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862kg"></td>
  • <td id="862kg"><option id="862kg"></option></td>
  • 雜詩二首 孔融

    雜詩二首原文:

    巖巖鐘山首,赫赫炎天路。
    高明曜云門,遠景灼寒素。
    昂昂累世士,結根在所固。
    呂望老匹夫,茍為因世故。
    管仲小囚臣,獨能建功祚。
    人生有何常,但患年歲暮。
    幸托不肖軀,且當猛虎步。
    安能苦一身,與世同舉厝。
    由不慎小節,庸夫笑我度。
    呂望尚不希,夷齊何足慕。

    遠送新行客,歲暮乃來歸。
    入門望愛子,妻妾向人悲。
    聞子不可見,日已潛光輝。
    孤墳在西北,常念君來遲。
    褰裳上墟丘,但見蒿與薇。
    白骨歸黃泉,肌體乘塵飛。
    生時不識父,死后知我誰。
    孤魂游窮暮,飄搖安所依。
    人生圖嗣息,爾死我念追。
    俯仰內傷心,不覺淚沾衣。
    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希。

    雜詩二首翻譯

    高峻寒冷的鐘山石首,與炎熱至極的南方之路,地理位置差異,冷熱懸殊,對比強烈。
    地位顯赫的權貴,氣焰直侵云漢;他們的余光氣勢逼人,熏灼寒門。
    超群出眾的賢才是連續幾代積累的結果,是需要牢固的根基的。
    姜太公一介平民,由于時世的機緣而大有作為。
    管仲本為一囚徒,卻能幫助齊桓公建立偉大的覇業。
    人怎能永久活著呢?我年紀老了。感嘆人生無常,只恐年歲遲暮。
    有幸托此不肖之軀,應當像猛虎一樣奮勇前驅。
    怎能困苦終生,與世俗同流合污呢。
    由于不拘小節,庸夫譏笑我的器度胸襟。
    呂望尚且無需敬慕,何況伯夷與叔齊呢。

    遠送新交的朋友走后,趕回家中已是年終了。
    進門急著看心愛的兒子,卻見妻妾對著別人哭泣。
    聽說再一見不到兒子了,頓覺天昏地暗失去了光明。
    (家里人對我說:)孤零零的墳墓在西北方,兒子在病中經常想念您為什么遲遲不回來。
    提起長衣的下擺,疾走到墳墓旁,只見墳上長滿了蓬蒿與野豌豆。
    兒子的白骨早己埋在地下,兒子的肌體早就化為塵土隨風飛揚。
    兒子還小時我離開了家,不認識父親,現在來墳前悼念,難道孩子陰魂能知道我是誰嗎
    孤魂在無盡的黑暗里游蕩,飄飄搖搖哪里有他的依靠?
    人生在世希望有子繼承,他卻先死了讓我哀悼追喪,
    倒下去爬起來止不住我內心的傷痛,不覺得淚水已沾濕了衣裳。
    人生在世有天命,可憐他年紀幼小死的過早。

    雜詩二首賞析

    這是孔融流傳下來的《雜詩二首》,其一寫遠大的政治抱負,情辭慷慨;其二寫喪子之悲痛,情致哀婉悲切,都有抒情色彩,極冨感染力。我們先來解釋第一首。

    “巖巖鐘山首,赫赫炎天路” 二句:巖巖,高峻的樣子。《詩經·魯頌·宮》:“泰山巖巖,魯邦所詹。” 鐘山,北海中的山,極寒冷的地方。赫赫,炎熱。炎天,指南方。鐘山為極寒之地,炎天為極熱之地,兩相對比,喻“世道炎涼”。這兩句的意思是說,高峻寒冷的鐘山石首,與炎熱至極的南方之路,地理位置差異,冷熱懸殊,對比強烈。

    “高明曜云門,遠景灼寒素” 二句:高明,地位顯赫氣勢灼人的權貴。曜(音耀),炫耀。云門,上接云漢的高門。遠景,余光,余焰。景,日光。灼,燒灼,熏炙。寒素,門第低微的寒族。這兩句是說,地位顯赫的權貴,氣焰直侵云漢;他們的余光氣勢逼人,熏灼寒門。

