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古詩詞的鑒賞 意思
竹里館 【譯文】 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 一邊彈著琴一邊又長嘯。
深深的山林中無人知曉, 皎潔的月光從空中映照。 【鑒賞】(一) 這是一首寫隱者的閑適生活情趣的詩。
詩的用字造語、寫景(幽篁、深林、明月),寫人(獨坐、彈琴、長嘯)都極平淡無奇。然而它的妙處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筆調,描繪出清新誘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為一體,蘊含著一種特殊的美的藝術魅力,使其成為千古佳品。
以彈琴長嘯,反襯月夜竹林的幽靜,以明月的光影,反襯深林的昏暗,表面看來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來,隨意寫去其實卻是匠心獨運,妙手回天的大手筆。 這首詩同樣表現了一種清靜安詳的境界。
前兩句寫詩人獨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邊彈著琴弦,一邊又發出長長的嘯聲。其實,不論“彈琴”還是“長嘯”,都體現出詩人高雅閑淡、超拔脫俗的氣質,而這卻是不容易引起別人共鳴的。
所以后兩句說:“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意思是說,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為此感到孤獨,因為那一輪皎潔的月亮還在時時照耀自己。
這里使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把傾灑著銀輝的一輪明月當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顯示出詩人新穎而獨到的想象力。全詩的格調幽靜閑遠,仿佛詩人的心境與自然的景致全部融為一體了。
這首小詩總共四句。拆開來看,既無動人的景語,也無動人的情語;既找不到哪個字是詩眼,也很難說哪一句是警策。
詩中寫到景物,只用六個字組成三個詞,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對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個“明”字來形容其皎潔,并無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慣用的陳詞。
至于第一句的“篁”與第三句的“林”,其實是一回事,是重復寫詩人置身其間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兩字,不過說明其既非庾信《小園賦》所說的“三竿兩竿之竹”,也非柳宗無《青水驛叢竹》詩所說的“檐下疏篁十二莖”,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這里,象是隨意寫出了眼前景物,沒有費什么氣力去刻畫和涂飾。
詩中寫人物活動,也只用六個字組成三個詞,就是:“獨坐”、“彈琴”、“長嘯”。對人物,既沒有描繪其彈奏舒嘯之狀,也沒有表達其喜怒哀樂之情;對琴音與嘯聲,更沒有花任何筆墨寫出其音調與聲情。
表面看來,四句詩的用字造語都是平平無奇的。但四句詩合起來,卻妙諦自成,境界自出,蘊含著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
作者王維《輞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處在于其所顯示的是那樣一個令人自然而然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勝,而從整體見美。
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領略和欣賞它的美,也應當遺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僅如施補華所說,給人以“清幽絕俗”(《峴傭說詩》)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凈,在其間彈琴長嘯之人是如此安閑自得,塵慮皆空,外景與內情是抿合無間、融為一體的。
而在語言上則從自然中見至味、從平淡中見高韻。它的以自然、平淡為特征的風格美又與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輔相成的作用。
可以想見,詩人是在意興清幽、心靈澄凈的狀態下與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凈的屬性悠然相會,而命筆成篇的。詩的意境的形成,全賴人物心性和所寫景物的內在素質相一致,而不必借助于外在的色相。
因此,詩人在我與物會、情與景合之際,就可以如司空圖《詩品 10 自然篇》中所說,“俯拾即是,不取諸鄰,俱道適往,著手成春”,進入“薄言情悟,悠悠天鈞”的藝術天地。當然,這里說“俯拾即是”,并不是說詩人在取材上就一無選擇,信手拈來;這里說“著手成春”,也不是說詩人在握管時就一無安排,信筆所之。
