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862kg"></td>
  • <td id="862kg"><option id="862kg"></option></td>
  • 古詩詞賞析的切入點(古詩詞的鑒賞應從什么方面入手)

    1.古詩詞的鑒賞應從什么方面入手

    看一個例子,讀下面一首唐人七絕: 觀祈雨 李約 桑條無葉土生煙, 簫管迎龍水廟前。

    朱門幾處看歌舞, 猶恐春陰咽管弦。 問題:這首詩在表現手法方面有什么突出的特點?試作簡要的賞析。

    下面我們先看幾位同學寫的賞析文字: 短文一:詩歌運用了景物描寫,桑樹沒有葉子,還有簫管,水龍。作者用擬人的手法,說明土象生煙一樣,到處吹吹打打的景象。

    短文二:這首詩是描寫農村里遭受了旱災的嚴重的景象。桑樹都枯得沒有了葉子,土地就像冒了煙一樣。

    沒有科學知識,所以只能向老天祈求下雨。他們在龍王廟前吹吹打打地,表現了農民春陰的焦急心理。

    短文三:這首詩歌用的是襯托的手法。前面兩句話和后面兩句話互相形成了襯托。

    朱門說的是當官的人家,他們享受地看著唱歌跳舞,而農民在看著旱災的嚴重。農業生產受到了嚴重影響,心里十分焦急。

    于是他們只能到龍王廟前祈求下雨。這也是一種寓情于景的寫法,表明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一種同情心理。

    以上這幾段同學們寫的賞析文字有的沒有讀懂詩詞的內容,內容都理解得不準確,或不完整,當然就寫不好了。有的把這首詩歌的表現手法理解錯了,當然也答得不對。

    有的大致內容對,但是一段文字的結構比較零亂,有點東拉西扯的味道。有的在語言上也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

    應該說這首詩歌的內容并不難理解。前兩句主要寫旱情,干旱的嚴重,桑條都不長葉子,土都像冒煙一樣,不就生動地反映這一點嗎?這樣下去,養蠶業,農業生產都受到嚴重影響,農民心急如焚。

    限于當時的認識水平的限制,農民只能把盼下雨寄托在水龍王身上。所以他們吹吹打打地到龍王廟前來求神,祈求龍王能睜來眼,下下雨。

    而后兩句的內容與此形成鮮明的對照:那些官宦人家(注意“朱門”借代當官的人家,這點很重要)照樣鶯歌燕舞,尋歡作樂,他們還生怕春雨一下,使管弦受潮,影響了吹奏效果。這就是作者在這首詩歌里要表達的主要意思,如果我們能夠這樣理解,我想一段賞析的文字就不難寫出了,請看: 本詩運用了對比的表現手法。

    第一,二句描寫了桑無葉,土生煙的情景,含蓄地抒寫了農民盼春雨而心憂如焚的心情。第三,四句寫當官的人家仍然歌舞昇平,還擔憂春陰(雨)使管弦受潮而影響其尋歡作樂。

    一樣憂,兩樣情,對比鮮明,反差強烈。作者正是通過這種手法,強烈地表達了對統治階級的無比憤慨和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從以上這個例子,我想告訴大家的是: 1.首先得審明題目,嚴格按照題目要求去寫。從大的角度來分,鑒賞的題目可分為有指令性的(限定鑒賞的角度)和無指令性的(任選一個角度)兩種。

    有指令性的限制了你的鑒賞的角度,比如要你賞析詩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分析人物形象,或從煉字角度,或從欣賞藝術手法等角度等,毫無疑問我們必須嚴格按照指定的欣賞角度寫,否則不合題目要求,就要全部失分了。如遇無指令性的題目,考生可任選一個角度,無論從內容和形式上來寫都可以。

    當然要注意: ①切入點要小,不能太大,太大了,不具體不容易寫好 ②揀詩詞比較明顯的特點來寫,這樣比較有把握 ③揀自己比較拿手的項目來寫,這樣可以省力一些。 如2004年上海秋考第18題的題干是這樣表述的:就詩歌中畫線的句子,結合全詩,從—個角度(如景和情的關系)寫一段鑒賞文字(80字左右)。

    應該說題干是屬于無指令性的一種(除范圍有限定外),而括號內的文字是出題者的建議,從理論上來說可按照此建議寫,也可不按照此建議寫。總之像審清作文的題目一樣,寫一段詩詞鑒賞文字同樣要認真審清題目的意思。

    2.寫一段鑒賞文字,嚴格說我把它比作寫一段小的議論短文一樣。它必須主旨鮮明,論述具體,結構清晰,語言恰當,符合賞析文字的要求。

    具體說來應包含以下三部分: ①必須在開頭(當然也可在結尾,初學者最好在開頭)針對題目中提問的欣賞角度明確地提出你的看法,觀點。題目中怎樣問你,你就應該怎么答。

    譬如我以上舉的例子中問你,詩歌突出的表現手法,那么我就應該回答:“詩歌突出的特點是運用了對比的表現手法”。開宗明義,要言不煩。

    如舉例的2004年考題,建議你從景和情的關系的角度欣賞,那么就可以這樣回答:詩歌最后一句運用了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 ②然后運用詩歌中具體的內容(注意必須要具體)來論述你的觀點,看法。