    “昂昂累世士,結根在所固” 二句:昂昂,高超挺拔的樣子。累世士,累積幾代才出現的賢才。累世,連續幾代。結根,扎根。此二句言超群出眾的賢才是連續幾代積累的結果,是需要牢固的根基的。

    “呂望老匹夫,茍為因世故” 二句:呂望,太公望,姜姓,呂氏,名尚,號太公,又叫姜子牙。傳說七十多歲被周文王發現,任為師,佐周滅商,因功封于齊。匹夫,平民百姓。世故,時世的緣故。此二句說,姜太公一介平民,由于時世的機緣而大有作為。

    “管仲小囚臣,獨能建功祚” 二句:管仲,春秋齊國人,名吾夷,先輔佐公子糾,公子糾與桓公爭位失敗后管仲被囚,經鮑叔牙舉薦,受到桓公重用,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成為春秋五霸之首。功祚,功勛業績,指齊桓公的覇業。這兩句是說,管仲本為一囚徒,卻能幫助齊桓公建立偉大的覇業。

    “人生有何常?但患年歲暮” 二句:年歲暮,歲月流逝。屈原《離騷》:“恐年歲之不吾與。” 此二句是說,人怎能永久活著呢?我年紀老了。感嘆人生無常,只恐年歲遲暮。  

    “幸托不肖軀,且當猛虎步” 二句:不肖,自謙之辭。猛虎步,像猛虎一樣的步伐。比喻雄俊豪邁氣概。這兩句說,有幸托此不肖之軀,應當像猛虎一樣奮勇前驅。

    “安能一苦身,與世同舉厝” 二句:安能,怎能。一身,一輩子,一生一世。舉厝(音措),舉止行為。此二句意思是,怎能困苦終生,與世俗同流合污呢?

    “由不慎小節,庸夫笑我度” 二句:小節,瑣碎的亊情。庸夫,平庸的人。度,器量,胸懷。此謂由于不拘小節,庸夫譏笑我的器度胸襟。

    “呂望尚不希,夷齊何足慕” 二句:希,稀罕,敬慕。夷齊,商代孤竹國君之二子伯夷、叔齊,兄弟二人。相傳孤竹君死后,伯夷、叔齊推位讓國,逃奔西北周。周滅商后,二人恥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餓死在首陽山。這是說呂望尚且無需敬慕,何況伯夷與叔齊呢?

    這是孔融《雜詩二首》中的第一首,是詩人以景托懷的勵志之作。那么,這首詩是作者在什么樣的心情下寫的呢?孔融是忠于漢室的,他素與曹操政見不合。他反對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經常嘲諷曹操,曹操很惱火,但為了籠絡人,只能隱忍,暗地里卻示意與孔融有仇的郗慮彈劾孔融,使孔融被免職在家賦閑。然后曹操又寫信給他,希望他與郗慮搞好關系,以后說話、做亊情不要那么浮華率意,要小心一點,謹慎一點。孔融回信說:不必。我現在已經能夠心情愉快地接受這樣免職。此詩就是作于這一時期,抒寫這樣的心情。全詩20句,分三層:

    前4句是寫景,寫高峻寒冷的鐘山,與炎熱至極旳南方之路;地位顯赫氣勢灼人的權貴,與門第低微的寒族,兩相對比,喻世道之炎涼,實指曹操煊赫的威勢。

    中間12句寫詩人自己堅定不移的節操、抱負和志向。“昂昂累世士,結根在所固” 超群出眾的賢才是連續幾代積累的結果,只有像山川這樣根基牢固的人才可以昂首于天地之間。這是孔融自喻,他是孔子20世孫,祖上世代為官,根基牢固,出身高貴。他打心眼里看不起宦官出身的曹操。但對曹操重視人才等策略還是比較佩服的。轉下來引用“呂望”、“管仲”二人的亊跡,來說明一個人只要有遠大的抱負和志向定能成就一番亊業。然后詩人發出感嘆“人生有何常?但患年歲暮”,可惜我老了。但話鋒一轉,“幸托不肖軀,且當猛虎步。安能苦一身,與世同舉厝。” 表明自己不服老,也不安于現狀,立志要成就一番亊業。

    最后4句寫支撐自己的氣節和風骨。他對世俗很蔑視(“庸夫笑我度”),對于“呂望”尚不稀罕,對“夷齊”又何存仰慕呢?

