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詩詞基本入門知識
“詩”:一種以有節奏的、形象生動的語言,高度凝練和集中地反映生活或抒發強烈的感情的文學作品。
(在詩中有戲劇,而在戲劇中也有詩)(詩的害乎錘鍛)(詩,一定是杰作,再不就是絕無存在價值的東西)(詩是會呼吸的思想,會焚燒的字)。我們常說的詩又指《詩經》。
《詩》三百,始終于周,《詩》,上通于道德,下止于禮義形式。中國古代把不合樂的叫“詩”,合樂的叫“歌”。
統稱為詩歌。按有無故事情節又可分為抒情詩和敘事詩;按語言是否有韻律,又分為格律詩和自由詩。
“詞”:屬于詩的一種韻文形式,由五言詩、七言詩或是民間歌謠發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句子長短不一,賦》。
注:“詞”與“辭”在“言詞”這個上是同代,一般只說“辭”,不說“詞”。漢代以后逐漸以“詞”代“辭”。
“詞”后來又逐漸按一定的曲調來填寫,即詞牌;如“滿江紅”“蝶戀花”“江城子”“西江月”“浪淘沙”等,它由曲名發展而成,例如“西江月”原本是唐朝教坊展柜唱的曲名,后來以這種形式填詞,便逐漸成為一種詞牌。[1]宋代。
原是配樂歌唱的一種詩體,句的長短隨歌調而改變,因此又叫長短句。詞分為小令(58字內),中調(59~90字),大調亦稱長調(91字以上)。
詞一般分上下兩闋也稱之為“片”。詩后人奉為經典;楚辭以其忠君意志的一再表達、比興手法的完整運用,影響后代詩歌創作,形成創作傳統。
《詩經》與《楚辭》因此也時常被認作古代詩歌將源頭追溯到《詩經》與《楚辭》。詩的特點詩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它飽和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象,語言精煉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于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建筑美。
我國現代詩人、文學評論家何其芳曾說:“詩是一種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它飽和著豐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來表現,而且在精煉與和諧的程度上,特別是在節奏的鮮明上,它的語言有別于散文的語言。”這個定義性的說明,實際上概括了詩歌的幾個基本特點: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會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飽和著豐富的思想感情。第三、豐富的想象、聯想和幻想。
第四、語言的音樂美詩歌語言特別要求富有音樂性,音樂美可以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詩歌語言的音樂性因素,包括節奏、音調、韻律等。
詩句要求節奏鮮明、音調和諧,符合一定的韻律,吟誦動聽感人,具有音樂美。詞的特點詞是合樂的歌詞,所配合的音樂是隋唐以來新興的燕樂。
對音樂的依附性,決定了詞在體制風格上一系列的特點。 首先,詞必須有詞調,詞調是填詞時所依據的樂譜,詞調的名稱叫詞牌。
有的詞牌原來和詞的內容有關,如白居易的《憶江南》,內容是回憶江南的風物、生活。但后人依據《憶江南》這個詞牌填詞時,僅取其曲調,而內容不必與江南有關。
這樣一來,詞牌僅僅表示一種曲調而已,于是有的詞人就在詞牌之下另注明題目。