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862kg"></td>
  • <td id="862kg"><option id="862kg"></option></td>
  • 浪淘沙·望海 納蘭性德

    浪淘沙·望海原文:

    蜃闕半模糊,踏浪驚呼。任將蠡測笑江湖。沐日光華還浴月,我欲乘桴。
    釣得六鱉無。竿拂珊瑚。桑田清淺問麻姑。水氣浮天天接水,那是蓬壺。

    浪淘沙·望海翻譯及注釋

    翻譯
    站立在海邊,遠望那茫茫大海,那迷迷蒙蒙夢幻一般的境界,直令人不由得驚呼了。面對大海,我想起了古人所說的道理,故任那淺薄無知者去嘲笑吧。大海沐浴了光芒四射的太陽,又好像給月亮洗了澡。我要乘著木筏到海上去看個分明。
    乘桴于海上垂釣,可曾釣得大鰲嗎?其實那釣竿也只是輕拂珊瑚罷了。滄海桑田的巨變,只有麻姑知曉,要想知道這巨變,只有問麻姑了。白浪滔天,一片迷蒙中,哪得見蓬壺?

    注釋
    ①蜃闕:即海市蜃樓。
    ②蠡測:以蠡測海。
    ③乘桴:乘著木筏。
    ④六鱉:以喻氣概非凡。
    ⑤竿拂句:杜甫《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詩:“詩卷長留天地間,釣竿欲拂珊瑚樹。”
    ⑥桑田句:葛洪《神仙傳》:“麻姑自說:接待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向到蓬萊,水又淺于往昔曾時略半也,豈將復還為陵陸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行復揚塵也。”麻姑,女仙名。
    ⑦蓬壺:海上仙山。

    浪淘沙·望海創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納蘭性德隨康熙帝東巡,途中駐扎于山海關,塞外的闊大景象和壯麗的山海風光,引發了詞人心中雄渾之感,于是詞人寫下了這首詞。

