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862kg"></td>
  • <td id="862kg"><option id="862kg"></option></td>
  • 西江月·頃在黃州 蘇軾

    西江月·頃在黃州原文:

    頃在黃州,春夜行蘄水中,過酒家飲,酒醉,乘月至一溪橋上,解鞍,由肱醉臥少休。及覺已曉,亂山攢擁,流水鏘然,疑非塵世也。書此語橋柱上。(由肱 一作:曲肱)

    照野彌彌淺浪,橫空隱隱層霄。障泥未解玉驄驕,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

    西江月·頃在黃州翻譯及注釋

    翻譯
    月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天空中有幾絲淡淡的云彩。白色的馬兒此時尚氣宇昂揚,我卻不勝酒力,在河邊下馬,等不及解下馬鞍,就想倒在這芳草中睡一覺。
    這小河中的清風明月多么可愛,馬兒啊可千萬不要踏碎那水中的月亮。我解下馬鞍作枕頭,斜臥在綠楊橋上進入了夢鄉,聽見杜鵑叫時,天已明了。

    注釋
    ⑴西江月:詞牌名。
    ⑵蘄水:水名,流經湖北蘄春縣境,在黃州附近。
    ⑶彌彌:水波翻動的樣子。
    ⑷層霄:彌漫的云氣。
    ⑸障泥:馬韉,垂于馬兩旁以擋泥土。玉驄:良馬。驕:壯健的樣子。
    ⑹可惜:可愛。
    ⑺瓊瑤:美玉。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⑻杜宇:杜鵑鳥。

    西江月·頃在黃州賞析

    這是一首寄情山水的詞。作者在詞中描繪出一個物我兩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風光和自己的感受融為一體,在詩情畫意中表現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適,抒發了他樂觀、豁達、以順處逆的襟懷。

    小序敘事簡潔,描寫生動,短短五十四字,即寫出地點、時間、景物以及詞人的感受。它充滿了詩情畫意,是一篇寫得很優美的散文,可與其《記承天寺夜游》媲美。

    上片頭兩句寫歸途所見:“照野彌彌淺浪,橫空隱隱層霄。”彌彌,是水盛的樣子;層霄,即層云。春夜,詞人在蘄水邊騎馬而行,經過酒家飲酒,醉后乘著月色歸去,經過一座溪橋。由于明月當空,所以才能看見清溪在遼闊的曠野流過。”先說“照野”,突出地點明了月色之佳。用“彌彌”形容“淺浪”,就把春水漲滿、溪流汩汩的景象表現出來了。廣闊的天空還有淡淡的云層。“橫空”,寫出了天宇之廣。說云層隱隱約約在若有若無之間,更映襯了月色的皎潔。野外是廣袤的,天宇是寥廓的,溪水是清澈的。在明月朗照之下的人間仙境中,詩人忘卻了世俗的榮辱得失和紛紛擾擾,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此兩句暗寫月光。

    “障泥未解玉驄驕”,是說那白色的駿馬忽然活躍起來,提醒他的主人:要渡水了!障泥,是用錦或布制作的馬薦,墊在馬鞍之下,一直垂到馬腹兩邊,以遮塵土。《晉書·王濟傳》:“濟善解馬性,嘗乘一馬,著連乾障泥,前有水,終不肯渡。濟曰:‘此必是惜障泥。’使人解去,便渡。”詞人在這里只是寫了坐騎的神態,便襯托出瀕臨溪流的情景。把典故融化于景物描寫之中,這是很成功的一個例子。此時,詞人不勝酒力,從馬上下來,等不及卸下馬鞍韉,即欲眠于芳草。“我欲醉眠芳草”,既寫出了濃郁的醉態,又寫了月下芳草之美以及詞人因熱愛這幽美的景色而產生的喜悅心情,可以說收到了一石三鳥的效果。

    過片二句,明寫月色,描繪從近處觀賞到的月照溪水圖,更進一步抒發迷戀、珍惜月色之佳的心情:“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溪”作一個量詞,巧妙又無痕地把風,月與溪融為一體,并洗去了風塵世俗之感。瓊瑤,是美玉,這里比做皎潔的水上月色。可惜,是可愛的意思。微風輕輕吹拂,溪中波光粼粼,水月交輝,真像綴了一溪晶瑩剔透的珠玉。這里用的修辭手法是“借喻”,徑以月色為“瓊瑤”。由于感情的摯濃,使比喻的客體升到了突出的地位,因而它的形象顯得更鮮明,更生動。這種表現手法是從生活中來的,不背理,更不違情。月色皎潔,加之以醉人癡語,怪不得異想天開,這是“理”;十分珍惜美好的月色,這是“情”。“情理交至”,這就更巧妙地揭開了詞人所追求的精神世界的帷幕。這個境界是極為幽美、靜謐、純潔的,如果有一丁點兒外物羼入,就會被損害,被踐踏。此句以獨特感受和精切的比喻,傳神地寫出水之清、月之明、夜之靜、人之喜悅贊美。