    這部分內容非常重要,就像小議論文中的論證部分一樣。你必須用詩歌中的具體內容來證明你的觀點。

    一共是80字的話,這部分內容應該占主要篇幅,同學們從我舉的一個例子中就可以看出。“第一,二句描寫了桑無葉,……反差強烈”這部分就是具體地論述了詩歌是怎樣運用對比的表現手法的,把什么和什么進行對比,說得非常清楚,到位。

    你說詩歌中襯托手法用得好,那就應該具體說拿什么來襯托什么;你說詩歌中比喻修辭手法用得好,那就要具體說明拿什么比什么;依次類推。 ③最后應該小結一下,通過這樣寫法有什么好處,表達效果,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等。

    我舉的例子中“作者正是通過這種手法,強烈地表達了對統治階級的無比憤慨和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就是說。

    2.古詩詞賞析的方法

    一、寫景抒情詩。

    寫景抒情詩主要描繪的是山水名勝、唯美的自然風光,其寫景手法通常采用比喻、擬人、借代、夸張、反襯、對比等。

    在賞析時,第一步就是要指出其寫景的手法;第二步就是簡要概況一下詩中呈現出的景象和寫景手法的作用。

    第三步就是要揭露出詩人抒發的是何種感情,有的是贊揚祖國的大好河山,有的僅是抒發對眼前美景的喜愛,有的抒發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反襯自身仕途或遭遇的不幸等,這主要從寫景手法和詩人當時所處的背景展開論述。

    二、詠物言志詩。

    詠物言志詩主要描繪所詠之物的形與神,以此寄托詩人高尚的情懷,表現詩人的志向。這類詩主要是狀物,描寫手法包括比喻、夸張、擬人、反襯、正襯、對比、欲揚先抑等。

    在賞析時,第一步是將詩人所狀之物的形給概括的描述出來;第二步將形反映出來的神加之于詩人身上,可結合詩人歷來的形象和所處的背景來綜合判斷。

    例如,陶淵明詠菊,菊花可能并不能給人帶來淡泊名利的神韻,但是結合對詩人的了解可知,陶淵明是個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人,故可綜合判斷詩中所傳之意。

    三、懷古詠史詩。

    懷古詠史詩主要通過緬懷歷史英烈或描述歷史典故,來表明詩人的立場和情感。這類詩主要是繪史,描寫的方法最常見的有對比和襯托。

    在賞析時,第一步就是要點明詩人所描繪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這需要我們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基礎;第二步就是要結合作者寫詩當下的時事背景,兩者加以比較;第三步就是道明詩人的主觀看法和抒發的情感,這類詩多半是借古諷今,亦或是抒發滄桑巨變、物事人非的悵然之情。

    四、邊塞征戰詩。

    邊塞征戰詩主要通過描繪邊塞壯麗的風光和將士們的軍旅生活,來表現將士們的思鄉之情。這類詩的繪景通常大氣豪邁、恢弘壯麗,故而多采用夸張、比喻等手法。

    在賞析時,第一步簡要描述一下詩中描繪的景象和邊塞將士的生活;第二步就是道出將士們的思鄉之情和保家衛國的英雄氣魄;第三步就是以詩人的立場表達其自身的情感,通常是對將士們的敬意。

    五、山水田園詩。

    山水田園詩主要描繪自然風光和農家生活,詩境大多清新淡雅,寧靜雋永。這類詩一般融合寫景和記事,手法多變,詞藻優美。

    在賞析時,第一步描繪自然田園風光和農家生活的景象;第二步抒發詩人對恬靜美好生活的向往,還可結合詩人背景,考慮是否還表達了詩人想要歸隱田園的隱居之意。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古詩詞賞析

    3.古詩賞析的角度,方法,修辭

    一、掌握常見類型,避免“無米之炊” 無論是平時考試還是高考,古詩表達技巧鑒賞題都是考生失分非常嚴重的一類考題。

    除客觀因素外,主觀上考生相關知識的匱乏,是導致丟分的重要原因。因此,做好相關知識的積累和儲備工作,應是解答表達技巧鑒賞題的前提和關鍵。

    古詩表達技巧的類型盡管種類繁多,但我們還是可以從某些角度給它作個大致的分類。如: 1.表達方式。

    表達方式一般有記敘、議論、說明、描寫、抒情等五種,古詩鑒賞通常涉及較多的是抒情(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描寫(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等,此外還有記敘(多用于敘事詩)和議論(多用于點明詩歌主旨)。 2.修辭方法:主要有比喻、比擬、雙關、對偶、夸張、借代、設問、反問、頂針(多出現在曲或詞中)等,其特點和用法跟現代文學作品中的修辭大致相同。

    3.其他常用表現手法:烘托(襯托)、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或象征)、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諷今、虛實相生、動靜結合、對比、反襯(以動襯靜、以樂景襯哀情或以哀景襯樂情)、白描(語言簡潔,不加渲染烘托)、用典(化用前人詩文句子,引用神話故事,化用歷史故事)等。 以上分類有的有交叉現象,如第一類中“直接抒情”是第三類中“直抒胸臆”的另一種說法;第三類中的“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則都屬于第一類的“間接抒情”。

    鑒賞時如果題目中沒有規定明確的鑒賞類型或角度,我們只需根據其中一種類型或站在其中的一個角度表述即可。 根據近幾年高考命題情況我們可以發現:借景抒情、對比、烘托、反襯、虛實相生、動靜結合、借古諷今以及比喻、比擬、對偶等表達技巧是高考考查的重點。

