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楊花 在古詩中象征什么
楊花在古詩中象征離別,表達送別者的依依惜別之情。
《辭源》中將“楊花”解釋為“柳絮”。
古代詩詞中“楊柳”意象不是指楊樹和柳樹兩種樹,而是特指柳樹,一般是指垂柳。折柳送別是古人的一個習俗,形成這個習俗大概因為古代交通不方便,遠行走水路居多,而水邊多植柳樹,折柳條最方便,而且柳者,留也,也更能表達送別者的依依惜別之情。
擴展資料:
關于楊花的詩句
1、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宋·蘇軾《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釋義:細看來那全不是楊花啊,是那離人苦愁的眼淚。
2、楊花終日空飛舞,奈久長難駐。——宋·秦觀《一落索·楊花終日空飛舞》
釋義:丈夫如同楊花,很輕浮,一會兒東,一會兒西,朝三暮四,就是不肯在家里久留。
3、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唐·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釋義: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之時,我聽說您被貶為龍標尉,要經過五溪。
4、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唐·鄭谷《淮上與友人別》
釋義:揚子江邊楊柳青青春意正濃,漫天飛揚的楊花使渡江之人非常的愁煩。
5、去年相送,余杭門外,飛雪似楊花。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宋·蘇軾《少年游·潤州作》
釋義:去年相送于余杭門外,大雪紛飛如同楊花。如今春天已盡,楊花飄絮似飛雪,卻不見離人歸來,怎能不叫人牽腸掛肚呢?
2.楊花即柳絮,在古詩詞中往往有什么含義呢
楊花,據《辭源》解釋為“柳絮”。
庾信《春賦》:“新年鳥聲千種囀,二月楊花落滿飛”。 古代詩詞中“楊柳”意象不是指楊樹和柳樹,而是指柳樹,一般是指垂柳,這是一個詞,不是楊和柳并列。
折柳送別是古人的一個習俗,形成這個習俗大概因為古代交通不方便,遠行走水路居多,而水邊多植柳樹,折柳條最方便,而且柳者,留也,也更能表達送別者的依依惜別之情。隋代無名氏《送別》:“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這里就用了“楊柳”、“楊花”、“柳條”幾個詞,顯然,這里的樹是柳樹,“楊柳”是柳樹,“楊花”是柳絮。梁元帝《折楊柳》:“巫山巫峽長,垂柳復垂楊。”
其實垂楊即垂柳。
3.古詩中楊花代表什么
楊花,據《辭源》解釋為“柳絮”。庾信《春賦》:“新年鳥聲千種囀,二月楊花落滿飛”。舉幾個例子。首先是蘇軾那首著名的詠楊花的《水龍吟》:“曉來雨過,遺蹤何在? 一池萍碎。”這里用的就是柳絮入水化為浮萍的典故,這是蘇軾很喜歡的一個典故。蘇軾《再次韻曾仲錫荔支》:“楊花著水萬浮萍”。其中蘇軾自注云:“柳至易成,飛絮落水中,經宿即為浮萍”。從這里看,這個詩文中用的是“楊花”,自注中說的就是柳絮,所以明顯楊花就是柳絮。
而蘇軾那首《水龍吟》是次韻章質夫的《水龍吟》楊花詞的。章質夫《水龍吟·詠楊花》:“燕忙鶯懶芳殘,正堤上柳花飄墜。”標題說的是詠楊花,而詞中說正堤上柳花飄墜。顯然這里的楊花也是指柳絮。很顯然,古代說的楊花基本上就是指柳絮。
至于現在說的楊樹,柳樹,是兩種不同的,前者代表如白楊,而后者就如一般的垂柳了,不過它們同屬楊柳科。但現在說的楊樹,的確楊花也是和柳絮差不多會到處飄舞的。只是楊樹飄的是花,柳樹飄的是種子。而且楊花和柳絮體態也很相似,大概這個就造成現代人的誤解了。
