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古詩漫談的作文,1000字以上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古詩詞的篇幅很小,它所發出的光芒盡管穿越千年時空,它山水魚蟲,只有敬亭山。我愛古詩詞是因為它讀起來朗朗上口,抑揚頓挫。
相看兩不厭。床前明月光,孤云獨去閑,就多體會體會吧。
我愛陸游的《十一月四日風月大作》。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我愛李白的《獨坐敬亭山》,卻越發的光彩奪目,必將繼續照耀今天和明天的文壇。
它篇幅雖小,低頭思故鄉。舉頭望明月,疑是地上霜,是我心中的最美,內言萬千,它詞匯豐富,語言精煉,思想深邃。
學習古詩詞我的語文寫作能力和鑒賞能力有了很大的躍升。我愛古詩詞,它是我心中的最愛我愛古詩詞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古詩詞浩如煙海,它流傳久遠,題材廣泛。
如果你也喜歡古詩詞。
2.寫一篇關于古詩詞的作文
困惑篇
從小時候起,我便在“呀呀”聲中朗讀著古詩,雖然不怎么明白意思,但卻絲毫不減少那是我對詩歌的熱愛與向往,于是,一首首的古詩就裝進了我的小腦瓜:“鵝鵝鵝·····”“一去二三里·····”“床前明月光······”。
可是我雖然學到了不少的古詩,會背也會默寫。但我對大多數的詩還是不大明白。有些“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困惑。為什么鵝是“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又為什么“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為什么“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又為什么“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我的小腦瓜里對古詩有著無數的問號???真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啊。
后來,在老師的殷勤教導下,還有爸爸媽媽的解釋下,我也對詩歌也算是“略懂略懂”,他們告訴我跟詩有關的知識和故事,我一步步理解了古詩的意思,比如那次,正在看電視的媽媽就大聲叫我“寶貝,快來看鵝啊!”我跑來一看,哦,鵝原來就是這樣的,長長地脖子,白白的羽毛,紅紅的腳掌,我一下子就明白了那首詩的意思了。還有我在電視上看到農民伯伯在田里辛苦勞動,媽媽說一年才能收獲一次麥子,我才真正明白”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就這樣我明白了很多詩的意思。我雖說不是儒家的大文豪,但對“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無奈;“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的惆悵;“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豪邁還是稍有感觸的。
每當在學習詩歌時,那詩人用那為數不多的字創造出的意境總讓我遐想不已,在冥冥之中與詩人同喜、同憂、同悲。并且迸發著一種從心底發出的創作欲望。所以從那時起,我已經明白,詩歌在我心中已經占據了一席之地。
3.求1篇中考作文,關于古詩詞的
顆單純幼稚的心像花朵似的,在詩句的滋潤下,緩緩綻放…… 幼年,詩與我 在我剛剛學會寫螞蟻爬般歪歪扭扭漢字時,媽媽開始教我背古詩。
拿著配有插圖的古詩書本,媽媽陪我一起遨游古詩王國。“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這些句子,一個字一個字刻在我懵懂的心間。
不大懂詩的意思,只知道了原來小草是燒不盡的,是春風一吹就又長出來的;明白了所有的媽媽都愛孩子,要讓孩子吃的飽穿的暖。這些句子讀起來,就像唱歌一樣,多好聽啊!于是我嘴里嚼著糖懷里抱著書,對照拼音奶聲奶氣讀著一首又一首古詩。
少年,詩與我 “媽媽,古詩都過去幾百上千年了,為什么我們還要去讀去背它們呢?”我不解地問媽媽。 “因為它代表了中國悠久燦爛的文化呀!多讀多背,領會詩意,就會明白其中包含的道理,就能增厚文學底蘊,成為內心飽滿的人。”
媽媽回答我。 于是我捧起書本繼續背誦古詩。
從小學升到初中,我手中的書,已由古詩選換成了詩詞合集。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 唐詩宋詞,我已能流利背誦許多并理解詩意。
再去讀語文書里的課文,很輕松就讀懂讀透了;寫起作文來,遣詞造句也變得得心應手起來。 青年,詩與我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其中凝聚了詩人晏殊多少辛酸難言?他的孤獨寂寞有誰能排解安慰?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撫今追昔,淪為階下囚的李煜有著怎樣的痛心追悔? 不斷長大的我,對古詩詞不再滿足于只簡單理解,單純背誦了,我在以日漸成熟的心靈和豐富感性的認識,去欣賞領悟它們。
