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862kg"></td>
  • <td id="862kg"><option id="862kg"></option></td>
  • 思齊 佚名

    思齊原文:

    思齊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婦。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

    惠于宗公,神罔時怨,神罔時恫。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雍雍在宮,肅肅在廟。不顯亦臨,無射亦保。

    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不聞亦式,不諫亦入。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古之人無斁,譽髦斯士。

    思齊翻譯及注釋

    翻譯
      雍容端莊是太任,周文王的好母親。賢淑美好是太姜,王室之婦居周京。太姒美譽能繼承,多生男兒家門興。
      文王孝敬順祖宗,祖宗神靈無所怨,祖宗神靈無所痛。示范嫡妻作典型,示范兄弟也相同,治理家國都亨通。
      在家庭中真和睦,在宗廟里真恭敬。暗處亦有神監臨,修身不倦保安寧。
      如今西戎不為患,病魔亦不害人民。未聞之事亦合度,雖無諫者亦兼聽。
      如今成人有德行,后生小子有造就。文王育人勤不倦,士子載譽皆俊秀。

    注釋
    (1)思:發語詞,無義。齊(zhāi):通“齋”,端莊貌。大任:即太任,王季之妻,文王之母。
    (2)媚:美好。周姜:即太姜。古公亶父之妻,王季之母,文王之祖母。
    (3)京室:王室。
    (4)大姒:即太姒,文王之妻。嗣:繼承,繼續。徽音:美譽。
    (5)百斯男:眾多男兒。百,虛指,泛言其多。斯,語助詞,無義。
    (6)惠:孝敬。宗公:宗廟里的先公,即祖先。
    (7)神:此處指祖先之神。罔:無。時:所。
    (8)恫(tōnɡ):哀痛。
    (9)刑:同“型”,典型,典范。寡妻:嫡妻。
    (10)御:治理。
    (11)雝(yōnɡ)雝:和洽貌。宮:家。
    (12)肅肅:恭敬貌。廟:宗廟。
    (13)不顯:不明,幽隱之處。臨:臨視。
    (14)無射(yì):即“無斁”,不厭倦。“射”為古“斁”字。保:保持。
    (15)肆:所以。戎疾:西戎之患。殄:殘害,滅絕。
    (16)烈假:指害人的疾病。瑕,與“殄”義同。
    (17)式:適合。
    (18)入:接受,采納。
    (19)小子:兒童。造:造就,培育。
    (20)古之人:指文王。無斁(yì):無厭,無倦。
    (21)譽:美名,聲譽。髦:俊,優秀。

    思齊鑒賞

    《思齊》全詩二十四句,毛傳將其分為五章,前兩章每章六句,后三章每章四句。鄭玄作箋,將其改為四章,每章均為六句。相比較而言,毛傳的劃分更為合理,故后代大多從之。

    首章六句,贊美了三位女性,即“周室三母”:文王祖母周姜(太姜)、文王生母大任(太任)和文王妻子大姒(太姒)。但其敘述順序卻并非按世系進行,而是先母親,再祖母,后妻子。孫鑛對此分析道:“本重在太姒,卻從太任發端,又逆推上及太姜,然后以‘嗣徽音’實之,極有波折。若順下,便味短。”(陳子展《詩經直解》引)說此章“重在太姒”似可商榷,但言其“極有波折”尚可一聽。馬瑞辰對此亦曰:“按‘思齊’四句平列。首二句言大任,次二句言大姜。末二句‘大姒嗣徽音’,乃言大姒兼嗣大姜大任之德耳。古人行文自有錯綜,不必以思媚周姜為大任思愛大姜配大王之禮也。”(《毛詩傳箋通釋》)

    《毛詩序》謂此詩主旨是“文王所以圣也”,孔穎達疏曰:“作《思齊》詩者,言文王所以得圣由其賢母所生。文王自天性當圣,圣亦由母大賢,故歌詠其母,言文王之圣有所以而然也。”歐陽修亦曰:“文王所以圣者,世有賢妃之助。”(《詩本義》)按此之意,文王是由于得到其母其妻之助而圣,所以此詩贊美“文王所以圣”即是贊美周室三母。但整首詩只有首章言及周室三母,其余四章片言未提,正如嚴粲所云:“謂文王之所以得圣由其賢母所生,止是首章之意耳。”(《詩緝》)毛傳和鄭箋是將首章之意作為全詩之旨了。其實此詩贊美的對象還是文王,贊美的是“文王之圣”,而非“文王之所以圣”。首章只是全詩的引子,全詩的發端,重心還在以下四章。