詩中描寫周圍景色,選擇了竹林與明月,是取其與所要顯示的那一清幽澄凈的環境原本一致;詩中抒寫自我情懷,選擇了彈琴與長嘯,則取其與所要表現的那一清幽澄凈的心境互為表里。這既是即景即事,而其所以寫此景,寫此事,自有其醞釀成熟的詩思。
更從全詩的組合看,詩人在寫月夜幽林的同時,又寫了彈琴、長嘯,則是以聲響托出靜境。至于詩的末句寫到月來照,不僅與上句的“人不知”有對照之妙,也起了點破暗夜的作用。
這些音響與寂靜以及光影明暗的襯映,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運用其間的。 (自“這首小詩總共四句。
拆開來看,既無動人的景語,也無動人的情語;既找不到哪個字是……”至此段,引自上海辭書出版社《唐詩鑒賞辭典》第182頁,作者陳邦炎。我們不應該引用別人文章而不加出處,這是對作者起碼的尊重,也是為文起碼的原則) 【鑒賞】(二)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這是盛唐詩人王維晚年所作《輞川集》絕句之一。
我們先看前兩句:“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篁,竹林也;嘯,撮口作聲也。
詩人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脫,加之仕途坎坷,四十歲以后就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說:“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
因而常常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彈著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懷。但琴聲似乎不足以宣泄郁抑之情,所以長嘯一聲。
這里借用了一個典故。據劉義慶《世說新語·棲逸》載。
2.初中八年級上學期的課外古詩詞的解釋
野望 在黃昏的時候,我佇立在東皋村頭悵望;(一切河流流到東海。
我看到這些人又并不相識,只有羨慕別人釣魚的感情了。 黃鶴樓 過去的仙人已經駕著黃鶴飛走了,這里只留下一座空蕩蕩的黃鶴樓,什么時候才能再向西流呢,那么,到了老年只能后悔而悲哀了,便要紅花凋謝,綠葉枯萎,一事無成,再悲傷也沒有用了?茫茫江水在夕陽下蕩漾。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洞庭湖水盛漲與岸起平。在此我們一道握手言別,你象蓬草飄泊萬里遠征,遠隔楚天云海迷迷茫茫。
思想的眼淚在旅途流盡。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
鸚鵡洲上有一片碧綠的芳草覆蓋,波濤洶涌似乎把岳陽城撼動。 我想坐船過去那邊可是找不到船和槳,圣明時代閑居委實羞愧難容。
閑坐著看別人釣魚?一個如果在少壯年華不抓緊時間, 有所作為,等到年紀大了,水天含混迷迷接連天空。 云夢二澤水氣蒸騰白白茫茫,眺望遠方,故鄉在哪兒呢?眼前只見一片霧靄籠罩江面,給人帶來深深的愁緒。
送友人 青山橫臥在城郭的北面,白水泱泱地環繞著東城,北風蕭瑟江上分外寒冷。我家在曲曲彎彎襄水邊。
百條江河向東流入大海,何日能向西游呢?誰要是在年輕時不努力學習的話,葉上的晨露待陽光一照就干了長歌行 菜園中生長著綠色的葵菜。春天的暖氣向大地施布著恩澤。
但時常叫我擔心的秋天來得太快了,萬物就可充滿生機勃勃的光華,心情郁悶于是長聲歌唱《詩經》中“采薇采薇”的詩句。 早寒江上有懷 樹葉飄落大雁飛向南方。
游子心思恰似天上浮云,夕陽余暉可比難舍友情。 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看見悠悠的白云,彷徨徘徊心中沒有主張。
每一棵樹都凋謝枯黃,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暉。放牛的兒童騎著小牛回家,獵人騎著駿馬帶回獵物。
天色已晚,看一葉孤帆在天邊徜徉。風煙迷離渡口可在何處。
/。
3.誰有3首以上的初中古詩詞帶解釋
【年代】:唐 【作者】:李白——《哭宣城善釀紀叟》 【內容】紀叟黃泉里,還應釀老春。
夜臺無李白,沽酒與何人? 紀叟離開人世間,引起詩人深深的惋惜和懷念。詩人癡情地想象這位釀酒老人死后的生活。
既然生前他能為我李白釀出老春名酒,那么如今在黃泉之下,還會施展他的拿手絕招,繼續釀造香醇的美酒吧!這看去是詩人一種荒誕可笑的假想,然而卻說得那么認真、悲切,使讀者在感情上容易接受,覺得這一奇想是合乎人情的。 【年代】:唐 【作者】:杜甫——《南征》 【內容】春岸桃花水,云帆楓樹林。
偷生長避地,適遠更沾襟。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 “春岸”二句寫南行途中的春江景色。
春水方生,桃花夾岸,錦浪浮天;云帆一片,征途千里,極目四望,楓樹成林。這是一幅多么美妙迷人的大自然圖景。
“偷生”二句表現了詩人長年顛沛流離,遠適南國的羈旅悲愁。如果是一次愉快的旅行,面對眼前的美景,詩人應該分外高興。
可是詩人光景無多,前途渺茫,旅程中的憂郁情懷與春江上的盎然生意,就很不協調。觸景傷情,怎能不泣下沾襟呢? “老病”二句,道出了自己思想上的矛盾。
詩人此時已是年老多病之身,按理應當北歸長安,然而命運卻迫使他南往衡湘。這不是很可悲么?但即使這樣,詩人仍然一片忠心,想望著報效朝廷。
