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詩中的酒文化
百酒圖在環境上,遵循“春飲宜郊,夏飲宜庭,秋飲宜舟,冬飲宜室,夜飲宜月”的原則。
如張正見的《飲酒》“當歌對玉酒,匡坐酌金罍。竹葉三清泛,葡萄百味開。
風移蘭氣入,月逐桂香來。獨有劉將阮,忘情寄羽杯。”
集天地人和四素于一體,只為莫負杯中美酒。魏晉文人不僅追求飲酒環境的優雅,也強調“合適”的對飲之人。
沈約送別范公時,曾邀其共飲,并賦詩作別曰:“勿言一杯酒,明日難再持。”別說這小小的一杯酒,待老兄你走后想與你共飲都難再持杯了,離別的感傷不言而喻。
在飲酒方式上,追求高雅的境界,必須琴瑟和鳴,詩酒共飲。嵇康說,“濁酒一杯,彈琴一曲,志愿足矣”,想必這也是當時大多數文人的簡單而理想的生活。
唐詩中的酒文化詩酒結合最鼎盛的時期,當屬唐朝。唐詩中的酒文化,是情、酒、詩三者的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唐朝國家政策開明,朝廷百官宴游,唱詩互和,以為談佐之樂。這些共同促成了唐詩空前絕后的繁盛之勢。
詩人多愛飲酒,詩歌的繁盛映襯著酒文化的發展和繁榮,許多膾炙人口的千古佳作是酒后興起而作。詩人借酒表現自己豐富而復雜的情感世界,不經意間也展現了唐代的酒文化,酒文化又反過來促進詩歌的發展,正所謂詩酒相融成一家。
2.古詩中的酒文化
山中與幽人對酌
李白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飲酒詩(之十四)
陶淵明
故人賞我趣,挈壺相與至。
班荊坐松下,數斟已復醉。
父老雜亂言,觴酌失行次。
不覺知有我,安知物為貴。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當人生不得志的時候,愁腸滿腹,憂心忡忡,"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坐上客常滿,杯中酒不空"(孔融),"行觴奏悲歌,永夜系白日"(徐干),"功名萬里外,心事一杯中"(高適),"身世酒杯中"的辛棄疾"但覺平生湖海,除了醉吟風月,此外百無功",過著"寄酒為跡"的生活,當報國無門的時候則"人間路窄酒杯寬"。無論"把酒問桑麻"(孟浩然),還是"把酒問青天"(蘇軾),或是"煮酒論英雄"(曹孟德),詩人們寄托于酒的情意總是難以言表的。李白主張"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況且"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勸君為我傾耳聽”。陶淵明的"酒中有深味","人若不解飲,俗病從何醫"(元好問)。李白"舉杯邀明月",蘇軾"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則又體現了詩人內心深處的孤寂。友朋會聚時"詩酒相酬",一人獨飲時"飛觴邀月",蘇東坡"酒酣胸膽尚開張",而懷素則"狂來輕世界,醉里得真如"(錢起)。那"一曲新詞酒一杯"的感覺讓詩人們抒發了"共將詩酒趁年華"的才情,杜甫詩云:"寬心應是酒,遣興莫過詩","酒朋詩侶"成為中國文人的精神寄托。酒助詩興,醞釀了無數優秀詩人的詩篇,同時詩人們也豐富了中國的酒文化。
1、、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2、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4、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5、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6、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7、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
8、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9、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豕。
10、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11、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12、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13、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14、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3.古詩中的酒文化的演講
唐詩中的酒文化唐朝自立國之初至安史之亂來臨前,國勢強大,社會安定,經濟繁榮,交通發達。
