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責任心的古詩詞
1、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杜甫
2、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歐陽修
3、白頭縱作花園主,醉折花枝是別人。——雍陶
4、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李之化
5、只覺當初歡侍日,千金一刻總跟著蹉跎。——袁枚
6、生時招不來,死時帶不去。——袁枚
7、古來雖有死,好在不先知。——袁枚
8、田家供客無兼味,手摘黃柑換白魚。——李念慈
9、斗夜鳥啼霜正滿,一帆斜月過楓橋。——李思曾
10、市小人聲寂,村寒雞唱馀。——朱淞
11、平生行樂慣,病起即看花。——木公恕
12、市城誰念青山瘦?盡日廚頭不斷煙。——郭翊
13、四海交游今殆半,幾人風雨對床眠。 ——何景明
14、生意忽滿眼,不知春淺深。 ——方孝孺
15、只消幾日憎騰醉,看年春風到牡丹。 ——張昱
16、世事云千變,浮生夢一場。 ——王庭筠
17、片片紅梅落,纖纖綠草生。 ——陸游
18、正氣堂堂貫斗牛,誓將貞節報君仇。 ——岳飛
19、斗世無歸似轉蓬,今年作夢到巴東。 ——陸游
20、未悉前頭花好否,且令蜂蝶作前驅。 ——楊萬里
2.關于責任心的古詩詞
滿江紅》對國家的責任感
《游子吟》對親情的責任感
從軍行
楊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做一書生.
出塞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岳飛 滿江紅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 ,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一起寫登高臨遠 ,憑欄眺望,句中隱括了荊軻于易不餞別、
座中人發盡沖冠的故事.連“瀟瀟雨歇”一語,亦神似《易水歌》.
長嘯而仰天,足以表壯懷之激烈.
三十功名、八千里路,一縱一橫,兼寫壯懷壯舉,概括性極強.
又信手拈來古樂府名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將及時努力與抗金事業聯系,洋溢著愛國主義激情,為千古箴銘.
上片寫出責任感、緊迫感,過片更直書國恥,慷慨陳詞.
謂當激勵士卒,功期再戰,北逾沙漠,喋血虜廷.
這里,“饑餐渴飲”和“食肉被皮”兩個成語熔鑄一聯,
如實反映了慘遭凌暴的宋人對金兵的仇恨,切齒之聲紙上可聞.
又由于“壯志”、“笑談”等語的運用,
造成“為君談笑靜胡沙的”輕快語調,表現出在戰略上對敵人的蔑視.
結尾以收拾金甌的決勝氣概鎮住全詞,與發端的力量悉稱.
全詞濡染大筆,直抒胸臆,忠義憤發,元氣淋漓.
寓絕大感慨,饒必勝信念.
從而成為豪放詞的千古杰作,至于岳飛英名,同垂不朽
3.與責任有關的古詩詞
信念: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責任: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崇高: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
堅毅: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
無私: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博愛: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和睦: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杜甫《江村》)
克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陽樓記》)
寬容: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增廣昔時賢文》)
4.關于責任心的古詩詞
滿江紅》對國家的責任感
《游子吟》對親情的責任感
從軍行
楊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做一書生.
出塞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岳飛 滿江紅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 ,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一起寫登高臨遠 ,憑欄眺望,句中隱括了荊軻于易不餞別、
座中人發盡沖冠的故事.連“瀟瀟雨歇”一語,亦神似《易水歌》.
長嘯而仰天,足以表壯懷之激烈.
三十功名、八千里路,一縱一橫,兼寫壯懷壯舉,概括性極強.
又信手拈來古樂府名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將及時努力與抗金事業聯系,洋溢著愛國主義激情,為千古箴銘.
上片寫出責任感、緊迫感,過片更直書國恥,慷慨陳詞.
謂當激勵士卒,功期再戰,北逾沙漠,喋血虜廷.
這里,“饑餐渴飲”和“食肉被皮”兩個成語熔鑄一聯,
如實反映了慘遭凌暴的宋人對金兵的仇恨,切齒之聲紙上可聞.
又由于“壯志”、“笑談”等語的運用,
造成“為君談笑靜胡沙的”輕快語調,表現出在戰略上對敵人的蔑視.
結尾以收拾金甌的決勝氣概鎮住全詞,與發端的力量悉稱.
全詞濡染大筆,直抒胸臆,忠義憤發,元氣淋漓.
寓絕大感慨,饒必勝信念.