全心投入其間,我能看到詩人們靈魂的獨舞,聽到他們情感的獨白: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詩圣”杜甫年邁多病、感時傷世和寄寓異鄉的悲苦,都請寂寥的秋景代言;“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一夜風狂雨驟,明朝醒來,葉更綠,花卻凋殘。
事物的變化,總在不知不覺中進行。正如席慕蓉《一棵開花的樹》里所言:“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以樸素淡雅的詩句,表現對美好愛情的渴望、對青春時光的留戀,多么深沉而又熾烈的情感呀! 從孩提時牙牙學語的朗讀到年歲漸增的喜愛鑒賞,美麗的詩歌在我心里撒種、破土、拔節、開花。
漸漸地,我能領會詩中蘊含的更深沉底蘊、更豐富情感。 古詩伴我一起成長。
它凈化我的心靈,陶冶我的情操。我決心繼續揚帆起航,在古詩的陪伴下,駛去光明的遠方! 從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就開始教我古詩了。
小荷作文網 三歲的時候,媽媽就教我背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每當我吟起這首詩的時候,在我耳邊就會響起一陣又一陣親人雷鳴般的掌聲。
小荷作文網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上小學低年級的時候,這首《詠柳》便是我們必需要會背的古詩了。 小荷作文網 ,你也可以投稿 隨著年齡的增長上了中年級了,要背的詩也越來越復雜了。
像什么:“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這些古詩可都包著濃濃的情意啊! 我是越長越大的,古詩也是越長越大了。 高年級了,成為了同校弟弟妹妹的大姐姐了,當然學的古詩要更上一層樓了,要不然,這個大姐姐不是白當了嗎?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這就是課本上的一首對母親的關愛之情想報答的詩了。 古詩文,從小到大,你一直伴我成長,你是我的好伙伴啊! 我愿意在古詩文的海洋里成長。
4.中華古詩文為話題的作文600字 急需明天就用
中華古詩 之 我心中的李白 印象中,李白是一個有些孩子氣的人,很感性,很率真,也很隨意。
快樂了就大聲呼喊:“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很是灑脫無羈,甚至有些自視清高,“大賢虎變愚不測,當年頗似尋常人”,好一個尋常人,遇到不如意甩手就走,“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1300年前的李白就是這么一個豪放、剛烈、自由、充滿了真性情的人,讀他的詩,酣暢淋漓,超然于世,真有一種“雖不能至,而心向往之”的感覺! 才華橫溢的李白,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良好的家庭條件和開放的盛唐,使他萌發了想游歷名山大川、走邊天下的心愿,于是他不為聲名所累,浪跡天涯,吟詩作賦,行的驚天動地,寫的名震山川,千古流芳。
李白衣袂飄飄,執酒臨風。 他呼吸著青山綠水的芬芳,親吻著廣闊無垠的大地,感受著超然物外的恬靜,他的選擇是對的,因為只有自由的天地能容下這位不受束縛、身有傲骨的曠世奇人。
酒是李白的最愛。他始終沉浸在酒中、夢中,當酒麻痹了他的精神、情至漸濃時,他的夢也就開始了,“李白斗酒詩百篇”,酒已經全部融入了李白的生命里,也融進了他的詩詞歌賦里。
在他寫的一千五百多首詩文中,提到“酒”的就多達一百七十多首,可謂是酒氣熏天,醇香四溢,酒和文字成為“詩仙”尋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于是,我們就讀到了“會須一飲三百杯”的沖天豪情,“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的寂寞無奈,就有了“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后千載名”的瀟灑豁達和“日暮醉酒歸,白馬驕且弛”的痛快淋漓,還有“對酒兩不飲,停觴淚盈中”的黯淡傷別,以及“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凄涼悲境……。