“君恩”當指經嚴武表薦,蒙授檢校工部員外郎一事。這里,詩人運用流水對,短短十個字,凝聚著豐富的內容。
“南征日”、“北望心”六字,通過工對,把詩人矛盾心情加以鮮明對照,給人很深的印象。 詩人“老病”還不得不“南征”,“百年”二句對此作了回答。
杜甫是有政治抱負的,可是仕途坎坷,壯志未酬,他有絕代才華,然而“百年歌自苦”,一生苦吟,又能有幾人理解?他在詩壇的光輝成就生前并未得到重視,這怎能不使詩人發出“未見有知音”的感慨呢?這確是杜甫一生的悲劇。三、四兩聯,正是杜甫晚年生活與思想的自我寫照。
此詩以明媚的江上春光開頭,接著又讓“偷生”“適遠”的沾襟淚水,把明朗歡快的氣息,抹洗得干干凈凈。詩人正于此不協調處展現自己內心深處的苦惱。
整首詩悲涼凄楚,反映了詩人衰病時愁苦悲哀、無以自遣的心境,讀之令人愴然而涕下。 【年代】:唐 【作者】:杜甫——《燕子來舟中作》 【內容】湖南為客動經春,燕子銜泥兩度新。
舊入故園嘗識主,如今社日遠看人。可憐處處巢居室,何異飄飄托此身。
暫語船檣還起去,穿花貼水益沾巾。 此詩寫燕來舟中,似乎是來陪伴寂寞的詩人;而詩人的感情象泉水般汩汩地流入讀者的心田。
我們的眼前仿佛出現那衰顏白發的詩人,病滯孤舟中,而在船檣上卻站著一只輕盈的小燕子,這活潑的小生命給詩人帶來春天的信息。我們的詩人呢,只見他抬頭對著燕子充滿愛憐地說話,一邊又悲嘆著喃喃自語……還有比這樣的情景更令人感動的么? 全詩極寫漂泊動蕩之憂思,“為客經春”是一篇的主骨。
中間四句看似句句詠燕,實是句句關連著自己的茫茫身世。最后一聯,前十一字,也是字字貼燕,后三字“益沾巾”突然轉為寫己。
體物緣情,渾然一體,使人分不清究竟是人憐燕,還是燕憐人,凄楚悲愴,感人肺腑。清人盧世評曰:“此子美晚歲客湖南時作。
七言律詩以此收卷,五十六字內,比物連類,似復似繁,茫茫有身世無窮之感,卻又一字不說出,讀之但覺滿紙是淚,世之相后也,一千歲矣,而其詩能動人如此。” 【年代】:唐 【作者】:李白——《勞勞亭》 【內容】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
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詩的前兩句“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以極其洗煉的筆墨,高度概括的手法,破題而入,直點題旨。
就句意而言,這兩句就是屈原《九歌。少司命》所說的“悲莫悲兮生別離”和江淹《別賦》所說的“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
但詩人既以亭為題,就超越一步,透過一層,不說天下傷心事是離別,只說天下傷心處是離亭。這樣直中見曲,越過了離別之事來寫離別之地,越過了送別之人來寫送客之亭,立言就更高妙,運思就更超脫,而讀者自會因地及事,由亭及人。
【年代】:唐 【作者】:李白——《長門怨二首》 【內容】天回北斗掛西樓,金屋無人螢火流。月光欲到長門殿,別作深宮一段愁。
桂殿長愁不記春,黃金四屋起秋塵。夜懸明鏡青天上,獨照長門宮里人。
第一首,通篇寫景,不見人物。而景中之情,浮現紙上;畫外之人,呼之欲出。
詩的前兩句“天回北斗掛西樓,金屋無人螢火流”,點出時間是午夜,季節是涼秋,地點則是一座空曠寂寥的冷宮。唐人用《長門怨》題寫宮怨的詩很多,意境往往有相似之處。
沈佺期的《長門怨》有“玉階聞墜葉,羅幌見飛螢”句,張修之的《長門怨》有“玉階草露積,金屋網塵生”句,都是以類似的景物來渲染環境氣氛,但比不上李白這兩句詩的感染力之強。兩句中,上句著一“掛”字,下句著一“流”字,給人以異常凄涼之感。
詩的后兩句“月光欲到長門殿,別作深宮一段愁”,點出題意,巧妙地通過月光引出愁思。沈佺期、張修之的《長門怨》也寫到月光和長門宮殿。
沈詩云:“月皎風泠泠,長門次掖。
4.誰有3首以上的初中古詩詞帶解釋初中古詩(除教科書上的)
涼州詞①⑦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②, 欲⑧飲琵琶⑤馬上催⑥。
醉臥沙場③君④莫笑, 古來征戰⑨幾人回? 注釋: ① 王翰寫有《涼州詞》兩首,慷慨悲壯,廣為流傳。 而這首《涼州詞》被明代王世貞推為唐代七絕的壓卷之作。
② 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它和葡萄酒都是西北地區的特產。
這里指精美的酒杯。 ③沙場:平坦空曠的沙地,古時多指戰場。
④君:你。 ⑤琵琶:這里指作戰時用來發出號角的聲音時用的。
⑥催:催人出征。 ⑦涼州詞:“涼州歌”的唱詞,是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名。
⑧欲:將要。 ⑨征戰:打仗。
舉起晶瑩的夜光杯,斟滿殷紅的葡萄美酒。正要開懷暢飲,忽然,錚錚縱縱的琵琶聲從馬上傳來。
醉就醉吧,醉臥在沙場上有什么呢,請不要見笑,從古至今征戰的人有幾個是活著回來的? 從軍行(其四) 【原文】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斬樓蘭終不還。
【注釋】 1。從軍行:樂府舊題,內容多寫軍隊戰爭之事。
王昌齡 從軍行 2。青海:指青海湖。
3。雪山:這里指甘肅省的祁連山。
4。穿:磨破。
5。金甲:戰衣,金屬制的鎧甲。
6。樓蘭:漢代西域國名,這里泛指當時騷擾西北邊疆的敵人。
7。孤城:當時青海地區的一座城。
一說孤城即玉門關。 8。
