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862kg"></td>
  • <td id="862kg"><option id="862kg"></option></td>
  • 菩薩蠻·催花未歇花奴鼓 納蘭性德

    菩薩蠻·催花未歇花奴鼓原文:

    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見殘紅舞。不忍覆馀觴,臨風淚數行。
    粉香看又別,空剩當時月。月也異當時,凄清照鬢絲。

    菩薩蠻·催花未歇花奴鼓翻譯及注釋

    翻譯
    催促春花盛開的鼓聲一直還沒有停,酒醒之后已經看見落花紛紛揚揚。不忍傾杯一飲而盡這酒杯中殘余的薄酒。面對秋風,離情別緒頓生,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淚。
    可愛的人兒阿,如今這離別又出現在眼前,寂空無所依,只留下一輪圓月,獨立天際,甚至就連這月亮也與當時我們在一起時不同,你看這凄涼的清光縷縷地照在我的青絲上,如何不催人淚下。

    注釋
    ①菩薩蠻:《菩薩蠻》,本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薩鬘》,又名《子夜歌》、《重疊金》等。
    ②花奴:唐玄宗時汝陽王李琎的小字。
    ③殘紅舞:指花落。
    ④覆:傾翻酒杯,指飲酒。
    ⑤馀觴(yúshāng):杯中所剩殘酒。
    ⑥粉香:代指鐘愛的女子。
    ⑦“月也”二句:如今的月光也與當時不同了,只照著我的鬢發。

    菩薩蠻·催花未歇花奴鼓賞析二

    這首詞通過臨別前和臨別時的環境以及心理描寫,來渲染相思之情。上片通過臨別前飲酒與心緒不寧的矛盾心態,下片更進一步,通過寫馬上要離別時,突然感到物非人非的強烈情感,表達了面對離別而無法自禁的劇烈情感變化。

    上片情感表現還在自控的范圍內,最多是愁腸百結而“不忍覆余觴”,實在不能忍受心中痛苦也只是“臨風淚數行”,或許情人問起,她可能還會忍住說是眼中吹進了沙子。

    下片就顯然增強了情感。眼看馬上所愛的人就會很難再看見一次,情感上難以忍受,原本物是人非都已是催人肝腸寸斷的了,她卻說就連物也并非原來的物了,天上那輪見證過你我二人愛情事實的圓月也突然冷酷無情起來,這營造了一種極大的內心恐懼感、寂寞感、空虛感。

    這首詞中“催花未歇花奴鼓”句引了唐代玄宗時人物李璉的典故。他是大唐睿宗皇帝嫡孫,是唐朝宗室讓皇帝李憲的長子,正由于他是讓皇帝的長子,所以被封為汝陽郡王。他小名叫花奴,是個長得面容俊美姣好的美男子,并且音樂能力很強,可謂才貌雙全。他還擅長弓和羯鼓,聰明敏捷。眾所周知,唐玄宗也是歷史上一個極富藝術修養的皇帝,在音樂舞蹈方面都是行家,身邊有個多才多藝、才貌雙全的美男子花奴,玄宗當然對他很是喜歡,并曾親自教他音律,據說玄宗還親自教授他羯鼓。

    這首詞寫思戀、寫離別,本身用詞也巧,典故也大有可玩味處,真可讀可感:花奴不鼓,唯見殘紅飛舞,前歡不再,而其悲則無窮,讀之慘然,起身無緒,悵然若有所思。

    菩薩蠻·催花未歇花奴鼓賞析

    這詞要從唐朝說起,《菩薩蠻》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云》,是唐朝教坊曲名,據記載,唐宣宗時,女蠻國入貢,其人高髻金冠,瓔珞被體,故稱菩薩蠻隊,樂工因作《菩薩蠻曲》。不是菩薩也發脾氣耍蠻的意思。

    唐玄宗時汝陽王李琎小字“花奴”。奴是昵稱,宋武帝劉裕的小名就叫“寄奴”,李白也稱自己的兒子為明月奴。李琎善羯鼓,羯鼓,一種樂器,狀如漆桶,下承以牙床,鼓之兩頭俱擊。據說此樂器出自匈奴。