    浪淘沙·望海鑒賞

    這首《浪淘沙·望海》,借用美麗的神話傳說和成語典故,賦予“水氣浮天天接水”的蒼茫大海以浪漫色調,寫得雄渾壯闊,豪邁奔放。

    “蜃闕半模糊”,這是詞人佇立岸邊,游目騁懷臨遠望海所見海市蜃樓的壯觀美景。因蜃樓是大氣層折光形成的幻景,它飄浮在海面上空,云氣迷蒙,無論是樓,還是山,似隱若現,虛無縹渺,遠看并不真切清晰,所以,謂之“半模糊”。第二句。寫自己望海的感受。大海一片蔚藍,濤生浪卷,橫無際涯,氣象萬千,再兼之海面上空迷離的蜃樓幻景,構成一幀絕妙的巨幅畫作。怎能不令立于海邊,任憑舔岸的海浪沖刷、打濕靴子和褲角的觀海人驚呼贊嘆不已呢!“踏浪驚呼”之余,不由得浮想聯翩,感慨不盡:“任將蠡測笑江湖”,不論是那位想用貝殼來測量海深的人,還是那位望洋興嘆的河伯,以及世界上所有的人,在寬廣無垠的大海面前,竟顯得不僅見識淺薄,孤陋寡聞,可笑得很,而且又是多么渺小卑微,微不足道啊!接下來,描繪大海吞吐日月的壯麗景象。“沐日光華還浴月’’,清晨,朝霞散彩,噴薄的紅日,躍出海面,剛剛洗完海水浴,就帶著濕漉漉的水霧緩緩爬上天空,把金燦燦的光輝灑向大海;月亮君I臨的晚上,一貫以晝夜不歇卷浪示人的大海,幻化出另一幅別樣的靜謐圖案,素月東升,銀輝四瀉,海水拓印下暗藍色的天幕上閃爍的繁星和月亮的倒影,仿佛在給月兒沖個涼水澡,海浪輕輕地搖蕩著水上的月亮,天上的月亮好像鑲嵌在大海上的一枚珍珠,頗富詩情畫意。具有秀心慧思的詞人,按捺不住澎湃的心潮,不想只做一個立在岸邊的觀海者,他愿投入大海的懷抱里:“我欲乘桴”,我真想乘上木筏,出海去做個弄潮兒,探尋大海的秘密。“我欲乘桴”,化用《論語》中孔子的話“乘桴浮于海”。到海上去探尋什么呢?換頭處“釣得六鰲么?”詞人豪情激蕩,也欲效法龍伯國身長三十丈、能活一萬八千歲的巨人,一下鉤就把負載支撐加固海上五座仙山的十五只大鰲中的六只釣上來了。可是,詞人雖被大海的美景深深地陶醉了,但頭腦畢竟還是十分清醒的。古代神話中的龍伯國那位巨人不是明明已釣走了六只,難道我這個俗世凡子還能一鉤下去再釣得六只大鰲嗎?問句問得諧趣橫生,答句答得幽默風趣:“竿拂珊瑚”,恐怕只能是釣竿拂著珊瑚吧。倒有自我解嘲的韻味。“竿拂珊瑚’’,語出杜甫的《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呈李白》詩:“詩卷長留天地間,釣竿欲拂珊瑚樹”。和劉克莊的《木蘭花慢·漁父詞》:“只怕先生渴睡,釣竿拂著珊瑚。”二人雖同用“竿拂珊瑚”一詞,但寓意迥異。杜詩意在贊美孔巢父具有神仙風姿;而劉克莊則是戲用《列子·湯問》,寓莊于諧,言出邪氣,劍癱偏鋒,挪借杜詩成句用作調笑之資。語帶調侃,冷嘲熱諷那位癡心妄  想爭做姜太公第二的海邊釣叟,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釣翁之意不在魚,想釣的分明是封建帝王這只巨鰲而已。釣叟象征著一心一意企盼奢望能被封建帝王提攜見用的天下寒士。只怕這位先生坐在青苔覆蓋的石磯上,一個勁兒死心眼地傻等,一旦瞌睡上來,甭說壓根就釣不著巨鰲或大魚,恐怕連手中的漁竿也拿不穩了,不小心拂掃著海里的珊瑚礁吧。釣鰲客通常用來比喻那些具有狂放胸襟,遠大志向,偉岸舉止的高士奇杰豪客。李白在唐玄宗開元年間謁見當朝宰相時,亦自稱是“以天下無義丈夫為餌”的“釣鰲詞客”。納蘭性德的“釣得六鰲么?竿拂珊瑚”,用意頗近杜詩,滿腹詩情,錦心繡口,擅長騎射、文武兼備,具有雄心壯圖、豪健英杰之氣的詞人,也像李白、孔巢文那樣“詩卷長留天地間”,具有神仙般風神散朗、倜儻不羈、飄逸不群、清韻雅致的風采英姿。換頭二句,寫得陶然醉然,狂放疏宕。

    眼望波濤洶涌的大海,詞人豪興橫生,逸興遄飛,向仙女麻姑發問:“桑田清淺問麻姑”。前一段時間曾到蓬萊山,今又重來,發現海水又清淺了許多,于是疑竇頓生,禁不住請問三見大海變桑田的麻姑女神,難道大海又要變成桑田了嗎?舉目遙望,只見“水氣浮天天接水,哪是蓬壺?’’大海一碧萬頃,水汽蒸騰,渺渺茫茫,浪拍蒼穹,遠接天宇,哪里有海上仙山蓬萊、方壺的蹤影呢?“水氣浮天天接水”一句,首尾均是“水”字,中間鑲嵌“天天”疊用,音韻回環往復,悠長諧美,恰到好處地繪出大海天連水、水連天,水天一色雄闊曠遠的壯麗畫卷如在眼前。