加之國家政策開明,朝廷百官宴游,唱詩互和,這些共同促成了唐詩空前絕后的繁盛之勢。而詩人多愛飲酒,詩歌的繁盛隱映著酒文化的發展和繁榮。
許多膾炙人口的千古佳作是酒后興起而作。詩人借酒表現自己豐富而復雜的情感世界,不經意間也展現了唐代的酒文化,酒文化又反過來促進詩歌的發展,這便是詩酒相融成一家。
唐詩中寫酒的詩作繁多,從它對酒和酒器的稱謂便可探知一二。詩歌中酒的別稱是豐富多樣的,且區分細致。
清酒叫“醥”,濁酒為“醪”,苦酒作“圣”,紅酒作“醍”,白酒當“醙”;未過濾的酒可稱綠蟻、浮蟻、椒漿、燒酒、臘酒、壺漿、酒醅和醽醁等。而根據釀造材料不同,也有不同的酒名,葡萄酒、菊花酒、黃花酒、桂酒、竹葉春和梨花春等等,不勝枚舉。
與酒相配的酒器也是紛繁多樣,盛酒之器有缸、甕、尊、罍、瓶、缶與壺等,飲酒器具有杯、盅、壺、卮、盞、鐘、觴和碗等。此外,唐詩中不僅酒與酒器名稱多樣,其飲酒場合也十分豐富。
有宴會親友,敘團聚之喜悅:“流落時相見,悲歡共此時。興因尊酒洽,愁為故人輕。”
偶然的久別重逢,喜上眉間,煮一壺清酒共飲暢敘。此刻,再多的悲愁也將散盡,他鄉遇故知的喜悅之感溢于言表。
有餞行好友,嘆離別之情愁:好友將遠行,作為其摯友,為臨行客設餞行宴。此間共同回味兩人之間的美好友誼,為其送上最真誠的祝福,并表達自己的綿綿離愁,這是唐朝大多數文人都有的餞行之舉。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多少離愁盡現于此。
有犒饗將士,詠為國捐軀的英雄豪邁:邊塞詩中,那些為國守邊的將士,他們心中既有報效祖國的豪情,又有背井離鄉,遠離親友的悲戚,于是借助酒興,在荒涼大漠的襯托下,譜寫出無數悲壯的戰歌。“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視死如歸的悲壯和激昂令人欽佩。
有小酌獨飲,抒人生之感慨:唐朝詩人們或感慨人生的仕途失意,懷才不遇,或悲嘆生命旅程的坎坷艱難,或發泄放蕩不羈的情懷,所有的感情最后都付諸于杯酒之中,以酒抒情,托物言志,詠成許多千古詩酒作。“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悠然之態盡顯于前;“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苦悶的內心可見一斑;“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游俠多少年。”
少俠之氣頗具感染力。唐代詩人將自己的喜怒哀樂傾注于酒中,吟詠出生命的千姿百態。
他們反復醞釀,促就了醇厚而濃烈的酒文化,也促成了唐詩在中國詩歌史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4.求作文,古詩里的酒文化 800字 速急
給你一片范文,字數要大于800
古詩中的酒文化
中國是一個釀酒、飲酒的國度,也是一個賦詩、吟詩的國家,很久以前,詩與酒便結下了不解之緣。中國的酒,起源于遠古時期的農耕社會;中國最初的詩,大約也產生于這一時期。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有44首涉及到酒比如:"為此春酒,以介眉壽","以御賓客,且以酌醴","君子有酒,酌言獻之","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可見,酒是社交宴會中的"天使",觥籌交錯之際,舉觴稱賀之時,美酒堪稱傳遞心意的佳媒。"嚶其鳴矣,求其友聲","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君子有酒,旨且多"。
東晉詩人陶淵明之前,酒中雖然已經積淀了若干情感因子,仍然只是作為創作素材之一種被吟詠入詩。荊軻謀刺秦王,酒酣辭行而歌《易水》;劉邦甫定天下,宴飲既醉而唱《大風》;曹操鏖兵赤壁,把酒橫槊而賦《歌行》,秦漢時期,酒只是激發情緒而已。直至魏晉時代阮籍、嵇康,“也還是酒是酒,詩自詩”,兩者之間并沒有顯示出必然的內在聯系。陶淵明是第一個有意識地將詩與酒“攀親結緣”,并在詩中賦予酒以獨特象征意義的詩人,“忘憂物”的指稱,便是他的發明。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中古清高自潔的大詩人。在其現存174篇詩文中,有56篇寫到飲酒,約占40%!詩酒聯袂,寄意遣懷,既是文學史上的千秋佳話,更是酒文化窺測的不變傳統。這個傳統,是從陶淵明“寄酒為跡”開始的,對后世追求人性自由的文人們的心靈感受以及他們的社會生活與吟酒詩作產生過極為深遠的潛在影響
古詩中的酒文化
中國是一個釀酒、飲酒的國度,也是一個賦詩、吟詩的國家,很久以前,詩與酒便結下了不解之緣。中國的酒,起源于遠古時期的農耕社會;中國最初的詩,大約也產生于這一時期。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有44首涉及到酒比如:"為此春酒,以介眉壽","以御賓客,且以酌醴","君子有酒,酌言獻之","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可見,酒是社交宴會中的"天使",觥籌交錯之際,舉觴稱賀之時,美酒堪稱傳遞心意的佳媒。"嚶其鳴矣,求其友聲","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君子有酒,旨且多"。
