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862kg"></td>
  • <td id="862kg"><option id="862kg"></option></td>
  • 菩薩蠻·綠蕪墻繞青苔院 陳克

    菩薩蠻·綠蕪墻繞青苔院原文:

    綠蕪墻繞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蝴蝶上階飛,烘簾自在垂。
    玉鉤雙語燕,寶甃楊花轉。幾處簸錢聲,綠窗春睡輕。

    菩薩蠻·綠蕪墻繞青苔院翻譯及注釋

    翻譯
    綠草叢生的圍墻,環繞著長滿青苔的庭院。庭院中日色融融芭蕉葉兒卷。蝴蝶在臺階上翩翩起飛,帷簾在微風里自在飄垂。
    白玉的簾鉤上一雙燕兒低語呢喃,井垣的四周楊花柳絮飄旋飛轉。幾處傳出簸錢為戲的嬉鬧聲,綠窗里正做著淡淡的春夢。

    注釋
    1.菩薩蠻:本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薩鬘》,又名《子夜歌》、《重疊金》等。《菩薩蠻》為雙調,四十四字,屬小令,以五七言組成。下片后二句與上片后二句字數格式相同。上下片各四句,均為兩仄韻,兩平韻。
    2.蕪:叢生之草。
    3.中庭:庭院;庭院之中。
    4.烘簾:暖簾,用以擋風的布簾。
    5.玉鉤:喻新月。
    6.寶甓(zhòu):華美的井、池。甓:井壁。
    7.簸錢:唐、宋問流行的一種賭博游戲,玩者持錢在手,兩手相扣,來回顛簸,然后依次攤開,讓人猜其反正,以中否決勝負,賭輸贏。王建《宮詞》:“暫向玉華階上坐,簸錢贏得兩三籌。”

    菩薩蠻·綠蕪墻繞青苔院賞析

    《白雨齋詞話》云:“陳子高詞溫雅閑麗,暗合溫、韋之旨。”這首詞的特點,即在一個“閑”字。李白有《山中問答》詩:“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心自閑”,指身棲碧山的閑適之趣,而讀者即在那“笑而不答”的啟示下發出會心的微笑。這首詞也是著眼于“閑適”而又意在言外,使人心領神會,悠然自得。陳振孫、周濟等都稱陳克詞“格韻極高”,大約就是指他詞中那種“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韻致而言吧。

    這首詞通篇寫景,而人物的內心的活動即妙合于景物描繪之中,“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于詩者妙合無垠。巧者則情中景,景中情。”(《夕堂永日緒論》)上片展現映入簾內之人眼中的庭院景象,由遠而近,由靜到動。首句寫院墻,其上綠草雜生,圍住寂寂庭院,院內青苔滿地,可見人跡罕至,古詩亦有云:“并由履跡少,一夜上階生。”“中庭”句指正午時分陽光淡淡投上蕉葉,“卷”字形容蕉葉卷心,姿態自然。李清照詞曰:“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余情。”蕉葉大而遮蔭,庭院因而顯得幽深。“蝴蝶”句點出階前無人,出入花叢林間的蝶兒也款款而來。末句只寫簾兒輕垂,隨風微動,“一行珠簾閑不卷”,簾內之人的所見所感則含蓄不露,“‘池塘生春草’、‘蝴蝶飛南園’、‘明月照積雪’,皆心中目中與相融浹,一出語時,即得珠圓玉潤,要亦各視其所懷來而與景相迎者也。”(《夕堂永日緒論》)此是指客觀自然景物與詩人自身感受兩者能和諧并相互滲透而言。這首詞上片寫庭院的幽靜自然,詞人的閑適心情,兩者交相融合,韻味雋永。

    下片“玉鉤”句從“風簾自在垂”而來。燕子多在人家梁間作巢,出入房櫳,“還相雕梁藻井,又軟語商量不定。”“穿簾海燕雙飛去。”由于珠簾不卷,玉鉤空懸,雙雙燕子,呢喃其上,聽來是那樣低軟柔和,真是比“迷離曉夢啼鶯”還要悠忽。“寶甃”句寫楊花飄飏旋轉于井垣四周,優游自如,“不肯畫堂朱戶,春風自在楊花。”這是庭中景物再現于迷夢之中,“幾處”句,依稀聞得簸錢為戲的聲音。王建《宮詞》云:“暫向玉華階上坐,簸錢贏得兩三籌。”笑語嬉鬧,都在隱約之間。這些景物描寫給人的印象是似有若無,不可捉摸。