玉門關: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
六朝時關址東移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 【譯文】 青海上空的陰云遮暗了雪山,遙望著遠方的玉門關。
塞外的將士身經百戰磨穿了盔和甲,不打敗西部的敵人誓不回來。 秋夕 杜牧秋夕書法帖 [1] 唐·杜牧 銀燭②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③撲流螢。
天階④夜色涼如水, 坐看⑤牽牛織女星。 【注釋】 ⑴秋夕:秋天的夜晚。
⑵銀燭:銀色而精美的蠟燭。 ⑶輕羅小扇:輕巧的絲質團扇。
⑷天階:天庭上宮殿的臺階。“天階”另一版本為“天街”。
⑸坐看:坐著朝天看,“坐看”另一版本為“臥看”。 【譯文】 秋夜,精美的銀色蠟燭發出微弱的光,給畫屏上添了幾分清冷之色;一位宮女手執綾羅小扇,輕輕地撲打飛舞的螢火蟲。
天階上的夜色,清涼如水;坐榻仰望星空,牽牛星正遙望著織女星。 才飲長沙水, 又食武昌魚。
萬里長江橫渡, 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吹浪打, 勝似閑庭信步, 今日得寬余,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風檣(qiáng)動, 龜蛇靜, 起宏圖。
一橋飛架南北, 天塹(qiàn)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斷巫山云雨, 高峽出平湖。
神女應無恙, 當驚世界殊。 剛到過長江,又來到了武昌。
我在萬里長江上橫渡, 舉目眺望舒展的長空。 哪管得風吹浪涌, 這一切猶如信步閑庭, 今天我終可以盡情流連。
孔子在岸邊嘆道: 光陰如流水般遠去了! 江面風帆飄蕩, 龜蛇二山靜靜佇立, 胸中宏圖升起。 大橋飛跨溝通南北, 長江天塹將會暢行無阻。
我還要在長江西邊豎起大壩, 斬斷巫山多雨的洪水, 讓三峽出現平坦的水庫。 神女想必很健康, 但她會驚愕世界變了模樣。
1游泳:一九五六年六月,作者曾由武昌游泳橫渡長江,到達漢口。 2長沙水:1958年12月21日作者自注:“民謠:常德德山山有德,長沙沙水水無沙。
所謂無沙水,地在長沙城東,有一個有名的‘白沙井’。” 3武昌魚:據《三國志·吳書·陸凱傳》記載:吳主孫皓要把都城從建業(故城在今南京市南)遷到武昌,老百姓不愿意,有童謠說:“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
”這里化用。武昌魚,指古武昌(今鄂城)樊口的鳊魚,稱團頭鳊或團頭魴。
4極目楚天舒:極目,放眼遠望。武昌一帶在春秋戰國時屬于楚國的范圍,所以作者把這一帶的天空叫“楚天”。
舒,舒展,開闊。柳永詞《雨霖鈴》:“暮靄沉沉楚天闊”。
作者在一九五七年二月十一日給黃炎培的信中說:“游長江二小時飄三十多里才達彼岸,可見水流之急。 都是仰游側游,故用‘極目楚天舒’為宜。”
5寬余:指神態舒緩,心情暢快。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 7風檣:檣,桅桿。風檣,指帆船。
8 龜蛇:見《菩薩蠻·黃鶴樓》“龜蛇鎖大江”注。 實指龜山、蛇山。
9一橋飛架南北:指當時正在修建的武漢長江大橋。一九五八年版《**詩詞十九首》和一九六三年版《**詩詞》,作者曾將此句改為“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后經作者同意恢復原句。
10天塹:塹,溝壕。古人把長江視為“天塹”。
據《南史·孔范傳》記載,隋伐陳,孔范向陳后主說:“長江天塹,古來限隔,虜軍豈能飛渡?”咳咳。
11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
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將來還打算在鄂西川東長江三峽一帶建立巨型水壩(“西江石壁”)蓄水發電,水壩上游原來高峽間狹窄洶涌的江面將變為平靜的大湖。 到那時,巫山的雨水也都得流入這個“平湖”里來。
巫山上的神女當然會健在如故,她看到這種意外的景象,該驚嘆世界真是大變樣了。巫山,在四川省巫山縣東南。
巫山形成的峽谷巫峽和上游的瞿塘峽、下游的西陵峽合稱三峽。”巫山云雨“,傳楚宋玉《高唐賦·序》說,楚懷王在游云夢澤的高唐時曾夢與巫山神女遇。
5.誰有3首以上的初中古詩詞帶解釋初中古詩(
觀滄海 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翻譯 注釋 (1)臨:登上,有游覽的意思。
(2)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現在山東省濱州市無棣縣碣石山。
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烏桓時經過此地。 (3)滄:通“蒼”,青綠色。
(4)海:渤海 (5)何:多么 (6)澹 澹(dàn dàn):水波搖動的樣子。 (7)竦 峙(sǒng zhì):高高聳立。
竦 ,通聳,高。 (8)蕭瑟:草木被秋風吹的聲音。
(9)洪波:洶涌澎湃的波浪 (10)日月:太陽和月亮 (11)若:如同.好像是. (12)星漢:銀河。 (13)幸:慶幸。
(14)甚:極點。 (15)至:非常, (16)幸甚至哉:真是慶幸。