    二章六句,包含兩層意思。前三句承上而來,言文王孝敬祖先,故祖神無怨無痛,保佑文王。后三句言文王以身作則于妻子,使妻子也像自己那樣為德所化;然后又作表率于兄弟,使兄弟也為德所化;最后再推及到家族邦國中去。這三句頗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意味。毛傳將此章第四句“刑于寡妻”的“刑”訓作“法”,鄭玄箋曰:“文王以禮法接待其妻,至于宗族。”除此詩外,“刑”在《詩經》中還出現五次,共有兩種解釋:一為名詞的“法”,一為動詞的“效法”。此詩的“刑”是動詞,所以還是解釋“效法”為好,況且鄭玄所說的“禮法”是后起的概念,恐非文王時就有。“刑于寡妻”即“效法于寡妻”,也就是“被寡妻所效法”,所以“刑”逐漸又引申為“型”,即典型、模范,此詩用的就是這個意思。

    從第三章開始,每章由六句轉為四句。第三章的前兩句承上章的后三句而來,以文王在家庭與在宗廟為典型環境,言其處處以身作則,為人表率。后兩句“不顯亦臨,無射亦保”進一步深化主題。“不顯”一詞在《詩經》中還有十一見,其中十處作“丕顯”(即很顯明)解,唯有《大雅·抑》“無日不顯,莫予云覯”作“昏暗、不明亮”解,意即:莫說因為這里光線昏暗而無人能看見我。朱熹《詩集傳》釋曰:“無日此非顯明之處,而莫予見也。當知鬼神之妙,無物不體,其至于是,有不可得而測者。”此詩的“不顯”亦是這個意思。《詩集傳》釋此句曰:“不顯,幽隱之處也……(文王)雖居幽隱,亦常若有臨之者。”也就是說此句意謂:文王即使身處幽隱之處,亦是小心翼翼,而不為所欲為,因為他覺得再幽隱的地方也有神靈的眼睛在注視著。此處甚有后代“慎獨”的意味。第四句的“無射”在《詩經》中凡三見,其他二處均作“無斁”解,此處恐亦不例外。“無斁”是無厭不倦之意。“無射亦保”的“保”即《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的“保”,全句謂文王孜孜不倦地保持美好的節操。

    如果說第三章言文王“修身”的話,那么最后兩章就是“治國”了,所以方玉潤說:“末二章承上‘家邦’推廣言之。”(《詩經原始》)第四章的前兩句“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謂文王好善修德,所以天下太平,外無西戎之患,內無病災之憂。諸家有關“瑕”、“殄”二字的解釋五花八門,繁不勝繁。其實這二字意義相近,《尚書·康誥》有“不汝瑕殄”,“瑕”“殄”并稱,孔安國傳曰:“我不汝罪過,不絕亡汝。”可見二字均有傷害、滅絕之義。第四章后兩句“不聞亦式,不諫亦入”各家的解釋亦是五花八門,越說越糊涂,還是《詩集傳》說得最簡單明了:“雖事之無所前聞者,而亦無不合于法度。雖無諫諍之者,而亦未嘗不入于善。”

    最后一章不難理解,主要講文王勤于培養人才,只是最后一句“譽髦斯士”,稍有爭議。高亨《詩經今注》說:“‘譽髦斯士’,當作‘譽斯髦士’,‘斯髦’二字傳寫誤倒。《小雅·甫田》:‘燕我髦士。’《大雅·棫樸》:‘髦士攸宜。’都是髦士連文,可證。”其實不必這樣推斷。“譽”是好的意思,“髦”是俊的意思,在此均用作動詞,“譽髦斯士”就是“以斯士為譽髦”。

    薛瑄說:“《思齊》一詩,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備焉。”(見《傳說匯纂》)確實,它反映出傳統道德在文王身上的完滿體現。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思齊 佚名

    先秦

    駟驖 佚名

    閱讀(219)

    駟驖原文:駟驖孔阜,六轡在手。公之媚子,從公于狩。奉時辰牡,辰牡孔碩。公曰左之,舍拔則獲。游于北園,四馬既閑。輶車鸞鑣,載獫歇驕。駟驖翻譯及注釋翻譯四匹黑駿馬并排嘶鳴高昂,秦公嫻熟地收放六條絲韁。那些最得寵信的臣仆衛隊,跟隨他們的君王狩

    先秦

    東門之池 佚名

    閱讀(216)

    東門之池原文:東門之池,可以漚麻。彼美淑姬,可與晤歌。東門之池,可以漚纻。彼美淑姬,可與晤語。東門之池,可以漚菅。彼美淑姬,可與晤言。東門之池翻譯及注釋翻譯東門外面護城池,可以用作漚麻塘。美麗善良三姑娘,可以和她相對唱。東門外面護城池,可

    先秦

    周頌·敬之 佚名

    閱讀(208)