    這闋《浪淘沙》,在納蘭性德詞集中,當屬于雄渾豪放之作。詞人模海范水,緊扣一個“望”字。不僅繪出海市蜃樓若隱若現、迷離不定的朦朧美景,和紅日跳海,金光四射,熱烈奔放的海上日出圖,以及皎月映波,銀輝傾瀉,清麗素雅的月海靜謐畫。“沐日光華還浴月”僅七個字,便把兩幅色彩殊異,風格迥別的畫卷并排呈掛在讀者面前。既有霞飛云走般地放縱,又有禪意深藏般的寧靜;于華美瑰麗的色澤里,淡出空靈與雋秀。體現出納蘭性德詞豪氣干云的狂放和如歌行板的嫻雅。而且文筆洗煉簡淡,言約意豐,文采燦然,真是一字挪易不得。而“水氣浮天天接水",更是潑墨酣暢淋漓,大寫意般縱筆揮灑出一幀海天相連。浪濤拂云拍天,水天難分界限,浩浩蕩蕩,容納乾坤渾成一切之大氣的巨幅立體畫面。有撼人魂魄、蕩滌胸襟、凈化心靈、催人向上的力量。

    站在虛懷博袤、如一部大自然奇書般的大海邊,詞人思緒的狂飚從海濤浪峰上挾勢飛騰,巧妙地融入“以蠡測海”、“望洋興嘆”,、“龍伯釣鰲”、“竿拂珊瑚”、“滄海桑田”;等神話傳說和成語典故,擷來《漢書》、《莊子》、《列子》、《論語》、《神仙傳》以及前賢詩句,融匯貫通,古為今用,不見斧鑿之痕,沒有掉書袋之嫌。借此引領讀者穿越時間和空間的隔斷,透過歷史的塵沙,去求索亙古存在的神話故事、成語典故以及“滄海桑田”這一自然現象等所包孕的弦外之音,進一步頷首領悟大海所袒示的美。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浪淘沙·望海 納蘭性德

    明清

    浣溪沙·從石樓石壁往來鄧尉山中 鄭文焯

    閱讀(302)

    浣溪沙·從石樓石壁往來鄧尉山中原文:一半黃梅雜雨晴,虛嵐浮翠帶湖明,閑云高鳥共身輕。山果打頭休論價,野花盈手不知名,煙巒直是畫中行。浣溪沙·從石樓石壁往來鄧尉山中注釋①石樓、石壁、鄧尉山:均在江蘇吳縣西南,因漢代鄧尉隱居于此而得名。

    明清

    相見歡·花前顧影粼 毛奇齡

    閱讀(305)

    相見歡·花前顧影粼原文:花前顧影粼粼。水中人。水面殘花片片繞人身。私自整,紅斜領,茜兒巾。卻訝領間巾里刺花新。相見歡·花前顧影粼注釋①粼粼:水清澈而微湍。②茜:茜草根紅,可為染料。此指絳色。③訝:驚奇。此處意為令人心動。 相見歡·花

    明清

    九日感賦 秋瑾

    閱讀(338)

    九日感賦原文:百結愁腸郁不開,此生惆悵異鄉來。思親堂上茱初插,憶妹窗前句乍裁。對菊難逢元亮酒,登樓愧乏仲宣才。良時佳節成辜負,舊日歡場半是苔。九日感賦翻譯及注釋翻譯我的愁腸百繞千結陰郁不開,這一回我懷著失意的心情來到了異鄉。重陽節

    明清

    更漏子·本意 王夫之

    閱讀(321)

    更漏子·本意原文:斜月橫,疏星炯。不道秋宵真永。聲緩緩,滴泠泠。雙眸未易扃。霜葉墜,幽蟲絮,薄酒何曾得醉。天下事,少年心。分明點點深。更漏子·本意翻譯及注釋翻譯  輪月西斜,橫掛中天,星斗稀疏,爍爍閃閃。大地通明,四周悄然,秋夜漫漫,心憂難眠

    明清

    菩薩蠻·秋閨 徐燦

    閱讀(323)

    菩薩蠻·秋閨原文:西風幾弄冰肌徹,玲瓏晶枕愁雙設。時節是重陽,菊花牽恨長。魚書經歲絕,燭淚流殘月。夢也不分明,遠山云亂橫。菩薩蠻·秋閨注釋①西風:秋風。②魚書:喻指書信。 菩薩蠻·秋閨鑒賞  這是一首閨怨詞,是作者早起與其夫分陳之遴居

    明清

    卜算子·雪江晴月(回文 倒讀《巫山一段云》) 董以寧

    閱讀(310)