東晉詩人陶淵明之前,酒中雖然已經積淀了若干情感因子,仍然只是作為創作素材之一種被吟詠入詩。荊軻謀刺秦王,酒酣辭行而歌《易水》;劉邦甫定天下,宴飲既醉而唱《大風》;曹操鏖兵赤壁,把酒橫槊而賦《歌行》,秦漢時期,酒只是激發情緒而已。直至魏晉時代阮籍、嵇康,“也還是酒是酒,詩自詩”,兩者之間并沒有顯示出必然的內在聯系。陶淵明是第一個有意識地將詩與酒“攀親結緣”,并在詩中賦予酒以獨特象征意義的詩人,“忘憂物”的指稱,便是他的發明。陶淵明,中古清高自潔的大詩人。在其現存174篇詩文中,有56篇寫到飲酒,約占40%!詩酒聯袂,寄意遣懷,既是文學史上的千秋佳話,更是酒文化窺測的不變傳統。這個傳統,是從陶淵明“寄酒為跡”開始的,對后世追求人性自由的文人們的心靈感受以及他們的社會生活與吟酒詩作產生過極為深遠的潛在影響
5.古詩中的酒文化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白居易的《問劉十九》:紅泥小火爐,綠蟻新焙酒,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金陵酒肆留別 李白 風吹柳花滿店香, 吳姬壓酒勸客賞。
金陵子弟來相送, 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 別意與之誰短長? 渭城曲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新豐主人 儲光羲 新豐主人新酒熟, 舊客還歸舊堂宿。
滿酌香含北砌花, 盈尊色泛南軒竹。 云散天高秋月明, 東家少女解秦箏。
醉來忘卻巴陵道, 夢中疑是洛陽城。 涼州詞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 少年行 李白 五陵年少金市東, 銀鞍白馬度春風。 落花踏盡游何處, 笑入胡姬酒肆中。
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 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客中行 李白 蘭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處是他鄉。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 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 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 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 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 相期邈云漢。 戲問花門酒家翁 岑參 老人七十仍沽酒, 千壺百甕花門口。
道傍榆莢仍似錢, 摘來沽酒君肯否? 送李少府時在客舍作 高適 相逢旅館意多違, 暮雪初晴候燕飛。 主人酒盡君未醉。
薄暮途遙歸不歸? 贈衛八處士 杜甫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鬢發各已蒼! 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
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
問答乃未已,兒女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晨炊間黃粱。
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
明日隔山岳,世事兩茫茫。 重經巴丘 張繼 昔年高接李膺歡, 日泛仙舟醉碧瀾。
詩句亂隨青草落, 酒腸俱逐酒庭寬。 浮生聚散云相似, 往事冥微夢一般。
今日片帆城下去, 秋風回首淚闌干。 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 皎然 九日山僧院, 東籬菊也黃, 俗人多泛酒, 誰解助茶香。
曹操 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山中對酌 李白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再一杯。我醉欲眠卿可去,明朝有意抱 【浣溪沙】----- 李清照 莫許杯深琥珀濃, 未成沈醉意先融。