    縱觀全詩可以看出孔融的志氣很高,因為不好直言,所以借史述懷,慷慨言志。通過描寫地理位置的差異,高門寒族的懸殊,時勢英雄的發跡等,揭示世亊無常,窮者能達的人生哲理,表達了詩人高傲疾世,一身正氣的高潔品格。全詩筆力雋逸,蒼勁悲涼,氣骨凌人,體現了孔融詩文“以氣為主”的特點。

    下面我們簡單解釋分析一下第二首。這第二首是寫悼念幼子夭折的悲傷心情,詩歌以樂府的筆觸,敘寫了三個悲慘場景:

    首先,寫從外歸來,驟聞噩耗。“遠送新行客,歲暮乃來歸。入門望愛子,妻妾向人悲。聞子不可見,日已潛光輝。” 遠送新交的朋友走后,趕回家中已是年終了。進門急著看心愛的兒子,卻見妻妾對著別人哭泣。聽說再一見不到兒子了,頓覺天昏地暗失去了光明。“日已潛光輝” 以日光之沒喻兒子之死。這里暗伏著做為一個父親常年在外,兒子臨死時也沒能見上最后一面,心中是多么悔恨!

    其次,是寫趕往荒丘,面對孤墳。“孤墳在西北,常念君來遲。” (家里人對我說:)孤零零的墳墓在西北方,兒子在病中經常想念您為什么遲遲不回來。“ 褰裳上墟丘,但見蒿與薇。”褰(音愆)裳,提起衣服的下擺。墟丘,指墳墓。提起長衣的下擺,疾走到墳墓旁,只見墳上長滿了蓬蒿與野豌豆。蒿,篷蒿。薇,野豌豆。“白骨歸黃泉,肌體乘塵飛。”兒子的白骨早己埋在地下,兒子的肌體早就化為塵土隨風飛揚。“生時不識父,死后知我誰?” 兒子還小時我離開了家,不認識父親,現在來墳前悼念,難道孩子陰魂能知道我是誰嗎?“孤魂游窮暮,飄飖安所依?” 窮暮,長夜,指地下。孤魂在無盡的黑暗里游蕩,飄飄搖搖哪里有他的依靠?一個父親對兒子的牽掛,對兒子的疼愛,不但在他活的時候疼寒疼暖,而且死后還放不下,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最后寫哀嘆人生,表達了子不識父、父親失嗣的哀悼之情。“人生圖嗣息,爾死我念追。俛仰內傷心,不覺淚沾衣。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希。” 希,同“稀”,少也。人生在世希望有子繼承,他卻先死了讓我哀悼追喪,倒下去爬起來止不住我內心的傷痛,不覺得淚水已沾濕了衣裳。人生在世有天命,可憐他年紀幼小死的過早。

    這首詩以白描的手法寫了詩人的喪子之痛,塑造了一個至哀無聲的慈父形象,格調悲涼,情感濃郁,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后世對此詩有許多中肯的評價。張玉谷《古詩賞析》:“傷子自傷,無不包括。” 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亦述寫與此詩同樣的情景,沈德潛《古詩源》評曰:“少陵《奉先詠懷》,有‘入門聞號眺,幼子饑已卒’句,覺此更深可哀。” 這些評論都肯定了孔融詩歌的凄婉悲切的色彩,具有“建安風骨”的特征。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雜詩二首 孔融

    兩漢

    北征賦 班彪

    閱讀(581)

    北征賦原文:余遭世之顛覆兮,罹填塞之阨災。舊室滅以丘墟兮,曾不得乎少留。遂奮袂以北征兮,超絕跡而遠游。 朝發軔于長都兮,夕宿瓠谷之玄宮。歷云門而反顧,望通天之崇崇。乘陵崗以登降,息郇邠之邑鄉。慕公劉之遺德,及行葦之不傷。彼何生之優渥,我

    兩漢

    諷諫詩 韋孟

    閱讀(567)