(17)詠:歌吟 (18)詠志:即表達心志。 (19)志:理想 (20)歌以詠志:以歌表達心志或理想。
最后兩句與本詩正文沒有直接關系,是樂府詩結尾的一種方式。 譯文 東行登上碣石山,來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寬闊浩蕩,山島高高地挺立在海邊。 樹木和百草一叢一叢的,十分繁茂。
秋風吹動樹木發出悲涼的聲音,海中翻騰著巨大的波浪。 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出發的。
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 慶幸得很哪,就用詩歌來表達心志吧。
夜雨寄北 李商隱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譯文您問歸期,歸期實難說準,巴山連夜暴雨,漲滿秋池。
何時歸去,共剪西窗燭花,當面訴說,巴山夜雨況味。
6.人教版初一語文所有古詩詞的翻譯
龜雖壽 ① 曹操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是千古傳誦的名句。背誦時,用心品味詩人的情懷。
【原詩】 神龜雖壽,猶有竟②時。 騰蛇③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④伏櫪⑤,志在千里; 烈士⑥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⑦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⑧之福,可得永年⑨。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①選自《樂府詩集》。
《龜雖壽》是曹操的樂府詩《步出夏門行》四章中的最后一章。②〔竟〕終結,這里指死亡。
③〔(téng)蛇〕傳說中龍的一種,能乘云霧升天。④〔驥〕良馬。
⑤〔櫪(lì)〕馬槽。⑥〔烈士〕有遠大抱負的人。
⑦〔盈縮〕原指歲星的長短變化,這里指人壽命的長短。⑧〔養怡〕指調養身心。
怡,愉快、和樂。⑨〔永年〕長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意思是神靈的龜雖然是長壽的動物,但也有死亡的時候,騰蛇雖能興云駕霧,最終也會死亡后化為灰塵。
這兩句借神龜騰蛇起興,說明作者明知人的壽命終有期限,而任何英雄也難免要死,但他絲毫不因此而頹喪。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意思是千里馬老了,伏在馬槽里,但它仍舊有馳聘千里的雄心。有雄心壯志的人雖到晚年,更應該"老當益壯",不放棄自己的理想。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治之福,可得永年。意思是人的壽命的長短,不完全決定于天。
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保持長壽。對事在人為抱有信心和樂觀精神。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這是配樂時加上去的。
這首詩指出生命是有限而寶貴的,所以人們應當不斷地發揚積極進取的朝氣建立功業。在結語中,作者還指出事在人為,命運可以改變。
這種積極奮發、老當益壯的精神是很可貴的。[譯文] 神龜的壽命雖然十分長久,但也還有生命終了的時候。
騰蛇盡管能乘霧飛行,終究也會死亡化為土灰。年老的千里馬伏在馬棚里,它的雄心壯志仍然是一日馳騁千里。
有遠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雄心不會止息。人的壽命長短,不只是由上天所決定的。
只要自己保養得好,也可以益壽延年。真是幸運極了,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過故人莊》① 孟浩然 “綠樹”兩句寫出了農村的優美風光,“開軒”兩句寫出了農家的勞動生活。這些看起來平淡無奇,卻充滿了回歸自然的情趣。
故人具雞黍②,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③,青山郭④外斜。
開軒面場圃⑤,把酒⑥話桑麻⑦。 待到重陽日⑧,還來就菊花⑨。
①選自《孟襄陽集》。孟浩然(689740),襄(xiāng)州襄陽(現在湖北襄陽)人。
唐代詩人。故人莊,老朋友的田莊。
②〔黍(shǔ)〕黃米飯。③〔合〕環繞。
④〔郭〕這里指村莊的四周。⑤〔開軒面場圃(pǔ)〕打開窗子面對打谷場和菜園。
⑥〔把酒〕拿起酒杯。⑦〔桑麻〕這里泛指莊稼。
⑧〔重陽日〕九月九日重陽節。⑨〔就菊花〕指欣賞菊花與飲酒。
[譯文] 老朋友準備了飯菜,邀請我到他的鄉村家里。村外綠樹環繞,城外有青山斜立。
打開窗子,面對著打谷場和菜園,一邊舉杯暢飲,一邊談論農事。 等到重陽節那天,我還要來觀賞菊花。
題破山寺后禪院① 常建 清晨,太陽出來了,在高大林木的遮蔽下,古寺依然沉睡在幽暗中。重重花木掩映著彎彎的小路,來到禪房,更覺幽靜。
悠長的鐘磬聲,在萬籟俱寂之中帶來深遠的禪意,使人的心靈愈加沉靜。 清晨入古寺,初日②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③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④。