疏鐘己應晚來風, 瑞腦香消魂夢斷。 辟寒金小髻鬟松, 醒時空對燭花紅。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白日放歌須縱酒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入,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亂。 醒時同**,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關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頌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言為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摧。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6.唐詩宋詞中酒文化的精髓是什么
宋詞中的酒文化 宋詞中的酒 酒,宋詞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意象之一。
詞者鐘愛之,或許是因為酒與人們的生活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吧,君不見,墨客騷人喜歡飲酒做詩,江湖俠客也喜以酒會客。酒既可以用來表達灑脫豪邁的胸襟,也可以用來表達黯然銷魂的愁情別緒:久別重逢、金榜題名、花前月下,此等快意之時,焉能無酒?故人遠去、無顏江東、孤身他鄉,念此時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濁酒 濁酒在宋詞中俯拾皆是。
那么,什么是濁酒呢?濁酒是與清酒相對的。一種說法是,濁酒是指沒有濾過的酒,或者因為技術不高,純度不夠,從而不夠清澈。
也有說法,古代時候釀的酒都是米酒,里面大多有很多沉淀物,所以有濁酒之說。到了周代,就有了相對完善的制酒工藝,有了專門從事釀酒的人(酒人)和相應的官吏(酒正)。
此時的酒有三酒五齊之分。“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周禮注疏》),事酒為因事之釀,時間很短;昔酒是可以短時儲藏之酒,稍醇厚一些;清酒則冬釀夏熟,為當時酒中之冠。
“辨五齊之名,一曰泛齊,二曰醴齊,三曰盎齊,四曰緹齊,五曰沈齊”(《周禮注疏》),五齊是五種不同成色的酒,泛齊為酒糟浮在酒中,醴齊是滓、液混合,盎齊是白色之酒,緹齊是丹黃色之酒,沉齊是酒的糟、渣下沉。此五種酒是相對于清酒的濁酒。
最初濁酒的典故約應出自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對好友山濤勸他出仕說了自己的許多不便,然后說:“今但愿守陋巷,教養子孫;時與親舊敘闊,陳說平生。濁酒一杯,彈琴一曲,志愿畢矣。”
嵇康以此表明自己不羨慕榮華富貴,只要有簡單的物質享受,能夠和子孫親人安享天倫之樂即可。 由此不難知道,濁酒并非質量很好的酒,甚至可能是質量較差的酒。
這種濁酒,便成了物質生活簡單的象征,所用寓意也頗為廣泛。一則可以反映惡境之下的悲壯情懷,二則可以描繪雖為濁酒卻絲毫不減情致意趣的心境,三則還可以體現慨嘆美好不再的憂愁,等等。
——悲壯 濁酒在邊塞詞中多添了一份英雄氣概。范仲淹在其著名的《漁家傲》一詞中有“濁酒一杯家萬里”的蕩氣回腸之句,濁酒恰是邊塞軍旅生活條件低劣的寫照,自是與家中的舒適無法相比。
在雄渾沉郁的詞句中,在涇渭分明的對比中,我們依稀可以看到已過半百之年的老將軍,端著一杯渾濁的酒,看著身邊不能入眠的將士,想起遠在萬里之外的家鄉,內心的沉郁一展無遺。然而邊患未平,歸去談何容易?壯志未酬和思鄉憂國的滋味一起涌上心頭。
漁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邊塞詞中濁酒多表現的是悲壯與沉郁。
張孝祥的“一尊濁酒戍樓東,酒闌揮淚向悲風”則更多的是邊關將士的悲壯!鎮守邊關,唯有濁酒可以解心中為國征戰的情愫,飲罷迎面而來的風也多了幾分悲壯的色彩。其中的“一尊濁酒”用的便是范仲淹的典故,兩相對比讀來,邊塞軍旅生活的悲壯如同親受。
——灑脫 楊慎《臨江仙》“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一字一字讀來,感受到的無不是作者樂觀灑脫的情懷。
故友相逢,慶賀只需要一杯濁酒。故友知心,不在乎外在的形式,一杯濁酒就足以將所有的世事變幻一起飲下,這便是飲酒之人的灑脫、豪邁。
臨江仙/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句“一壺濁酒喜相逢”與李叔同(《送別》)的“一壺濁酒盡余環”有異曲同工之妙。這種樂觀豁達傲視俗塵的心境,正是古代士子文人所夢想所追求的。
呂勝己《木蘭花慢?殘紅吹盡了》“回首當年一夢,笑將濁酒重斟”意境與此也頗為相似。 獨客他鄉,給詞人帶來的往往是思家念鄉的憂愁之情。