    卜算子·雪江晴月(回文,倒讀《巫山一段云》)原文:明月淡飛瓊,陰云薄中酒。收盡盈盈舞絮飄,點點輕鷗咒。晴浦晚風寒,青山玉骨瘦。回看亭亭雪映窗,淡淡煙垂岫。卜算子·雪江晴月(回文,倒讀《巫山一段云》)評解  此詞為回文,倒讀為另一詞調《巫山一段

    明清

    菩薩蠻·春閨 徐燦

    閱讀(295)

    菩薩蠻·春閨原文:困花壓蕊絲絲雨,不堪只共愁人語。斗帳抱春寒,夢中何處山。卷簾風意惡,淚與殘紅落。羨煞是楊花,輸它先到家。菩薩蠻·春閨注釋[1]斗帳:小帳。形如覆斗,故稱。春寒:指春季寒冷的氣候。[2]卷簾:卷起或掀起簾子。[3]殘紅:凋殘的

    明清

    南樓令·古木向人秋 納蘭性德

    閱讀(285)

    南樓令·古木向人秋原文:古木向人秋,驚蓬掠鬢稠。是重陽、何處堪愁。記得當年惆悵事,正風雨,下南樓。斷夢幾能留,香魂一哭休。怪涼蟬、空滿衾禂。霜落鳥啼渾不睡,偏想出,舊風流。南樓令·古木向人秋賞析  該篇寫出了塞上又逢重九的傷感。作于

    明清

    姽婳詞 曹雪芹

    閱讀(291)

    姽婳詞原文:姽婳將軍林四娘,玉為肌骨鐵為腸。捐軀自報恒王后,此日青州土亦香!姽婳詞解讀  “捐軀”二句:意思是,自從林四娘為報答恒王對她的恩寵而拋掉自己生命的那一天之后,青州地方的泥土也是香的了。“土亦香”在《紅樓夢》的各個脂硯齋版

    明清

    虞美人·無聊 陳維崧

    閱讀(281)

    虞美人·無聊原文:無聊笑捻花枝說,處處鵑啼血。好花須映好樓臺,休傍秦關蜀棧戰場開。倚樓極目深愁緒,更對東風語。好風休簸戰旗紅,早送鰣魚如雪過江東。虞美人·無聊注釋①秦關蜀棧:指川陜戰場。陜西,古為秦地,多關隘,所以說秦關。蜀棧:為我國古代

    明清

    滿江紅·代北燕南 納蘭性德

    閱讀(304)

    滿江紅·代北燕南原文:代北燕南,應不隔、月明千里。誰相念、胭脂山下,悲哉秋氣。小立乍驚清露濕,孤眠最惜濃香膩。況夜鳥、啼絕四更頭,邊聲起。銷不盡,悲歌意。勻不盡,相思淚。想故園今夜,玉闌誰倚。青海不來如意夢,紅箋暫寫違心字。道別來、渾是

    明清

    六盤山詩 梁聯馨

    閱讀(275)

    六盤山詩原文:繞徑寒云拂步生,巑岏青嶂壓孤城。東連華岳三峰小,北擁蕭關大漠平。山外煙霞閑隱見,世間塵土自虛盈。勞人至此深惆悵,樵唱悠悠何處聲。六盤山詩注釋①這首詩選自《民國重修隆德縣志》。②巑岏:山高銳峻大貌。③華岳:陜西華山。三峰

    明清

    鴛鴦湖棹歌·一百首選二 朱彝尊

    閱讀(294)

    鴛鴦湖棹歌·一百首選二原文:穆湖蓮葉小于錢,臥柳雖多不礙船。兩岸新苗才過雨,夕陽溝水響溪田。屋上鳩鳴谷雨開,橫塘游女蕩船回。桃花落后蠶齊浴,竹筍抽時燕便來。鴛鴦湖棹歌·一百首選二注釋[1]鴛鴦湖:一名南湖,在浙江嘉興市南三里。棹(zhào)歌

    明清

    菩薩蠻·春云吹散湘簾雨 納蘭性德

    閱讀(271)