酒成就了詩仙,酒成就了李白偉大詩人之名! 他游山侃水,居無定所。 李白一生大部分時間在路上,有時走的很累,“蜀道難,難于上青天”,有時走的很暢快,“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有時朋友急著趕來送他:“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有時他很動容的、傷感的送朋友“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他和游子相互勉勵:“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他把本該屬于對世間的愛分給村莊和山巒,湖泊和峽谷,分給童子(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乞丐甚至山中的鹿、嘶鳴的的馬、飛翔的鳥兒與蝴蝶:“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雁行愁心去,山銜好月來”,“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且放白鹿青崖澗,須行即騎訪名山”。他在浪跡天涯的游歷中,并不急于找尋目的地,而是僅僅為享受大自然的撫慰、精神的充分自由,從而感悟人生永遠在途中。
他寄情山水,出口成章。 李白縱情山水,游山訪仙,一出口就有氣吞山河之氣概,“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月掩赤誠”。
記得余光中先生有詩評“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憶李白》)。李白一生只寫過兩闋詞其成就之高卻無人能及,“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
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寥寥數字,說盡凄涼。“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山靜的迷人,任憑風起云涌,詩人眼里只有山,兩眼相對,不離不棄。
李白才華橫溢,堪稱天下奇才,“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他灑脫不羈,愿作世間浪子,“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他嗜酒成性,常為酒中醉鬼,“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他天真浪漫,別號“盛唐詩仙”,“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他清高叛逆,傲視世俗庸人,“黃金白壁買歌舞,一醉累月輕王侯”。 我記得有人問余秋雨先生,他的偶像是誰?余先生回答說,李白是其中之一,理由是:李白開拓了中華文化自由放達的生命力。
如果讓我用一個詞來形容李白的詩風,那就只有一個詞:豪放!我心中的李白是“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豪壯,是“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豁達,是“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的奇峻,是“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的癡狂。令我們感嘆和慶幸的是,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歷史、我們的文化,有這樣一些自視清高、豪放自由的奇人怪才,給我們留下了豐富多彩、經典絕倫的傳世佳作,讓我們的國家成為文明古國,民族成為優秀民族。
沒有李白,就無法發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的愁緒,沒有李白,就無法驚嘆“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奇偉,沒有李白,就無法擁有“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雄心壯志。李白用他的一生來詮釋浪漫,用他所有的詩文來蔑視權貴,用他所有的激情來填補中華文化長卷上的一抹光彩。
5.關于古詩的作文 500字
詩詞,想說愛你不容易 乘一葉孤舟,重游歷史長河。最攝我 心魂的,依舊是那…… 抬頭,便會想到“一行白鷺上青天”; 俯首,便會想到“疑是地上霜”;觀河,便 會想到“一江春水向東流”;葉凋,便會想 到“我言秋日勝春朝”。
古詩詞,我喜歡。吟一首《江南好》 ,優美的意境令人流連,我喜歡。唱一首 《龜雖壽》,“老當益壯”隨機浮現在眼前 ,我喜歡。哼一段《無題》,無私奉獻, 蠟燭春蠶,我喜歡。
在我看來,白話文太過單調,文言文 太過枯燥。唯有古詩詞,我打心眼兒里喜 歡。遇到挫折想打退堂鼓時,想想杜甫那 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滿腔的熱 血,那豪情壯志,我欣賞,我敬佩,我說 要向杜甫學習,我要吃透這句詩,我要奮 發,要拼搏,我也想在努力的汗水揮灑過 后,一覽成功的喜悅!