    諷諫詩原文:肅肅我祖,國自豕韋,黼衣朱紱,四牡龍旂。彤弓斯征,撫寧遐荒,總齊群邦,以翼大商,迭披大彭,勛績惟光。至于有周,歷世會同。王赧聽譖,實絕我邦。我邦既絕,厥政斯逸,賞罰之行,非由王室。庶尹群后,靡扶靡衛,五服崩離,宗周以隊。我祖斯微,遷于彭城,在予

    兩漢

    相逢行 佚名

    閱讀(558)

    相逢行原文:相逢狹路間,道隘不容車。不知何年少?夾轂問君家。君家誠易知,易知復難忘;黃金為君門,白玉為君堂。堂上置樽酒,作使邯鄲倡。中庭生桂樹,華燈何煌煌。兄弟兩三人,中子為侍郎;五日一來歸,道上自生光;黃金絡馬頭,觀者盈道傍。入門時左顧,但見雙

    兩漢

    蘭若生春陽 佚名

    閱讀(566)

    蘭若生春陽原文:蘭若生春陽,涉冬猶盛滋。愿言追昔愛,情款感四時。美人在云端,天路隔無期。夜光照玄陰,長嘆戀所思。誰謂我無憂,積念發狂癡。

    兩漢

    別詩四首 佚名

    閱讀(586)

    別詩四首原文:其一骨肉緣枝葉,結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誰為行路人。況我連枝樹,與子同一身。昔為鴛和鴦,今為參與辰。昔者長相近,邈若胡與秦。惟念當乖離,恩情日以新。鹿鳴思野草,可以喻嘉賓。我有一樽酒,欲以贈遠人。愿子留斟酌,敘此平生親。其二

    兩漢

    秦楚之際月表 司馬遷

    閱讀(563)

    秦楚之際月表原文:太史公讀秦楚之際,曰:初作難,發于陳涉;虐戾滅秦自項氏;撥亂誅暴,平定海內,卒踐帝祚,成于漢家。五年之間,號令三嬗,自生民以來,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也!昔虞、夏之興,積善累功數十年,德洽百姓,攝行政事,考之于天,然后在位。湯、武之王,乃由契

    兩漢

    魯靈光殿賦 王延壽

    閱讀(559)

    魯靈光殿賦原文:魯靈光殿者,蓋景帝程姬之子恭王馀之所立也。初,恭王始都下國,好治宮室,遂因魯僖基兆而營焉。遭漢中微,盜賊奔突,自西京未央、建章之殿皆見隳壞,而靈光巋然獨存。意者豈非神明依憑支持,以保漢室者也。然其規矩制度,上應星宿,亦所以永

    兩漢

    艷歌 佚名

    閱讀(578)

    艷歌原文:今日樂上樂,相從步云衢。天公出美酒,河伯出鯉魚。青龍前鋪席,白虎持榼壺。南斗工鼓瑟,北斗吹笙竽。妲娥垂明珰,織女奉瑛琚。蒼霞揚東謳,清風流西歈。垂露成幃幄,奔星扶輪輿。艷歌注釋①今日樂上樂:“上”一作“相”。此句為漢樂府常見的

    兩漢

    古絕句四首 佚名

    閱讀(619)

    古絕句四首原文:其一藁砧今何在,山上復有山。何當大刀頭,破鏡飛上天。其二日暮秋云陰,江水清且深。何用通音信,蓮花玳瑁簪。其三菟絲從長風,根莖無斷絕。無情尚不離,有情安可別?其四南山一桂樹,上有雙鴛鴦。千年長交頸,歡愛不相忘。

    兩漢

    述行賦 蔡邕

    閱讀(578)

    述行賦原文:延熹二年秋,霖雨逾月。是時梁翼新誅,而徐璜、左悺等五侯擅貴于其處。又起顯陽苑于城西,人徒凍餓,不得其命者甚眾。白馬令李云以直言死,鴻臚陳君以救云抵罪。璜以余能鼓琴,白朝廷,敕陳留太守發遣余。到偃師,病比前,得歸。心憤此事,遂託所

    兩漢

    隴西行·天上何所有 佚名

    閱讀(583)