    二、以課文為依托,引入“源頭活水” 古詩的數量可謂恒河沙數,我們不可能有很多時間來對其“大面積”鑒賞,因此,精心選擇重要而又有代表性的詩歌進行重點賞析,應是我們高三古詩鑒賞備考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在選擇此類詩歌的時候,不應忽視教材中那些經典性的課文詩歌,它們應該成為我們的首選對象。

    其實,古詩中一些重要的表達技巧類型在教材中幾乎都能看到,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最為常見,其他類型也并不鮮見,如李清照《聲聲慢》中的“直抒胸臆”(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杜甫《登岳陽樓》中的“對比”(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王維《山居秋暝》中的“以動襯靜”(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姜夔《揚州慢》中的“比擬”(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李煜《虞美人》中的“比喻”(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烘托”(上片寫大江,寫江山如畫,寫豪杰,寫亂石穿空,旨在為下片寫周瑜功業),劉禹錫《石頭城》的“借古諷今”等,不一而足。鑒賞時我們可把它們作為“樣板”詩歌加以細心體會,精心揣摩。

    當然,我們還可在此基礎上再做進一步的工作——把教材中那些表達技巧相同的詩歌“鉤連”在一起鑒賞,如《石頭城》和同樣采用了“借古諷今”手法的《桂枝香·金陵懷古》等篇目,《山居秋暝》和一樣采用了“動靜結合”手法的《李憑箜篌引》等篇目;也可從課文詩歌聯系到課外詩歌,如杜甫的《旅夜書懷》采用了“以樂景寫哀情”手法,而蘇軾的《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等一些課外篇目也同樣采用了這種手法,我們就可以把它們“合并同類項”——這種“鉤連”課內聯系課外、通過對同類表達技巧在不同詩歌中運用情況的分析和了解的賞析方法,可以使我們的復習工作取得“小投入”而“大產值”的效果。 三、探究高考設題,尋求答題啟示 古詩鑒賞表達技巧類的設題角度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小角度”設題,一類是“大角度”設題。

    1.“小角度”設題。此類設問的“切入點”較小,考查的針對性強,題干要求上明確規定了從表達技巧中的某一個具體方面鑒賞。

    如: ①2008年四川卷:這首元散曲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試作賞析。 ②2008年江西卷:請從“虛實”關系的角度賞析這首詩。

    ③2007年全國卷Ⅰ:請從“景”和“情”的角度對這首詞作一賞析。 ④2006年湖北卷:《暮春浐水送別》是怎樣融情于景的?請作簡要賞析。

    此類題目的考查目標非常明確,題干明確告訴考生須從“修辭方法”、“虛實”、“景”和“情”、“融情于景”等角度鑒賞,答題時我們只要根據題干所要求的相關表達技巧知識,并結合詩歌的具體內容作出分析說明即可。 2.“大角度”設題。

    此類設題往往“泛泛而談”,沒有具體的角度要求,出現在題干中的關鍵詞通常是“表現手法”、“表達效果”、“藝術手法”或“手法”等較為寬泛的概念。如: ①2008年上海卷:聯系全詩,賞析“雪”和“朱”的表達效果。

    【參考答案】“雪”隱喻了白發。與“朱”相對,產生強烈的色彩對比。

    隱含著詩人對過早衰老的感嘆之情。這種悲嘆與全詩抒發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為官不快的情緒融合在一起,使詩人關于衰老的感嘆更為深沉。

    ②2007年浙江卷:請簡要賞析這三篇作品的表現手法及語言特。

    4.古詩詞賞析方法

    行文構思(【X句+作用】修辭特點(擬人,夸張,對比,排比,對偶,比喻,反復)【運用了XX修辭+作用(表達XX感情 ,XX意境)】表達方式(描寫和抒情)表現手法(渲染,烘托,比興,象征,虛實結合……)修辭的作用比喻:使事物描寫生動形象,具體可感或突出特點.擬人:使事物描寫生動形象,具體可感.賦予人的思 想和感情,表意豐富.夸張:強調或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表達強烈感情;引起聯想;烘托氣氛排比:增強語言氣勢,深化思想內容,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對偶:形式上看整齊勻稱,節律感強;內容上看,凝練集中,概括性強.反復:強調某個意思,突出某種感情.反問:表達更鮮明,更強烈.加強肯定的意思.描寫(1)從不同的感覺來描寫(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2)以動襯靜,動靜結合(3)正面與側面,直接與間接(4)人物描寫的方法(外貌,語言,神態,動作,心理)環境描寫的作用一般有:交代時代背景;襯托人物心情;推動情節發展;渲染環境氣氛.美點品析從語言的角度從表達方式的角度從表現手法的角度用詞之美動詞,形容詞,疊詞用詞精辟準確,把事物說得形象具體作用色彩詞作用絢麗多姿成語作用增添文學色彩修辭之美比喻,排比,擬人,對偶,反問句式之美駢句,長短句,對偶句,也有排比句敘議結合寓情于景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融為一體襯托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抑揚結合,正反對比,側面烘托,虛實結合,以小見大,運用第二人稱抒情……我們要鑒賞詩詞,其前提便是知人論世。