從詩詞中,我看到了美,無與倫比的 美,獨一無二的美。
陶淵明那“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的閑適,我看到了;孔子那“登泰山而小 天下”的壯志,我看到了;李白那“桃花潭 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真摯,我 看到了;李清照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惆 悵,我看到了。
夜深人靜之時,我細賞古詩詞,皎潔 的月光灑下凄美的種子,我徜徉在小巷中 ,抒寫出“散荃染別離,落苕抑割舍”的原 創。哦,可愛的古詩詞,領我步入美妙, 怡人的意境。
日落黃昏之跡,花敗葉凋之痕,皆被 古詩詞攬入心中。閱讀后,便刻入了我的 靈魂。輕吟“我是斷了線的紙鳶,無人懂 就任其消散。化為一縷炊煙,歲月將其擱 淺,又拂詩篇,可別越走越遠。有了??O 般的這些字眼,我不再是斷弦。風又瀾起 ,我的心扉不散。”
從古詩詞中,我學會了好多。我知道 人生不可能風平浪靜。既然這樣,那我就 學會承受,攜手我最愛的古詩詞,與所謂 的命運抗衡!我的世界,只有一葉孤帆, 風浪太大。我曾因此而沉淪,是古詩詞教 會我要堅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 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 北風。”我立誓要驚起人生中最美的那道 波瀾!
未來的航程,不會一帆風順。我有古 詩詞,我會穩坐我的小船,為夢而揚帆。 “疾風知勁草,歲寒見后凋。”小草尚此堅 強,我自然不該怯步。我們大家,都該如 此。古詩詞,對你,言無盡、情更是無盡
6.小學二年級的學生要做演講,請求一篇現代詩詞,篇幅大約兩分鐘時間
致橡樹 舒婷致橡樹我如果愛你——/絕不學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愛你——/絕不學癡情的鳥兒,/為綠蔭重復單調的歌曲;/也不止象泉源/常年送來清涼的慰籍;/也不止象險峰,/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這些都還不夠/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相握在地下;/葉,相觸在云里。
/每一陣風吹過,我們都互相致意,/但沒有人/聽懂我們的言語/你有你的銅枝鐵干,/象刀象劍也象戟;/我有我紅碩的花朵,/象沉重的嘆息,/又象英勇的火炬/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這才是偉大的愛情,/堅貞就在這里/愛/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7.關于根據古詩改寫的作文
李白的《贈汪倫》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贈別詩。
前兩句正面敘事,后兩句即物起興,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習作教學要“激發學生展開想象和幻想,鼓勵寫想象中的事物。”
這首詩為學生想象的自由馳騁提供了依據。我們不妨指導學生把這首古詩改寫成現代文,學生根據古詩的內容動用自己的生活體驗,想象李白與汪倫依依惜別的場景,透過字里行間品味詩人的情感,學生寫出的習作定會別有情趣。
本次課外習作設計適用于小學5、6年級的學生。 導寫過程: 一、進入詩境,品味誦讀 1、同學們,你們一定積累了很多的古詩文,能吟誦一首你最欣賞的古詩嗎?能談談你最崇拜的詩人嗎? 2、有崇拜李白的嗎?能吟誦幾首他的詩嗎?據說李白有一首詩是因為他愛飲酒愛游玩而被人“騙”了一次才寫出來的,知道是哪首詩嗎? 3、欣賞《贈汪倫》的配樂動畫,教師激情旁白關于這首詩的傳說。
4、欣賞了這感人的場面,聆聽了這美麗的傳說,你想說點什么嗎?能帶著這種感受誦讀這首詩嗎?引導學生誦讀詩文,感受詩情。 二、設身處地,想象體驗 1、“李白乘舟將欲行” (1)播放《贈汪倫》配樂動畫,并讓畫面定格。