然王之道《江城子》中“濁酒一杯從徑醉,家縱遠,夢中歸”則全然是豁達看待客居異鄉的情景:家雖然遙遠,在夢里就可以看見家中的點點滴滴,正所謂身在此地心系家,何處不為家?陳亮《漁家傲?重陽日作》有“黃花濁酒情何限”句。陳亮,人稱龍川先生,其詞多直抒胸臆,氣勢慷慨,此句中黃花濁酒非如如下文中黃庭堅、呂本中等詞句,不是用濁酒作愁情寓意,而是為全詞表達的風流灑脫作渲染。
——清歡 蘇軾曾有著名的詞句“人間有味是清歡”,這一句為多少文人騷客所傳唱,蓋其一語點破文人心中的一個夢境:遠離官場傾軋,遠離都市喧囂,遠離功名利祿,獨守一份清淡的歡愉。林清玄還專門為此寫了一篇散文《清歡》。
濁酒,其質不高,恰是這樣一種清淡歡愉的象征,故而宋詞中用此意的詞句亦不在少數。 姜夔《摸魚兒?向秋來》“但濁酒相呼,疏簾自卷,微月照清飲”,白石詞多寫閑云野鶴的生活,用語清淡,意境悠遠,從此句即可略窺一斑:寥寥數語,清幽雅致的情景即悄然而出。
黃機的詞風“學辛棄疾,沉郁蒼涼,又不失清幽風雅”。其詞“澆濁酒,惜流年。
牙旗夜市幾時穿”(《鷓鴣天?柳際梅邊臘雪干》)所寫也是這種濁酒相伴,感受流年風華的。
7.酒文化,有酒的詩詞
1、《客中行 》
唐 · 李白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譯文:
蘭陵美酒甘醇,就像郁金香芬芳四溢。興來盛滿玉碗,泛出琥珀光晶瑩迷人。
主人端出如此好酒,定能醉倒他鄉之客。最后哪能分清,何處才是家鄉?
2、《涼州詞二首·其一 》
唐 ·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譯文: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滿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們彈奏起急促歡快的琵琶聲助興催飲,想到即將跨馬奔赴沙場殺敵報國,戰士們個個豪情滿懷。
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戰場上又何妨?此次出征為國效力,本來就打算馬革裹尸,沒有準備活著回來。
3、《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
唐 ·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譯文:
清晨的微雨濕潤了渭城地面的灰塵,空氣清新,旅舍更加青翠。真誠地奉勸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陽關就難以遇到故舊親人。
4、《短歌行》
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譯文:
一邊喝酒一邊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5、《請明日對酒》
高翥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譯文:
人活著時有酒就應當飲,有福就應該享。人死之后,兒女們到墳前祭祀的酒哪有一滴流到過陰間呢?
8.中國古代的酒文化,和禮儀 是什么
從古到今中國人對酒都有高深的研究。
我國的酒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但是女人愛酒,好象有一點讓人啼笑皆非,可我卻不知從何時起,還就是愛上了酒。
也許是因為古人的詩詞很多總是和酒有緣吧,而我很愛古詩詞。我愛古詩詞的狂放、豪邁,大氣。
我愛古詩詞的婉麗、柔美、含蓄。我愛古詩詞的瀟灑超逸、清麗嫵媚。
古詩詞中那種慷慨激昂的愛國壯志和對時代的感慨,那真的是讓人感到回腸蕩氣,具有一種強烈的感染力。古詩詞中那奇秀清逸的樂章雅麗清新,凄美纏綿的愛情故事深摯感人,都使我深醉其中! 特別鐘愛的是:古人所作與酒相關的詩詞,古往今來寫酒的文章不少,動人心扉的詩詞更多。
我喜歡蘇軾作的詞:《西江月》“照野彌彌淺浪,橫空隱隱層霄。障泥未解玉驄驕,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
這首詞娓娓道來,我似乎看見東坡居士,路經黃州,酒店小飲,醉倒橋邊芳草地,醒來看見清溪綠柳,還以為到了天堂,感慨之余,在橋柱上留下這美麗的詞章,呵呵,這是一幅多么美麗的圖畫。 再看他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好一句“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陽春三月,居士前去沙湖道中遇雨。
身邊沒帶雨具,同行的人皆現狼狽,唯他獨自不覺。只感到春風吹醒醉意,微冷。
用“一蓑煙雨任平生”這樣的精典之詞,表達了他一生的豪邁氣概。春雨瀟瀟、天已遂晴,故用“也無風雨也無晴”展現了當時的情景! 東坡居士喜酒,酒后做文若干,他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