    末句方始點出人物,綠窗之下,午夢悠悠,一“輕”字形容似睡非睡,若夢非夢,蘇軾有“紅窗睡重不聞鶯”之句,李清照詞云:“濃睡不消殘酒。”“輕”就是和“重”、“濃”相對而言。睡重故不聞鶯啼,濃睡乃不消殘酒,而睡輕則燕語、花飛和簸錢聲都如有所聞,若有所見,這種朦朧的景象與詞人悠閑的心情亦是相和諧而滲透的,所構成的意境是閑適而又多意外之趣。正如郭忠恕畫天外數峰,略有筆墨,而意在筆墨之外。

    菩薩蠻·綠蕪墻繞青苔院賞析二

    上闋寫睡前簾內所見,由遠而近,心情妙合于景物描寫之中。

    “綠蕪墻繞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借用白居易《陵園妾》成句,寫小園的幽深。院是長滿“青苔”之院,四周是長滿“綠蕪”的墻,已給人一種清幽靜寂之感。再用一“繞”字將小園同外界隔絕開來,更覺得有“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深幽。接著寫庭景“中庭日淡”,點明時間已近午。“淡”字形象地寫出春日的光線不似夏天那樣耀眼,為后文描寫“春睡”張本。庭中芭蕉葉微卷,此句暗示了是早春天氣。

    “蝴蝶上階飛,烘簾自在垂”,蝴蝶在院中翩翩起舞,這從側面暗示庭院中不僅植著芭蕉,還種了花兒。蝶兒飛舞,甚至毫不在意地飛進走廊,足見不僅院中無人,廊上也無人。“烘簾”指房間的簾幕,簾幕低垂,說明人在房內,午睡未醒。至此,詞人仍未直接描寫春睡情景,而是通過景物進行側面烘托。“自在”二字,既寫簾幕隨意垂下的樣子,也點出詞人愜意閑適的心境。

    下闋寫淺睡簾內聽聞,以動寫靜。

    “玉鉤雙語燕”承接“烘簾自在垂”。幾只燕子落在簾鉤上低聲細語,細軟柔和又凸顯寂靜,為春日的庭院風景增添了動態的一筆。 楊花轉”寫楊花簌簌地落下,飄然旋轉于井壁四周,將庭院春景多姿多彩的表現出來。

    “幾處簸錢聲,綠窗春睡輕”兩句,筆鋒一轉,由寫景轉入寫人。遠處少女們簸錢戲耍的聲音,不斷傳人簾內還睡眼蒙嚨的閨婦。“綠窗春睡輕”由晏幾道《更漏子》“綠窗春睡濃”化來,“睡”下著一“輕”字,使全詞俱靈,將閨婦似醒非醒、迷離朦朧、閑適自得的意態刻畫得具體形象,境界煥然一新。

    此詞寫景動靜結合,將幽深寂靜的庭院美景描繪得逼真細膩。全詞洋溢著一種閑適自得的情趣。

    菩薩蠻·綠蕪墻繞青苔院創作背景

      陳克親歷兩宋之交的戰亂,其詞雖對時世有所反應,但詞還是承"花間"和北宋的婉麗之風,以描寫粉融香潤的生活和閑適之情見長。此詞就體現了他的這種詞風。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菩薩蠻·綠蕪墻繞青苔院 陳克

    宋代

    守歲 蘇軾

    閱讀(156)

    守歲原文:欲知垂盡歲,有似赴壑蛇。修鱗半已沒,去意誰能遮。況欲系其尾,雖勤知奈何。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晨雞且勿唱,更鼓畏添撾。坐久燈燼落,起看北斗斜。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夸。守歲翻譯及注釋翻譯要知道快要辭別的

    宋代

    念奴嬌·梅 辛棄疾

    閱讀(175)

    念奴嬌·梅原文:疏疏淡淡,問阿誰、堪比天真顏色。笑殺東君虛占斷,多少朱朱白白。雪里溫柔,水邊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香嫩,迥然天與奇絕。 嘗記寶篽寒輕,瑣窗人睡起,玉纖輕摘。漂泊天涯空瘦損,猶有當年標格。萬里風煙,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不如歸

    宋代

    江城子 蘇軾

    閱讀(198)