    周頌·敬之原文:敬之敬之,天維顯思,命不易哉。無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監在茲。維予小子,不聰敬止。日就月將,學有緝熙于光明。佛時仔肩,示我顯德行。周頌·敬之翻譯及注釋翻譯警戒警戒要記牢,蒼天在上理昭昭,天命不改有常道。休說蒼天高在上,佞人

    先秦

    魯仲連義不帝秦 佚名

    閱讀(245)

    魯仲連義不帝秦原文:秦圍趙之邯鄲。魏安釐王使將軍晉鄙救趙,畏秦,止于蕩陰不進。 魏王使客將軍辛垣衍間入邯鄲,因平原君謂趙王曰:“秦所以急圍趙者,前與齊閔王爭強為帝,已而復歸帝,以齊故;今齊閔王已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貪邯鄲,其意欲求為帝

    先秦

    萚兮 佚名

    閱讀(232)

    萚兮原文:萚兮萚兮,風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萚兮萚兮,風其漂女。叔兮伯兮,倡予要女。萚兮翻譯及注釋翻譯落葉落葉往下掉,秋風吹你輕輕飄。諸位歡聚小伙子,我來先唱你和調。落葉落葉往下掉,秋風吹你輕輕飄。對面歡快小伙子,我先唱啊你和調。

    先秦

    魯頌·泮水 佚名

    閱讀(239)

    魯頌·泮水原文:思樂泮水,薄采其芹。魯侯戾止,言觀其旂。其旂茷茷,鸞聲噦噦。無小無大,從公于邁。思樂泮水,薄采其藻。魯侯戾止,其馬蹻蹻。其馬蹻蹻,其音昭昭。載色載笑,匪怒伊教。思樂泮水,薄采其茆。魯侯戾止,在泮飲酒。既飲旨酒,永錫難老。順彼長

    先秦

    魯頌·駉 佚名

    閱讀(260)

    魯頌·駉原文:駉駉牡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驈有皇,有驪有黃,以車彭彭。思無疆思,馬斯臧。駉駉牡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騅有駓,有骍有騏,以車伾伾。思無期思,馬斯才。駉駉牡馬,在坰之野。溥言駉者,有驒有駱,有騮有雒,以車繹繹。思無斁思,馬斯作。駉

    先秦

    羔裘 佚名

    閱讀(205)

    羔裘原文: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舍命不渝。羔裘豹飾,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羔裘晏兮,三英粲兮。彼其之子,邦之彥兮。羔裘翻譯及注釋翻譯穿著潤澤羔皮襖,為人正直又美好。就是這樣一個人,不怕犧牲為君勞。穿著豹飾羔皮襖,高大有力為

    先秦

    東門之枌 佚名

    閱讀(213)

    東門之枌原文:東門之枌,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穀旦于差,南方之原。不績其麻,市也婆娑。穀旦于逝,越以鬷邁。視爾如荍,貽我握椒。東門之枌翻譯及注釋翻譯東門外的白榆樹綠蔭蔽日,宛丘上的柞樹林枝繁葉茂,子仲家豆蔻年華的小姑娘,在綠樹下跳

    先秦

    周頌·烈文 佚名

    閱讀(221)

    周頌·烈文原文:烈文辟公,錫茲祉福。惠我無疆,子孫保之。無封靡于爾邦,維王其崇之。念茲戎功,繼序其皇之。無競維人,四方其訓之。不顯維德,百辟其刑之。於乎,前王不忘!周頌·烈文翻譯及注釋翻譯有功有德眾諸侯,天賜你們莫大福。給我恩惠也無量,子孫

    先秦

    遵大路 佚名

    閱讀(200)

    遵大路原文:遵大路兮,摻執子之祛兮,無我惡兮,不寁故也!遵大路兮,摻執子之手兮,無我魗兮,不寁好也!遵大路翻譯及注釋翻譯沿著大路跟你走,雙手拽住你衣袖。千萬不要嫌棄我,別忘故情把我丟。沿著大路跟你走,緊緊握住你的手。千萬別嫌我貌丑,別忘情好把

    先秦

    狼跋 佚名

    閱讀(217)

    狼跋原文:狼跋其胡,載疐其尾。公孫碩膚,赤舄幾幾。狼疐其尾,載跋其胡。公孫碩膚,德音不瑕?狼跋翻譯及注釋翻譯老狼前行踩下巴,后退又踩長尾巴。公孫挺著大肚囊,腳穿紅鞋穩步踏。老狼后退踩尾巴,前行又踩肥下巴。公孫挺著大肚囊,品德聲望美無瑕。注

    先秦

    哀時命 莊忌

    閱讀(176)