    隴西行·天上何所有原文:天上何所有,歷歷種白榆。桂樹夾道生,青龍對道隅。鳳凰鳴啾啾,一母將九雛。顧視世間人,為樂甚獨殊。好婦出迎客,顏色正敷愉。伸腰再拜跪,問客平安不。請客北堂上,坐客氈氍毹。清白各異樽,酒上正華疏。酌酒持與客,客言主人持

    兩漢

    新樹蘭蕙葩 佚名

    閱讀(648)

    新樹蘭蕙葩原文:新樹蘭蕙葩,雜用杜蘅草。終朝采其華,日暮不盈抱。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馨香易銷歇,繁華會枯槁。悵望何所言,臨風送懷抱。

    魏晉

    招隱二首 左思

    閱讀(643)

    招隱二首原文:杖策招隱士,荒涂橫古今。巖穴無結構,丘中有鳴琴。白云停陰岡,丹葩曜陽林。石泉漱瓊瑤,纖鱗或浮沉。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何事待嘯歌?灌木自悲吟。秋菊兼餱糧,幽蘭間重襟。躊躇足力煩,聊欲投吾簪。經始東山廬,果下自成榛。前有寒泉

    魏晉

    雜詩·秋風何冽冽 左思

    閱讀(563)

    雜詩·秋風何冽冽原文:秋風何冽冽,白露為朝霜。柔條旦夕勁,綠葉日夜黃。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披軒臨前庭,嗷嗷晨雁翔。高志局四海,塊然守空堂。壯齒不恒居,歲暮常慨慷。

    魏晉

    論盛孝章書/與曹公論盛孝章書 孔融

    閱讀(577)

    論盛孝章書/與曹公論盛孝章書原文:歲月不居,時節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為始滿,融又過二。海內知識,零落殆盡,惟會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于孫氏,妻孥湮沒,單孑獨立,孤危愁苦。若使憂能傷人,此子不得復永年矣! 《春秋傳》曰:“諸侯有相滅亡者,桓

    魏晉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 陶淵明

    閱讀(332)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原文:在昔聞南畝,當年竟未踐。屢空既有人,春興豈自免。夙晨裝吾駕,啟涂情己緬。鳥弄歡新節,泠風送馀善。寒竹被荒蹊,地為罕人遠;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復返。即理愧通識,所保詎乃淺。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瞻望邈難逮,轉欲志長

    南北朝

    別詩二首·其二 范云

    閱讀(310)

    別詩二首·其二原文:孤煙起新豐。候雁出云中。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別君河初滿。思君月屢空。折桂衡山北。摘蘭沅水東。蘭摘心焉寄。桂折意誰通。別詩二首·其二翻譯孤煙從新豐升起,遷飛的大雁離開了云中。金城的衰草籠罩著寒霧,玉門的

    魏晉

    善哉行二首 曹植

    閱讀(327)

    善哉行二首原文:來日大難,口燥唇干。今日相樂,皆當喜歡。經歷名山,芝草翩翩。仙人王喬,奉藥一丸。自惜袖短,內手知寒。慚無靈輒,以救趙宣。月沒參橫,北斗闌干。親友在門,饑不及餐。如彼翰鳥,或飛戾天。

    兩漢

    天馬二首·其二 劉徹

    閱讀(288)

    天馬二首·其二原文:天馬徠,從西極,涉流沙,九夷服。天馬徠,出泉水,虎脊兩,化若鬼。天馬徠,歷無草,徑千里,循東道。天馬徠,執徐時,將搖舉,誰與期?天馬徠,開遠門,竦予身,逝昆侖。天馬徠,龍之媒,游閶闔,觀玉臺。天馬二首·其二翻譯及注釋翻譯 

    魏晉

    詠懷八十二首·其三十二 阮籍

    閱讀(307)

    詠懷八十二首·其三十二原文:朝陽不再盛,白日忽西幽。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齊景升丘山,涕泗紛交流。孔圣臨長川,惜逝忽若浮。去者余不及,來者吾不留。愿登太華山,上與松子游。漁父知世患,乘流泛輕舟。詠懷八十二首·其

  • <td id="862kg"></td>
  • <td id="862kg"><option id="862kg"></option></td>
  • 狼友av永久网站在线观看