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古詩詞的趣味語文故事
東晉時的一個冬天,北風呼嘯,天氣寒冷,紛紛揚揚地下起了大雪。
宰相謝安同侄兒謝朗,侄女謝道韞一塊兒賞雪。謝安忽然想考考孩子們的才學,他指著空中飛舞的雪花,激發了謝安的詩興,他脫口而出:“白雪紛紛何所似?”幾個侄兒、侄女一聽,知道伯父又來考他們了,一個個凝眉靜思,都想顯顯自己的詩才。
侄兒謝朗搶先答道:“撒鹽空中差可擬。”謝安一聽,就皺起了眉頭:“比喻不恰當,譙能有那么大力氣把鹽撒得滿天空都是,何況,鹽在空中很快成直線落下來,一點也不像雪花飄落的樣子。”
侄女謝道韞聽了也搖搖頭,她不慌不忙地說:“未落柳絮因風起。”謝安一聽,點點頭,連聲稱贊說:“比得好!比得好!風吹柳絮上云宵,正像雪花漫天飛舞。
絮白似雪,雪輕如絮,這個比喻又貼切又形象。
2.求趣味古詩詞
山村詠懷 (宋)邵康節 一去二三里, 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徐再思的《雙調 水仙子 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
落燈花,棋未收,嘆新豐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
反復“一”和“三”兩個數字。 傳說清代女詩人何佩玉的數字詩寫得特別好。
她寫過這樣一首詩:“一花一柳一魚磯,一抹斜陽一鳥飛。一山一水一佛寺,一抹黃葉一僧歸。”
陳沅也有一首“一帆一槳一漁舟,一個漁翁一釣鉤。一俯一仰一頓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清代文學家李調元寫過一首七言詩:“一名大喬二小喬,三寸金蓮四寸腰,買得五六七包粉,打扮八九十分嬌。”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有首詠雪詩:“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萬片無數片,飛入蘆花總不見。” 宋代有位名詩人對封建統治下貪官污吏搜刮民脂民膏的劣跡深惡痛絕,寫了一首《詠麻雀》的打油詩:“一個兩個三四個,五六七八九十個。
食盡皇家千鐘粟,鳳凰何少爾何多?” 清人張伯行,是位正直清官。他寫過一篇《禁止饋送檄》,在當時影響很大。
文中道:“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
首民間流傳諷刺泥胎的古詩:“一聲不響,二目無光。三餐不吃,四肢無力。
五官不全,六親無靠。七竅不通,八面威風。
九(久)坐不動,十(實)足無用。” 代詩人流沙河有一首《重逢》詩:“一陣敲門一陣風,一聲姓名想舊容;一番遲疑一番懵,一番握手一番瘋。
清代乾隆皇帝曾寫過一首謎語詩:“下珠簾焚香去卜卦,問蒼天奴的人兒落在誰家?恨王郎全無一點真心話,欲罷不要去,吾把口來壓。論交情不差。
染成皂難講一句清白話。分明一對好鴛鴦,卻被刀割下,拋得奴力盡才又乏。
細思量口與心俱是假。“把謎底一到十這十個數字巧綴在每句詩中,更是妙不可言 司馬相如給卓文君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
聰明的卓文君讀后,淚流滿面。一行數字中唯獨少了一個“億”,無億豈不是表示夫君對自己“無意”的暗示?她心涼如水,懷著十分悲痛的心情,回了一封《怨郎詩》。
其詩曰: 一別之后,二地相懸。雖說是三四月,誰又知五六年。
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萬般無奈把郎怨。
萬語千言道不完,百無聊賴十憑欄。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圓人不圓。
七月半,秉燭燒香問蒼天,六月伏天從搖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水,偏遇陣陣冷雨澆花端。
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忽匆匆,三月桃花隨水轉,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
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為女來我做男。 數字從一到十,單純來看是枯燥乏味的,如果巧妙地運用它,進行藝術加工,嵌入詩歌,結構精巧,能使詩歌形式奇異,讀起來瑯瑯上口,趣味橫生,有獨特的風格。