    江城子原文:前瞻馬耳九仙山。碧連天。晚云間。城上高臺,真個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嬋娟。小溪鷗鷺靜聯拳。去翩翩。點輕煙。人事凄涼,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歌笑處,垂柳下,矮槐前。

    宋代

    卜算子 程垓

    閱讀(248)

    卜算子原文:枕簟暑風消,簾幕秋風動。月到夜來愁處明,只照團衾鳳。去意杳無憑,別語愁難送。一紙魚箋枕底香,且做新來夢。

    宋代

    好事近·夢中作 秦觀

    閱讀(166)

    好事近·夢中作原文:春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處,有黃鸝千百。 飛云當面化龍蛇,夭矯轉空碧。醉臥古藤陰下,了不知南北。好事近·夢中作翻譯春天到來野花在雨中開了,一枝花的開放說明春天的到來。(我)走到山谷里的小溪旁,驚起了成百上

    宋代

    納涼 秦觀

    閱讀(194)

    納涼原文:攜扙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納涼賞析這句連用“攜”、“來”、“追”三個動詞,把詩人攜杖出戶后的動作,分出層次加以表現。其中“追”字更是曲折、含蓄地傳達出詩人追尋理想中的納涼勝處的內在

    宋代

    漁家傲·平岸小橋千嶂抱 王安石

    閱讀(188)

    漁家傲·平岸小橋千嶂抱原文:平岸小橋千嶂抱。柔藍一水縈花草。茅屋數間窗窈窕。塵不到。時時自有春風掃。午枕覺來聞語鳥。欹眠似聽朝雞早。忽憶故人今總老。貪夢好。茫然忘了邯鄲道。漁家傲·平岸小橋千嶂抱翻譯及注釋翻譯峰巒疊嶂,環抱

    宋代

    蝶戀花·昨夜秋風來萬里 蘇軾

    閱讀(173)

    蝶戀花·昨夜秋風來萬里原文:昨夜秋風來萬里。月上屏幃,冷透人衣袂。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長如歲。羈舍留連歸計未。夢斷魂銷,一枕相思淚。衣帶漸寬無別意。新書報我添憔悴。蝶戀花·昨夜秋風來萬里翻譯及注釋翻譯昨夜的秋風好似來自萬

    宋代

    八六子·倚危亭 秦觀

    閱讀(159)

    八六子·倚危亭原文: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盡還生。念柳外青驄別后,水邊紅袂分時,愴然暗驚。無端天與娉婷。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怎奈向、歡娛漸隨流水,素弦聲斷,翠綃香減,那堪片片飛花弄晚,蒙蒙殘雨籠晴。正銷凝。黃鸝又啼數聲。八六子

    宋代

    蝶戀花 晏殊

    閱讀(211)

    蝶戀花原文:梨葉疏紅蟬韻歇。銀漢風高,玉管聲凄切。枕簟乍涼銅漏咽。誰教社燕輕離別。草際蛩吟珠露結。宿酒醒來,不記歸時節。多少衷腸猶未說。朱簾一夜朦朧月。

    宋代

    浣溪沙 晏殊

    閱讀(160)

    浣溪沙原文:湖上西風急暮蟬。夜來清露濕紅蓮。少留歸騎促歌筵。為別莫辭金盞酒。入朝須近玉爐煙。不知重會是何年。

    宋代

    虞美人·玉樓縹緲孤煙際 歐陽澈

    閱讀(167)

    虞美人·玉樓縹緲孤煙際原文:玉樓縹緲孤煙際。徒倚愁如醉。雁來人遠暗消魂。簾卷一鉤新月、怯黃昏。 那人音信全無個。幽恨誰憑破。撲花蝴蝶若知人。為我一場清夢、去相親。虞美人·玉樓縹緲孤煙際翻譯翻譯夜晚獨自登上小樓,煙霧朦朧,憂愁

    宋代

    春日 晁沖之

    閱讀(162)

    春日原文:陰陰溪曲綠交加,小雨翻萍上淺沙。鵝鴨不知春去盡,爭隨流水趁桃花。春日翻譯及注釋翻譯在草木陰陰的映照下,彎曲的小溪顯得格外碧綠,一場小雨滴落在草坪上濺起細沙。鵝鴨不知道春天已過,還爭相隨著流水去追趕桃花。 注釋①陰陰:草木繁

    宋代

    水調歌頭·隱括杜牧之齊山詩 朱熹

    閱讀(182)