    玄宗也善羯鼓,因此對李琎特鐘愛之,曾說:“花奴姿質明瑩,肌發光細,非人間人,必神仙謫墮也。”(見《羯鼓錄》)又,玄宗嘗于二月初一晨,見宮中景色明麗,柳杏將吐,遂命高力士取羯鼓臨軒縱擊一曲《春光好》,曲終,花已發坼。玄宗笑言:“此一事不喚我作天公可乎?”玄宗以鼓催花的狂妄自豪和祖母則天大帝以詩催花的做法一脈相承。

    唐朝人的任性縱情總帶著天親地近的色彩,有新石器時代對著紅日高山叢莽舞蹈的肆意。后來達官貴人筵席之上常擊鼓為樂,以助酒興。然而后來人少有那種肆意無畏的興頭,多了不忍覆馀觴的小心翼翼,越是想留存好景越是容易多愁善感,臨風淚數行的氣質所為就有刻意的蕭瑟和黯然了。

    容若這首詞由離筵寫起,用羯鼓催花之典實,花開即落,暗語好景不常。用盛筵將散,離別在即的情景,表達了傷春傷別的惆悵。下闋承上闋情景情緒再加點染,進一步刻畫今日空自對月的寂寞凄清。結二句落在了此刻的實處,寫月下的癡情思念,無法排解的愁苦幽傷。

    容若詞集中另一闋《菩薩蠻》曰:“夢回酒醒三通鼓,斷腸啼鴃花飛處。新恨隔紅窗,羅衫淚幾行。相思何處說?空對當時月。月也異當時,團圞照鬢絲。”立意構思乃至遣詞用句,都與此闋雷同。評家多認為可能一是初稿,一是改稿,然改易處甚多,結集時就兩首并存。

    菩薩蠻·催花未歇花奴鼓創作背景

      清代中后期,詞人愛妻盧氏去世,詞人為了紀念與哀悼亡妻,于是寫下了這首《菩薩蠻》。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菩薩蠻·催花未歇花奴鼓 納蘭性德

    明清

    獨秀峰 袁枚

    閱讀(225)

    獨秀峰原文:來龍去脈絕無有,突然一峰插南斗。桂林山水奇八九,獨秀峰尤冠其首。三百六級登其巔,一城煙水來眼前。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傷焉?獨秀峰翻譯及注釋李達均翻譯全然找不到來龍去脈,只見一座高峰突然出現,高可入云,直插南斗星。桂林山

    明清

    題寒江釣雪圖 釋敬安

    閱讀(169)

    題寒江釣雪圖原文:垂釣板橋東,雪壓蓑衣冷。江寒水不流,魚嚼梅花影。題寒江釣雪圖賞析這是一首題畫詩,作于清光緒十年(1884),為作者早期代表作之一。畫意顯然取自柳宗元《江雪》詩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而釋氏的題詩則與柳詩大異其趣。起句

    明清

    紅窗月·燕歸花謝 納蘭性德

    閱讀(177)

    紅窗月·燕歸花謝原文:燕歸花謝,早因循、又過清明。是一般風景,兩樣心情。猶記碧桃影里、誓三生。烏絲闌紙嬌紅篆,歷歷春星。道休孤密約,鑒取深盟。語罷一絲香露、濕銀屏。紅窗月·燕歸花謝翻譯及注釋翻譯花兒凋謝,燕子歸來,遵循節令又過了清明

    明清

    浪淘沙·寫夢 龔自珍

    閱讀(243)

    浪淘沙·寫夢原文:好夢最難留,吹過仙洲。尋思依樣到心頭。去也無蹤尋也慣,一桁紅樓。中有話綢繆,燈火簾鉤。是仙是幻是溫柔。獨自凄涼還自遣,自制離愁。浪淘沙·寫夢注釋①依樣:照原樣。句意即欲重溫舊夢。②一桁:一排。桁猶“行”。③綢繆:猶纏

    明清

    喬山人善琴 徐珂

    閱讀(219)

    喬山人善琴原文:國初,有喬山人者善彈琴。精于指法,嘗得異人傳授。每于斷林荒荊間,一再鼓之,凄禽寒鶻,相和悲鳴。后游郢楚,于旅中獨奏洞庭之曲。鄰媼聞之,咨嗟惋嘆。既闋,曰:“吾抱此半生,不謂遇知音于此地。”款扉扣之。媼曰:“吾夫存日,以彈絮為業。

    明清

    五美吟·西施 曹雪芹

    閱讀(180)