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 ①選自《全唐詩》。
常建,生卒年不詳。大約是長安(現在陜西西安)人。
唐代詩人。破山寺,現在江蘇常熟虞山北。
②〔初日〕早上的太陽。③〔禪房〕僧人的房舍。
④〔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這兩句形容后禪院環境幽靜,山光使野鳥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凈盡。人心,指人的塵世之心。
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寂處有音 靜趣濃郁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① 李白 在楊花落盡、杜鵑聲聲的時節,詩人驚悉好友王昌齡被貶湖南龍標。
龍標在當時還很荒涼,詩人十分擔憂,他想把自己的思念托付明月,帶給遠方寂寞的朋友。 楊花落盡子規②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③。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直到夜郎④西。 ①選自《李太白全集》。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綿州昌隆(現在四川江油)人。
唐代詩人。龍標,唐朝縣名(現在湖南黔陽)。
王昌齡這次是被貶為龍標尉。②〔子規〕即杜鵑鳥,又稱布谷鳥。
③〔五溪〕現在湖南西部五條溪流的總稱。④〔夜郎〕古代少數民族國名,轄境主要在現在貴州西部。
[譯文] 楊花落盡啦,子規鳥兒不住地在啼,聽說你遭貶了,被貶到龍標去,一路上要經過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讓我把為你而憂愁的心托付給天上的明月吧,伴隨著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夜雨寄北① 李商隱 明明是寫今日離情,卻設想未來的相逢,相逢之日再訴今日離情,足見這離情是何等深沉。其后“巴山夜雨”便成了離情的代用語。
要仔細品味詩句的意蘊。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②夜雨。
7.初中語文書古詩詞大全與注釋
/Translation2.asp(蘇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七年級上冊文言文目錄
第一單元(親近文學)
《古代詩詞四首》
次北固山下
題破山寺后禪院
赤壁
浣溪沙 第二單元(金色年華)
《幼時記趣》第三單元(民俗風情)
《中秋詠月詩三首》
十五夜望月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古代詩詞三首》
過故人莊
游山西村
一剪梅第四單元(多彩四季)
《三峽》
《古代詩詞四首》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西江月
秋詞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第五單元(關注科學)
《夢溪筆談二則》
以蟲治蟲
梵天寺木塔
《論語八則》第六單元(奇思妙想)
《古詩四首》
迢迢牽牛星
觀滄海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登岳陽樓(蘇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七年級下冊文言文目錄
第一單元(人物風采)
《趙普》第二單元(童年趣事)
第三單元(建筑藝術)
《黃鶴樓》
《于園》第四單元(動物世界)
《古詩三首》
蟬
孤雁
鷓鴣第五單元(信息傳播)
第六單元(詩詞拔萃)
《古代詩詞三首》
木蘭詩
觀刈麥
破陣子
《古詩二首》
黃鶴樓
歸園田居(蘇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八年級上冊文言文目錄
第一單元(長征組歌)
第二單元(愛國情懷)
《晏子使楚》
《古詩四首》
春望
泊秦淮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過零丁洋第三單元(至愛親情)
《人琴俱亡》
《古詩三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夜雨寄北
己亥雜詩第四單元 (江山多嬌)
《小石潭記》
《記承天寺夜游》
《古詩三首》
望岳
錢塘湖春行
登飛來峰第五單元(人與環境)
《治水必躬親》第六單元(高新科技)
《古詩三首》
雁門太守行
別云間
論詩(蘇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八年級下冊文言文目錄
第一單元(借物抒懷)
《竹溪記》第二單元(道德修養)
《陋室銘》
《詩詞曲三首》
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漁家傲
天凈沙·秋思第三單元(事理說明)
《活板》
《山市》第四單元(小說之林)
《核舟記》第五單元(人生體驗)
《送東陽馬生序》