    《孟子·萬章下》曾說:“誦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白居易也說:“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只有做到知人論世,才能穿越時空,追隨詩人的思想軌跡,領悟詩人想要傾吐的心聲,從而產生審美共鳴。 推薦的鑒賞古詩詞的方法——一字千金法,它包含兩方面的意思:一是古詩詞的語言高度凝練,對所鑒賞的古詩詞不要放過任何一個信息,每個字詞都值千金,包括所給出的詩題、作者、注釋及問題;二是抓關鍵詞。

    1、關注詩題、作者和注釋 有些詩詞寫得相當含蓄,把握內容時要充分注意詩題及有關背景。例如:“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眉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朱慶馀《近試上張水部》)。看詩的內容寫的是新婦早上要上堂拜公婆而精心打扮一番,仍不放心地問新郎自己打扮的如何。

    看詩題“近試上張水部”我們知道,作者以新婦自比,把張水部(張籍)比作新郎,把主考比作公婆,表現自己考前期待與不安的心情,詩的主旨是向張籍征詢意見。 另外,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特征,詩人的思想感情、性格特點、創作風格,對我們理解古詩詞也有很大的幫助。

    如:杜甫的憂國憂民、蘇軾的豪放樂觀、陸游的愛國情感、辛棄疾的慷慨憤世、姜夔的感喟哀時、李清照后期的傷時念舊等。 考題后的注釋是鑒賞中必須加以關注的內容,雖短短幾字,卻是出題人有意識提供給我們的必要暗示。

    介紹寫作背景,那是暗示思想內容;介紹相關詩句,那是暗示本詩的用典或其意境;介紹作者,那是暗示本詩的寫作風格。所以我們在解題時一定要仔細研讀,一字千金,切不可等閑視之。

    2、把握景和物 ①抓景明情。景物是客觀的,而寫景之人是有情的。

    因而一切自然界的景物,在詩人的筆下都會被染上人的感情色彩,抓景明情就為我們鑒賞古詩詞提供了最基本的切入點。 例如:“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杜甫《登高》)。

    前四句寫景,通過聲、形、色、態的描寫,寫出哀惋、凄清、冷落、寂寥的氛圍,隱含著無限的“悲”、“苦”;后四句寫情,通過直抒“悲”、“獨”、“苦”、“恨”,寫出了詩人憂國傷時悲己之感。 ②緣物知意象 古人認為自然界的萬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鳥蟲魚,都是自然造化賦予的,因而他們很自然地將人的品德才性與物的特點相比方,出現了許多以物喻人、借物寫人的詠物詩。

    鑒賞詠物詩要重視物的特征和物背后的隱喻意,要抓住物與人的契合點。中國古典詩歌中的一些典型意象有:望月懷遠;傷春悲秋;見流水則思年華易逝;梧桐細雨則凄楚悲涼;柳諧音“留”,寓離別思鄉之意;蓮諧音“憐”,借以表達愛情;大雁表相思;桃花喻美人;大鵬象征思想自由;杜鵑象征悲哀;鷓鴣表離情別緒;松、竹、梅代表堅貞與高貴;荷、蘭、菊代表高潔與清高等。

    3、抓住關鍵詞 ①“詩眼”。詩眼是一句詩中最精煉傳神的一個字。

    對“詩眼”的鑒賞要把握詞義、詞性、修辭,理解句意,明確意境,圍繞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行。“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寫出了春花怒放的艷陽景色的氣氛。

    “綠楊樓外出秋千”的“出”字寫秋千高現于綠柳朱樓、粉墻白壁之間,因春風而倍增駘宕的神情意態。 ②動詞。

    動詞往往是詩意所在,值得品味。如“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蒸”、“撼”具有夸張色彩,寫得很有氣勢。“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濺”、“驚”用字新穎,增添詩人感時。

    5.古詩詞如何賞析

    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學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中語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

    在全國語文高考中,古詩詞賞析連考了七年,難度越來越大,題型越來越完善,題量有逐年加大的趨勢,成為高考備考的一個亮點。無論從教材角度,從高考角度,還是從繼承與創新文學遺產的角度上,培養與提高學生古詩詞的鑒賞能力,成為每一個語文教師刻不容緩的任務。

    那么,如何培養學生古詩詞的鑒賞能力呢?首先,要善于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鑒賞方法。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語文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五方面著手:一、品味富于表現力的“詩眼”或“題眼”。如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全詞“詩眼”是“綠肥紅瘦”,極富表現力。其表現力既體現在鮮明貼切,如用“肥”字寫葉,不僅有多,大之意,還可以聯想到潤澤鮮亮之狀,非常準確、凝練;又體現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寫花,不僅有少、小之狀,還可以感受到惋惜憐憫之情,配合全詞情調,表達出感傷哀婉情調。

    又如賈島的《題李凝幽居》“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題目中“幽”字就是“題眼”,這是理解全詩的鑰匙。全詩每聯緊扣“幽”字展開,首聯寫居處的“幽”:閑居一隅,闃寂無人,草徑清幽,荒園寥落。

    頷聯與頸聯寫環境的“幽”:頷聯以響襯靜,鳥兒在池邊的樹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潔的月光下輕輕敲門,這一切更顯出環境的清幽;頸聯從黑夜寫到白天,還是從環境上著眼,不過視野闊多了,過小橋,繞巨石,一路走來,處處清幽,滿眼野趣,詩人內心的欣悅之情油然而生。尾聯透露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可見,要品讀詩詞,抓住“詩眼”,“題眼”是關鍵。二、剖析詩詞的思想內容。