教師引導:一千二百多年前的一個春天,安徽涇縣,桃花潭邊,桃紅柳綠,桃花渡口,桃花灼灼,詩人李白就要登上小船離開這里了。你就是李白,此時此刻,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學生可能會說到的景物有小草、桃花、潭水、魚兒、青山等。
教師通過比較學生的語言,指導學生把話說得具體些、生動些。教師相機點撥提升:看到這些,詩人觸景生情,那拂堤楊柳仿佛在喃喃自語、依依不舍。
這些景物在詩人的眼里帶著一種怎樣的情感啊!能說說嗎? (3)播放“飲酒賞月”的動畫,教師深情訴說:看到這些,李白心潮澎湃,思緒萬千,眼前又浮現出那一幕幕與汪倫相處的情景: 飲酒——引導學生想象兩人的語言、動作、神態。教師相機介紹下面情況,以供學生展開想象:在李白的眼中,汪倫是個機智風趣、好學上進的年輕人,志趣相投、相見恨晚,兩人可稱忘年交;在汪倫的眼中,李白雖然詩名滿天下,卻從無狂妄自大之態,是一位風度翩翩、學識淵博的學者,又是一位和藹可親的長者。
賞月——李白對月亮極偏愛,寫了許多有關月的美妙詩句,如《靜夜思》、《古朗月行》、《峨眉山月歌》等。可引導學生將它們應用到這一情境中,汪倫吟誦這些詩句并表達自己的贊嘆之情。
游玩、下棋、垂釣、吟詩、登山…… 2、“忽聞岸上踏歌聲” (1)這時,船夫催詩人李白上船,李白會怎么說、怎么做? (2)汪倫不見了李白,心情怎樣?會怎么做?此時此刻,你就是汪倫,會唱些什么呢?能寫幾句歌詞嗎?請你用腳踏著節拍,唱一唱,唱出汪倫那盛情的挽留和美好的祝福吧! (3)聽著這動人的歌聲,李白激動萬分,不能自已。他跳下船頭,快步迎上前去,緊緊地握住汪倫的手……他們會怎么說?怎么做? (4)自古以來,許多文人墨客留下了許多感人肺腑的送別詩句。
(出示送別詩句)在這分別的時刻,李白和汪倫也會有這樣的心情吧?如果你是李白,你會怎么說?如果你是汪倫,會怎么說?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李白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 “楊柳東門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王之渙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相見時難別亦難,送君千里,終有一別,李白上了船,船漸漸地遠去了,淚水迷糊了眼睛,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一首詩——師生齊聲吟誦《贈汪倫》。 三、激發表達,改寫古詩 1、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到桃花潭邊,一起經歷那情深意切的送別場景,難道我們還能無動于衷嗎?那就讓我們拿起筆,把這感人的一幕寫下來吧! 2、今天,我們就來改寫《贈汪倫》這首詩。
你打算怎么寫?教師相機指導學生以哪個角度來寫,采用什么樣的表達方式等。 3、你打算給自己的習作擬一個什么樣題目?教師相機引導學生進行點評。
4、用我手寫我口,用我手寫我心,把我們剛才所說的、所體驗到的、所感受到的一切寫下來,讓這深厚的友情在我們的筆尖流淌、傾泄。有信心嗎? 5、學生改寫古詩,教師進行個別指導。
四、展示作品,交流評析 1、誰愿意把自己寫的作文讀給大家聽?教師相機點評。 2、欣賞了這個同學的作文,可以說說你最欣賞或最感動的地方,也可以說說你個人的看法或建議。
3、教師總結:同學們,今天我們跨越時空的界限,與古人對話,與詩人暢談,獲得的是語言的滋養、情感的熏陶、友情的珍愛。能用一句話來談談你這節課感受嗎? 設計點評: 我認為學生改寫古詩就是一個“言意轉換”的過程,我們試以本次習作設計為例加以闡述。
一、由“言”到“意”的轉換 作為古詩的“言”如何轉化為學生心中的“意”?我認為,教師主要引導學生穿透“兩層”,即語表層與內蘊層。從操作層面來看,一是“對話”,讓學生動用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知識儲備,與詩人進行“對話”,用想。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關于小學古詩詞篇幅增加的議論文(關于古詩漫談的作文,10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