    菩薩蠻·春云吹散湘簾雨原文:春云吹散湘簾雨,絮黏蝴蝶飛還住。人在玉樓中,樓高四面風。柳煙絲一把,暝色籠鴛瓦。休近小闌干,夕陽無限山。菩薩蠻·春云吹散湘簾雨注釋①湘簾 : 用湘妃竹編制的簾子。②玉樓 : 指華麗之樓閣。宋辛棄疾《蘇武慢·雪

    明清

    浣溪沙·詠五更和湘真韻 納蘭性德

    閱讀(269)

    浣溪沙·詠五更和湘真韻原文:微暈嬌花濕欲流,簟紋燈影一生愁。夢回疑在遠山樓。殘月暗窺金屈戍,軟風徐蕩玉簾鉤。待聽鄰女喚梳頭。浣溪沙·詠五更和湘真韻注釋①湘真:即陳子龍。陳子龍(1608一1647),字人中、臥子,號大樽、軼符,松江華亭(今上海

    明清

    菩薩蠻·隔花才歇簾纖雨 納蘭性德

    閱讀(297)

    菩薩蠻·隔花才歇簾纖雨原文:隔花才歇簾纖雨,一聲彈指渾無語。梁燕自雙歸,長條脈脈垂。小屏山色遠,妝薄鉛華淺。獨自立瑤階,透寒金縷鞋。菩薩蠻·隔花才歇簾纖雨注解簾纖雨:細雨。晏幾道生查子詞:(無端輕薄云,暗作簾纖雨。)彈指:《翻譯名義集》:《僧

    明清

    眼兒媚·詠紅姑娘 納蘭性德

    閱讀(266)

    眼兒媚·詠紅姑娘原文:騷屑西風弄晚寒,翠袖倚闌干。霞綃裹處,櫻唇微綻,靺鞨紅殷。故宮事往憑誰問,無恙是朱顏。玉墀爭采,玉釵爭插,至正年間。眼兒媚·詠紅姑娘注釋①紅姑娘:酸漿之別稱。多年生草,高二三尺,葉卵形而尖,六七月開白花,其果實成囊狀,色

    明清

    河瀆神·風緊雁行高 納蘭性德

    閱讀(302)

    河瀆神·風緊雁行高原文:風緊雁行高,無邊落木蕭蕭。楚天魂夢與香消,青山暮暮朝朝。斷續涼云來一縷,飄墮幾絲靈雨。今夜冷紅浦溆,鴛鴦棲向何處?河瀆神·風緊雁行高注釋①無邊:此處用杜甫《登高》:“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之典。這里是

    明清

    霜天曉角·重來對酒 納蘭性德

    閱讀(270)

    霜天曉角·重來對酒原文:重來對酒,折盡風前柳。若問看花情緒,似當日、怎能彀。休為西風瘦,痛飲頻搔首。自古青蠅白璧,天已早安排就。霜天曉角·重來對酒翻譯及注釋翻譯幾欲舉杯,對酒無言,折盡風中搖曳的柳條也數不盡那濃濃的離情別緒。遙憶當年

    明清

    四和香·麥浪翻晴風飐柳 納蘭性德

    閱讀(266)

    四和香·麥浪翻晴風飐柳原文:麥浪翻晴風飐柳,已過傷春候。因甚為他成僝僽?畢竟是春迤逗。紅藥闌邊攜素手,暖語濃于酒。盼到園花鋪似繡,卻更比春前瘦。四和香·麥浪翻晴風飐柳注釋①風飐(zhan)柳:風吹動柳條。飐,風吹物使其顫動搖曳。 ②僝僽:憂愁

    明清

    青衫濕遍·悼亡 納蘭性德

    閱讀(272)

    青衫濕遍·悼亡原文:青衫濕遍,憑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頭扶病,剪刀聲、猶在銀釭。憶生來、小膽怯空房。到而今,獨伴梨花影,冷冥冥、盡意凄涼。愿指魂兮識路,教尋夢也回廊。咫尺玉鉤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殘陽。判把長眠滴醒,和清淚、攪入椒漿。怕幽

  • <td id="862kg"></td>
  • <td id="862kg"><option id="862kg"></option></td>
  • 狼友av永久网站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