    “解鞍欹枕綠楊橋”,寫詞人用馬鞍作枕,倚靠著它斜臥在綠楊橋上“少休”。這一覺當然睡得很香,及至醒來,“杜宇一聲春曉”,春天的黎明又是一番景色了。這個結尾如空谷傳聲,余音不絕。妙在又將展現一幅清新明麗的畫卷,卻留下空白,讓讀者自己用豐富的聯想去感受它。作者在詞中不去寫“亂山攢擁,流水鏘然”的景致,而是通過描寫杜鵑在黎明的一聲啼叫,把野外春晨的景色作了畫龍點睛的提示。這是因為他是從杜鵑啼叫聲中醒過來的,由杜鵑之啼才首先感到這空山月明、萬籟俱寂的春晨之美。詞人真實地記錄了他第一次難忘的感受,因而也就給讀者留下了第一次動人的印象。

    此詞所描繪的富有詩情畫意的美景中,處處有“我”之色彩,景物成為塑造“我”的典型性格的憑據。詞人不論是醉還是醒,是月夜還是春晨,都能“無入不自得”,隨意而成趣,逐步展示詞的意境。作者善于把意和境渾然凝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他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忘卻了世俗的榮辱得失和紛紛擾擾,表現了自己與造化神游的暢適愉悅,讀來回味無窮,令人神往。

    西江月·頃在黃州創作背景

      此詞作于蘇軾貶謫黃州期間。公元1079年(元豐二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是蘇軾生活史的轉折點,這飛來橫災徹底地粉碎了蘇軾希圖在政治上有所作為,然后功成身退的幻想。從此以后,蘇軾看清了官場的黑暗、世態的炎涼。但蘇軾沒有被痛苦壓倒。他住在黃州臨皋亭。后來又在不遠處開墾一片荒地,種上莊稼樹木,名之曰“東坡”。他有時布衣芒屩,出入于阡陌之上;有時月夜泛舟,放浪于山水之間:表現出一種超人的曠達,一種不以世事縈懷的恬淡精神。沉重的政治打擊使他對社會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反映在創作上的思想感情和風格都有明顯的變化。在這期間他創作了很多優秀作品,此詞是其中之一。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西江月·頃在黃州 蘇軾

    宋代

    詠華山 寇準

    閱讀(254)

    詠華山原文: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詠華山簡析《詠華山》是宋朝宰相寇準七歲時詠誦的一首詩。詩的大意是: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華山腳下。太陽顯得那么近,山腰間飄著朵朵白云。寇準是北宋時期稀世神童,聰慧過人。

    宋代

    定風波·兩兩輕紅半暈腮 蘇軾

    閱讀(165)

    定風波·兩兩輕紅半暈腮原文:十月九日,孟亨之置酒秋香亭。有雙拒霜,獨向君猷而開,坐客喜笑,以為非使君莫可當此花,故作是篇。兩兩輕紅半暈腮,依依獨為使君回。若道使君無此意,何為,雙花不向別人開。但看低昂煙雨里,不已。勸君休訴十分杯。更問尊前

    宋代

    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 陳亮

    閱讀(189)

    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原文:不見南師久,漫說北群空。當場只手,畢竟還我萬夫雄。自笑堂堂漢使,得似洋洋河水,依舊只流東?且復穹廬拜,會向藁街逢!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萬里腥膻如許,千古英靈安在,磅礴幾時通?胡運何須問,赫

    宋代

    桑茶坑道中 楊萬里

    閱讀(160)

    桑茶坑道中原文:晴明風日雨干時,草滿花堤水滿溪。童子柳陰眠正著,一牛吃過柳陰西。桑茶坑道中翻譯雨后的晴天,風和日麗,雨水蒸發得無影無蹤。小溪的河槽漲滿了流水,岸邊叢生綠油油的野草,盛開著絢麗的野花。一個牧童躺在柳蔭下,睡夢正甜。而那頭

    宋代

    夏夜追涼 楊萬里

    閱讀(175)

    夏夜追涼原文: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夏夜追涼翻譯夏天的中午,天氣炎熱,想不到夜晚還是那么熱。打開門,到月光下去站一會兒吧。 這時,遠處的竹林和樹叢里,傳來一聲聲蟲子的鳴叫,一陣陣清涼的感覺也迎面

    宋代

    詠柳 曾鞏

    閱讀(205)

    詠柳原文: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詠柳翻譯及注釋翻譯雜亂的柳枝條還沒有變黃,在東風的吹動下狂扭亂舞。把它的飛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間還有秋霜注釋①倚--仗恃,依靠。狂--猖狂。這兩句形容柳樹

    宋代

    病牛 李綱

    閱讀(165)

    病牛原文: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傷?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病牛翻譯及注釋翻譯病牛耕耘千畝,換來了勞動成果裝滿千座糧倉的結果,但它自身卻精神極為疲憊,力氣全部耗盡,然而,又有誰來憐惜它力耕負重的勞苦呢?但為了眾生都能夠飽,即使