    要正確理解古詩詞的思想內容,最根本的是要學會知人論世,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倘要論文,最好是顧及全篇,并且顧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態,這才較為確鑿。”如前面李清照的《如夢令》,我們必須聯系當時的背景:李清照與趙明誠夫婦感情篤厚,但是“結縭 未久,明誠即負笈遠游,易安殊不忍別”(劉逸生《宋詞小札》),并抓住一問一答進行分析,我們就不難領悟到這首詞的感傷情懷,既有愛花惜春的遺憾,又有紅顏易老的傷感,更有惜別懷人的煩悶,幾股愁思扭結,于“短幅中藏有無數曲折”。

    所以,評價古詩詞,要學會知人論世,從整體上把握詩詞的基調和主旨,是鑒賞古詩詞的根本。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

    古詩詞常引用典故,化用詩句,以豐富的內涵,引人聯想。鑒賞古詩詞,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詩句的來源和含義,發掘典故及詩句在古詩詞中的妙用。

    如姜夔《揚州慢》中“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風十里揚州路”的詩句。

    此處化用,使揚州城昔日繁華與眼前蕭條形成鮮明對比,傷今懷古更深一層。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準確領悟古詩詞的基礎。

    四、體會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古詩詞中,因形象性與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興、擬人、夸張、對偶、反復,襯托等,把握了這些手法的表達效果,就能更好地體會詩詞的形象,領悟作者的感情。

    如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作者摒棄簡單直觀的描寫方法,打破傳統的詠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為我們塑造出一個別具浪漫色彩的新穎形象。首句以“碧玉”(指樂府《碧玉歌》中一位名叫碧玉的美麗女郎)喻樹,使詩歌開篇即以嶄新的形象引人入勝。

    次句,寫柳樹萬千柔弱下垂的枝條,恰似女郎身上條條綠色絲帶在披拂,以絲帶喻柳條,突出輕柔披拂的特征,活畫出春柳如絲的形象,給人以生機盎然的美感。末兩句一問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喻贊美春柳。

    一“細”一“裁”,把新柳嫩葉的細長柔軟、清新可愛加以精心傳神的描繪,透露出作者驚喜贊美之情。“二月春風似剪刀”,把春風喻為碧玉巧手中的剪刀,變虛為實,想象奇特。

    賀知章把柳樹比作一個裊娜多姿的女郎,描繪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對春天生命力的贊美。因此,鑒賞古詩詞,必須弄清修辭手法及其所指的具體形象,才能正確理解和把握詩句的深刻內涵。

    五、領悟古詩詞的意境。意境是作品達到的藝術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圖景的和諧統一。

    領悟古詩詞的意境是鑒賞的最高層級,可使鑒賞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靈的凈化,從而主動自覺地去創造、拓寬古詩詞的藝術境界。領悟意境要注重比較、挖掘求新、聯想創新。

    如:陸游《卜算子·詠梅》與范成大《霜天曉角·梅》兩首詠梅都偏重于虛寫,以梅喻人,借梅抒懷,但意境不同。從環境看,陸詞選了一個風雨黃昏,突出環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詞為筆下的梅花選擇了一個雪后月夜的環境,烘托了梅花的幽獨形象。

    從作者的感情寄托來看,陸詞寫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后,以“獨自”、“如故”兩層含義深化梅花不邀寵、不取媚。

    6.古代詩歌鑒賞的答題技巧

    詩歌鑒賞題自2002年作為主觀題進行考查至今,已成為近幾年來高考的必考題。

    從題目的選定、分值的設置,對很多學生來說,都是一道必須重視的題型。但由于種種條件的限定,學生在做這種類型的題時,都存有畏難情緒,如何才能讓學生信心百倍地去應對鑒賞呢?通過對教學實踐的總結,我有了一些心得。

    現將認識總結中如下,希得同仁的批評指正。 首先我認為做任何一類高考題型都先要具有一種思路。

    我是以下面這種步驟去引導學生完成詩歌鑒賞訓練的。 一.看類型。

    從詩歌內容的角度來看,古典詩歌的考查基本類型有以下幾類。①送別類。

    以抒發離情為主。②懷古類。

    以抒發對古人的緬懷之情或表達昔盛今衰的感嘆之情為主。③思鄉懷人類。

    表達對家鄉或親人思念為主。④戰爭或邊塞類。

    表達對戰爭的厭惡或對和平向往或對國家的忠勇之情為主。⑤閑適類。

    表達清閑恬淡心情或對田園、隱居生活向往之情為主。⑥借景抒情類。

    借景物表達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物體現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質為主。⑦托物言志類。

    托物顯示自己的高潔品質或抒發懷才不遇的傷感之情為主。⑧愛情類。

    ⑨民生類。抒發對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為主。

    以上九種類弄,只要學生掌握住基本的閱讀水平,在認真閱讀原詩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類型。 二.找意象。

    詩歌鑒賞的重點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正確把握詩歌所描寫的意象,即詩歌中所描寫的形象(人、物、景、事)。而古代詩歌當中許多的意象都是有它們各自的喻意的。

    雖然這種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當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數情況之下卻是有其共通之處的。因此我將詩歌當中較常出現的意象的喻意給學生們做了一個小結,作為一種詩歌鑒賞必須積累的知識進行歸納。