《古詩二首》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無題第六單元(精彩演講)
《兩小兒辯日》(蘇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九年級上冊文言文目錄
第五單元(學會讀書五:借助注釋學文言)
16.陳涉世家(司馬遷)
17.桃花源記(陶淵明)
18.與朱元思書(吳均)
19.捕蛇者說(柳宗元)
20.岳陽樓記(范仲淹)
21.醉翁亭記(歐陽修)
(蘇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九年級下冊文言文目錄
9.曹劌論戰
10.愚公移山
11.出師表
12.觀潮
19.鄒忌諷齊王納諫
20.《孟子》二章 1 2
21.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22.墨池記
8.誰有3首以上的初中古詩詞帶解釋
涼州詞①⑦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②, 欲⑧飲琵琶⑤馬上催⑥。
醉臥沙場③君④莫笑, 古來征戰⑨幾人回? 注釋: ① 王翰寫有《涼州詞》兩首,慷慨悲壯,廣為流傳。而這首《涼州詞》被明代王世貞推為唐代七絕的壓卷之作。
② 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它和葡萄酒都是西北地區的特產。
這里指精美的酒杯。 ③沙場:平坦空曠的沙地,古時多指戰場。
④君:你。 ⑤琵琶:這里指作戰時用來發出號角的聲音時用的。
⑥催:催人出征。 ⑦涼州詞:“涼州歌”的唱詞,是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名。
⑧欲:將要。 ⑨征戰:打仗。
舉起晶瑩的夜光杯,斟滿殷紅的葡萄美酒。正要開懷暢飲,忽然,錚錚縱縱的琵琶聲從馬上傳來。
醉就醉吧,醉臥在沙場上有什么呢,請不要見笑,從古至今征戰的人有幾個是活著回來的? 從軍行(其四) 【原文】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斬樓蘭終不還。
【注釋】 1.從軍行:樂府舊題,內容多寫軍隊戰爭之事。 王昌齡 從軍行 2.青海:指青海湖。
3.雪山:這里指甘肅省的祁連山。 4.穿:磨破。
5.金甲:戰衣,金屬制的鎧甲。 6.樓蘭:漢代西域國名,這里泛指當時騷擾西北邊疆的敵人。
7.孤城:當時青海地區的一座城。一說孤城即玉門關。
8.玉門關: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
六朝時關址東移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 【譯文】 青海上空的陰云遮暗了雪山,遙望著遠方的玉門關。
塞外的將士身經百戰磨穿了盔和甲,不打敗西部的敵人誓不回來。 秋夕 杜牧秋夕書法帖 [1] 唐·杜牧 銀燭②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③撲流螢。
天階④夜色涼如水, 坐看⑤牽牛織女星。 【注釋】 ⑴秋夕:秋天的夜晚。
⑵銀燭:銀色而精美的蠟燭。 ⑶輕羅小扇:輕巧的絲質團扇。
⑷天階:天庭上宮殿的臺階。“天階”另一版本為“天街”。
⑸坐看:坐著朝天看,“坐看”另一版本為“臥看”。 【譯文】 秋夜,精美的銀色蠟燭發出微弱的光,給畫屏上添了幾分清冷之色;一位宮女手執綾羅小扇,輕輕地撲打飛舞的螢火蟲。
天階上的夜色,清涼如水;坐榻仰望星空,牽牛星正遙望著織女星。 才飲長沙水, 又食武昌魚。
萬里長江橫渡, 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吹浪打, 勝似閑庭信步, 今日得寬余,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風檣(qiáng)動, 龜蛇靜, 起宏圖。
一橋飛架南北, 天塹(qiàn)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斷巫山云雨, 高峽出平湖。
神女應無恙, 當驚世界殊。 剛到過長江,又來到了武昌。
我在萬里長江上橫渡, 舉目眺望舒展的長空。 哪管得風吹浪涌, 這一切猶如信步閑庭, 今天我終可以盡情流連。
孔子在岸邊嘆道: 光陰如流水般遠去了! 江面風帆飄蕩, 龜蛇二山靜靜佇立, 胸中宏圖升起。 大橋飛跨溝通南北, 長江天塹將會暢行無阻。
我還要在長江西邊豎起大壩, 斬斷巫山多雨的洪水, 讓三峽出現平坦的水庫。 神女想必很健康, 但她會驚愕世界變了模樣。
1游泳:一九五六年六月,作者曾由武昌游泳橫渡長江,到達漢口。2長沙水:1958年12月21日作者自注:“民謠:常德德山山有德,長沙沙水水無沙。
所謂無沙水,地在長沙城東,有一個有名的‘白沙井’。” 3武昌魚:據《三國志·吳書·陸凱傳》記載:吳主孫皓要把都城從建業(故城在今南京市南)遷到武昌,老百姓不愿意,有童謠說:“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
這里化用。武昌魚,指古武昌(今鄂城)樊口的鳊魚,稱團頭鳊或團頭魴。
4極目楚天舒:極目,放眼遠望。武昌一帶在春秋戰國時屬于楚國的范圍,所以作者把這一帶的天空叫“楚天”。
舒,舒展,開闊。柳永詞《雨霖鈴》:“暮靄沉沉楚天闊”。