    宋代

    天仙子·水調數聲持酒聽 張先

    閱讀(160)

    天仙子·水調數聲持酒聽原文: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后期空記省。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天仙子·水調數聲持酒聽翻譯及注釋翻譯手執酒杯細聽

    宋代

    東欄梨花 蘇軾

    閱讀(201)

    東欄梨花原文: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東欄梨花翻譯及注釋翻譯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條透露出濃郁的春色,飄飄灑灑的柳絮夾帶著如雪的梨花,布滿了全城。我心緒惆悵,恰如東欄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居俗世

    宋代

    水龍吟·春恨 陳亮

    閱讀(163)

    水龍吟·春恨原文:鬧花深處層樓,畫簾半卷東風軟。春歸翠陌,平莎茸嫩,垂楊金淺。遲日催花,淡云閣雨,輕寒輕暖。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賞,都付與、鶯和燕。 寂寞憑高念遠。向南樓、一聲歸雁。金釵斗草,青絲勒馬,風流云散。羅綬分香,翠綃對淚,幾多幽怨。正

    宋代

    湖上 徐元杰

    閱讀(229)

    湖上原文: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風日晴和人意好,夕陽簫鼓幾船歸。湖上翻譯及注釋翻譯在那開滿了紅花的樹上,歡躍的群鶯在不停的鳴叫,西湖岸邊已長滿了青草,成群白鷺在平靜的湖面上翻飛。暖風晴和的天氣,人的心情也很好,趁著夕陽余暉,伴

    宋代

    鷓鴣天·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 辛棄疾

    閱讀(163)

    鷓鴣天·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原文: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觮,漢箭朝飛金仆姑。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須。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鷓鴣天·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翻譯及注釋翻譯我

    宋代

    滿江紅·翠幕深庭 吳文英

    閱讀(249)

    滿江紅·翠幕深庭原文:翠幕深庭,露紅晚、閑花自發。春不斷、亭臺成趣,翠陰蒙密。紫燕雛飛簾額靜,金鱗影轉池心闊。有花香、竹色賦閑情,供吟筆。 閑問字,評風月。時載酒,調冰雪。似初秋入夜,淺涼欺葛。人境不教車馬近,醉鄉莫放笙歌歇。倩雙成、一

    宋代

    浣溪沙 陳克

    閱讀(168)

    浣溪沙原文:淺畫香膏拂紫綿。牡丹花重翠云偏。手挼梅子并郎肩。病起心情終是怯,困來模樣不禁憐。旋移針線小窗前。

    宋代

    定風波·兩兩輕紅半暈腮 蘇軾

    閱讀(165)

    定風波·兩兩輕紅半暈腮原文:十月九日,孟亨之置酒秋香亭。有雙拒霜,獨向君猷而開,坐客喜笑,以為非使君莫可當此花,故作是篇。兩兩輕紅半暈腮,依依獨為使君回。若道使君無此意,何為,雙花不向別人開。但看低昂煙雨里,不已。勸君休訴十分杯。更問尊前

    宋代

    和子由澠池懷舊 蘇軾

    閱讀(181)

    和子由澠池懷舊原文: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和子由澠池懷舊翻譯及注釋翻譯人生在世,到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跡,你覺得像是什

    宋代

    浣溪沙 蘇軾

    閱讀(195)

    浣溪沙原文:伽花彩甚奇,謂有初春之興。因作二首,寄袁公濟雪頷霜髯不自驚。更將翦彩發春榮。羞顏未醉已先赪。莫唱黃雞并白發,且呼張丈喚殷兄。有人歸去欲卿卿。

    宋代

    和董傳留別 蘇軾

    閱讀(189)

    和董傳留別原文: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得意猶堪夸世俗,詔黃新濕字如鴉。和董傳留別翻譯及注釋翻譯生活當中身上包裹著粗衣劣布,胸中有學問氣質自然光彩奪人。不喜歡

    宋代

    念奴嬌·中秋 蘇軾

    閱讀(230)

    念奴嬌·中秋原文:憑高眺遠,見長空萬里,云無留跡。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瓊樓,乘鸞來去,人在清涼國。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水晶宮里,一

    宋代

    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 蘇軾

    閱讀(193)

    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原文: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游南山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翻譯及注釋翻譯細雨斜風天氣微寒。淡淡的

    宋代

    西江月·遣興 辛棄疾

    閱讀(163)

    西江月·遣興原文:醉里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著 通:著)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西江月·遣興翻譯及注釋翻譯喝醉了酒后恣意歡笑,我哪里有那閑工夫發愁呢。最近才明白古

    宋代

    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 蘇軾

    閱讀(184)

    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原文:落日繡簾卷,亭下水連空。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濕青紅。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一千頃,都鏡凈,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堪笑蘭臺公子,未解莊生天籟,剛道有雌雄。一

  • <td id="862kg"></td>
  • <td id="862kg"><option id="862kg"></option></td>
  • 狼友av永久网站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