如描寫鄉村圖景和改革開放以來農村變化的詩有: 其一: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樓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其二:一年收出二年谷,三家有余四家足,舉目五六七里內,八九十幢高樓矗。
再如解放前四川重慶市一家晚報登過這樣一首描繪中學教師饑寒交迫生活的詩:“一身平價布,兩袖粉筆灰,三餐吃不飽,四季常皺眉,五更就起床,六堂要你吹,七天一星期,八方逛幾回,九天不發餉,十家皆斷炊。 一到十,在上面幾首詩歌中運用自如,令人拍手叫絕。
有一個經典的故事,說是幾經周折,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終成眷屬,回到成都。不久,漢武帝下詔來召,相如與文君依依暫別。
歲月如流,不覺過了五年。文君朝思暮想,盼望丈夫的家書。
萬沒料到盼來的卻是寫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十三個數字的家書。文君反復看信,明白丈夫的意思。
數字中無“億”,表明已對她 無“意”。卓文君既悲痛又憤恨,當即復信叫來人帶回。
信的內容是這樣寫的: “一別之后,兩地相思,說的是三四月,卻誰知是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
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般怨,千般念,萬般無奈把郎怨。
萬語千言道不盡,百無聊賴十憑欄。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
七月半燒香秉燭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榴花如火偏遇陣陣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黃,我欲對鏡心意亂,三月桃花隨流水,二月風箏線兒斷。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為女來我為男。”
司馬相如對這首用數字連成的詩一連看了好幾遍,越看越感到慚愧,越覺得對不起對自己一片癡情的妻子。終于用駟馬高車,親自回鄉,把文君接往長安。
清人王士禎作過一首《題秋江獨釣圖》,也是有名的數字詩: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鉤;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 另有一首與此相似的詩: 一帆一漿一漁舟,一個漁翁一釣鉤。
一俯一仰一頓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元代無名氏 雁兒落帶過得勝令 一年老一年,一日沒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輩催一輩。
一聚一離別,一喜一傷悲。一榻一身臥,一生一夢里。
尋一伙相識,他一會咱一會,都一般相知,吹一會唱一會。 。
3.誰有趣味語文古詩
古時候,有一個秀才出身的財主,愛吟詩作對賣弄聰明,一天,他看見一個樵夫擔柴過來,忽然 詩興勃發,要和樵夫對詩,樵夫放下柴擔,財主指著柴捆謅出一詩: 山上長樹不長柴,砍下樹來變成柴, 變成柴來多麻煩,不如當初就長柴。
吟罷,逼著樵夫對詩,尋農民平時頗有才華,現在被逼沒辦法,想了想,隨口而道: 老爺吃飯不吃屎,飯到肚里變成屎, 變成屎來多麻煩,不如當初就吃屎。站在跟前看熱鬧的人,都說:“對得好,對得好!”財主聽了,氣得面紅耳赤,但又無可奈何明代,在某城郊小店,住著幾位避雪的客人。
一連數日大雪飄飄,客人閑居無聊,其中有位秀才見雪花飛舞,便吟詩一句:“大雪紛紛落地。” 有位小官吏聽了,馬上湊趣:“都是皇家瑞氣。”
一鄉紳續上一句:“再下三年何妨。”而一個要飯的聽到后。
十分惱火:“放你媽的狗屁!”。
4.誰有趣味語文古詩
古時候,有一個秀才出身的財主,愛吟詩作對賣弄聰明,一天,他看見一個樵夫擔柴過來,忽然
詩興勃發,要和樵夫對詩,樵夫放下柴擔,財主指著柴捆謅出一詩:
山上長樹不長柴,砍下樹來變成柴,
變成柴來多麻煩,不如當初就長柴。
吟罷,逼著樵夫對詩,尋農民平時頗有才華,現在被逼沒辦法,想了想,隨口而道:
老爺吃飯不吃屎,飯到肚里變成屎,
變成屎來多麻煩,不如當初就吃屎。
站在跟前看熱鬧的人,都說:“對得好,對得好!”財主聽了,氣得面紅耳赤,但又無可奈何
明代,在某城郊小店,住著幾位避雪的客人。一連數日大雪飄飄,客人閑居無聊,其中有位
秀才見雪花飛舞,便吟詩一句:“大雪紛紛落地。”
有位小官吏聽了,馬上湊趣:“都是皇家瑞氣。”
一鄉紳續上一句:“再下三年何妨。”
而一個要飯的聽到后。十分惱火:“放你媽的狗屁!”