    比如說梅的清高芳潔、傲雪凌霜、堅強、不屈不撓;蘭、荷的高潔;笛聲的思鄉懷遠;竹的氣節、勁健、積極向上;菊的高潔、脫俗、隱逸;松的堅貞、傲雪斗霜、有凌云志;柳的柔情、惜別懷遠;梧桐的凄涼、悲傷;桃花的美人之喻;楊花的離散、漂泊之意;杜鵑的凄涼哀傷、有歸家之意;牡丹的富貴、美好;禾黍代表國家昔盛今衰之悲情;青鳥往往與男女戀情與婚嫁有關;鸞鳥、鳳凰喻忠臣、賢士;鷓鴣、寒蟬喻離愁別緒、羈旅傷感之情;鴻雁借指書信,也表思鄉之情;鴻鵠駿馬大鵬喻志向遠大之人;月喻思鄉懷遠;飛星傳恨;日落、夕陽、秋天、流水代表生命短暫,時光飛逝;灞橋易水多懷送別有關;夕陽、西風、殘照既表示個人沉浮的身世命運,也代表歷史的滄桑變化;《陽關三疊》多寫故人友誼;《關山月》《梅花落》多指鄉思鄉愁;杜康喻酒;賈生、屈原指懷才不遇之人;陶朱、猗頓喻富商巨賈;琴瑟喻夫婦感情和諧,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誼。 三.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詩感情自然顯現。能夠表現詩歌感情色彩的詞語有:愉悅、歡快、激憤、沉痛、悲憤、哀傷、悲涼、贊美、仰慕、惜別、依戀、豪邁、閑適、恬淡、迷戀、熱愛、憂愁、寂寞、傷感、孤獨、煩悶、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四.找技巧。一首詩歌寫的好壞,與它所采用的表達技巧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而表達技巧又要從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等三個方面去分析。

    1.表達方式:常用的表達方式有敘述、描寫、抒情(直接抒情、間接抒情)、議論、說明等五種。 2.修辭手法:夸張、擬人、對比、比興、比喻、借代、設問、反問、對偶、反復、重章疊唱等。

    3.表現手法:象征、烘托、對比、想象、照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虛實相生、卒章顯志、明貶實褒、由遠及近、由外而內、即事抒懷、欲揚先抑、以樂景寫哀情等。 五.下結論。

    即確定詩歌所表現的思想內容,這是詩歌創作的核心,同時也是詩歌鑒賞的核心。詩歌的思想內容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憂國憂民、懷古傷今、反對戰爭、追求和平、蔑視權貴、憤世嫉俗、懷才不遇、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登高覽勝、惜春悲秋、憶友懷舊、思鄉念親、相知相親、別恨離愁等。

    六.品風格。詩歌鑒賞的最后,或者說到了細微之處,要讓學生體會出作者的語言風格及語言所要達到的表達效果。

    而與相關的一些術語有:剛健、雄奇、悲壯、曠達、蒼涼、沉郁、飄逸、含蓄、纏綿、清新、明麗、秀麗、恬淡、凄美、明快等。 語言表達效果:真摯感人、動人心魄、催人淚下、意境高遠、情景交融、耐人尋味、言有盡而意無窮。

    以上六點看起來很分散,似把詩歌給拆開來讀了,但實際情況絕非如此。這正如我們常說的一句話,不過我把它稍做了一點修改:“師傅引對門,修行在個人。”

    只有讓學生懂得了詩歌鑒賞的門道,才能使學生建立一種賞析的思路,進而在不斷的賞析中培養起一種屬于自己的賞析風格。

    7.古詩詞鑒賞的應試技巧

    一、主觀題解題方法 主觀題包括填空、簡答、品析等子題型,在概括填空、簡答、品味分析表述時,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①關鍵詞語上著手,如抓住詩句中的主體,把握動詞、色彩詞的含義和作用,去品味賞析作答。

    ②從關鍵詩句(主旨句、情感句)上著手,分析概括,推斷作答的切入點。 ③從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夸張)和表達方式(白描、議論)著手,分析其含義,探究其作用。

    ④從作品、作家的相關背景資料入手,準確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傾向、詩句的原意。 ⑤從詩歌所寫的具體內容入手,把握各類詩歌的思想內容(如送別詩、懷古詩、愛國詩、哲理詩、詠物詩等,應依據各自的類屬,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現的思想情感)。

    ⑤從作家的風格(豪放、婉約、沉郁頓挫)和語言特征(簡潔、含蓄、凝練)去領悟詩句的含義和表達的情感。 (3)詩歌賞析題整體解題方法: ①體味詩歌的遣詞,應從詩歌語言的準確性、生動性、形象性三方面來考慮用詞的精妙之處。

    ②體味詩歌的意象(意境)。所謂“意”,就是作者的主觀情思;所謂“象”“境”,就是詩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畫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

    仔細體味詩中的意象,借助想像和聯想把握詩歌所抒寫的情懷。 ③體味詩歌所表現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④體味試題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點,把握試題的側重點。 另外,要借助注釋、提示、作家的生平經歷、自身的知識儲備和業已形成的能力,仔細誦讀,品味所給的詩詞曲,找出答題的角度,在反復比較、辨析的基礎上,推斷所求的答案。

    對詩歌的體載特征也應有較為全面的了解。 二、常見題型解析: 詩詞鑒賞題,有一定的開放性,鼓勵考生有創意地表達,但是還要根據試題的類型及要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在考試中,常見的類型有: (一)“詩眼”型 【題目形式】 (1)對詩中某字某句,你認為寫得好不好?為什么? (2)從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體現詩人感情的一個字? (3)此詩某句中某個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覺得這兩個哪個更好,為什么? (4)某字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題目解讀】古人作詩常追求一字傳神。這種題型要求品味出詩人煉字妙在何處。