如蘇風波62字 洞仙歌83字更漏子46字甘草子4河 傳61字何滿子74字黃河清慢98字賀新郎116字減字木蘭花44字 錦纏道66字 江城子70字浪淘沙54字臨江字滿庭芳95字 摸魚兒116字 邁陂塘116字南歌子52字 南鄉子56字念奴嬌100字卜算子44字 菩薩蠻44字 普天樂46字清平樂46字 鵲橋仙56字青玉案67字沁園春114字青門引42字如夢45字蘇幕遮62字水調歌頭95字雙雙浣溪沙48字 太常引49字踏莎行58字唐多令60字天仙子68字烏夜啼36字望海潮107字 武陵春49字相見歡36字西江月50字 小重山58字謝池春66字憶江南27字 憶王孫31字謁金門45字憶秦娥46字虞美人56字一落索46字 阮郎歸47字一斛珠57字玉樓春56字一剪梅60字漁家傲62字 一叢花78字 御街行78字雨霖鈴字 祝英臺近77字 晝夜樂98字 燭影搖紅96字訴衷情33字定西番35字詩的格式五絕:仄起 平起五律:仄起 平起七絕:仄起 平起七律:仄起 平起編輯本段相關書籍1、《全唐詩》2、《全宋詞》6、《樂府詩集》7、《中國當代詩人詞家代表作大觀》(1—4卷)8、《百年絕句大典》9、《百年律》10、《詩韻合璧》相關詩句西施故里浦陽江詩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浦陽通錢塘古居游客日三千 浣紗銀河落九天——易道風水道師尉湯渺 公元2011年辛卯仲夏西施圣殿詩五千載金鼎寶殿 一萬年玉容天仙畫的是山河壯麗 唱的是國歌太平——易道風水道師尉湯渺 公元2011年辛卯仲夏[2]題詩紅粉池詩苧蘿山下天宮匠 紅粉池名地共長池邊留影多才女 碧波青蓮好鴛鴦——易道風水道師尉湯渺 公元2011年辛卯仲夏[2]。
2.如何快速讀懂古詩詞PPT
1/7分步閱讀
一、注意詩的題目。 首先是要想一想這首詩“寫的是什么?”看看詩題,也許就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杜甫的《月夜》詩題告訴我們寫作的背景;李商隱的《夜雨寄北》詩作內容沒有離開夜,而且這是一個雨夜,滂沱大雨也好,綿綿細雨也罷,這一夜詩人無法入眠要給遠方的親人或是友人寄去綿綿情思;孟浩然的《臨洞庭上張丞相》勢必要描述洞庭風光,而題目還告訴我們這首詩要呈給張丞相,一個“上”字,又向我們透露出張丞相的身份、地位顯然是高于孟浩然的;元稹是白居易的好朋友,仕途不順被貶到通州得了一場大病,險些要了他的命,這時《聞樂天授江州司馬》,他的心靈會受到怎樣的觸動?題目是解讀詩歌的鑰匙,古詩詞的特點是抒情性,詩人常常由偶然事件激發感情,借某一場景表現詩人的所見所感。從創作動機上講,題目就是引發作者情思的端點,展開詩歌內容的引子
2/7
二、抓住關鍵詞(句) 詩歌中那些透露作者思想感情的詞句。例如蘇軾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首詞作于貶謫黃州后第三年,寫眼前景,寓心中事,由自然現象談人生哲理,詩中的“一蓑煙雨任平生”和“也無風雨也無晴”兩句顯然是作者那種超然于物外的淡泊心境的真實反映。
3/7
三、注意作者身世及所處的朝代。 要真正讀懂一首詩,必須知人論世。同樣的景物,因詩人遭遇、心境的不同,會寓含截然不同的情感。霜葉紅了,有人贊美“紅于二月花”,有人卻傷心地覺得“總是離人淚”。因此,讀詩時,必須注意詩人的遭遇如何、境況如何,注意詩人所處朝代的國勢如何,朝政如何。聯系這些背景,才能準確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這方面的信息有的詩歌考題會提供相關的注釋,有的屬于名家名篇的則不再加注,需要從平時積累的知識中回憶提取。 如王安石的《梅花》:“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是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他在擔任宰相期間,力主改革,但最終因保守派的反對而失敗。王安石堅持自己的改革主張,不向保守派屈服。了解了這樣的背景,就能知道,王安石正是借梅花而自喻,表明自己在政治改革上的態度。不管處境如何,寒冷且無花為伴,梅花依然會開放,并逸香于世。
4/7
四、注意詩的語言特點。 詩歌的語言與散文的語言不同。 詩歌的語言是最凝
3.古詩詞基礎知識有那些
【格律概述】
【近體、古體】
【用韻】
【四聲】
【律句】
【粘對】
【孤平和三平調】
【對仗】
【什么是詞】
【詞的種類】
【二單調、雙調、三疊、四疊】
【詞學名詞解釋】
【對聯之格律】
【對聯之習俗】
【對聯之起源】
【對仗之路】
【對聯之特征】
【對聯的分類】
【漢語四聲與對聯】
【對聯的詞組結構】
【古典詩詞概述】
【平仄詩二十八式格律表】
太多了 說不完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古詩詞基礎知識ppt(詩詞基本入門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