌頭》)的矛盾心態。然而,他在發出“人生如逆旅”的慨嘆之后,依然能寫出“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休將白發唱黃雞”這般極富理趣的名句。 東坡先生上承屈原、李白空靈飄逸之風,下開辛(辛棄疾)詞清曠雋永之風。
這位豪放詞派的先導,實在是中國文學史的驕傲。 二 金兵南侵,汴京淪陷,王朝。
6.【讀唐詩、宋詞,我陶醉著
一首短小唐詩讓人流連忘返;一段宋詞讓人沉醉不已;一首流傳百年的元曲讓人心曠神怡。
每一首詩都讓我與作者一起享受他的故事,像在與作者交談,每一首詩、詞、元曲情感不同,但都讓我陶醉其中……喜“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的這首《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讓我仿佛身臨其境的看到了六月那美不勝收的粉嫩的荷花,讓我賞心悅目。
荷花已紅就夠讓人陶醉了,但滿池的荷花在西湖上盛開時,就更讓人喜歡了。要不怎么說“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呢?看到了西施似的西湖能不讓人喜歡嗎?怒每當我讀完岳飛的《滿江紅》時,我的心里就激起一團怒火。“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
作者憤怒至極,連頭發都根根立起。因為國君被擄的奇恥大辱,至今尚未洗雪,因為秦檜是個叛徒,所以作者岳飛大怒。
哀如果說《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讓人心里美滋滋的,《滿江紅》又讓人憤憤不平,那么《春望》則讓我從字里行間讀出了哀傷。“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長安被叛軍侵略,只有山河還依然存在。
最悲的是,長安城中盡管春天已到來,可卻只有野草樹木。春天不是春天,這個國家何時才會有美好的春天呀!樂當你看到我臉上浮現出一絲微笑時,便是我正在讀一首讓人開心的詩——《小兒垂釣》。
一個頭發蓬亂的孩子,不在讀書,也不在練字,而是在一處背陰少人的地方專心致志學釣魚呢!你瞧!當行人路過時,他還招招手,生怕驚動魚兒。如今,我們還在上學,如果還可以悠閑自在地釣魚該多好啊!唐詩、宋詞既有喜怒哀樂四種感情,還表達了詩人的心情,每一首詩也在講述一個故事。
我想,這就是我喜歡唐詩、宋詞的原因吧!讀唐詩、宋詞,我陶醉著……。
7.急求一篇800字以‘我讀唐詩’為題的作文
我讀唐詩
在我們每個人的心底,都藏著一個小小的唐朝,所以在今天,唐裝才重回我們的衣柜,中國結又重系我們的裙衫,唐時的歌曲包上了搖滾的外殼,又一遍遍回響在我們耳畔……愛中國,可以有一千一萬種理由,選一個最浪漫的理由來愛她吧--唐詩生于唐朝,唐朝生于中國,中國擁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唐詩!
唐詩上承漢魏風骨,下啟明清古歌。在源遠流長的文學史上是一顆晶瑩剔透的明珠,在姹紫嫣紅的詩歌領域是一朵清新艷麗的奇葩。
唐詩,是中國詩壇上的珠穆朗瑪峰,在小農社會里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是一個無法企及的高度。唐詩,是中國詩壇的長江、廣闊的流域面積灌溉著中華民族的國土.
初唐的詩壇,還在南朝追求形式美的裝飾風格籠罩下,宮廷詩人不必說,就是四杰這樣強烈要求轉變風氣的人物,詩歌風格也明顯偏于華麗。像唐太宗李世民這樣叱咤風云的作物吧,唱出來的也是“結伴戲方塘,攜手上雕航,船移分細浪,風散動浮香”。這種詩與南朝那些跟著皇帝起哄的詩人所作,幾乎無法區分。
然而經過近百年的醞釀,唐詩終于迎來了它的鼎盛期。盛唐詩于是挽起狂風,掀起巨浪,鼓動著磅礴于天地的雄渾,登上了中國詩壇的制高點,中國古代詩壇上這顆最紅最亮最熱最有吸引力的太陽升起來了。
邊塞詩人——盛唐的儀仗隊,展示著盛唐的國威。這群邊塞詩人,或歌頌在保衛祖國的戰爭中一往無前的昂揚斗志,或訴說戰爭的艱苦和殘酷,都那么英姿颯爽,氣勢灼人,因為他們是盛唐的詩人,盛唐詩壇的風云人物,噴發的是永遠震撼人心的邊塞英雄交響曲。繼而李太白配合時代的最強音,以驚動千古的氣勢唱出了“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把盛唐精神上推上了照耀千古的最高峰。
盛極必衰,萬物離不開的法則。盛極一時的唐王朝終于釀出了“安史之亂”,這一場延續了八年的戰爭,把盛唐的氣象一下掃得七零八落。所以,詩圣誕生了。杜甫——這個悲天憫人的詩人唱不出盛唐的理想主義,唱不出盛唐的浪漫氣質。他用嘶啞的歌喉唱出來的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一片中唐的血淚,是目睹盛唐氣象破滅的悲哀。
唐王朝畢竟走上了無可挽回的下坡路。唐詩也從中唐的再度繁榮跌進了晚唐的衰颯。唐王朝,中國歷史上的這一道輝煌,終于黯然熄滅了。唐詩也以寒蟬一樣凄切的聲音,唱出了最后的失落。但是唐詩結束的時候,它的影響卻剛剛開始。到唐代才終于定型的絕句,興起于唐代的律詩,穿越千年,被一直沿用到今天。今人寫舊體詩,提筆就是一首五絕、五律、七絕、七律。大概很少有人想過,這是唐朝詩人鑄成了現成的模子,才使我們寫起詩來能這么方便。
精彩的是唐詩,更精彩的是唐詩的人生,只有把她放在案頭、眉下、心里,溶入血液中,才能感觸到她那神經中跳躍著火一般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