    五美吟·西施原文:一代傾城逐浪花,吳宮空自憶兒家。效顰莫笑東村女,頭白西邊上浣紗。(上浣紗 一作:尚浣紗)五美吟·西施注釋(1)“一代”二句:意思是,一代絕色的美女終于如浪花般消失,她在吳宮里白白地想念兒時的家鄉了。越國滅吳國后,西施的命運有

    明清

    香菱詠月·其一 曹雪芹

    閱讀(182)

    香菱詠月·其一原文:月掛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團團。詩人助興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觀。翡翠樓邊懸玉鏡,珍珠簾外掛冰盤。良宵何用燒銀燭,晴彩輝煌映畫欄。香菱詠月·其一翻譯及注釋翻譯月亮掛在中天夜色多么寒涼,月光如此皎潔月輪分外團圓。詩

    明清

    今別離 黃遵憲

    閱讀(163)

    今別離原文:別腸轉如輪,一刻既萬周。眼見雙輪馳,益增中心憂。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車舟。車舟載離別,行止猶自由。今日舟與車,并力生離愁。明知須臾景,不許稍綢繆。鐘聲一及時,頃刻不少留。雖有萬鈞柁,動如繞指柔。豈無打頭風?亦不畏石尤。送者未及返

    明清

    菩薩蠻·新寒中酒敲窗雨 納蘭性德

    閱讀(191)

    菩薩蠻·新寒中酒敲窗雨原文:新寒中酒敲窗雨,殘香細裊秋情緒。才道莫傷神,青衫濕一痕。無聊成獨臥,彈指韶光過。記得別伊時,桃花柳萬絲。菩薩蠻·新寒中酒敲窗雨翻譯及注釋翻譯那時,天氣也剛好是這時。卻醉倒了。 心中有事,酒未入唇,人就醉了。

    明清

    鷓鴣天·楊柳東塘細水流 蔣春霖

    閱讀(194)

    鷓鴣天·楊柳東塘細水流原文:楊柳東塘細水流,紅窗睡起喚晴鳩。屏間山壓眉心翠,鏡里波生鬢角秋。臨玉管,試瓊甌,醒時題恨醉時休。明朝花落歸鴻盡,細雨春寒閉小樓。鷓鴣天·楊柳東塘細水流注釋①玉管:毛筆的美稱。②瓊甌(ōu):美酒。 鷓鴣天·楊柳東

    明清

    浣溪沙·庚申除夜 納蘭性德

    閱讀(214)

    浣溪沙·庚申除夜原文:收取閑心冷處濃,舞裙猶憶柘枝紅。誰家刻燭待春風。竹葉樽空翻采燕,九枝燈灺顫金蟲。風流端合倚天公。浣溪沙·庚申除夜注釋①庚申除夜:即康熙十九年(1680)除夜。②收取二句:柘枝,即柘枝舞。此舞唐代由西域傳入內地,初為獨舞

    明清

    蝶戀花·窗外綠陰添幾許 王國維

    閱讀(263)

    蝶戀花·窗外綠陰添幾許原文:窗外綠陰添幾許。剩有朱櫻,尚系殘春住。老盡鶯雛無一語。飛來銜得櫻桃去。坐看畫梁雙燕乳。燕語呢喃,似惜人遲暮。自是思量渠不與。人間總被思量誤。蝶戀花·窗外綠陰添幾許翻譯及注釋翻譯當日的雛鶯已經長成,它

    明清

    金縷曲·悶欲呼天說 吳藻

    閱讀(177)

    金縷曲·悶欲呼天說原文:悶欲呼天說。問蒼蒼、生人在世,忍偏磨滅?從古難消豪氣,也只書空咄咄。正自檢、斷腸詩閱。看到傷心翻天笑,笑公然、愁是吾家物!都并入、筆端結。 英雄兒女原無別。嘆千秋、收場一例,淚皆成血。待把柔情輕放下,不唱柳邊風

    明清

    臨江仙·點滴芭蕉心欲碎 納蘭性德

    閱讀(211)

    臨江仙·點滴芭蕉心欲碎原文:點滴芭蕉心欲碎,聲聲催憶當初。欲眠還展舊時書。鴛鴦小字,猶記手生疏。倦眼乍低緗帙亂,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燈孤。料應情盡,還道有情無?臨江仙·點滴芭蕉心欲碎翻譯及注釋翻譯窗外,雨打芭蕉的點滴聲,使我記起了