    回答時不能就字論字,應放回句中,結合全詩主旨、意境和詩人的思想感情來分析。 【答題要點】 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個更好。

    2.解釋該字的一般含義和在句中的意思。 3.展開想象和聯想,把你認為好的字還原到句中,再現詩人所描繪的情景。

    4.說出該字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樣的意境。 【題型示例】唐朝王灣《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聯“潮平兩岸闊”,有的版本作“潮平兩岸失”,你覺得哪個字更好,為什么? 示例(一) 答:“闊”字更好。

    原因: (1)“闊”是空闊、開闊之意; (2)“闊”字直抒胸臆地表達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變得渺遠無際,兩岸顯得格外寬闊; (3)“闊”字,直接抒發了詩人視野更加開闊的強烈感受。 (4)“闊”字讀起來與“懸”字對應,聲調似也更為響亮。

    示例(二) 答:“失”字更好。原因: (1)“失”字更好地表現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變得渺遠無際,兩岸都看不見了蹤影; (2)“失”字生動地描繪出江岸因春朝高漲而與水平面平齊,似乎消失了的主觀視覺形象。

    (二)名句賞析型 【題目形式】 (1)描述名句所展現的畫面,并揭示詩句的含義。 (2))解釋某一聯的意思,并分析其情與景的關系。

    (3)解釋詩詞的意思,說出它們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題目解讀】名句是整首詩(詞)精華所在。

    它們往往在景、情、意(理)方面有被人們稱道的地方。根據具體的句子,可三者皆說,也可側重一個方面。

    【答題要點】 1.明確詩中具體景物形象; 2.展開想象和聯想,用自己的語言再現景物形象。 3.概括詩人描繪景物的特點。

    4.表達了詩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或給人什么樣的啟示和思考。 【題型示例】1.請描述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所展現出的畫面,并揭示詩句含義。

    答:放眼望去,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幅這樣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畔仍有千帆競發,大自然中,雖有病樹但萬木依舊爭春。它昭示我們,新事物必將代替舊事物。

    2、“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直”和“圓”兩字歷來為人稱道,說說這兩個字為什么用得好。 答:“直”和“圓”準確地描寫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了作者深切感受。

    “直”字荒涼孤獨中透著挺拔雄偉,“圓”字蒼茫壯闊中顯現柔和溫暖。 (三)表達技巧 【題目形式】 (1)這首詩用了什么表現手法? (2)這首詩運用了什么藝術手法(表現技巧)?是怎樣抒發詩人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題目解讀】古典詩歌十分講究表達技巧。

    它是詩人用來抒發感情、表達主題的一種手段。常見的表達技巧有: (1)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兩種,而間接抒情又包括借景借物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

    (2)表現手法:小中見大,化虛為實,虛實結合,托物寓理,以動寫靜,聲色結合,多角度描寫,以樂寫哀,對比映襯等。 (3)修辭手法:如對偶、比興、擬人、夸張、雙關等。

    當然,分析技巧時我們要綜合分析詩中修辭手法。

    古詩詞賞析的切入點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古詩詞賞析的切入點(古詩詞的鑒賞應從什么方面入手)

    詩歌

    古詩詞教學簡訊(大學教研活動簡報怎么寫)

    閱讀(178)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古詩詞教學簡訊,內容包括大學教研活動簡報怎么寫,古詩教學應注意些什么,古詩詞中的最能體現人的品格已經性情的詩句。簡報第二十四期xx小學xxx年xx月xx日加強交流在研討中進步記xx、xx兩校教研交流活動2014年12月3日,久違的

    詩歌

    引用古詩詞愛國的作文(引用大量愛國詩句的作文)

    閱讀(214)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引用古詩詞愛國的作文,內容包括引用大量愛國詩句的作文,唐詩宋詞中的愛國情懷(作文600字以上),急求一使用大量愛國詩句的文章,700字左右。陸游《示兒》死后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十一

    詩歌

    關于寫生病的古詩詞(描寫生病的詩句有哪些)

    閱讀(212)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關于寫生病的古詩詞,內容包括描寫生病的詩句,關于“生病”的詩句,描寫生病的詩詞。病起書懷宋代:陸游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

    詩歌

    古詩詞對清潔的環境的描述(形容清潔的詩句有哪些)

    閱讀(250)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古詩詞對清潔的環境的描述,內容包括形容“清潔”的詩句,關于清潔的詩句,關于清潔鄉村,保護環境的古詩。形容“清潔”的詩句有:欲償白帝宜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曹雪芹《薛寶釵詠白海棠》2、占斷花中聲譽,香與韻、兩清潔。謝懋

    詩歌

    跟科技有關的古詩詞(關于科技的詩句有哪些)

    閱讀(417)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跟科技有關的古詩詞,內容包括關于科技的古詩,關于科技的詩句,關于科技的詩句。《菩薩蠻 其二十八》 清代: 汪東 尖端科技同飛躍。文人積習消除卻。下筆費躊躕。床頭多異書。 高唐無復意。夢跨雙龍尾。星際快游行。滿身皆

    詩歌

    關于雪和月的古詩詞(關于月和雪的詩句)