5.關于古詩的趣味故事
一、
孟郊思母
話說唐朝德宗年間,孟郊任江蘇省溧陽縣縣尉。一天晚上,他正在書房里看書,看了一會兒,覺得有些累了,就站起身來,走到窗前。此時,窗外明月當空,晚風輕拂。他抬頭眺望明月,一股思鄉之情油然而生。
回想自己幾十年寒窗苦讀,直到五十來歲才中了進士,做了一個小小的縣尉。這幾十年,老母親為自己付出了多少心血啊!自己每次赴京趕考,出門前白發蒼蒼的老母親總是忙前忙后,為自己準備行裝。特別是這一次出門前一天的晚上,母親坐在昏暗的油燈下,一針一針地為自己縫衣服。母親一邊縫,一邊小聲念叨著:“多縫幾針,縫得密實一點兒,才結實、耐穿。出門在外要多保重身體,早點兒回來,別讓娘在家惦記……”當時,聽著母親暖人心脾的話語,望著母親布滿皺紋的臉龐和如霜的白發,孟郊的心里一陣酸楚,他的眼睛濕潤了……他深深地感到,母愛是多么偉大啊,就像春天的陽光那么溫暖。
孟郊想到這里,一股激情在胸中回蕩。他返身回到書案前,揮毫寫道: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二、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由于堅持主張抗金,陸游多次受到主和派的攻擊。公元1166年,四十二歲的陸游被免了官。報國無路,帶著滿腔的悲憤,陸游回到了家鄉山陰(今浙江紹興)。他整天把自己關在家里讀書,常常伴著青燈,獨坐到深夜。
第二年的四月,農村里到處打鼓吹蕭,準備迎接春社(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一片歡樂的氣氛。陸游忽然想去看看二十里外的西山。于是他柱著手杖出發了。走著走著,山路漸漸盤旋起來。又走了一個多時辰,人煙漸漸稀少。當他登上一處斜坡,放眼望去,前面山重水復,路斷人絕,好像無法再前進了。陸游興致正濃,不肯回頭,沿著山坡又走出幾十步,轉過山角,突然前面不遠處,出現了一片空曠的谷地,一個小村莊掩映在綠柳紅花之中(柳暗花明),好像傳說中的桃花源。陸游很高興,走進這個小村莊,衣著簡單、性情純真的村民用自己釀的臘酒款待了這位客人。
有了這次難忘的經歷和感受,陸游重新振作起來了。寫下了《游山西村》:
莫笑農家臘酒渾,
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
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
拄杖無時夜叩門。
題都城南莊 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只今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唐代孟槳在《本事詩·情感》記載了一則唐詩故事:博陵名士崔護考進士落第,心情郁悶。清明節這天,他獨自到城南踏青,見到一所莊宅,四周桃花環繞,景色宜人。適逢口渴,他便叩門求飲。不—會兒,一美麗女郎打開了門。崔護一見之下,頓生愛慕。第二年清明節,崔護舊地重游時,卻見院墻如故而門已鎖閉。他帳然若失,便在門上題詩一首:“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以后,人們便以“人面桃花”來形容女子的美貌,或用來表達愛戀的情思。
6.標點趣味語文的古詩除了涼州詞還有什么詩
(遙指)杏花村、人物,雨紛紛。
清明時節雨清明時節雨紛紛、情態。路上,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
自由詩。只要將其做標點上的變動,雨紛紛】
【路上】
行人。可見漢文字的巧妙與博大精深?
牧童、地點。
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詩,行人欲斷魂:
【清明時節,
路上行人欲斷魂?有牧童,極富情趣?”“有,或一篇小散文:
清明時節雨?遙指杏花村:何處有牧童。借問,紛紛路上行人,便可得到一首絕妙詞:
清明時節
雨紛紛
路上
行人欲斷魂
借問
酒家何處
有牧童遙指
杏花村
散文,行人欲斷魂,遙指杏花村。
借問酒家何處有,紛紛路上行人、臺詞俱全的小劇本。
詞,堪稱千古絕唱,或一首自由詩!”牧童遙指:“杏花村,雨紛紛,清新雋永?
牧童遙指杏花村?”牧童遙指、場景。
短劇,或一個時間:“酒家何處有。借問酒家何處。路上:
清明時節:“杏花村。借問酒家,欲斷魂。”
清明時節:(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膾炙人口
7.語文趣味題、詩詞
一、語文趣味題1.猜城市名 (1)八月飄香香滿園(桂林 ) (2)千里戈壁僅是沙(長沙 ) (3)夏天穿棉襖(武漢 ) (4)一路平安(旅順) (5)船出長江口(上海) (6)兩個胖子擁抱(合肥) (7)風平浪盡(寧波) (8)大家都笑你(齊齊哈爾) 2.猜字謎 (1)一鉤殘月帶三星(心) (2)兩人大力沖破天(夫) (3)大火燒耳邊(耿) (4)喜上眉梢(聲) 3.歇后語 (1)老大懶漢老二勤——(一不做二不休 ) (2)公雞難下蛋——( 肚里沒有 ) (3)老母豬追兔子——( 上氣不按下氣 ) 二、描寫花、春天的詩句蘭花 為草當作蘭,為木當作松。
蘭幽香風定,松寒不改容。——李白 荷花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菊花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梅花 墻角樹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
此是清明時節的景色描寫。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 *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
唐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林花著雨燕支濕,水荇牽風翠帶長。燕支:胭脂。
荇:荇菜,一種水生草本植物。唐 杜甫《曲江對雨》 *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萱草:一種古人以為可以使人忘憂的草。
此句說萱草萌芽,侵陵雪色。漏泄:透露。
唐 杜甫《臘日》 *江漢春風起,冰霜昨夜除。 唐 杜《遠懷舍弟穎觀等》 *春城而色動微寒。
唐 杜甫《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江浦雷聲喧昨夜,春城而色動微寒。” *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凈客船。
朝:早晨。 唐 杜甫《清明二首》 *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唐 杜甫《絕句漫興九首》 *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生。 陽和:春天的和暖之氣。
唐 錢起《春郊》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汀:水岸平地。
唐 戴叔倫《蘇溪亭》。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趣味語文關于古詩詞(關于古詩詞的趣味語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