    明清

    紅窗月·燕歸花謝 納蘭性德

    閱讀(177)

    紅窗月·燕歸花謝原文:燕歸花謝,早因循、又過清明。是一般風景,兩樣心情。猶記碧桃影里、誓三生。烏絲闌紙嬌紅篆,歷歷春星。道休孤密約,鑒取深盟。語罷一絲香露、濕銀屏。紅窗月·燕歸花謝翻譯及注釋翻譯花兒凋謝,燕子歸來,遵循節令又過了清明

    明清

    如夢令·黃葉青苔歸路 納蘭性德

    閱讀(183)

    如夢令·黃葉青苔歸路原文:黃葉青苔歸路,屧粉衣香何處。消息竟沉沉,今夜相思幾許。秋雨,秋雨,一半因風吹去。(版本一)木葉紛紛歸路,殘月曉風何處。消息竟沉沉,今夜相思幾許。秋雨,秋雨,一半因風吹去。(版本二)如夢令·黃葉青苔歸路翻譯及注釋翻譯

    明清

    謁金門·風絲裊 納蘭性德

    閱讀(168)

    謁金門·風絲裊原文:風絲裊,水浸碧天清曉。一鏡濕云青未了,雨晴春草草。夢里輕螺誰掃,簾外落花紅小。獨睡起來情悄悄,寄愁何處好。謁金門·風絲裊翻譯及注釋翻譯風像絲線一般的纏繞,雨水把藍天浸染得清晰舒曉。水中倒影的烏云連綿還未曾散絕,雨

    明清

    浣溪沙·楊柳千條送馬蹄 納蘭性德

    閱讀(165)

    浣溪沙·楊柳千條送馬蹄原文:楊柳千條送馬蹄,北來征雁舊南飛。客中誰與換春衣。終古閑情歸落照,一春幽夢逐游絲。信回剛道別多時。浣溪沙·楊柳千條送馬蹄注釋①古北口:長城的重要關口,地勢險峻,在今北京密云縣境,為北京與東北往來的必經之路。

    明清

    鷓鴣天·離恨 納蘭性德

    閱讀(191)

    鷓鴣天·離恨原文: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挼梅蕊打肩頭。欲將離恨尋郎說,待得郎來恨卻休。云淡淡,水悠悠。一聲橫笛鎖空樓。何時共泛春溪月,斷岸垂楊一葉舟。鷓鴣天·離恨翻譯及注釋翻譯  女子背向著盈盈而立,故意作出含羞的姿態,手中揉搓著梅花的

    明清

    詠籠鶯 納蘭性德

    閱讀(163)

    詠籠鶯原文:何處金衣客,棲棲翠幙中。有心驚曉夢,無計囀春風。謾逐梁間燕,誰巢井上桐。空將云路翼,緘恨在雕籠。詠籠鶯注釋注釋①鶯:黃鶯,別名金衣公子。翻譯  黃鶯你來自于何處,為什么被禁在富貴之家?清晨,你的叫聲將主人的睡夢驚醒,好像是有心反

    明清

    木蘭花慢·立秋夜雨送梁汾南行 納蘭性德

    閱讀(198)

    木蘭花慢·立秋夜雨送梁汾南行原文:盼銀河迢遞,驚入夜,轉清商。乍西園蝴蝶,輕翻麝粉,暗惹蜂黃。炎涼。等閑瞥眼,甚絲絲、點點攪柔腸。應是登臨送客,別離滋味重嘗。疑將。水墨畫疏窗,孤影淡瀟湘。倩一葉高梧,半條殘燭,做盡商量。荷裳。被風暗剪,問今

    明清

    臨江仙·絲雨如塵云著水 納蘭性德

    閱讀(187)

    臨江仙·絲雨如塵云著水原文:絲雨如塵云著水,嫣香碎拾吳宮。百花冷暖避東風。酷憐嬌易散,燕子學偎紅。人說病宜隨月減,懨懨卻與春同。可能留蝶抱花叢。不成雙夢影,翻笑杏梁空。臨江仙·絲雨如塵云著水注釋①“絲雨”二句:意謂細雨蒙蒙,云中夾帶

  • <td id="862kg"></td>
  • <td id="862kg"><option id="862kg"></option></td>
  • 狼友av永久网站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