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佛慈悲的成語
詞目 大慈大悲 發音 dà cí dà bēi 【解釋】:慈:用愛護心給予眾生以安樂;悲:用憐憫心解除眾生的痛苦;慈悲:佛家語,救人苦難。
形容人心腸慈善。【出處】:《妙法蓮花經·譬喻品》:“大慈大悲,常無懈倦,恒求善事,利益一切。”
【示例】:萬望長老收錄,~,看趙某薄面,披剃為僧。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回【近義詞】:大發慈悲、悲天憫人、與人為善、寬大為懷【反義詞】:慘無人道、鐵石心腸、滅絕人性、暴戾恣睢【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有時用于諷刺>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云何名為大慈大悲。
若于一切眾生等。起平等心脫其苦惱。
是名菩薩大慈大悲。若生五道為諸眾生。
自舍己樂作如是念。是諸眾生墮在邪道我當安止令住正道。
是名菩薩大慈大悲。那羅延。
是故當知聲聞緣覺有慈有悲。無大慈大悲。
那羅延。是故菩薩應當修滿大慈大悲。
說是大慈大悲法時。八千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作如是言。我等亦當住如文殊師利所說大慈大悲。
八千菩薩得集一切福德三昧。八千眾生遠離塵垢得法眼凈。
2.形容“慈悲”的成語有哪些
1.慈悲為本 cí bēi wéi běn
慈悲:慈善和憐憫。原佛教語,以惻隱憐憫之心為根本。
2.大慈大悲 dà cí dà bēi
慈:用愛護心給予眾生以安樂;悲:用憐憫心解除眾生的痛苦;慈悲:佛家語,救人苦難。形容人心腸慈善。
3.普度眾生 pǔ dù zhòng shēng
佛家語,認為大眾營營擾擾,如溺海中,佛以慈悲為懷,施宏大法力,盡力救濟他們以便登上彼岸。
4.恩逾慈母 ēn yú cí mǔ
逾:超過。比慈愛的母親給予的恩情還要重。形容恩情深厚。
5.普濟群生 pǔ jì qún shēng
佛家語,認為大眾營營擾擾,如溺海中,佛以慈悲為懷,施宏大法力,盡力救濟他們以便登上彼岸。同“普度眾生”。
3.關于佛門的詩句
1、嗓子落滿了紅塵,江河在琴弦上走調。
《倉央嘉措詩傳》 2、彼岸花,開一千年,落一千年,花葉永不相見。情不為因果,緣注定生死《佛經》 3、那一刻我升起風馬不為乞福只為守候你的到來那一天閉目在經殿香霧中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那一日壘起瑪尼堆不為修德只為投下心湖的石子那一夜我聽了一宿梵唱不為參悟只為尋你的一絲氣息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啊不為修來生只為途中與你相見那一瞬,我飛升成仙,不為長生,只為佑你平安喜樂《那一世》 4、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佛》 5、三千繁華,彈指剎那,百年過后,不過一捧黃沙。——佛語 6、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壇經行由品》 7、佛學的精髓在于至死不渝的善,高處的空靈和重生的力。 8、——“莫名其妙的生來,無可奈何地活著,不知所以然的死掉。
——南懷瑾 9、掃地為何?為了凈地。凈地為何?為了靜心。
靜心為何?心靜方能見眾生,見得了眾生,方能勘破生死,生敬天地之心,心無掛礙,無掛而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小西天狄道傳奇》 10、強者無敵,慈悲為懷;弱者無能,跪佛求生——月如火《仙武同修》 11、只有在幽暗中起身的人,才更加珍視燈盞的指引;只有真正經歷過悲傷的找尋才更有豐厚的質地。
也許這就是佛陀給有缺陷而不完整的人類的指引:沒有痛失就不會有記取,沒有悲傷則無法領會歡愉的意義。——馮娜《一個季節的西藏》 12、人生中出現的一切,都無法占有,只能經歷。
我們只是時間的過客,總有一天,我們會和所有的一切永別。深知這一點的人,就會懂得:「無所謂失去,那只是經過而已;亦無所謂得到,而只是體驗罷了。
」——覺乘 13、佛言:人有二十難。貧窮布施難,豪貴學道難,棄命必死難,得睹佛經難,生值佛世難,忍色忍欲難,見好不求難,被辱不嗔難,有勢不臨難,觸事無心難,廣學博究難,除滅我慢難,不輕未學難,心行平等難,不說是非難,會善知識難,見性學道難,隨化度人難,睹境不動難,善解方便難。
《佛說四十二章經》 14、須彌芥子父,芥子須彌爺。山水坦然平,敲冰來煮茶。
——傅翕 15、人是未醒佛,佛是已醒的人——花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