    閱讀(194)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關于雪和月的古詩詞,內容包括關于月和雪的詩句,帶“月”和“雪”的詩句,含有雪和月的詩句。月:海上升明月,天涯若比鄰。 中天懸明月,令嚴夜寂寥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

    詩歌

    關于春天奮發的古詩詞(形容奮發努力的古詩句)

    閱讀(251)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關于春天奮發的古詩詞,內容包括關于春天用來激勵人們奮發向上的佳句、詩句,春天勵志詩句大全,要關于春天的奮發向上的詩歌3分鐘左右。樂府《長歌行》 作品簡介: 漢樂府 “樂府”原是古代掌管音樂的官署。秦及西漢輝帝時都設

    詩歌

    古詩詞頁邊框簡單又漂亮(端午節古詩配畫帶邊框好看簡單)

    閱讀(212)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古詩詞頁邊框簡單又漂亮,內容包括古詩手抄報花邊簡單又漂亮,古詩手抄報花邊簡單又漂亮圖片六年級容易畫的,端午節古詩配畫帶邊框好看簡單。端午 [唐] 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競

    詩歌

    古詩詞中的冬天(關于冬天的詩句古詩大全)

    閱讀(192)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古詩詞中的冬天,內容包括關于冬天的詩句古詩大全,關于冬天的古詩大全,關于冬天的古詩詞大全。關于冬天的詩 《絕句》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2、《逢雪宿芙

    詩歌

    古詩詞類舞蹈教學(帶古詩詞的舞蹈)

    閱讀(208)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古詩詞類舞蹈教學,內容包括帶古詩詞的舞蹈,描寫舞蹈教學的詩句,誰有好看的古詩文舞蹈的。杜甫的《贈花卿》 贈花卿 作者:【杜甫】 年代:【唐】 體裁:【七絕】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詩歌

    古詩詞士氣(鼓舞士氣振奮人心古詩詞)

    閱讀(253)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古詩詞士氣,內容包括鼓舞士氣振奮人心古詩詞,關于“士氣”的詩句,鼓舞士氣振奮人心的詩句。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2、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3、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4、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5、岱宗夫如何

    詩歌

    古詩詞大賽新聞幼兒園(幼兒園古詩比賽主持詞)

    閱讀(170)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古詩詞大賽新聞幼兒園,內容包括幼兒園古詩比賽主持詞,幼兒親子唱古詩比賽,幼兒園歌頌春天的詩歌比賽方案。六一詩歌朗誦主持詞 男: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女:親愛的家長朋友們、同學們: 合:你們好! 女:溫暖的陽光,誘人的花香,

    詩歌

    古詩詞教學簡訊(大學教研活動簡報怎么寫)

    閱讀(178)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古詩詞教學簡訊,內容包括大學教研活動簡報怎么寫,古詩教學應注意些什么,古詩詞中的最能體現人的品格已經性情的詩句。簡報第二十四期xx小學xxx年xx月xx日加強交流在研討中進步記xx、xx兩校教研交流活動2014年12月3日,久違的

    詩歌

    引用古詩詞愛國的作文(引用大量愛國詩句的作文)

    閱讀(214)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引用古詩詞愛國的作文,內容包括引用大量愛國詩句的作文,唐詩宋詞中的愛國情懷(作文600字以上),急求一使用大量愛國詩句的文章,700字左右。陸游《示兒》死后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十一

    詩歌

    關于寫生病的古詩詞(描寫生病的詩句有哪些)

    閱讀(212)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關于寫生病的古詩詞,內容包括描寫生病的詩句,關于“生病”的詩句,描寫生病的詩詞。病起書懷宋代:陸游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

    詩歌

    古詩詞對清潔的環境的描述(形容清潔的詩句有哪些)

    閱讀(250)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古詩詞對清潔的環境的描述,內容包括形容“清潔”的詩句,關于清潔的詩句,關于清潔鄉村,保護環境的古詩。形容“清潔”的詩句有:欲償白帝宜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曹雪芹《薛寶釵詠白海棠》2、占斷花中聲譽,香與韻、兩清潔。謝懋

    詩歌

    跟科技有關的古詩詞(關于科技的詩句有哪些)

    閱讀(417)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跟科技有關的古詩詞,內容包括關于科技的古詩,關于科技的詩句,關于科技的詩句。《菩薩蠻 其二十八》 清代: 汪東 尖端科技同飛躍。文人積習消除卻。下筆費躊躕。床頭多異書。 高唐無復意。夢跨雙龍尾。星際快游行。滿身皆

    詩歌

    關于雪和月的古詩詞(關于月和雪的詩句)

    閱讀(194)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關于雪和月的古詩詞,內容包括關于月和雪的詩句,帶“月”和“雪”的詩句,含有雪和月的詩句。月:海上升明月,天涯若比鄰。 中天懸明月,令嚴夜寂寥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

    詩歌

    關于春天奮發的古詩詞(形容奮發努力的古詩句)

    閱讀(251)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關于春天奮發的古詩詞,內容包括關于春天用來激勵人們奮發向上的佳句、詩句,春天勵志詩句大全,要關于春天的奮發向上的詩歌3分鐘左右。樂府《長歌行》 作品簡介: 漢樂府 “樂府”原是古代掌管音樂的官署。秦及西漢輝帝時都設

  • <td id="862kg"></td>
  • <td id="862kg"><option id="862kg"></option></td>
  • 狼友av永久网站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