從而成為豪放詞的千古杰作,至于岳飛英名,同垂不朽
5.誰能來幾個關于責任感的古詩詞
1.位卑未敢忘憂國--宋.陸游《病起書懷》 2.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黃遵憲《贈梁任父母同年》 3.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三國.魏.曹植《白馬篇》 4.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戰國.楚.屈原《國殤》 5.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唐.王昌齡《出塞》 6.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7.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唐.戴叔倫《塞上曲二首》 8.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揚子江》 9.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10.讀書本意在元元--宋.陸游《讀書》 11.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陸游《示兒》 12.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宋.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13.楚雖三戶能抗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宋.陸游《金錯刀行》 14.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陸沉--宋.鄭思肖《二礪》 15.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戰國.楚.屈原《離騷》 16.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三國.曹操《蒿里行》 17.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紳《憫農》 18.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唐.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19.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20.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唐.杜甫《春望》 21.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唐,聶夷中《詠田家》 22.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23.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唐.陳陶《隴西行》 24.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宋.楊萬里《竹枝詞》 25.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臣殘陽--宋.李綱《病牛》 26.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明.于謙《詠煤炭》 展開。
6.表達責任與擔當的詩句
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 【宋】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
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
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注 釋】①萬里覓封侯:奔赴萬里外的疆場,尋找建功立業的機會。
②戍(shù):守邊。③關河:關塞、河流。
一說指潼關黃河之所在。此處泛指漢中前線險要的地方。
夢斷:夢醒。④胡:古泛稱西北各族為胡,亦指來自彼方之物。
南宋詞中多指金人。此處指金入侵者。
⑤鬢:鬢發。秋:秋霜,比喻年老鬢白。
⑥天山:在中國西北部,是漢唐時的邊疆。這里代指南宋與金國相持的西北前線。
【譯 文】回憶當年鵬程萬里是為了尋找建功立業的機會,單槍匹馬奔赴邊境保衛梁州。如今防守邊疆要塞的從軍生活只能在夢中出現,夢一醒不知身在何處?灰塵已經蓋滿了舊時出征的貂裘。
胡人還未消滅,鬢邊已呈秋霜,感傷的眼淚白白地淌流。這一生誰能預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敵在天山,如今卻一輩子老死于滄洲!【賞 析】此詞描寫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懷念的一段歲月,通過今昔對比,反映了一位愛國志士的坎坷經歷和不幸遭遇,表達了作者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悲憤不平之情。
上片開頭追憶作者昔日戎馬疆場的意氣風發,接寫當年宏愿只能在夢中實現的失望;下片抒寫敵人尚未消滅而英雄卻已遲暮的感嘆。全詞格調蒼涼悲壯,語言明白曉暢,用典自然,不著痕跡,不加雕飾,如嘆如訴,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公元1172年(宋孝宗乾道八年),陸游應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從夔州前往當時西北前線重鎮南鄭軍中任職,度過了八個多月的戎馬生活。那是他一生中最值得懷念的一段歲月。
公元1189年(淳熙十六年)陸游被彈劾罷官后,退隱山陰故居長達十二年。這期間常常在風雪之夜,孤燈之下,回首往事,夢游梁州,寫下了一系列愛國詩詞。
這首《訴衷情》是其中的一篇。
7.寫幾個關于責任觀的古文詩詞并加上解釋說明
1、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出自唐朝李賀的《南園》。
譯文為:男子漢大丈夫為什么不帶上鋒利的吳鉤,去收復那黃河南北割據的關山五十州?
2、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出自唐朝王昌齡的《從軍行》。
譯文為:黃沙萬里,頻繁的戰斗磨穿了守邊將士身上的鎧甲,而他們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
3、長驅蹈匈奴,左顧陵鮮卑。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
出自三國時期曹植的《白馬篇》。
譯文為:隨大軍平匈奴直搗敵巢,再回師掃鮮卑驅逐敵騎。上戰場面對著刀山劍樹,從不將安和危放在心里。
4、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出自宋代岳飛的《滿江紅》。
譯文為:壯志同仇餓吃敵軍的肉,笑談蔑敵渴飲敵軍的血。我要從頭徹底地收復舊日河山,再回京闕向皇帝報捷。
5、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急以德。國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給之,故終無難矣。
出自春秋時期老子的《道德經》。
譯文為:體道的圣人,一切順其自然,是以事事無為,更不制造事端,也不會有自己的意見,是以無不、無事、無味。 以小觀大,以少見多,所以一切無所事,雖有仇怨也以德報之。 解決困難的事,要從最簡單的著手,做大事,也要由細微的地方開始。
所以真正體道的圣人,不自以為了不起,謙虛容人,故反而能成大事。 審慎小心,不輕易承諾,故能堅守住其誠信。把事情看得太容易的,經常會陷入失敗,遭遇因難。像圣人這樣把任何事都當作困難事,小心地去進行,反而不會發生真正的困難。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反映責任的古詩詞(關于責任心的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