    哀時命原文:哀時命之不及古人兮,夫何予生之不遘時!往者不可扳援兮,徠者不可與期。志憾恨而不逞兮,杼中情而屬詩。夜炯炯而不寐兮,懷隱憂而歷茲。心郁郁而無告兮,眾孰可與深謀!欿愁悴而委惰兮,老冉冉而逮之。居處愁以隱約兮,志沉抑而不揚。道壅塞而

    先秦

    東門之墠 佚名

    閱讀(217)

    東門之墠原文:東門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則邇,其人甚遠。東門之栗,有踐家室。豈不爾思?子不我即!東門之墠翻譯及注釋翻譯東門附近有廣場,茜草沿著山坡長。他家離我近咫尺,而人卻像在遠方。東門附近種板栗,房屋棟棟排得齊。哪會對你不想念,不肯親近只

    先秦

    駟驖 佚名

    閱讀(219)

    駟驖原文:駟驖孔阜,六轡在手。公之媚子,從公于狩。奉時辰牡,辰牡孔碩。公曰左之,舍拔則獲。游于北園,四馬既閑。輶車鸞鑣,載獫歇驕。駟驖翻譯及注釋翻譯四匹黑駿馬并排嘶鳴高昂,秦公嫻熟地收放六條絲韁。那些最得寵信的臣仆衛隊,跟隨他們的君王狩

    兩漢

    枯魚過河泣 佚名

    閱讀(301)

    枯魚過河泣原文:枯魚過河泣,何時悔復及。作書與魴鱮,相教慎出入。枯魚過河泣賞析此詩屬漢樂府雜曲歌辭,是一首想象極其浪漫的寓言詩。“枯魚”就是干魚。詩中寫一個遭到災禍的人以枯魚自比,警告人們行動小心,以免招來禍患。開頭兩句突兀而起,奇

    先秦

    東門之池 佚名

    閱讀(216)

    東門之池原文:東門之池,可以漚麻。彼美淑姬,可與晤歌。東門之池,可以漚纻。彼美淑姬,可與晤語。東門之池,可以漚菅。彼美淑姬,可與晤言。東門之池翻譯及注釋翻譯東門外面護城池,可以用作漚麻塘。美麗善良三姑娘,可以和她相對唱。東門外面護城池,可

    先秦

    周頌·敬之 佚名

    閱讀(208)

    周頌·敬之原文:敬之敬之,天維顯思,命不易哉。無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監在茲。維予小子,不聰敬止。日就月將,學有緝熙于光明。佛時仔肩,示我顯德行。周頌·敬之翻譯及注釋翻譯警戒警戒要記牢,蒼天在上理昭昭,天命不改有常道。休說蒼天高在上,佞人

    兩漢

    箜篌謠 佚名

    閱讀(301)

    箜篌謠原文:結交在相知,骨肉何必親。甘言無忠實,世薄多蘇秦。從風暫靡草,富貴上升天。不見山巔樹,摧杌下為薪。豈甘井中泥?上出作埃塵。箜篌謠鑒賞此詩《太平御覽》引作“古歌辭”,屬《雜歌謠辭》。箜篌,古代的一種彈撥樂器,此以為題,與歌辭內容無

    先秦

    魯仲連義不帝秦 佚名

    閱讀(245)

    魯仲連義不帝秦原文:秦圍趙之邯鄲。魏安釐王使將軍晉鄙救趙,畏秦,止于蕩陰不進。 魏王使客將軍辛垣衍間入邯鄲,因平原君謂趙王曰:“秦所以急圍趙者,前與齊閔王爭強為帝,已而復歸帝,以齊故;今齊閔王已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貪邯鄲,其意欲求為帝

    兩漢

    東門行 佚名

    閱讀(286)

    東門行原文:出東門,不顧歸。來入門,悵欲悲。盎中無斗米儲,還視架上無懸衣。拔劍東門去,舍中兒母牽衣啼:“他家但愿富貴,賤妾與君共哺糜。上用倉浪天故,下當用此黃口兒。今非!”“咄!行!吾去為遲!白發時下難久居。”東門行翻譯及注釋翻譯剛才出東門的

    五代

    浣溪沙·五兩竿頭風欲平 佚名

    閱讀(258)

    浣溪沙·五兩竿頭風欲平原文:五兩竿頭風欲平,長風舉棹覺船輕。柔櫓不施停卻棹,是船行。滿眼風波多閃爍,看山恰似走來迎。仔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浣溪沙·五兩竿頭風欲平注釋⑴五兩:原作“五里”,“五里”應為“五量”,即“五兩”。⑵閃爍:原作“

  • <td id="862kg"></td>
  • <td id="862kg"><option id="862kg"></option></td>
  • 狼友av永久网站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