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兒園學的五十首最簡單的古詩
一、《詠鵝》
作者:(唐)駱賓王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譯文:“鵝!鵝!鵝!”面向藍天,一群鵝兒伸著彎曲的脖子在歌唱。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綠的水面上,紅色的腳掌劃著清波,就像船槳一樣。
二、《春曉》
作者:(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譯文:春天睡醒不覺天已大亮,到處是鳥兒清脆的叫聲。回想昨夜的陣陣風雨聲,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
三、《梅花》
作者:(宋)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譯文:那墻角的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盛開。為什么遠望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四、《春夜喜雨》
作者:(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譯文:好雨似乎會挑選時辰,降臨在萬物萌生之春。伴隨和風,悄悄進入夜幕。細細密密,滋潤大地萬物。濃濃烏云,籠罩田野小路;點點燈火,閃爍江上漁船。明早再看帶露的鮮花,成都滿城必將繁花盛開。
五、《秋浦歌》
作者:(唐)李白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
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
譯文:爐火照徹天地,柴煙中紅星亂閃。冶煉工人在明月之夜,一邊唱歌一邊勞動,他們的歌聲響徹了寒峭的山谷。
2.形容兒童學習的古詩詞
小兒垂釣
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
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村居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宿新市徐公店 宋代 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 枝頭花落末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所見 袁枚
牧童騎黃牛,
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風鳶圖詩(其一) 徐渭
柳條搓線絮搓棉, 搓夠千尋放紙鳶。
消得春風多少力,帶將兒輩上青天。
所見
【清】 袁 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宿新市徐公店》【宋】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小兒垂釣
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
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村居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宿新市徐公店 宋代 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 枝頭花落末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所見 袁枚
牧童騎黃牛,
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風鳶圖詩(其一) 徐渭
柳條搓線絮搓棉, 搓夠千尋放紙鳶。
消得春風多少力,帶將兒輩上青天。
所見
【清】 袁 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宿新市徐公店》【宋】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村居》【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小兒垂釣》【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牧童》【宋】黃庭堅
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隴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花影》【宋】蘇軾
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歸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初夏睡起
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田家》【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織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村居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回鄉偶書 唐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時不識月,
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
飛在青云端
3.關于學習的兒童古詩
所見
袁枚
牧童騎黃牛,
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村居》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小兒垂釣》
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
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韋莊
見人初解語嘔啞,不肯歸眠戀小車.
一夜嬌啼緣底事,為嫌衣少縷金華.
4.孩子兩歲了學什么古詩呢
孩子兩歲了可以學《春曉》、《相思》、《靜夜思》、《登鸛雀樓》、《詠鵝》。因為這5首唐詩字數比較少,屬于四言律詩和七言絕句,2歲的孩子背起來容易朗朗上口,更方便記憶,可以培養孩子對故事愛好。
1、《春曉》
唐代詩人孟浩然隱居在鹿門山時所作,詩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剛剛醒來時的一瞬間展開聯想,描繪了一幅春天早晨絢麗的圖景,抒發了詩人熱愛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首句破題,寫春睡的香甜;也流露著對朝陽明媚的喜愛;次句即景,寫悅耳的春聲,也交代了醒來的原因;三句轉為寫回憶,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為惜春。
2、《相思》
唐代詩人王維創作的一首借詠物而寄相思的五絕。此詩寫相思之情,卻全篇不離紅豆,正用其相思子之名以關合相思之情。
首句寫紅豆產地;次句以“發幾枝”一問,語極樸實;三句寄意友人“多采擷”,言在此而意在彼;末句點明其相思屬性,且用一“最”字推達極致,則“多采擷”的理由自見。
3、《靜夜思》
唐代詩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詩 。此詩描寫了秋日夜晚,詩人于屋內抬頭望月的所感。詩中運用比喻、襯托等手法,表達客居思鄉之情,語言清新樸素而韻味含蓄無窮,歷來廣為傳誦。
4、《登鸛雀樓》
盛唐詩人王之渙創作的一首詩。此詩前兩句寫的是自然景色,但開筆就有縮萬里于咫尺,使咫尺有萬里之勢;后兩句寫意,寫的出人意料,把哲理與景物、情勢溶化得天衣無縫,成為鸛雀樓上一首不朽的絕唱。
5、《詠鵝》
初唐詩人駱賓王于七歲時寫的一首五言古詩。 這首詩開篇先聲奪人,“鵝!鵝!鵝!”寫出鵝的聲響美,又通過“曲項”與“向天”、“白毛”與“綠水”、“紅掌”與“清波”的對比寫出鵝的線條美與色彩美。
同時,“歌”、“浮”、“撥”等字又寫出鵝的動態美,聽覺與視覺、靜態與動態、音聲與色彩完美結合,將鵝的形神活現而出。
背古詩技巧
1、演背誦
根據古詩的描繪內容,在背誦時加上適當的動作,邊背誦邊表演,會增進對古詩文的理解,表演背誦這一形式促進了小學生對詩意的理解,加深了印象,從而背得快,記得牢。
2、根據內容想象背誦
這是一種根據詩文內容進行分類背誦的方法。一邊背誦一邊體會詩人的情感,對于理解詩的內涵更有幫助。
3、創設情境背誦古詩
在背誦時,可以充分利用各種手段,為自己創設一種背誦的氛圍,引導自己入情入境。靈活且富有變化,極大地調動了自己背誦的積極性。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春曉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相思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詠鵝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靜夜思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登鸛雀樓
5.寫孩子學習的詩句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代:高鼑《村居》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清代:俞樾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五代:胡令能
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初夏睡起》【宋】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宋楊萬里。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宋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唐賈島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唐杜牧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唐賀知章
大兒鋤豆溪東,二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宋辛棄疾清平樂
6.小孩子學的古詩
篇一:畫 遠看山有色, 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 人來鳥不驚。
篇二: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篇三:憫農 李紳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篇四:畫雞 唐寅 頭上紅冠不用裁, 滿身雪白走將來。 平生不敢輕言語, 一叫千門萬戶開。
篇五:詠鵝 駱賓王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篇六:春曉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篇七:一去二三里 邵雍 一去二三里, 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 *十枝花。
篇八:村居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篇九:小池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篇十:草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詩教,最可貴的點,不在于文字,在于性情,在于原生的感動。這種體驗的獲得,一定是自然的,而不是強加的。
如若用強,幾乎必然會抹殺孩子對詩的興趣。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小孩學什么古詩詞(幼兒園學的五十首最簡單的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