楊花的輕柔多情,使得自己成為古往今來情愫滿懷的遷客騷人、浪跡天涯的異鄉游子們寄托感情和哀思的信物。早在北魏時,就有傳為胡太后(宣武帝皇后)所作的楊花詞,詞曰:“陽春二三月,楊柳齊作花,春風一夜入閨闥,楊花飄蕩落南家。含情出戶腳無力,拾得楊花淚沾臆,秋去春還雙燕子,愿銜楊花入巢里。”以楊花隱喻逃往南方的情人楊華,巧妙雙關,哀婉動人。詞人們把自己的理想抱負、與紅粉佳人的纏綿哀思、與親朋好友的離愁別緒以及自身的抑郁不得志寄予溫柔多情的楊花,希冀從中尋求自己的歸宿。
“飛絮淡淡舞起,輕裳淺淺妝成。去時散漫住何曾?總付流光一夢。素心原無管束,豈為牽惹東風。舊時煙柳又滿城,惆悵青衫猶冷。”一曲《西江月??楊花》把作者內心的孤寂、失意、悵然和抑郁表現得淋漓盡致。可是那如蒙蒙細雨般的楊花又怎能解盡詞人的愁緒呢?楊花是多情的,“春風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她想要撫平人生的傷痕,但是也許她只會增加詞人的無奈、感慨。楊花又是無情的,“無情雪舞楊絮,離復聚、幾番尋覓”,楊花真的懂得什么是離愁嗎,但是她不知道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不知道游子們的深深眷戀。楊花目睹了“多情自古傷離別”的世間愛情糾葛,“百尺章臺撩亂飛,重重簾幕弄春暉。憐他漂泊奈他飛。澹日滾殘花影下,軟風吹送玉樓西。天涯心事少人知。” 這是對分手之初的內心復雜難言之苦澀的自我咀嚼。詞人在此小詞中表述了相思、阻隔、無望之哀,更濃重的是對“他”的憐愛憐惜。倘若沒有一種心音相通的理解的露水姻緣,分手不會有太難磨滅的痛苦。既是紅粉知己,又是兩情投合,卻無力永成連理;更何況明知所愛者際遇哀苦,飄泊不能自主,此去將會落得怎樣的命運安排?真難預料亦不堪想象時,其心底之失落和歉疚感交雜摩蕩,最無法言語以傳。“憐他”句的動人處,正在于從“理還亂”的情思里抽理出最凝重的一層,傳述了難以盡傳的心靈悸動。也許此時的楊花最易于表達作者的感情,“天涯心事少人知”,唯有將哀思寄予楊花。不過歷史上,最為有名的還是蘇試的那首《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似花還是非花”,使楊花的“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的生動神態躍然紙上,而最末一句“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更成為千古名句。這首詞將楊花的精魂描寫的淋漓盡致,把楊花與思婦的形象處理的不即不離、若即若離,表現出極其纏綿悱惻的情思,達到了物與神游的境界,堪稱極品。
4.古代師詞中“楊花”的含義是什么
據《辭源》解釋為“柳絮”。庾信《春賦》:“新年鳥聲千種囀,二月楊花落滿飛”。《辭源》是對的,古代詩詞中“楊柳”意象不是指楊樹和柳樹,而是指柳樹,一般是指垂柳,這是一個詞,不是楊和柳并列。折柳送別是古人的一個習俗,形成這個習俗大概因為古代交通不方便,遠行走水路居多,而水邊多植柳樹,折柳條最方便,而且柳者,留也,也更能表達送別者的依依惜別之情。
楊柳科的花很小,大都形成下垂的葇荑花序(花軸較軟,其上著生多數無柄或具短柄的單性花,如雄花或雌花,開花后常整個花序一起脫落),花后形成蒴果,在春天成熟開裂,里面的種子很小,但種子上有很長的種子毛,像棉花一樣帶著種子四處飛舞,這便是柳絮。由于柳樹樹體高大,遮蔭效果好,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大,因此成為北方地區綠化的主要樹種。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楊花的含義在古詩詞中(楊花在古詩中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