    水調歌頭·隱括杜牧之齊山詩原文:江水浸云影,鴻雁欲南飛。攜壺結客何處?空翠渺煙霏。塵世難逢一笑,況有紫萸黃菊,堪插滿頭歸。風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酬佳節,須酩酊,莫相違。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暉。無盡今來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機。與問

    明清

    菩薩蠻·闌風伏雨催寒食 納蘭性德

    閱讀(242)

    菩薩蠻·闌風伏雨催寒食原文:闌風伏雨催寒食,櫻桃一夜花狼藉。剛與病相宜,鎖窗薰繡衣。畫眉煩女伴,央及流鶯喚。半晌試開奩,嬌多直自嫌。菩薩蠻·闌風伏雨催寒食注釋①“闌風”二句:闌風伏雨,即闌風長雨,本指夏秋之交的風雨,后泛指風雨不止。寒食

    宋代

    浣溪沙 陳克

    閱讀(170)

    浣溪沙原文:淺畫香膏拂紫綿。牡丹花重翠云偏。手挼梅子并郎肩。病起心情終是怯,困來模樣不禁憐。旋移針線小窗前。

    明清

    菩薩蠻·端午日詠盆中菊 顧太清

    閱讀(216)

    菩薩蠻·端午日詠盆中菊原文:薰風殿閣櫻桃節,碧紗窗下沈檀爇。小扇引微涼,悠悠夏日長。野人知趣甚,不向炎涼問。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開。菩薩蠻·端午日詠盆中菊注釋[1]薰風:和暖的風。指初夏時的東南風。[2]沈(shěn)檀:用沉香木和檀木做的兩

    明清

    菩薩蠻·新寒中酒敲窗雨 納蘭性德

    閱讀(194)

    菩薩蠻·新寒中酒敲窗雨原文:新寒中酒敲窗雨,殘香細裊秋情緒。才道莫傷神,青衫濕一痕。無聊成獨臥,彈指韶光過。記得別伊時,桃花柳萬絲。菩薩蠻·新寒中酒敲窗雨翻譯及注釋翻譯那時,天氣也剛好是這時。卻醉倒了。 心中有事,酒未入唇,人就醉了。

    明清

    菩薩蠻·催花未歇花奴鼓 納蘭性德

    閱讀(186)

    菩薩蠻·催花未歇花奴鼓原文: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見殘紅舞。不忍覆馀觴,臨風淚數行。粉香看又別,空剩當時月。月也異當時,凄清照鬢絲。菩薩蠻·催花未歇花奴鼓翻譯及注釋翻譯催促春花盛開的鼓聲一直還沒有停,酒醒之后已經看見落花紛紛揚揚。

    明清

    如夢令·黃葉青苔歸路 納蘭性德

    閱讀(184)

    如夢令·黃葉青苔歸路原文:黃葉青苔歸路,屧粉衣香何處。消息竟沉沉,今夜相思幾許。秋雨,秋雨,一半因風吹去。(版本一)木葉紛紛歸路,殘月曉風何處。消息竟沉沉,今夜相思幾許。秋雨,秋雨,一半因風吹去。(版本二)如夢令·黃葉青苔歸路翻譯及注釋翻譯

    明清

    菩薩蠻·白日驚飚冬已半 納蘭性德

    閱讀(187)

    菩薩蠻·白日驚飚冬已半原文:白日驚飚冬已半,解鞍正值昏鴉亂。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燒痕空極望,鼓角高城上。明日近長安,客心愁未闌。菩薩蠻·白日驚飚冬已半注釋①驚飚:謂狂風。晉殷仲文《解尚書表》:“洪波振壑,川洪波振壑;一驚飆拂野,林無

    明清

    菩薩蠻·霧窗寒對遙天暮 納蘭性德

    閱讀(178)

    菩薩蠻·霧窗寒對遙天暮原文:霧窗寒對遙天暮,暮天遙對寒窗霧。花落正啼鴉,鴉啼正落花。袖羅垂影瘦,瘦影垂羅袖。風翦一絲紅,紅絲一翦風。菩薩蠻·霧窗寒對遙天暮注釋回文:詩詞中的一種修辭手法。即詩或詞中之各句皆可顛倒讀之并均能成誦,使一句

  • <td id="862kg"></td>
  • <td id="862kg"><option id="862kg"></option></td>
  • 狼友av永久网站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