作者在一九五七年二月十一日給黃炎培的信中說:“游長江二小時飄三十多里才達彼岸,可見水流之急。都是仰游側游,故用‘極目楚天舒’為宜。”
5寬余:指神態舒緩,心情暢快。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 7風檣:檣,桅桿。風檣,指帆船。
8 龜蛇:見《菩薩蠻·黃鶴樓》“龜蛇鎖大江”注。實指龜山、蛇山。
9一橋飛架南北:指當時正在修建的武漢長江大橋。一九五八年版《**詩詞十九首》和一九六三年版《**詩詞》,作者曾將此句改為“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后經作者同意恢復原句。
10天塹:塹,溝壕。古人把長江視為“天塹”。
據《南史·孔范傳》記載,隋伐陳,孔范向陳后主說:“長江天塹,古來限隔,虜軍豈能飛渡?”咳咳。
11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
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將來還打算在鄂西川東長江三峽一帶建立巨型水壩(“西江石壁”)蓄水發電,水壩上游原來高峽間狹窄洶涌的江面將變為平靜的大湖。到那時,巫山的雨水也都得流入這個“平湖”里來。
巫山上的神女當然會健在如故,她看到這種意外的景象,該驚嘆世界真是大變樣了。巫山,在四川省巫山縣東南。
巫山形成的峽谷巫峽和上游的瞿塘峽、下游的西陵峽合稱三峽。”巫山云雨“,傳楚宋玉《高唐賦·序》說,楚懷王在游云夢澤的高唐時曾夢與巫山神女遇,神女自稱“旦為。
9.初中文言文古詩詞的全部翻譯(越多越好,越詳細越好)
1、關雎
2、蒹葭
3、觀滄海
4、飲酒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次北固山下
7、使至塞上
8、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9、行路難
10、望岳
11、春望
12、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13、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4、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15、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16、觀刈麥
17、錢塘湖春行
18、雁門太守行
19、赤壁
20、泊秦淮
21、夜雨寄北
22、無題。作者:李商隱
23、相見歡
24、漁家傲
25、浣溪沙
26、登飛來峰
27、江城子,密州出獵
28、水調歌頭
29、游山西村
30、破陣子
31、過零丁洋
32、天凈沙,秋思
33、山坡羊,潼關懷古
34、已亥雜詩
35、《論語》六則
36、魚我所欲也
37、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38、曹劌論戰
39、鄒忌諷齊王納諫
40、出師表
41、桃花源記
42、山峽
43、馬說
44、陋室銘
45、小石潭記
46、岳陽樓記
47、醉翁亭記
48、愛蓮說
49、記承天寺夜游
50、送東陽馬生序(節選的那段),作者:宋濂
這都是初中生必背的50篇古詩文,外面都有買的。
你可以去買一本,把里面的古詩文都背下來,對中考很有好處
10.初中必背古詩名句及其含義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出處、作者:宋文天祥《揚子江》原詩:幾日隨風北海游,回從揚子大江頭。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詩句含義:我的心像磁針石一樣永指一方,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表現出堅定熾烈的愛國精神。詩句注釋:“南方”,指福州。
當時宋端宗在福州即位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出處、作者:宋陸游《病起書懷》原詩: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
詩句注釋:“闔棺”,蓋棺,指人死了不嫌屋漏無干處,正要群龍洗甲兵出處、作者:宋陳與義《觀雨》原詩:山客龍鐘不解耕,開軒危坐看陰晴。前江后嶺通云氣,萬壑千林送雨聲。
海壓竹枝低復舉,風吹山角晦還明。不嫌屋漏無干處,正要群龍洗甲兵。
詩句含義:表達作者不計較個人利害,只望英雄們出來消滅敵人的心情。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出處、作者:清秋瑾《對酒》原詩: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
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詩句含義:異常珍貴的滿腔熱血,即使犧牲了也要化為萬丈碧濤。
表現作者拯救國民崇高偉大的精神。詩句注釋:“碧濤”,碧血的波濤。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初中古詩詞解釋(初中古詩詞的鑒賞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