詩酒趁年華”等詞更是流芳千古的千古絕唱。 因我喜歡他的詞,我有一個筆名“詩酒趁年華”就出自他的詞中,哈哈,就算是盜版了! 酒,對于東坡居士來說,就是他一生的嗜好,東坡狂放之時他要喝酒,醉酒后寫下“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悠悠閑閑時他要喝酒,醉酒后寫“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詩興大發時他要喝酒,醉酒后寫下“飲酒樂甚,扣舷而歌”“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酒卷簾邀明月,風露透紗窗”。
他的詩,他的詞,他的散文都有濃香的酒味。我想如果沒有酒,蘇軾的詩文一定會少了幾分狂放、豪邁、大氣。
也許就不會是那個超凡脫俗,瀟灑飄逸的東坡居士了。 放蕩不羈柳永更與酒結緣,“多情自古傷離別。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他的詞風別具一格,是膾炙人口之作流傳極廣。 豪放的辛棄疾,他對酒更是情有獨鐘,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悲壯,一首“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點秋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憐白發生!”寫盡了一個將軍的忠義,也說出了酒后心中的悲涼。 易安居士的《聲聲慢》更是滲透著凄涼,“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李清照一生多有不幸,夫君明誠病死以后,境遇孤苦。愁怨之時以酒為伴。
誰又說女兒不可貪杯? 白居易是位大酒圣。他的一生以狂飲著稱,他作的“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在寒冷的飄雪之夜,讀了這首詩,還真的讓人產生管他紅酒白酒,都來暢飲一杯的強烈欲望。
在月明星光閃爍之時,想想李白那“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朋友,是不是很想穿過時空的隧道,回到那唐朝和詩人一起去“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呢? 白樸在他的元曲中吟唱“長醉后方何礙,不醒時甚思。糟腌兩個功名字,醅瀹千古興亡事,曲埋萬丈虹霓志,不達時皆笑屈原非,但知音盡說陶潛是。”
呵呵,對元曲不甚了解,順手盜來幾句。以助酒興。
歐陽修是婦孺皆知的醉翁。他那篇著名的《醉翁亭記》,從頭到尾一直都流淌著一股酒的香氣。
無酒不成文,無酒不成樂。人樂仙樂,天樂地樂,山樂水樂,事事皆因有酒而快樂。
陶淵明的詩中有酒,酒中有詩。他的詩篇,與他的飲酒生活,同樣有名氣,為后世歌頌,他賦“歸去來兮,攜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呵呵今朝有酒今朝醉,才不管他是不是四壁蕭然家!這就是陶淵明的風格!!…… 酒與詞人, 。
9.中華酒文化與詩詞有什么目的和意義
酒與詩詞——淺談酒文化在唐宋詩詞中的作用 內容提要:唐宋是詩詞發展的高潮時期,經濟繁榮,穩定的社會環境誕生了 許多著名的詩人和詞人,而在眾多的作品中,有一類是與酒有關,酒文化促進著 文學的發展, 詩詞又反過來表現酒文化 , 詩人和詞人們也在創作中不斷豐富和 發展酒文化的內涵。 本文將通過意象分析法和文本研究法以及性別研究法來研究 酒文化在唐宋詩詞中體現出的品質。
關鍵詞:詩酒文化 詩歌 唐詩 宋詞
引言:酒文化是指酒在生產、銷售、消費過程中所產生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 化總稱。酒文化包括酒的制法、品法、作用、歷史等酒文化現象。既有酒自身的 物質特征,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內涵,是制酒飲酒活動過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 形態。酒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載體,在文學作品里顯現的尤為突出,在詩詞 中,酒成為一種表達感情的媒介,詩人和詞人們喜歡通過飲酒后的醉酒狀態來抒 發自己內心感受。 本文將通過對唐代詩人的詩歌分析以及宋代男女詩人涉酒詩詞 的對比呈現詩人詞人品酒后所形成的精神內涵。
正文: 一 借酒表達對現實的不滿 余光中在《尋李白》中曾經這樣寫到——痛飲狂歌空度日 /飛揚跋扈為誰 雄??..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 唐 當理想與現實發生沖突和矛盾后,古人常常借酒澆愁,希望在酒的酣醉中麻 醉自己,升華到酒醉的狀態,獨享暫時遠離現實的超然。這方面一李白為最。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古詩詞中的中國酒文化(古詩中的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